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系南方的交响情愫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oebe_1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1月9日,曹光平教授的《第十一交响曲(南方)》由四川爱乐乐团在成都娇子音乐厅进行了首演,欧阳汪剑指挥,主办单位为四川广电集团·四川爱乐乐团。直至此时,曹光平教授在交响曲创作上的不懈求索已历经三十余年了。十一部交响曲,汇集了他数十年来对音乐创作中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不同技术手法的大量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辛勤笔耕而收获的创新成果。在这富有挑战性的创作探索中,曹教授以“新东方”的视野,开辟了一片作为中国作曲家而独有的音乐思维空间。在这里,他将中国大曲的结构、昆曲的板式、川剧的高腔、中国古埙测音、合成器音响、20世纪的和声语言、“宇宙大爆炸”的科学幻想……以及多次赴西藏、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海南、江西等地区采风而收获的民间音乐素材与实地考察的感受等,倾注于交响曲的创作之中,使其交响曲作品表现出独特的人文气质与风格化的音响造型。
  一、创作阶段的划分及其主要特点
  曹光平教授十一部交响曲的创作时间、创作地点、乐章布局与首演情况见表1。
  从十一部交响曲的创作手法及其音乐风格来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条块论”技法探索阶段,代表作品为:《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与《第三交响曲(黄河)》;(二)“新东方”风格探索阶段,代表作品为:《第四交响曲(天梦)》、《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与《第七交响曲》;(三)中国音乐结构交响化探索阶段,代表作品为:《第八交响曲》、《第九交响曲》与《中国大曲——带埙与笛独奏的第十交响曲>;(四)民族风格“多元化”探索阶段,代表作品为:《第十一交响曲(南方)》。这四个阶段的创作特点如下:
  (一)“条块论”技法探索阶段(1977-1987)
  在这个阶段中,曹光平教授的交响曲创作与他提出的“条块论”有着密切的联系。1978年3月8日,他在《(条块论)提纲》中写道:“‘条块’即声音的时间空间状态,即时空结构。”其中,“条”——是指“线条”,“块”——是指“色块”。“条块”可以划分为:“线、条、点、面、层、块、空、色、光、情”十种状态。而“条与块的选择、组合、设计、摆弄,是创造性的活动,是音乐音响创作”。在第一至第三交响曲中,曹教授将其对音响“条块”的思考与理解融入创作实践,同时,他还以中国传统音乐语言为基础,借鉴西方传统与近现代作曲技术,创作出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状态与个人生活体验的交响音乐。
  (二)“新东方”风格探索阶段(1988-1996)
  在这个阶段中,曹教授从美学的角度确立了个人对音乐创作的审美标准——“新东方艺术”,即“在传统文化观念与现代文化观念碰撞中产生的东方艺术新形式”,并致力于通过交响曲创作,探索“新东方艺术”的音乐表现形式。在作曲技术层面,他以“前卫”(Avant-garde)、“后卫”(Derrlere-garde)与“中卫”(Milieu-garde)来指代现代、传统与折中主义的音乐创作思维与方法。他认为这三者是相对的、可变动的层次。正是采用这种动态的交错叠置的创作思维与相关技术手法,曹教授创作了第四至第七交响曲。这四部交响曲代表了他探索“新东方风格”的心路历程,也记录了他尝试将“理性与感性的高度结合”以及“宏观控制”与“微观自由”兼顾的方法应用于交响曲创作的实践过程。
  (三)中国音乐结构交响化探索阶段(1997—2000年)
  在这个阶段中,曹教授的交响曲创作是与中国古代音乐结构语言以及中国戏曲音乐语汇等的交响化密不可分的。例如:在《第八交响曲》第七乐章的创作中,他根据汉唐大曲和戏曲板腔的特点,设计了以“散一慢一中一快一散”为基础的“中国大曲”结构。《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的结构布局,则是借鉴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大曲结构而设计的。全乐章分为十个部分:
  1.“散”——继承唐代燕乐大曲“散序”的结构功能:
  2.“艳”——与汉魏相和大曲中的“艳”(华丽的引子)相似,具有第二引子及引子向慢板过渡的双重结构功能:
  3.“弦”——与六朝清商大曲中的“歌弦”(主体部分)相似,是以弦乐为主,兼有木管与铜管对位性呼应线条的抒情行板:
  4.“遍”——与唐代燕乐大曲中的“舞
  遍”、“口遍”相似,处理为快速演奏、节拍频繁变换交替而富有动力的部分:
  5.“颠”——与唐代燕乐大曲中的“颠”、
  “正颠”(慢速或中速的“中序”、“拍序”或“歌头”向快速部分过渡的段落)相似,处理为过渡性散板节奏的部分;
  6.“幻”——作者自创的插入性、转折性段落,用以体现“思幻”与“期盼”的意境:
  7.“破”——借鉴唐代燕乐大曲中的“破”、“入破”(为快速高潮部分作准备的散板段落)的写法,处理为用铜管、木管和木琴演奏的连接过渡性散板段落:
  8.“催”——借鉴唐代燕乐大曲中“虚催”、“实催”、“催拍”(由散入板的渐快段落)的写法,采用由Lento至Vivo的速度和五个节拍层次,逐步向乐章的高潮过渡:
  9.“乱”——与商周乐舞、战国楚声、汉魏相和大曲中的“乱”(高潮或结束部分)相似,处理为仅用木管、铜管和打击乐器演奏的“吹打的高潮”;
  10.“契”——与六朝清商大曲“弦棗歌弦寮契”结构的最后一个部分“契”的功能相似,处理为由弦乐开始演奏的节拍不断变化(几乎无重复)的行板。最后,“音潮”在特强中结束全曲。
  此外,《中国大曲——带埙与笛独奏的第十交响曲》的结构布局思维与《第九交响曲》的第二乐章相似,采用了分为“靸、解、成、破、倡、催、衰、契”八个部分的单乐章形式。可见,如何把中国古代的大曲结构与交响曲这一西方音乐体裁相结合,是曹教授在这个创作阶段试图解决的一个创造性课题。
  (四)民族风格“多元化”探索阶段(2001—2014)
  在这个阶段中,曹教授热衷于将风格迥异的民族民间音乐元素融合到交响曲的创作之中。2009年,完成的《第十一交响曲(南方)》正是采用这种方式写作的。该曲分为两个乐章:第一乐章为抒情的慢板;第二乐章为富有戏剧性的快板。第一乐章的三个主题,分别吸收了西藏弦子《洽那伊所洛>和广东惠东渔歌的噢噢央调以及云南彝族的海菜腔与笛子曲的音调。而第二乐章的三个音乐主题,则分别吸收了川江号子与广东音乐《赛龙夺锦》、广西京族民歌《采茶摸螺歌>以及贵州召江苗族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的旋律。在将这些民族音乐曲调用于交响曲创作时,曹教授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核心音程提取法——即提取民歌旋律中的核心音程,用以形成音乐主题的内核。例如:采用川江号子与广东音乐《赛龙夺锦》的核心音程小三度,作为音乐主题动机式展开的主导音程。
  2.旋律形态模仿法——即模仿民歌旋律的运动方向与音符时值的变化规律来创作新的音乐主题。例如:第二乐章的主题B,就是根据广西京族民歌《采茶摸螺歌》的旋律,进行音程细节调整与时值按比例适度扩大或缩小而创作的。
  3.截段引申展开法——即截取民歌旋律的某些片段,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乐思的引申展开。例如:第一乐章的主题B,就是截取广东惠东渔歌噢噢央调的同度双音与二/三度音交替上行等特征性片段,进行引申展开而形成新主题的。
  然而,在面对多种民族音乐素材而需要将其融合成一个完整作品时,曹教授采用了两种结构形式,巧妙地将两个乐章各含的三个主题融为一体。在第一乐章中,他运用了拱型结构“A-B-C-B-A”来组织三个不同风格的音乐主题;而在第二乐章中,他则使用了含有双副部主题的奏鸣曲式。此外,曹教授还采用了“g-#c-c-g-g”这一宏观调性布局,来实现全曲乐思的统一。其中,第一乐章从g羽调式开始,结束于#c羽调式;而第二乐章则从g羽调式开始,结束于g羽调式。可见,这一宏观调性布局是在构成两个乐章的调性首尾呼应的同时,以羽调式的色彩贯穿始终,使不同风格的音乐主题之间的共性得以彰显,因此获得了较强的乐思统一感。
  二、十一部交响曲的总体创作特征
  从音乐创作思维、创作手法、民族音乐元素的汲取与综合,以及主题立意等方面而言,曹光平教授十一部交响曲的总体创作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中国音乐风格与“前卫·中卫·后卫”音乐创作手法的融合
  1988年6月,曹教授在《探索与风格》一文中提到:“我的大部分作品中,是很注意音调的民族特点的。不仅在用传统手法创作的作品及探索性成分较少的作品中如此,而且在探索性较多的作品中也如此。”在交响曲的创作中,他除了把不同时期的中国大曲结构交响化之外,还汲取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语汇。例如:昆曲“一板七眼”的赠板、川剧的唱腔、岭南地区的民歌、广府音乐的曲调,以及民间器乐的语汇,如:金橄榄、蛇脱壳和宝塔尖等,还有通过实地考察而获得的汉族与少数民族音乐素材等。曹教授以交错、重叠、对置(对比)的动态思维,来处理和运用传统、现代与折中主义的中西音乐创作手法(从这种意义上看,与“结构对位”相似),使其交响曲作品的“条块”系统与音乐风格,表现出显著的“多元化”与“民族化”特征。
  其中,笔者认为《第十一交响曲(南方)》不仅是一部将中国音乐风格与“前卫·中卫·后卫”音乐创作手法相融合的代表性作品,而且还是一部以中国民族音乐风格为主的“泛民族风格”交响曲。音乐作品的“泛民族风格”,是指音乐的形态主体及其音响实体的非语义内涵,能反映出多种(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或种族音乐特征(包括形态特征与意态特征)的“高度融合”,因而使音乐作品表现出多种民族或种族音乐元素互融共存的特定音乐风格与音响特质。在当代的音乐创作中,作曲者为了实现其跨时空的音乐风格与音响想象,探索和创作出各种“多元融合”的原创音乐作品。然而,从本质上看,“多元”的根源在于“多民族”的文化,而“融合”的结果则将产生“泛民族风格”。曹教授在创作《第十一交响曲(南方)》时,有意识地在两个乐章的六个音乐主题中采用了分属中国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民歌或民间器乐曲的音调,然后通过“多调性 旋宫转调”与十二音调性布局、拱形与“奏鸣性”结构的运用,以及“多节拍”戏剧性展开等多种技法的综合,使这部交响曲具有了以中国民族音乐风格为主的“泛民族风格”特征。
  (二)“数值递增”的宏观结构布局与微观调控
  在十一部交响曲中,采用了“数值递增”创作手法的交响曲主要有:第二、第五、第八和第十一交响曲。其中,《第二交响曲》在节奏展开上,运用了“节拍递增”的手法:1/4,2/4,3/4,4/4,5/4……向全曲高潮推进。在《第五交响曲》中,曹教授使用了“音列递增/递减”的手法,以“音列·宝塔尖”和“音列·蛇脱壳”,来实现音高系统的“全轮转”。
  然而,更为强调“数值递增”思维的作品,非《第八交响曲》莫属了。该曲采用“数值递增”的宏观结构布局与微观调控的灵感,来源于“宇宙大爆炸”的相关学说。曹教授在《我的第八交响曲音程结构与曲体结构之思考》中谈到:“宇宙大爆炸后,由极小的一点到极大在迅速膨胀,甚至永远不可遏制地扩张下去……”。“生命、生命力也是相似于这种‘大爆炸’和‘膨胀’,由一个小点扩展成一个硕大的形态或状态。”
  在这部作品的创作中,曹教授以“膨胀”的思维,对全曲的结构长度、各乐章的核心音程,以及力度与配器等方面进行了总体设计。首先,该曲七个乐章的长度分别为:20秒、30秒、50秒、80秒、130秒、210秒和340秒。显然,他是将作品的结构长度设计为逐步“膨胀”的一个时间过程。其次,该曲七个乐章的核心音程依次为:小二度、大二度、小三度、增四度、小六度、大六度和大七度。这体现了各乐章音高结构的渐变与扩张。再次,该曲各乐章的主体力度设计依次为:pppp→ppp→mp→pp→mp→ff→fff。最后,在配器方面,该曲第一乐章使用两支长笛、第二乐章采用独奏的中提琴,其后各乐章的编制逐步扩大,乐器的使用也从单一乐器渐变为组合乐器,直至最后乐章则为整体交响乐队演奏。可见,该曲是以适度自由的数值递增思维,来整体控制交响曲的音高渐变、结构层次、和声张力与音色布局的。而整体性“数值递增”手法在交响曲中的应用,则有利于乐思的统一表现与音响风格的和谐度调控。
  (三)“二分性”对比结构的运用
  在十一部交响曲中,共有四部交响曲(包括:第二、第五、第九和第十一交响曲)是采用“二分性”对比结构的。这四部交响曲均由两乐章构成。其中,有的第一乐章为慢板,第二乐章为快板,例如:第二、第五和第十一交响曲。或者,第一乐章强调静态效果,第二乐章强调动态效果,例如,《第九交响曲》的两个乐章:1.大赠板(Lento/柔一静);2.中国大曲(散一慢一中一快—散/刚一动)。由此可见,曹教授在多部交响曲中采用的“二分性“结构,具有由慢至快、以柔转刚的对比性质。而作曲家的这种创作偏爱,很可能是源于他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结构——“散一慢一中一快一散”的深刻影响,而形成一种特定的创作思维模式,以至于在创作时,很自然地将“散一慢一中一快一散”结构,缩减为“慢—快”结构。这一特征在作品中具体表现为:第二、第五、第九和第十一交响曲采用了“慢一快”对比的双乐章形式,以及第六和第十交响曲采用了结构性“慢—快”渐变的单乐章形式。
  (四)歌颂人生与祖国的艺境
  从曹教授交响曲的立意,可见他热爱人生与祖国的情怀。如他的《第三交响曲》标题为“黄河”,《第十一交响曲》的标题为“南方”,《第七交响曲》是“为97香港回归祖国而作”;《中国大曲——带埙与笛独奏的第十交响曲》则表达他对华夏大地的深情,并讴歌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此外,他在成都工作期间创作的第一和第二交响曲,是思考“未来是什么”以及为表达对生活与未来的乐观态度而作的。由此可见,曹教授十一部交响曲所具有的人文气质,是与这宏伟、无私而乐观并富于人文关怀的主题立意息息相关的。
  结语
  曹光平2000年2月写的《回忆贺老几件往事——纪念贺老逝世一周年》一文中,曾提到“高为杰老师借了不少总谱给我,1978年他借给我雷斯辟基的《罗马的松树》总谱,我非常喜欢这个作品,全部手抄了一次”。透过这件小事,足见他在创作上的勤奋与执着。目前为止,曹光平创作的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共计五百余部。其中,交响曲与合唱这两个体裁尤其突出。综观曹教授创作的十一部交响曲,总体上是以中国南方的多元民族音乐素材为基础,并通过将中国古代大曲结构与西方当代创作手法及多种表现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作曲家个性化的哲理思绪与人格追求。透过这些作品的创作历程,可以看到他在交响乐创作形式、音响构造与音乐风格的审美心理等方面的变迁,也反映了一位生活于中国南方的作曲家独特的音乐视角。
  (责任编辑 张萌)
其他文献
创音乐剧《莎翁的情书》由香港资深戏剧教育工作者叶逊谦导演及其创办的Theatre Noir剧团于2010年共同打造,其中,方俊杰编剧、张贝琳和林子扬共同作曲、2013香港电影金像奖原创歌曲奖获得者岑伟宗填词、林子扬编曲,讲述了当代都市男女爱情。2012年4月18日,该剧中文版在北京繁星戏剧村首演并获得成功,同年相继上演两轮。2013年初,创作团队将该剧进行改编升级①,以更加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展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起步之年,也是各项工作喜获丰收的一年。一年来,王家川采油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生产经营为中心,以转变方式为主线,以注水开发和基础管理为重点,攻坚克难,开拓奋进,顺利完成了去年的生产经营目标任务。同时,企业管理、科技创新、基础建设、安全环保、后勤保障、党建及精神文明建设和其它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保持了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顺利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2
班级工作繁杂琐碎,班主任不仅要处理班级各项事务,还要承担自身学科的教学任务。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除了借助科任教师管理班级外,班主任还要培养出一批得力的学生干部来协助自己。  学生干部被选拔出来后,哪怕只是一个收发本子的小组长,都会认为自己有了“一官半职”,大小就是一个“官”了,在同学和父母面前就会觉得“高人一等”,甚至仗“官”欺人。这是由于小学生心智不成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对自己的角色认知不足。
第二站  正大光明匾  个人档案  姓名:正大光明匾  年龄:200多岁  血型:木型  职业:匾额  出生日期:清朝  出生地:紫禁城  现居住地:故宫博物院  3/3 星期日 晴  在故宫里有位特别重要的牌匾先生,他整日都悬挂在高高的大殿上。据说,他身上还藏着关系到清朝皇位继承的大秘密。可是,故宫有这么多座宫殿,他会在哪个大殿里呢?  喂,小孩,你在干吗?  哎哟,这个乾清宫是皇帝的客厅吗?也
科举制度发展到宋代变得更加完善和严密。作为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也受到了统治阶层的空前重视。虽然在宋代,科举还并未成为进入仕途的惟一途径,但是想要在官场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考取功名就绝对是必要的了。不过,科举考试在宋代所起到的主要是积极作用,选拔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参与到官僚队伍中,而它的种种弊端则是明以后开始占据主导的。宋代的及第举人也获得了相当多的优越条件。一旦金榜题名,那娶富豪家千金的“洞房花烛
天霸(TENBA)探索系列637—331双肩摄影背包体验一次旅行能记录多少美景,不在于你有多么昂贵的器材,而在于你究竟能走多远,挑选一款有着良好背负系统的轻量化背包,便显得十分重要。探索便是天霸产品线中极致轻量化的一个系列。背包本身重量极轻,再加上其面料的特殊性,是值得大家考虑的远行好伴侣。  编辑:李思瑾图/文:刘艺程轻量化的设计  出门旅行有两样东西绝不能马虎,鞋子和背包。探索是天霸产品线中极
本刊讯 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5月10日,由中国文联、中国音协、陕西省政府、陕西省文联、延安市政府共同举办的“我要去延安”大型演出活动在延安市举行。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杨承志,陕西省副省长郑小明,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徐沛东,中国音协主席、陕西省文联主席赵季平,中国书法家协会党组副书记陈洪武,省政府副秘书长孟建国,
本能向导探路工业废墟  对于城市废墟,街舞舞者Goldfish甚至比那些城市探险者还要熟悉,为了拍摄舞蹈视频,ODPCrew的女孩们经常会去探索每个城市里的工业废墟、建筑遗址,爬上爬下出入危楼是家常便饭。这些危楼里面隐藏的机器似乎昨日还在轰鸣,然后仿佛有那么个瞬间,钢铁煤矿的时代结束了,机器死亡了,工厂的齿轮戛然而止,刹那间齿轮和链条上布满了蛛网和灰尘,世界变成了另一幅模样。  各地废墟的状况很复
摘要:班主任工作的责任重大、神圣、崇高。与学生沟通,送他们一双会飞翔的翅膀;与家长沟通,送孩子一片温暖的阳光;与科任教师沟通,为学生共铺一条阳光大道。班主任工作要用爱缝补翅膀,以心播撒阳光。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师生关系;班主任与家长;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心胸与责任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03-0018-04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
云无心  近年来,普洱茶、黑茶和白茶都在炒作“越陈越香”,甚至有白茶“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同时,又有人问:放久了难道不会长霉产生毒素吗?尤其是曾有“普洱茶检出黄曲霉毒素”的报道,似乎更坐实了这种猜测。真相是什么呢?  先看茶叶在储存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茶中有各种各样的茶多酚、氨基酸和多糖等等。在储存中,它们也会缓慢地发生化学反应,降解或者转化成其他物质。这些转化出来的物质,又可能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