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教学是高校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技能教学之一。现阶段常规的教学模式决定了教学本身存在的不足,突破传统常规的思维方式,是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的途径之一。本文从外语写作教学的不足出发,提出了三种不同于逆向的教学思维。
关键词:高校外语;写作教学;传统教学;逆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369-02
高校外语写作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写作本身和写作教学都是很复杂的过程。就英语写作本身而言,其所需的文化社会背景及写作要素的内部组织导致了其复杂化;就写作教学而言,其所涉及的教师、学生、写作三者关系的不定性决定了写作教学的复杂性。现阶段的高校外语写作教学均建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尽管各类教学模式,如成果教学模式、任务教学模式、体裁教学模式等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其属于传统模式的本质并没有改变。这一点决定了各类教学模式内在的局限性。在实际教学中,各种方式的运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外語写作教学的不足
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我国高校外语教学中,整体表现为写作教学未能得到充分重视,学生写作能力整体水平较差,写作能力成为众多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最差的技能。从教学角度看,外语写作教学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习主体不明确
由于我国高校外语教学遵循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其模式的选用决定了现阶段写作教学中教师占有重要的位置,即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活动最频繁的角色。一般情况下都是教师在滔滔不绝授课,而学生反应索然。这种教师超越学生而成为写作教学主角的现象导致了学生对写作本身兴趣的降低。原因是明显的,当本应为主角的学生被迫成为了配角之后,学生自然对写作活动中主角应该表现的活动不再关心。
(二)教学目的不明确
现阶段的高校外语教学基本沿袭了初高中的教学模式,教师自以为这种沿袭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的融入高校外语写作教学。因此,外语写作被当做了一种特殊技能被传授。最常见的写作教学方式是教授学生如何安排段落,实际过程即是教授段落基本要素、段落衔接等因素。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高校外语写作的教学目的。在高校写作教学中,表达思想是写作教学的最基本内容,更重要的是能从人文层面体会到写作的意义。现阶段中,高校外语写作教学缺少了对学生拓展能力、思辨能力等表达必须技能的训练,从人文关怀角度审视写作教学的内容就显得更少。
(三)反馈总结不实效
反馈机制是写作教学中最具意义的一个环节。现阶段高校的扩招工作导致了教师任务的异常繁重,不少教师在对学生的工作作出反馈时不够细心和负责。此外,从主观意识形态上说,不少教师错误理解了反馈机制的重要作用,武断的认为即使是完整全面细心的反馈也不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帮助。这两方面原因导致了写作教学中反馈机制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水平。
二、外语写作教学的逆向思维
系统地说,高校外语教学对传统模式的选用决定了其为“事倍功半”的状态,尽管教师、学生心血和事件的大量付出,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依旧不尽人意。从哲学角度说,思想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动。再进行实践有效的写作教学措施之前,应在在思想和意识上多下工夫,有了恰当的符合实际的思想和意识指导,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上述的高校外语教学的三项不足,笔者尝试性提出了三项逆向思维的想法。
(一)角色换位,明确学习主体
改善高校外语教学现状,首先需要逆向思考的就是要变换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即将传统观念下的教师主角变换为新思维下的学生主角。在角色换位之后,教师的传授定位并没有改变,而学生的工作内容发生了改变。学生有传统的“模仿”工作转换至“创作”工作。这一项质的改变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有意识和干劲深入探究写作本身的各要素及难一点,在主观上要求自己适当发挥优势并努力改正缺点,充分发挥不同个体的能动作用。此外,教师作为写作活动的旁观角色,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学生的优缺点,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重要的反馈总结机制,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这种角色的换位思考,不仅会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稳固提高,还降低了“填鸭式”教学方式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的痛苦,是一个一箭双雕的思路。
(二)抓神去形,把握写作内涵
写作教学的内涵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写作本身的内涵,其本质是语言的表达运用,即表达意思和传达意思;另一方面是高校写作教学的内涵,指的是写作教学本身是一种人文关怀教育。就写作本身而言,写作的过程是人思维的体现。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表达意思的思维能力。教师应根据写作主体的不同水平阶段,指导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应该促进学生对基础内容的把握和深度理解;而对于熟练掌握写作基本要素的学生,教师应该多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只有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对写作过程,或者更确切的表达过程的各类要素都能掌握,才实现了写作教学中写作本身内涵的部分。在人文通识教育的层面,教师应该注意到,写作教学仅仅是高校外语教学的其中一个技能。一项技能的教学并不是孤立的,写作教学不仅与外语教学本身涵盖的阅读教学、听力教学和会话教学相互关联,也与学生的其他技能,如母语技能、计算机技能等技能有关系。高校作为学生通识教育的终点站,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将各种因素涵盖进来,才能有助于学生不仅仅学习到了一种写作技能,而且还能在众多技能中有机综合使用或者对新生技能触类旁通。
(三)着眼实效,改进反馈机制
反馈机制是指对系统信息输出返回输出影响并根据输出影响来控制输出的过程。在写作教学中,反馈机制是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成果作出反应,并将这种反应返回值学生,目的是帮助学生能够正确行使写作过程,准确表达意思,提高写作能力进而提高交际能力。可以说,反馈机制是写作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要充分发挥反馈机制的作用,教师需要突破常规的反馈认识,即不应该认为反馈仅仅是写作教学中一个收尾工作,而应该把反馈工作当做写作教学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来对待。在摆正了对反馈机制在思想认识后,教师应该在反馈态度、反馈选择和反馈方式多做工作。针对反馈态度,教师需要认识到反馈过程中情感因素影响了反馈效果。很多教师在反馈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的错误,而实际上良好的反馈应该侧重于学生的进步和对学生的鼓励。反馈的态度需要选择良好的沟通方式,以便学生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和殷切希望。针对反馈选择,教师应该注意到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对所有错误的改正。因此,教师在某一特定反馈过程中,应该选择学生最有可能直接作出反应的内容,在循序渐进的反馈过程中,就能保证反馈过程的实际效果,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稳步上升。在反馈形式上,除了传统的作文批改外,教师可以选择多种反馈方式,如学生间批改、集体讨论批改等内容。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高校外语写作教学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依赖导致了仍然存在了思维方式上的问题。针对外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如教学主题不明确、教学目的不清晰及反馈机制的实效差等,在外语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从思维角度明确教学实践的主题,深入理解写作教学的真实内容,并切实践行有效的反馈机制,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能动作用,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稳固进步。
参考文献:
[1]Johnson,K. E. Understanding Communic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李力,文旭.中国外语教学: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黄莹,陈建平.大学生英语课外写作策略研究[J].外语界,2006,(2).
[5]戴花.高校英语写作的思考与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6]张省林.论过程写作法中的隐性过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4).
关键词:高校外语;写作教学;传统教学;逆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369-02
高校外语写作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写作本身和写作教学都是很复杂的过程。就英语写作本身而言,其所需的文化社会背景及写作要素的内部组织导致了其复杂化;就写作教学而言,其所涉及的教师、学生、写作三者关系的不定性决定了写作教学的复杂性。现阶段的高校外语写作教学均建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尽管各类教学模式,如成果教学模式、任务教学模式、体裁教学模式等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其属于传统模式的本质并没有改变。这一点决定了各类教学模式内在的局限性。在实际教学中,各种方式的运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外語写作教学的不足
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我国高校外语教学中,整体表现为写作教学未能得到充分重视,学生写作能力整体水平较差,写作能力成为众多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最差的技能。从教学角度看,外语写作教学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习主体不明确
由于我国高校外语教学遵循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其模式的选用决定了现阶段写作教学中教师占有重要的位置,即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活动最频繁的角色。一般情况下都是教师在滔滔不绝授课,而学生反应索然。这种教师超越学生而成为写作教学主角的现象导致了学生对写作本身兴趣的降低。原因是明显的,当本应为主角的学生被迫成为了配角之后,学生自然对写作活动中主角应该表现的活动不再关心。
(二)教学目的不明确
现阶段的高校外语教学基本沿袭了初高中的教学模式,教师自以为这种沿袭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的融入高校外语写作教学。因此,外语写作被当做了一种特殊技能被传授。最常见的写作教学方式是教授学生如何安排段落,实际过程即是教授段落基本要素、段落衔接等因素。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高校外语写作的教学目的。在高校写作教学中,表达思想是写作教学的最基本内容,更重要的是能从人文层面体会到写作的意义。现阶段中,高校外语写作教学缺少了对学生拓展能力、思辨能力等表达必须技能的训练,从人文关怀角度审视写作教学的内容就显得更少。
(三)反馈总结不实效
反馈机制是写作教学中最具意义的一个环节。现阶段高校的扩招工作导致了教师任务的异常繁重,不少教师在对学生的工作作出反馈时不够细心和负责。此外,从主观意识形态上说,不少教师错误理解了反馈机制的重要作用,武断的认为即使是完整全面细心的反馈也不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帮助。这两方面原因导致了写作教学中反馈机制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水平。
二、外语写作教学的逆向思维
系统地说,高校外语教学对传统模式的选用决定了其为“事倍功半”的状态,尽管教师、学生心血和事件的大量付出,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依旧不尽人意。从哲学角度说,思想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动。再进行实践有效的写作教学措施之前,应在在思想和意识上多下工夫,有了恰当的符合实际的思想和意识指导,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上述的高校外语教学的三项不足,笔者尝试性提出了三项逆向思维的想法。
(一)角色换位,明确学习主体
改善高校外语教学现状,首先需要逆向思考的就是要变换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即将传统观念下的教师主角变换为新思维下的学生主角。在角色换位之后,教师的传授定位并没有改变,而学生的工作内容发生了改变。学生有传统的“模仿”工作转换至“创作”工作。这一项质的改变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有意识和干劲深入探究写作本身的各要素及难一点,在主观上要求自己适当发挥优势并努力改正缺点,充分发挥不同个体的能动作用。此外,教师作为写作活动的旁观角色,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学生的优缺点,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重要的反馈总结机制,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这种角色的换位思考,不仅会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稳固提高,还降低了“填鸭式”教学方式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的痛苦,是一个一箭双雕的思路。
(二)抓神去形,把握写作内涵
写作教学的内涵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写作本身的内涵,其本质是语言的表达运用,即表达意思和传达意思;另一方面是高校写作教学的内涵,指的是写作教学本身是一种人文关怀教育。就写作本身而言,写作的过程是人思维的体现。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表达意思的思维能力。教师应根据写作主体的不同水平阶段,指导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应该促进学生对基础内容的把握和深度理解;而对于熟练掌握写作基本要素的学生,教师应该多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只有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对写作过程,或者更确切的表达过程的各类要素都能掌握,才实现了写作教学中写作本身内涵的部分。在人文通识教育的层面,教师应该注意到,写作教学仅仅是高校外语教学的其中一个技能。一项技能的教学并不是孤立的,写作教学不仅与外语教学本身涵盖的阅读教学、听力教学和会话教学相互关联,也与学生的其他技能,如母语技能、计算机技能等技能有关系。高校作为学生通识教育的终点站,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将各种因素涵盖进来,才能有助于学生不仅仅学习到了一种写作技能,而且还能在众多技能中有机综合使用或者对新生技能触类旁通。
(三)着眼实效,改进反馈机制
反馈机制是指对系统信息输出返回输出影响并根据输出影响来控制输出的过程。在写作教学中,反馈机制是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成果作出反应,并将这种反应返回值学生,目的是帮助学生能够正确行使写作过程,准确表达意思,提高写作能力进而提高交际能力。可以说,反馈机制是写作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要充分发挥反馈机制的作用,教师需要突破常规的反馈认识,即不应该认为反馈仅仅是写作教学中一个收尾工作,而应该把反馈工作当做写作教学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来对待。在摆正了对反馈机制在思想认识后,教师应该在反馈态度、反馈选择和反馈方式多做工作。针对反馈态度,教师需要认识到反馈过程中情感因素影响了反馈效果。很多教师在反馈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的错误,而实际上良好的反馈应该侧重于学生的进步和对学生的鼓励。反馈的态度需要选择良好的沟通方式,以便学生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和殷切希望。针对反馈选择,教师应该注意到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对所有错误的改正。因此,教师在某一特定反馈过程中,应该选择学生最有可能直接作出反应的内容,在循序渐进的反馈过程中,就能保证反馈过程的实际效果,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稳步上升。在反馈形式上,除了传统的作文批改外,教师可以选择多种反馈方式,如学生间批改、集体讨论批改等内容。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高校外语写作教学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依赖导致了仍然存在了思维方式上的问题。针对外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如教学主题不明确、教学目的不清晰及反馈机制的实效差等,在外语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从思维角度明确教学实践的主题,深入理解写作教学的真实内容,并切实践行有效的反馈机制,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能动作用,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稳固进步。
参考文献:
[1]Johnson,K. E. Understanding Communic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李力,文旭.中国外语教学: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黄莹,陈建平.大学生英语课外写作策略研究[J].外语界,2006,(2).
[5]戴花.高校英语写作的思考与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6]张省林.论过程写作法中的隐性过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