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矿堆浸场防渗系统选择

来源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rningD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堆浸场防渗系统是堆浸工艺实施安全与效果的重要保障.针对国内常见的天然黏土防渗层和几种人工防渗材料防渗层不同的结构特点,提出在不同的场地基础条件下,防渗结构选择的依据.以某铜矿堆浸场为例,对其防渗系统方案的选择进行了分析,对常用防渗土工材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使用建议.
其他文献
介绍了交换机的交换容量、背板带宽、包转发率、线速转发以及摄像机码流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某企业视频监控系统为例,通过分析监控摄像机的码流与交换机的交换容量、背板带宽、包转发率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在工业企业视频监控系统中如何选择交换机参数.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d05Zn0.5S和Ni2+掺杂Ni(m)/Cd0.5Zn0.5S固溶体光催化剂.通过XRD、UV-Vis漫反射光谱和电化学方法表征了催化剂的结构和光电性能,并考查了固溶体在以三乙醇胺为电子给体、可见光(λ≥420 nm)照射下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活性.结果 表明,Ni2+掺杂后提高了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吸收,促进了光生电子—空穴的有效分离,有效提高了Cd0.5Zn0.5S固溶体的光催化制氢活性.当Ni2+的掺杂量为5%(摩尔百分数),反应体系NaOH浓度为0.5 mol/L时,催化剂活性最高,
在对常见烟气脱硫处理方法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针对某铜冶炼企业优化作业环境的实际需求,从投资额、占地面积、运行成本、废水产生量及处理成本、烟气尾排情况等方面对钙法、镁法、钠法、H2O2法、氨法等工艺进行了综合比选,钠法脱硫工艺为最优方案.该方案解决主厂房低空烟气问题,改善了作业环境,降低了脱硫生产负荷,稳定实现烟气微量排放.
废线路板的利用处置可以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并有效缓解资源压力,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环境风险,尤其是重金属与有机物污染不容忽视.在简述了废线路板机械物理法、湿法冶金、火法冶金、热解法等典型利用处置技术的环境健康风险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溴化污染物、浸出尾液等特征污染物的排放特性、防控技术及管理政策,并提出了规范提升废线路板利用处置行业污染防控水平的相关建议,有利于促进该领域绿色发展.
概述了微波加热技术的工作原理,详细介绍了微波技术在冶金工程中对物料进行干燥处理、对金属材料加热烧结、以及促进碳热还原等方面的应用,分析了该技术工业化程度有限的原因,并对微波加热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介绍了高压细水雾系统的发展、灭火机理和特点,通过工程案例,详细分析了高压细水雾自动灭火系统在某萃取车间中的设计应用,提出了高压细水雾系统有待提升的方面及注意事项.实践证明,高压细水雾系统具有极高的灭火效率,且具有安全性高、稳定性好、环境保护效果良好、有效节约消防用水的特点.
对铜锰渣中金属含量进行分析,经热力学和试验条件下研究提出铜锰渣金属逐一分步沉淀的步骤,比选确定铜锰渣金属分离工序的选择性试剂和最优条件,并进行中试试验.结果 表明,最优工艺路线和工艺控制条件为:1)铜锰渣浆化工序温度30℃、液固比3.0~3.5、搅拌时间30 min;2)碳酸锰浸出工序温度60~70℃、铁粉用量为理论量的0.7±0.05倍、反应时间3.5 h;3)富集铜工序温度30℃、液固比1、反应时间3 h;4)回收钴工序温度70~80℃、pH=3.0~3.5、搅拌时间30 min;5)回收锰工序温度7
建立了基于铜基合金水套的闪速炉炉壁挂渣仿真模型,考查了在采用铜基合金水套时,炉气温度和合金管热导率对闪速炉炉壁挂渣的影响.结果表明:挂渣厚度主要受炉气温度影响,受合金管热导率的影响很小.随炉气温度升高,挂渣厚度急剧减少,当炉气温度从1250℃升高到1500℃,挂渣厚度从100 mm以上迅速减少到20 mm及左右.水套热面温度主要受炉气温度和合金管热导率影响.水套热面温度随着炉气温度的升高和合金管热导率的降低而升高,但受合金管热导率的影响有限,即使在炉气温度1500℃的极端炉况下,采用纯铜水套与采用合金管热
现代机械设计中无论是金属材料选择还是其他材料的应用,都应当遵循一定原则.这是因为,要想设计符合功能要求的机械产品,选材至关重要.当然,选材的前提是充分了解材料性能.《机械材料选择与应用手册》(张文华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年出版)中对此方面做出了十分详尽且系统的论述,全面阐述了机械材料的应用要求、选材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基于机械材料的分类与特征分析,提出选材的基本原则,为当代机械设计行业的材料选择与应用提供很强的指导.
期刊
酸法地浸采铀是砂岩型铀矿最常用的开采方式之一,地浸中由于高酸溶浸液注入于地下含矿层,往往因化学沉淀堵塞导致含矿层渗透性下降,降低浸铀效率.为此,十分有必要探讨地浸过程中地下水(溶浸液)流速变化特征.以巴彦乌拉铀矿C10采区试验单元为试验场所开展了地下水示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溶浸液从注液孔到抽液孔有多条(至少二条)渗流通道,较快通道的溶浸液流速为1.95~2.06 r/d,较慢通道溶浸液流速为1.35~1.44 m/d.KI示踪试验与SO42-示踪试验得到的溶浸液流速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