新形势下班主任角色的转变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_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班主任作为“管理者”的角色急需改变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班级工作的教师,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然而,当重视并突出班级的组织特性,遵循组织管理的一般原理,按照科层组织的实践模式落实班级教育时,班主任的角色就很容易被窄化为“管理者”,通过健全班级组织机构、建立班级规范体系,充分依靠学生实施班级管理、组织班级活动,以求履行班主任职责也就在情理之中。
  班主任作为“管理者”的意义在于,借助学校组织所赋予的权力性特征和师生关系中所秉承的权威性特征,能够对班级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进行外在联结(与家长、与其他教师、与学校等)和内部整合,使班级形成一个对其成员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和控制力的正式群体;由于学校中的活动与交往,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大多数情况下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班主任便可经由自己在师生交往与互动中的主导地位对个体或群体施加直接影响。两相结合,班主任由此成为“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
  但是,班主任作为“管理者”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组织管理要从管理目标出发,而班主任又是学校管理者实施和完成学校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因此,班主任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贯彻、落实学校的工作计划达到学校管理目标。尽管从理论上说,学校管理目标的直接依据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但职责的专门化和指标化、数量化的实际运作诸因素,使得事實上的学校管理目标十分易于疏离教育目标的根基、学习者的发展需要和发展水平。这样,管得了“身”,顾不了“心”;管得了两头,顾不了中间,便成为班主任工作情况的真实写照。
  其实,班级组织的功能自足性(即以满足学生个体自身的个性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的需要为直接的、首要的目标)和半自治性(即必须依靠成人的引导和帮助才能发挥组织功能)决定了班级组织一方面需要来自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组织、协调、控制、监督,另一方面更需要来自他们的尊重、理解、沟通、引导。学生作为发展主体的自主性、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正是在这种外在控制与内在诱发相交织的统一过程中,通过自己独特的话语意境和行事方式得以发现、予以发挥并得到发展的。从班级组织的目标和功能特性来说,后者往往比前者显得更为重要,诚如《学会生存》所言:“如果任何教育体系只为持消极态度的人们服务;如果任何改革不能引起学习者积极地亲自参加活动,那么,这种教育只能取得微小的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说,班主任的角色更多的应是引导者,而非管理者。而教育领域里的所谓“引导”,即引导者基于学生个体的身心状态和发展需要,基于班级群体的实际与可能,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上给予个体或群体以适当的指点、引导,以求不断达到教育目标的活动方式、方法,包括对学生个体或群体所进行的学习引导、生活引导、交往引导、人格引导、发展性向引导等。正因为如此,班主任时常被人冠以“班级导师”之名。
  二、对“引导者”角色班主任的呼唤
  就我国教育实践来说,“引导”之职一般多由班主任、学生处和共青团三方力量共同承担。与班主任工作相一致,后两者皆负有团体引导之责,亦负有个别引导之责。只是就个体引导而言,学生处偏重于“问题学生”、“异类学生”的训导和转化,共青团组织偏重于“先进学生”、“特长学生”的发现和发展。随着心理教育得到普遍重视,涉及心理卫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引导工作,则开始由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师负责。学校的这种引导工作体系可谓周全之至。可是问题在于,即便学生处、共青团组织、心理咨询室的引导职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大量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依然容易受到忽视。在此种状态之下,班主任的引导职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洞的口号。问题的另外一面还在于,工作对象的广泛性、工作任务的复杂性、引导人员角色的多重性和引导人员自身的局限性诸因素,使得他们即使是面对自己工作的“重点对象”,往往也会显得力不从心,更何况对于学生处、心理咨询室来说,防患于未然应是上策,而此种“防范”若不依靠班主任履行其引导职能,则显然也是无法奏效的。那么,班主任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引导者,全面有效地履行引导职能呢?
  1.确立面向全体学生和实施主体教育的核心观念。虽然在现实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条件下,班级规模过大、管理头绪过多、工作任务过重、论分排队的压力不减诸种因素,依然是困扰大多数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难题,是难以对班级教育与管理工作进行实质性调整的客观原因,但这并未阻滞班主任在思想意识和教育观念上的自我提高与自我更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整体环境下,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主体教育,正是班主任由管理者转向引导者首先应当确立的基本观念。这种观念昭示着,无论自己选择了教育,还是教育选择了自己,作为“班级导师”的师者都应当义无反顾,以积极的情绪、开放的心态、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位班级成员,让每一位班级成员都可以在自己的激励和引导下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感受学习、生活的乐趣乃至体验生命的意义。
  2.养成关爱、公正等品质,建立关爱、公正的教育模式。无论是教育经典的阐释,还是莘莘学子的褒扬,都无不以关爱、公正诸种品质说明教师的良好素质,称道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班主任来说,关爱、公正更是第一位的品质,因为只有当学生感受到,无论他们是否引人注目,是否取得骄人成绩,乃至是否遵守群体规则,自己都会和其他同学一样,平等地受到班主任的关注,得到班主任的关心,“向师之心”才会让他们与班主任进行“真实的交往”,由此而注意到班主任提出的各种要求或建议,并用以引导自己的实际行动。所以,班主任要想对每位学生的成长确实有所启发、有所引导,就必须做到尊重、关心他们,理解、体谅他们,信任、接纳他们,以关爱之情、公正之心感染、感化他们,逐渐建立起一种体现关爱和公正精神的教育模式。
  3.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主体互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学生的自主发展,有赖于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发挥;而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发挥,则有赖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主体互动,即双方通过真实的交往(与角色扮演式的交往相对应)过程而产生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种真实的交往固然需要双方的默契,在班级组织中,更需要作为组织内外人际沟通桥梁的班主任发挥重大作用。一方面,班主任通过创设教育情境、营造人际氛围,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在教育交往中的主体对话,另一方面,班主任经由与班级学生一起,确立组织目标、拟订活动计划、创设活动情境、体验活动乐趣,可以达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交融。正是在这种主体对话的情境和主体交融的氛围中,班主任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其引导才能真正切合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教育情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班主任的路标指引下不断增强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努力探索自主发展的具体路径。
  4.把握人际沟通与互动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引导工作的艺术性。真正的引导必须建立在有效的人际沟通与互动基础之上,班级引导自然也不例外。具体来说,班主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实现有效的班级引导尤为关键:(1)悉心观察。在日常的学习和交往中,通过直接或间接地观察学生经意或不经意的外在的言行举止和神态表现,“读”懂他们在一定社会情境下的所欲、所思、所为。(2)耐心倾听。懂得倾听既是一种受人尊重的品质,又是人际沟通与互动的基本要求。在班级引导中,角色的不对等和信息的不对称,更需要班主任做一个倾听者,提供适当的场景,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有时间、有心情去陈述、去解释、去表现。(3)及时反馈。无论是直接的对话,还是间接的联系,班主任对于学生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都要在作出分辨和分析后,根据具体的教育情境予以及时反馈。反馈主要不在于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表扬或批评、赞赏或惩罚,而在于激励和行为引导。(4)设身处地。行之有效的及时反馈,建立在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之上。在班级引导中,班主任要尽可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感受他们的处境,体会他们的心情,由此而理解他们的态度、情感和观念,分析他们如此表现的原因,以及预测他们在某些状态下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方式,从而提供切实、有效的引导。
  既然如此,从管理者到引导者,班主任是否仍然需要“靠”学生呢?答案依然是,该“靠”还得“靠”。只是此时,“靠”学生的真正含义,已经不再仅仅是依靠学生强化班级组织的管理功能,更多的则是发挥其互动互促、自主发展的教育功能,是教育手段和教育目的的有机统一。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校文化建设是高校在长期的历史实践和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高校师生共同创造的文化基础,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影响。高校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一支,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密切的联系、作用与反作用,良好的文化建设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环境,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更好地开展。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使得高校的文化教育工作迈向一个新的台阶,使
摘 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心理饱和想象,情境教学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创设直观情境,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实现自主学习;创设活动情境,可以培养创新精神;创设案例情境,可以实现学以致用。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适合的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出现饱和情绪。  关键词: 生物教学 情境
摘 要: 动手实践是学生获取真知、提升自我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探究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素养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教学实践证明,探究活动过程充满了“荆棘”和“坎坷”,需要良好、坚定的学习情感和信念作为情感保障。初中数学教师应主动与学生沟通,创设良好情境,教会探究方法,重视解题思想的培养,从各方面增强初中生的数学探究情感,促使其主动开展探究学习活动,提高探究素养。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探究情感 培
摘 要: 近年来,教育惩戒作为一个争议性较大的教育行为,逐步呈现出外延化、社会化的趋势,备受社会关注。作者分别从教育立法、监督机制、民众观念等层面,分析了教育惩戒实施的外环境,并从其存在合理、完善立法、民主精神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教育惩戒 界定 外环境 立法 民主    教育惩戒是教育者所行使的教育权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教育惩戒作为一个争议性较
摘 要: 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凸显,而高职女生就业遇到的问题更多,本文讨论了高职女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从社会、学校、毕业生三个角度提出了改善高职女生就业情况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高职女生 就业困难 原因 对策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尽管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里,女大学毕业生仍无法创造出充分的
摘 要: 本校地处南疆边陲,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既存在汉族班级,又存在与其他高校特别是内地高校不同的民族班级,民族班级管理与汉族班级的管理有很大的差异,作者从塔里木大学民族班级特点,民族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提高民族班级管理水平等方面谈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 高校民族班级 班级管理 提高管理水平    我校位于南疆塔里木河畔的阿拉尔市,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普通本专
音乐融合式教学将诗歌、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门类结合起来,运用语言、造型、表演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和方式让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爱好美,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升华。  歌曲是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一种音乐体裁形式。文学表现的艺术形象是具体的,多含有联想的造型性。语言艺术和音乐艺术的韵律节奏同舞蹈的形体动作是契合相融的,在艺术的分类中,音乐与舞蹈都属于表现的艺术。在艺术史上,人类从事艺术活动最早就是诗、乐、舞三
笔者说的优秀,指的是每做一件事,都认真地做好,即使超越不了别人,也要超越自己。具体到数学学科的学习主要指浓厚的兴趣,良好的习惯,有效的方法,等等。  一、激发兴趣,调动内驱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才能乐在其中。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用赞赏的口吻、丰富的体态等激励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
摘 要: 考试改革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对推进高校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近年来,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石河子大学医学院首批考试改革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就此作了总结。  关键词: 《组织胚胎学》 考试改革 考试实践  大学考试作为评估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它与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考试是评价和改进教与学,使之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途径
摘 要: 园林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本文借鉴以往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根据园林专业教育教学特点和园林行业人才的需求情况,结合丽水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园林系教学实际,全面总结和提出了以主动适应园林行业岗位群人才需求为轴心的“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构建‘三化一式’教学模式,完善技能培养考核方案,实施顶岗就业实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六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