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平篇》中的这句话该如何翻译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hui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语第五册《治平篇》中的第三段这样写道:
  或者曰:“高、曾之时,隙地来尽辟,闭廛未尽居也。”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而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又况有兼并之家,一人据百人之屋,一户占百户之田,何怪乎遭风雨霜露饥寒颠踣而死者之比比乎?
  对其中“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一句,人教版的《教学参考书》译为:“即使这样,人口也不过增加一倍就够,或增加三倍、五倍就不能再增了。”类似的译法还可见于其他一些教学参考书和教学刊物中。我以为此种译法不妥。
  从《治平篇》第三段全文的主旨看,是在说物资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即隙地的开辟增长,闲廛的利用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紧承上句“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闲廛未尽居也”,是对上句句意的进一步引申,显然是说:地、屋的增长“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又是与下旬“而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构成对应对比关系。这正符合该段主旨的要求。
  在“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而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句中,前后表因果关系,两个“而”字表并列对比关系,句式整齐呼应联贯,论证充分严谨有力。如果把该句译为“即使这样,人口不过增一倍就够了”,显然与下文“户口增十倍二十倍”相重复,且相矛盾。既然人口增一倍就够了,何必去增十倍二十倍;既然人口增三倍五倍就不能再增了,怎么又去增十倍二十倍。况且,“止”不宜译为“够了”或“不能再增了”等义,在这里应译为“停止”,引申为“就算完了”、“到顶了”之类。
  另外,《教学参考书》在该文的内容分析部分说:“第三段,作者主要分析了用生产方法远远解决不了人口危机问题。生产增一倍而止矣,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而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那么,“生产”指什么,不正是指“新辟的田,新利用的屋”吗?可见,人教版《教学参考书》也自相矛盾,前后不一致。
  这不是基本知识问题,而是阅读理解问题。句意的把握,只能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确定。
  当否,请指正。
其他文献
人教版高语第三册《孔雀东南飞》中有:“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书下注解把“便”解释为“敏捷”,“便言”解释为“很会说话”,“便”字注为biàn。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便”有两种读音:读biàn时有“方便、便利、简便、就、即使”等意,读pián时有“善说,能说会道”之意,且该义项字典中直接用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便言多令才”为其作注解。再如,《明史·纪纲传》:“纲善骑射
小学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其教学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一个良好载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条极好途径。而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着教材内容的滞后
近几年来,我们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强化了教育信息化的应用研究。学校加大投入,加快建设,重硬件更重软件,抓管理更抓应用,做到“硬、软件”两手抓,“配、管、用”一体化
为了获得适用于安徽省的最优太阳辐射参数化估算模型,利用安徽省及其周边10个辐射台站1961—2012年长时间序列的太阳辐射资料和日照时数资料,对比分析多种太阳辐射估算模型在
为了确定源和库的改变及其平衡对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影响,通过不同剪叶和疏花处理,研究其与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关系。以粳稻品种‘宁粳1号’和‘镇稻88’为材料,在水稻开
蔡徐坤(KUN),1998年8月2日出生于浙江省,中国内地男歌手、演员、音乐制作人。2012年4月,蔡徐坤因参加综艺节目《向上吧!少年》进入全国200强;同年8月,参演个人首部偶像剧《童
从计算机与教学联姻开始,广大教育工作者就一直在探索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最佳途径,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与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本质的区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应重视项
从1992年春季起至今,西宁曹家堡机场气象台担负了青海省人工增雨飞行的气象保障,较好地完成了任务,确保了飞行安全,积累了一些实际工作经验.
教学鲁迅的小说《药》,在分析结尾部分坟场中的景物——乌鸦时,首先碰到的引起学生热烈争论的问题是:乌鸦有无象征?有学生据乌鸦“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说革命者潜伏的时候,就像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