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交林在城阳区城市绿化的应用青岛市城阳区园林环卫管理处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jing0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通过对混交林的优势分析及混交林在城市绿化中的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提出混交林在城阳区应用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
   主题词:混交林优势使用情况城市绿地林地建议
   一、混交林分析
   一、混交林的定义
  混交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树种组成的森林。按照惯例, 主要树种以外的其他混交树种,以株数、断面积或材积计算, 应不少于20%。混交林可以形成层次多或冠层厚的林分结构, 对于提高防护效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二、混交林与纯林相比较的优点
   1、充分利用空间和营养面积
  通过耐荫性(喜光与耐荫)、根型(深根性与浅根性、吸收根密集型与吸收根分散型)、生长特点(速生与慢生、发芽与落叶迟早不同、前期生长型与全年生长型) 以及嗜肥性(喜氮与喜磷, 及其吸收利用的时间性)不同的树种的搭配, 可较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 有利于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层次范围利用光照、水分和养分。
   2、改善立地条件
  混交林较之单纯林, 林内光照减弱, 气温、地温略低而变幅小, 风速降低, 蒸发量减少, 空气湿度增加, 有利于改善林内小气候。混交林的冠层厚,叶面积指数较大, 枯落物较多, 成分较复杂, 比单纯林更能提高土壤肥力。
   3提高林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混交林能够充分利用外界环境条件和树种间相互促进的有利作用, 光合作用的效率高, 可以在同一时间内积累较多的有机物质, 因而总蓄积量和生物量比单纯林高。混交林中的主要树种在伴生树种的辅佐下, 主干长得通直、圆满, 自然整枝迅速, 干材质量亦较单纯林好。
   4、能較好地发挥防护效益
   混交林林冠浓密, 根系深广, 枯落物丰富,地上地下部分结构比单纯林复杂,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以及其他防护效益方面都优于单纯林。
   5、可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混交林与单纯林比较, 由于树种多, 生境条件好, 使一些害虫或病菌失去大量繁殖的生态条件, 同时在复杂环境条件下, 寄生性昆虫、菌类等天敌增多, 又招来各种益鸟益兽, 因而混交林的病虫害不象单纯林那么严重。
   混交林内温度低, 湿度大, 风速小, 各种可燃物不易着火, 因而火险性小。针阔叶混交林有阔叶树的隔阻, 可以防止树冠火和地表火的蔓延和发展,不象针叶树单纯林那样一旦发生火灾,便成燎原之势,难以扑救。
   混交林对不良气象因素的抗性较强。如深根性树种与浅根性树种混交, 可以减轻风害; 常绿针叶树与落叶阔叶树混交, 可以减轻雪压雪倒等。
   三、混交林的研究和发展
   当代世界营林发展趋势, 逐渐从营造单纯林走向混交林。
  在造林事业中,营造混交林的显著效益,一向为国内外林业界所重视。从世界造林的历史和现状看,人工营造混交林已成为当代营林发展的趋势。
   国外对混交林的研究和营造,早在18 世纪初期就已开始。俄国林学家就发现林分内混交阔叶树种有许多良好作用。至19 世纪80 年代,就有对混交林经营作出过评价,进入20 世纪,研究进一步发展。40 年代,印度林学家将混交林分为永久混交和临时混交两类来指导造林。50 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对1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混交林工作做了总结。同时各国对混交林的营造日益重视,从30~40 年代开始,芬兰、爱尔兰已对混交林开展了试验并着重营造工作;德国也从营造纯林失败的经验教训中,进一步重视混交林的经营;近年来,朝鲜已把发展针阔混交林列为一项国策。我国营造混交林的历史悠久,早于南北朝时期,已采用混交方法来培育楮树,还有杉桐、茶桐混交等传统经验。但人工营造混交林及开展专门研究,则是近二三十年的事。如何营造混交林, 目前我国还处于试验阶段, 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很不成熟, 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二、混交林在我区绿化中的几点思考
   分析上述研究成果,可知混交林是一门非常专业的学科,它是对植物、土壤、环境、生态等专业学科的综合研究,而不是的将几种树种简单混植这样一个概念。目前混交林大多应用于林业中,主要包括山体、防护、以及经济林等大面积的绿化中,在城市绿化中因面积、周边环境、景观、生长周期等局限性真正意义上的混交林尚未应用,只是在局部区域应用,或者是在城市绿地中采用不同的乔、灌、花、草结合成为不同的植物群落,这种植物群落在小面积的绿地中可以算的上是一定意义的“混交林”,但是这种“混交林”只是单纯的从景观角度考虑,对植物种群、特性等没有深入研究。
   一、混交林在我区林地以及绿化情况分析
   1、东部山区
   目前东部山区的山体绿化大多采用的是针阔叶乔木混交林或黑松纯林的绿化模式,虽然山体绿化景观效果较好,但是从生态意义上讲,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山林的生态意义,特别是对于黑松纯林,对病虫害以及山火自然防御能力较混交林差很多。
   2、防护林带
   我区的防护林主要包括沿河防护林、沿海防护林、高速路防护林。目前沿河、沿海防护林大多采用的是纯乔木林的模式,高速路防护林部分采用纯林模式,部分过多的考虑景观效果采用植物群落的栽植模式,树种多采用杨树、白蜡等速生树种,在物种间的生态作用、空间和地力的物质条件等方面远远逊色于混交林。
   3、城市绿化
   目前城市绿化大多以景观为主导目的,在绿化过程中多采用乔、灌、花、草相结合的组团模式,局部为营造氛围栽植纯林,在城市绿化中因面积、周边环境、景观、生长周期等局限性,真正意义上的混交林尚未应用,只是在城市绿地中采用不同的乔、灌、花、草结合成为不同的植物群落,这种植物群落在小面积的绿地中可以算的上是一定意义的“混交林”,但是这种“混交林”只是单纯的从景观角度考虑,对植物种群、特性等没有深入研究。
   二、混交林对我区的绿化影响的几点思考
   1、调整绿化结构,增加我区混交林栽植比例
   (1)东部山区适当调整混交林的树种比例
   山体绿化中应为适当增加林下耐阴灌木和深根树种的比例,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混交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2)防护林带充分应用混交林
   建议对原有防护林结合树种更新适当调整树种结构,结合周边环境增加针叶树种、慢生、深根性树种以及林下灌木的比例,新建防护林带建议采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针阔叶乔灌混交林的模式,最大限度的发挥绿化效应。
   (3)城区绿化合理应用混交林和植物组团
   因为混交植物组团在抗性、生态性景观效果等方面优于纯林,因此,在城区绿化中结合周边环境在相对开阔、集中的区域,或者需要遮挡、隔离的区域可以合理的应用混交林营造一种生态、乡野的绿化风格,在其他区域的绿化中尽可能的应用植物群落,丰富植物景观,最大可能的发挥植物的生态效应。
   2、适应我区的植物群落组合
   (1)体现春景的植物群落
   ①上木:雪松 中木:白玉兰、樱花+西府海棠或紫荆 地被:紫花地丁 ②上木:垂柳+鹅掌秋或臭椿 中木:女贞+红叶李 下木:榆叶梅+迎春、野蔷薇、锦带花、海洲常山 地被:鸢尾+二月兰或五叶地锦
   (2)体现夏景的植物群落 ①上木:圆柏+国槐+合欢 中木:紫叶李+紫薇或石榴—平枝栒子或卫矛 地被:玉簪 ②上木:青桐+栾树 中木:小叶女贞+木槿或珍珠梅 下木:月季或美人蕉 地被:麦冬、太阳花(3)体现秋景的植物群落 ①上木:银杏+五角枫 中木:平枝栒子 地被:阔叶麦冬 ②上木:水杉+鸡爪槭 中木:荚蒾属或山楂+冰生溲疏 下木:月季+紫叶小檗或铺地柏
   (4)体现冬季景观的植物群落 ①上木:雪松+朴树 中木:腊梅 下木:构骨 地被:
  铺地柏+麦冬
   ②上木:黑松+ 银杏 中木:竹类+火棘 地被:三叶
   (5)人工植物群落
   ①上木:圆柏(侧柏或雪松)+臭椿(或国槐、白玉兰、柽柳、栾树) 中木:大叶黄杨+碧桃+金银木(或紫丁香、紫薇、接骨木) 下木:铺地柏+丰花月季或连翘 地被:鸢尾或麦冬②上木:白皮松+银杏(栾树、杜仲、核桃、丁香) 中木:矢竹+珍珠梅、平枝栒子、构骨、黄刺玫、 地被:萱草+常绿草坪
   3、适应我区的乔木混交林
  ①枫杨,赤杨,乌桕
  ②黑松,青朴,元宝枫
  ③黑松,麻栎,杜梨
  ④盐肤木,枫杨
   4、我区适宜栽植混交林区域
   混交林一般适应于大面积防护林、山体绿化、经济林带,适应我区栽植的区域有东部山体、白沙河林带、墨水河林带、铁路沿线林带等。
   5、混交林在青岛应用示例分析
   目前在我市混交林应用比较有代表性的区域为东海路佳世客门前绿地,绿地在1997年前后建设,该绿化采用日本佳世客统一模式,通过自然竞争、适者生存的理念,采用撒豆子式的栽植手法,选用火炬、法桐、大叶黄杨条、小叶黄杨、黑松、五角枫等十余种不同的常绿、落叶乔灌木小苗混杂栽植,让其自由生长,所栽植的苗木均为1米以下的小苗。通过自然选择和竞争,目前该区域已经成为一片茂密的树林,但是在栽植过程中对植物的生态特性考虑较少,大多数苗木均未成才,只有火炬长势良好,在林中占有主导地位,因其侵蚀性太强,如不适当加以管理,后期火炬将会继续侵蚀其他植物的生长空间,造成物种的严重不平衡。因此我区在混交林的引种过程中,要借鉴该绿化的经验,不要过于教条,在城市绿化中可以借鉴东海路的绿化思路,尽可能的应用不同的植物群落组合,一方面,丰富植物景观,最大可能的发挥植物的生态效应;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因为目前混交林研究还未成熟,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山体绿化——秋季季相混交林
  
   山体绿化——原始山体混交林
  
  
   城市绿化——植物群落
  
   城市绿化 ——植物群落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介绍了输电线路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加强电工程施工管理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措施,从而提高电网的建设水平。    关键词:输电线路;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0 引言  近年来,对输电线路工程的质量要求比过去更加严格规范,而电力行业的建筑施工部分是一项多工种、多专业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具有专业性强,施工难度大建设周期短等特点。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输送和分配电能的任务
期刊
摘要:本文对WD20、CWQ20两种桅杆起重机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进行了核算,编制了相应的规范,提出了修复的办法和安装的步骤, 解决了特殊条件下的实际问题。  荣获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的北盘江大桥,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钢管拱组拼用两台20t 桅杆起重机吊装(320-0087为CWQ20固定式,320-0018为WD20移动式)。本文试对这两台桅杆起重机现场修理与安装作简要概述。重点:吊机缺损件配
期刊
摘要:中阿经贸论坛的建立迫切需要银川城市建设功能的完善,做为国家对阿拉伯国家贸易的平台,需要建设对外形象的城市客厅,针对目前现有的城市做出分析,找出适合做为城市客厅的场所。  关键词:银川市城市客厅    自第一届中阿经贸论坛在银川市举行起,银川市就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世界阿拉伯国家开放的一个窗口,银川的形象就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民族的形象。近期第二届中阿经贸论坛及2011年中国(银川)国际穆斯林企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某老建筑砖木结构加固工程实例,采取保持风貌、修旧如旧、站稳脚跟、强身健骨的原则,对该建筑物进行加固改造;根据工程特点,该楼主体采用结构置换法进行加固以及采取在室内增设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同时详细探讨这些加固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实施,为同类工程加固施工技术提供参考实例。  关键词:老建筑;结构加固;砖木结构;结构置换法  工程简介  本建筑建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属于老建筑。建筑物长度为3
期刊
摘要: 随着电网新一轮改造的开展,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进入高潮,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重要性愈显突出。本文分析了电网施工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管理措施。以确保安全高效地完成电网建设任务。  关键词:电网建设;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0 引言  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由其自身性质所决定,而受到众多制约,例如资金的密集度、技术的密集度、资源的密集度以及交叉施工情况等。另外,工程的设计、设备的制造和材料的采
期刊
摘要:随着高层建筑规模的不断发展和投资力度的不断增加,高层建筑的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分析了超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的重要性,并从多个方面加以详细阐述。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  高层建筑概念设计多,尤其是需要抗震设防的超高层建筑结构部分的概念设计更多,除少数概念设计有定量指标外,大多数概念设计只有定性要求,如何合理地把握好结构概念设计的尺度,常常因建筑而异。本文笔者结合设计实践,从多方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配电网的大规模改造,配网自动化管理的应用也在不断地增加。本文所介绍的10kV 配电网运行管理自动化系统,包括了人员技能培训、信息技术应用、自动化系统的组合等方面的探讨,有助于配电网管理部门实现自动化管理的要求。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系统;配电网;运行管理  1 引言  安全、优质、经济的供电,是对现代电力系统运行的三大要求。其中,以安全最为重要。为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保证电业工作
期刊
摘 要:通过调查研究,本文针对多层砖混结构顶层具体情况采取不同防治開裂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墙体 应力 调查报告 重庆市 高层建筑    在党中央“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方针指引下,建筑业也随之更加欣欣向荣,全国各地在修建了大量高层建筑的同时也修建了大批砖混体系的多层构筑物,它们都是以砌体作为承重结构,预制预应力或非预应力板作为楼层和屋面结构,顶层大多设有圈梁,层
期刊
【摘要】:地源热泵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上海地区。地源热泵的使用在建筑节能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地源热泵系统可供暖、空调制冷,还可提供生活热水,一机多用,一套系统可以替换原来的锅炉加空调的两套装置或系统,特别是对于同时有供热和供冷要求的建筑物。地源热泵有着明显的优点。不仅节省了大量的能量,而且用一套设备可以同时满足供热、供冷、供生活用水的要求,减少了设备的初投资。本文主要结合笔者负责的新江湾成高档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配网出现故障时利用配电自动化中馈线技术对故障处理,可以在发生故障的架空线路中能自动隔离故障区域,缩短故障查找的时间,迅速恢复非故障区域的正常供电提高重合闸成功率,有效地提升配网架空线路运行水平。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故障处理;一体化;馈线自动化;智能开关  0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用户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配电网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