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会唱歌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uxu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乡村有句俗话:瞧不起的木匠盖楼房。在老家也有句土语:看不起的哑巴会唱歌。
  小时候,老家就有个会唱歌的哑巴。
  我的老家在青海河湟著名的瞿昙寺东面的山里,这里山大沟深,卯梁纵横,纯属浅山地区,靠天吃饭。我们庄子基本上是周姓人家,哑巴当然也姓周,论起来是我们的叔辈。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实行公社化,村也叫生产大队,每个大队又有几个小队,土地集体耕种,劳力统一安排,由生产队负责耕种打碾,管理分配等各项事宜。
  生产队安排给哑巴的工作是田间管理员,其职责就是看护庄稼,保护农田。
  这个决定简直高兴坏了我们这些少年儿童。因为此前生产队安排的田间管理员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壮劳力,每到庄稼成熟的季节,他安排自己家里的几个人分头看管成熟的麦田,但每天天黑他们的背篼里装满了麦穗头、豌豆瓣这些新鲜可餐的粮食,背到家里享用。那时候农村还缺衣少食,春夏断粮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些东西可发挥很大的作用。只是他对别人管得异常严格。有一次,我们的两个小伙伴偷摘了地里的豌豆,被他当场逮住,凶神恶煞般地训斥了一顿,还告到了生产队,生产队扣了他父母的工分,还骂大人看管不严,对抗了生产队的管理,家人知道后痛打了一顿。还有一次,有个孩子放驴时贪玩没看好驴,驴胆大妄为地跑进地里吃庄稼。他发现后抓住毛驴,拿棍子打了半天,几乎打得皮开肉绽,还惩罚性地骑上来回奔跑。所有的孩子对他恨之入骨,所有的大人对他咬牙切齿,所有的牲畜对他刮目相看,所有的庄稼对他肃然起敬。哑巴当田间管理员,我们真是喜出望外,拍手称快。不会说话的哑巴当田管员,不会任由我们这些顽皮的孩子忽悠吧?
  哑巴是在麦田泛黄,庄稼成熟的关键时期走马上任的。一天,我们五六个小伙伴不约而同地赶上毛驴到离村庄最远的名叫鹰高嘴的地方放毛驴,大家各自撒开毛驴,钻进豌豆地摘豌豆瓣。此时的天空阳光灿烂,日丽风和,大地百花齐放,彩蝶纷飞。咀嚼着鲜美的绿色食品,呼吸着清新的宜人空气,简直令人陶醉。可是,只是短短的十几分钟,田管员哑巴手握着一根棍子朝我们的方向大步流星而来。哑巴人高马大,气宇轩昂,他平时表情严肃,神情庄重,我们还是很害怕他的。我们几人似乎是经过应急训练过一般,迅速钻出豌豆地,快速骑上各自的毛驴逃离。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第二天,我们几人约好,到名叫塔蓝山的地方放驴,这里地势低洼,与别的村子邻近,不容易发现,哑巴纵有三头六臂也是鞭长莫及。恰恰出乎意料,我们刚钻进麦子地,没来得及摘一个麦穗,哑巴似天兵一般,出现在地边,他高大健壮的身躯,威武严肃的表情,吓得我们魂飞魄散冷汗涔涔,我们丢下毛驴,落荒而逃。直到下午才偷偷地牵回毛驴。
  我们很是奇怪,一个哑巴,一个对什么声音都充耳不闻的聋子,为什么对我们的行踪了如指掌,对我们的行动洞若观火。
  我们开始对哑巴怒目切齿,恨之入骨。
  而哑巴的田间管理员工作,一个月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连原先靠近草地,容易被羊牲口们践踏的庄稼地也完好如初。花儿们竞相开放,鸟儿们自由飞翔。一块块庄稼地井然有序,错落有致;一个个麦穗头欣欣向荣,生机勃勃。
  而且,生产队干部对哑巴赞不绝口、表扬有加,社员们对哑巴奉若神明、肃然生敬。哑巴更是踌躇满志,志在必得。自从他担任田间管理员以来,从没看见他背过一次背篼,没见过他的家人摘过一个穗头。每天傍晚,生产队大场上闲人们聚集在一起说长论短,他都是在众人的眼前空手而归,手里永远拿的是那根棍子。
  把一个生产队几百亩庄稼地管得井井有条,把一片老百姓生存的粮食场守护得无懈可击,哑巴真是有了用武之地。在这个用武之地他不需要耳朵,不需要声音,他的心灵就是洞察万物的最好眼睛,他的思想就是守护庄稼的最佳语言。他不但会说,而且会唱,分明唱的是坚守之歌。
  转眼就到了秋收,所有的社员都进入沉甸甸的麦穗地,开始收割庄稼,我们丝毫没有可乘之机。哑巴早出晚归,声东击西,就连偷摘麦穗的大人都束手无策无计可施,就连时常袭击农田的牲畜也安分守己,规规矩矩。
  到了第二年的夏秋时节,由于雨水充沛,风调雨顺,加上哑巴的前期田间管理到位,庄稼长势喜人,田野里小麦、青稞、豌豆密密层层,成熟的麦穗颗粒饱满,小拇指大小的豆角鼓鼓胀胀。燕子们欢天喜地地在田间的上空振翅翱翔,麻雀们叽叽喳喳地在农田的周围评头论足。一群一群饱食终日的牛羊们在草地里眉花眼笑地撒着欢儿,三三两两酒饱饭足的毛驴们在山坡上津津有味地啃着青草。
  我们真是垂涎欲滴,蠢蠢欲动。
  我们七八个伙伴商量好,利用早晨哑巴睡觉的时间,去偷摘地里的麦穗头、豌豆瓣。
  那天,天刚麻麻亮,树上的喜鹊还在酣然入梦,洞里的麻雀也沉沉入睡,就连家里按时叫醒人们的公鸡都在平心静气地呼呼大睡。我们轻装上阵,偷偷摸摸地钻进了名叫岭背后的一块豌豆地。
  豌豆郁郁葱葱,棵棵秆壮叶旺,肥大的豆瓣昂首挺胸,令人心醉。我们欣喜若狂,手疾眼快地采摘。忽然,山坡上一聲声“啊吧啊吧”的吼叫声朝我们传来。田管员来了,哑巴来了。这令我们毛骨悚然措手不及,转身逃跑之际,哑巴似从天而降,清清楚楚地看到了我们每个人。临危之际,我们四处逃散。
  我们每个人都偷偷地溜回家里。未来的几天大家都惶恐不安,没有出家里半步。哑巴看见了每个人,我们是谁家的孩子,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哑巴告到生产队,告到学校,扣了家里来之不易的工分,这将是如犯弥天大罪,大家将会经受极大的惩罚,甚至是鞭打,一旦老师知道,更无法走进学校,真是惶惶不可终日。
  在家里胆战心惊地呆了四五天,家庭的生活涛声依旧,父母的脸色一如既往。第五天下午同伴小六子悄悄钻进我家,他鬼鬼祟祟,眉飞色舞。他说,早晨他和阿妈去邻村亲戚家时看到了哑巴,哑巴一如往常,还客客气气地和阿妈打了招呼,丝毫没有那天的事一样。我说,那早可能哑巴没看见你,或认错了人,一个聋子哑子哪有那么机灵。小六子斩钉截铁地说,哑巴最先看见的就是他。   哑巴田管员没有告诉任何人。
  我们虚惊一场,终于躲过一劫。
  顽皮的我们无法抑制内心的渴望,饱满的豆瓣刺激着我们强烈的食欲。
  我们把突击点放在了傍晚时节。那晚,酒醉饭饱的羊们屁颠屁颠地奔回各自的家园,尽欢而散的狗们也灰溜灰溜地跑入自己的领地。困乏的社员们慢慢入睡,疲惫的哑巴也一定睡眼朦胧。一伙老朋友不约而同满怀信心地钻进一块豌豆地。
  我们洋洋得意地摸索吃食,轻车熟路地偷摘豆瓣。猛然,一声“抓住他们”的叫喊横空而来,随即又是“啊吧啊吧”的声音,我们一看,前面是奔跑的哑巴,后面隐隐约约地跟着两三个生产队的干部,他们只仅隔一块梯田地,哑巴一跃而下,跳下3米高的梯田埂,大祸临头的我们心胆俱裂,瞬间临阵脱逃。我们逃离后悄悄地观听动静,他们的追抓戛然而止,他们的气焰水落归槽。此时,夜已将它那漆黑的翅子,慢慢展开。田野温顺和幽美,睡在和畅的天地间,像孩子那样安宁香甜。我们心灰意冷垂头丧气地溜回各自的家里,等待著严厉的处罚。
  第二天中午,装作若无其事的我到村场的旱窖里挑水,顺便打探风声。村巷里几个人围在一起谈天说地,有一个说,昨晚天黑,田管员哑巴抓偷摘豆子的贼时,跳下梯田地埂扭伤了脚脖子,被跟在后面的生产队干部抬回了家。
  我的心里暗暗窃喜,又躲过了一劫。然而,我们的心中又疑点重重,一个聋子,一个什么也听不见的哑子,对我们的行为一清二楚,对我们的防范如此慎密。
  后来,我们才知道,哑巴对每家的大人有很好的了解和分析,对每户的孩子有独特的看法和判断。他不是笨拙的聋子,而是聪明的哑巴。他对村庄的一切明察秋毫,他对田管的职责竭尽全力。任何有悖于生产队的事,他都无所不知;任何违反田间管理规定的行为,逃不脱他的法眼。
  最重要的一点,多年后我们才清楚,哑巴是为了让我们逃跑才故意跳下梯田埂,扭伤脚腿的。当着生产队干部的面抓住,那可是要动真格处理的,必将引起轩然大波。在生产队干部面前他表现出了责无旁贷,奋不顾身,在小孩子的不当面前,他选择了让步和宽容,表现了哑巴最明智的处事手段和做事的灵活办法。孩子们偷摘粮食与贼偷是两回事,这里有顽皮的成分,是孩子们顽皮的天性。他的目的是坚守,方式是吓唬。我们才心知肚明,那次他差点逮住我们,又放过了我们,明明看见了我们,可是第二天他又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我们才明白,一个身高马大,虎虎生威的田管员,从没有抓住过我们;我们也懂得,一个尽职尽责,无私无畏的哑巴时时在保护我们。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哑巴不但不聋不哑,而且会说会唱,他分明唱的是宽容之歌。
  一个夏秋,我们就这样玩着猫跟老鼠的故事;一个假期,我们便如此寻找着快乐与惧怕的游戏。
  开学后,我们大部分人到学校上学去了。
  两年后,我们一批孩子到不同地方的学校上学,我到在瞿昙寺身边的三中读高中。上学前,哑巴特意到我们家串门,比划哼哈了半天,对他竖起的大拇指略有明白,对他的展现的笑脸稍有懂得,但对他的咿咿呀呀一头露水,对他的比比划划大惑不解。叔叔年龄与他相仿,多年跟他共同劳动,默契合作,基本上能懂他的肢体语言。他在比,叔叔在理解和翻译,大意是说,我们村庄虽然在这个穷乡僻壤,但有学校,孩子们都念了书,以后还要到中学念,都会有出息。还具体说,哪个娃娃以后干什么,哪个孩子以后能办大事。最后,他的脸色竟然有点失落。他比划着说,他不再当这个惹人的田管员了,回家种田。我也明白了,在农村已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的土地分到了一家一户,公社改为乡,生产队也改为村了。稍后,他的失落稍纵即逝,他的无奈烟消云散。他开始变得兴高采烈、眉飞色舞。他不断地比划,叔叔不断地解释,他说,我们这些娃娃念书后将离开这里,三四十年后,他们也将离开这块土地,到更好的地方生活,这个村庄将会消失。我不知道他的预言来自于什么,更不清楚他的判断发端在何处。
  但分明哑巴又为我们,也为家乡唱出了未来之歌。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去年到老家,家乡的一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哑巴的预言丝毫不差,哑巴的判断准确无误。我们那些偷摘麦穗豆瓣的毛头小子,一部分上学外出工作,一部分创业成家立业,步入了中年岁月,过上了很好的生活。在家居住的人们一部分到县城买了楼房,一部分享受到党的惠民政策,政府组织集体搬迁到瞿昙寺脚下的集中安置点住楼房,哑巴也是其中之一。但遗憾的是没有见到哑巴。
  聪明的哑巴,精道的聋子,他能说会唱,几十年前,他为我们唱出了坚守之歌、宽容之歌,还唱出了未来之歌,让我们实现了理想之梦。
  田间管理员哑巴没有上过一天学,读过一天书,只能歪歪曲曲地写出自己的名字。古语曰:知书达理。哑巴不识字,没文化,但有思想、知礼节,会看未来,有宰相的度量,有容人的雅量,有预测的能力。
  哑巴的世界,没有声音,没有语言,生活在一个寂静的世界。不能沟通,不能抒发内心世界的情感,把自己封闭在异国天地。然而,他分明用眼睛在听到一切,用眼神在表达一切,用眼光在洞察一切,用行动在歌唱一切!
  耳朵有时候只是一种摆设,与听见无关;嘴巴有时候也是一种存在,与表达无关。哑巴的世界不需要声音,他用思想模仿节拍,用眼神聆听旋律,用咿呀之语唱出了人间最美好的大爱之歌。
其他文献
逆境,让有些人认命。残缺,让有些人倒下。生活中也有那极少数人,即便缺胳膊少腿,也不言败,不认输,坚决与命运抗争,逼着自己走出困境。懦弱,是失败者的序言。精彩,是坚强者的凯歌。  我敬畏那些有顽强毅力,身残志坚的强者,更敬畏那些无私奉献的善良人。在我的故乡小镇上,就有这样形形色色,让我为之而感动的人。  故乡对于我而言,既熟悉又陌生,因那里的家人都已故去,又离开的太久,经历了多少年风风雨雨,朋友同学
期刊
结婚是人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古往今来其中都有不少门道,但无论在哪个年代,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不管是有钱人家还是贫穷光景,在当时可以说都会尽心尽力来对待和操办,只是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时代变迁,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有力推动,让一代代人的结婚账单千差万别。  70年代  70年代初期,那时穷人家娶一个媳妇基本不用花钱,奉上几本红宝书,有个证婚人就能结婚了。  稍后但也开始了讲究,还有准备老三样,就是自行车
期刊
《老子》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此以后,国人常以“三”列举凡事之典型者,“三乐”就是其中之一。  《列子·无瑞篇》中说:孔子游泰山,见荣启期行年九十,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孔子问曰:“先生何乐也?”启期曰:“吾乐最多。天生万物,人为贵,吾得为人,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吾得为男,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行年九十矣,三乐也。贫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终,居常以待终,何不
期刊
追溯历史,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其中之一上郡,就是现在以陕北绥德为中心的一带地方。  秦朝大将蒙恬,受命于秦始皇圣旨,率领着三十万大军从咸阳出发,浩浩荡荡,挺进北上,去平定北陲要塞。一路上,将士们日夜兼程,爬山涉水,风餐露宿,终于踏上了陕北黄土高原。据史料记载,他们最初来到铁茄坪村这一带地方。  铁茄坪村,位于绥德县城东南五十里处,在地理和风水上占着优势。环顾四周,不少
期刊
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狄德罗说:“人类既强大又虚弱,既卑琐又崇高,既能洞察入微又常常视而不见。”  做社会最底层最弱势的残疾人群体工作,聆听他们人生中的一个个变故,倾诉他们生活中的一个个磨难,真正感受到了人类的强大与虚弱,卑琐和崇高。虚弱地一蹶不振,卑琐地走向灰暗;强大地爬过了坎儿,崇高地迈入了大道。  在一个山区村庄,有一对残疾夫妇,年龄都在四十岁左右,男的属肢体残疾四级,一条腿有毛病,但有基本
期刊
秋天的原野,一群麻雀“呼啦”一下,齐齐地落在一片刚收过庄稼的空地上,啄食、嬉戏、游荡,受到惊吓后,又会“呼啦”一下,展翅高飞,在天空盘旋,盘旋……然后,在不远处的电线上一字排开,叽叽喳喳,热闹非凡。  在我的故乡,麻雀真的是太平常了,以至于在我们那个地方,很少有人叫它“麻雀”,而把它叫做“小虫儿”。我也是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才知道,我们整天玩弄、蹂躏的“小虫儿”,原来还有个学名,叫“麻雀”!  麻雀
期刊
故乡的山,迷人。  故乡的水,清澈。  我喜欢故乡旖旎的春夏秋冬,喜欢故乡野果的四季飘香。  一  “种谷落泥,茶苞落皮。”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正是家乡人春忙的时候,漫山遍野的油茶树生机勃勃,青枝绿叶,我们最喜爱的茶苞也挂在了青青的枝条上。茶苞不是用来榨油的油茶果,而是油茶树在结油茶果之前结在树上的、人们可以生吃的一种肉肉果子。茶苞开始挂在油茶樹枝条上的时候,果子红红的,桃子形状,皮很粗糙,这时不
期刊
炊烟升起的地方,总有故事可说。不管在朝晖里还是夕照下,看炊烟自由自在飘着,多少无邪的馨香和缠绵的思索越飘越远、越升越高,从前琐碎的悲欢就像奶奶的黑发一样被炊烟染白了。不管是毛毛细雨还是潇潇大雨,遇雨的炊烟会流泪。是太忧郁?是太激动?缕缕炊烟,或浓或淡,带着人间许许多多的故事,人间的故事越来越多,但炊烟越来越少。  炊烟,分早、中、晚三次。  早晨的炊烟是乡村女人的作品,女人,忙了灶前忙灶后,除煮饭
期刊
透过窗外,看见一间旧屋房顶上的几根野草,在冬日的寒风中哆嗦着早己枯干的身躯。回想起它们在春夏秋季节里的生命轨迹,曾有过的绿色和生机,再到如今的枯槁凄凉,不由心生诸多感慨。由此而引发了我许多的联想。  草虽普通平贱,不似牡、荷花、梅花、兰花等登堂入室,然而古今诗词里也不乏有一席之地,被各种吟诵、流传。并且还各有风姿和情趣。  你看,春天的草是清新的,柔美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是韩
期刊
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各个领域各个时期的自然人文景观精彩纷呈。其中大家熟悉的北京故宫金碧辉煌,青藏高原擎天捧日,布达拉宫奇光异彩,秦皇兵马俑超然物外,敦煌莫高窟神工天巧等等。今年春天,朋友邀我去山东威海仙姑顶游玩,其历史价值和文化蕴涵虽不能与那些世界奇迹相提并论,但是,这个由2000多吨玉石打造的“天下第一玉雕区”的名号令我心驰神往。玉,这个藏于地下几千年甚至几亿年的神奇物体,中国人对它有着深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