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首歌

来源 :可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ye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同老大送小马老师上了地铁,从阜成门走回紫竹桥。之前,老大教小马老师唱《好花红》。这是一首布依族民歌,曲调简单,却悠扬婉转。我们都会。一因我们生活在布依族聚居区,二是这歌在十年前被官方弄成了县歌,每天都在县城的大喇叭里哼哼,比《东方红》响得还早。
  我跟老大相识早,但真正好得跟兄弟一样是高二。语文老师喜欢提问,答不上来的同学都得站着,然后可以请另一位同学帮助回答,答不上也得站着,继续点下一位。有时一节课下来,全班有一半人站着。
  同学点同学,也是在自己的小圈子,生怕开罪其他人。我同老大不是一个圈子。我属于老实但成绩很好那种,他成绩好但在调皮捣蛋之列。调皮捣蛋那个圈子里,他常被别人点到,答不上来时,每次都会让我起来代答,火就烧到我这个圈子来了。
  一次,老师提问声音低沉,也可能同学说话声音大淹没了提问,反正老大没听清楚问题,但不敢再问。同学都在低语,老师刚才问什么来着,面面相觑。老大做思考状,最后却把我点起来了。
  “说实话,我没听清楚你说什么,老师。”我说。全班大笑。
  这话却让老大兴奋不已,也轻松得不行。“你知道吗?”他看着我,“你当时的回答吸引了我。没人敢这样回答,你这明摆着不给老师面子嘛。”
  九年后,我去了广州,和老大见得少了,有时几乎一年见不了一面。又九年,2007年回家过春节,约了一伙人吃饭,他不到,说是打麻将走不开。麻将几乎是他们业余生活的全部。
  很快,我就喝了一斤白酒,中间不断打电话,仍是麻将声。席间我说,我得去找他们了。有人知道他们在哪儿,说领着我去。门开了,一桌人赌得热火朝天,围观者不少。
  借着酒劲,我掀翻了牌桌,并把几个要好的朋友轮流摔在地板上。桌上,无数人民币翻飞。
  第二天飞回广州,我强迫自己忘了所有的不快。
  两年后的这个夏夜,同老大走在阜外大街。说起这一幕,他哈哈笑个不停。我们事后挺欣慰的,他说:“你其实还有血性,还念着旧情。”“好花红来好花红,好花生在茨梨蓬。好花生在茨梨树,哪朵向阳哪朵红……”他又唱起来。
  歌声让我想起,那个落寞的青春期。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第31期)
其他文献
笑不露齿,说的是端庄淑女不该哈哈大笑。想想张嘴大笑的模样,大多数情形挺扫兴。两排参差不齐的牙齿,宽阔的门牙,中间兴许还有条缝,再稍加留意,说不定还会瞅到口腔深处一枚黑不溜秋的蛀牙,诉说着被甜食诱惑的经历。  淑女笑不露齿,绅士的笑也该点到为止,最好像里尔克描述的那样,“纵然发出笑声,也都是表示出那么一点意思后就立刻收敛”。  柏拉图说,保持威严、礼仪,是绅士的基本品质。为此,他连被后人奉为圭臬的荷
期刊
突然赖上我    两年前。秋天。  我打电话给曾经的同室好友何若,祝她在遥远的广州生日快乐。刚说了两句,忽然听见她说:“喂,你干吗?”然后那边就换了个陌生的声音。一个女孩子娇滴滴地对着电话喊:“姐,姐,以后有空,我去北京找你啊。”我说:“你是谁啊?”她说:“我是良笙啊,以后你就认识了,我去找你喝酒。”电话被何若抢回去。何若说:“别答理她,又喝多了。”我乐了:“谁呀,那么爱喝?”“良笙,我在广州认识
期刊
同事阿简与老公通话的最后一句很特别,有时是“我们一起想个字”,有时是“我们一起想首歌”,有时是“我们一起想种水果”……说毕,两人同时收线,不多讲半个字。  此时的阿简,脸上挂着一抹幸福的红晕,多出几分载着期许的快乐。大家问阿简在搞什么名堂。阿简笑眯眯地说,这是她和老公间的小游戏——他们两人都有个小本子,老公的是蓝色,她的是粉色,两人约定,每天总有一次共同想一个事物,把问题和答案按日期记到本子里,见
期刊
经常光顾的集市里的花布摊子,通常总是人来人往地热闹。孩子要做食饭衫,要做小棉衣,或者家里要做被面靠垫,花布总是有用场。花布一般便宜,因为它们朴实,不是被概念或品牌附加上许多利润的成品。如果花布像粮食,它是养人的粗杂粮。什么都可以用布来做。花布是美好而实际的事物,充满笃定的欢喜。偶尔染色或雕琢,可令人觉得微微惊诧,但从不忐忑。  花色通常过期不候,就像书店里偶然寻找到一本孤僻的书,赶紧买下,要时时见
期刊
《西游记》中,玉帝和如来满脑子世俗智慧,像两个老滑头;孙悟空做事不管不顾,恰如一个愣头青。在取经路上,猴哥为降伏青牛怪,愣对两个“老滑头”。仔细品来,觉得这可为涉世未深的人与老于世故者打交道借鉴。  青牛怪原是太上老君的坐骑。它溜到下界为妖,拿住唐僧,用老君的宝贝“金刚琢”打败悟空,还给猴哥丢了一句,“真个是闹天宫之类”的话。悟空依此推断它是天上凶星下界。  猴哥因大闹天宫,触过玉帝的霉头,要搁别
期刊
“五四”以来,中国一些激进的、希望我们国家能够振兴的知识分子有个认识的误区,这个误区就是:他们认为中国文化阻碍了“德先生”和“赛先生”在中国的传播,认为中国文化影响了中国的民主和科学。当时,最有名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他是北大的名教授,是我党早期的奠基人之一。陈独秀当时讲,中国的汉字很难装载新的思想,因此要先废汉字,且留下汉语,而且汉语改成罗马拼音,这对中国没有损失。胡适一看到这个就非常认同,他讲:
期刊
南非的克鲁格国家公园非常有名,是看野生动物的好去处。游人最想看的是“五大”,即大象、狮子、犀牛、花豹和水牛。这五种动物发怒时可能袭击人,要近距离观察它们,需要一名富有经验的导游。  我们的导游名叫奥斯卡。第一次跟奥斯卡到野外找动物,便见识了他的本领。他会忽然停车,下车走到一片长满叶子的矮树前,像变戏法一样,把一只变色龙拿过来,让它爬到小孩的手上给大家拍照。我们都搞不懂,他是怎样发现这只有保护色的蜥
期刊
我办好全运会媒体村的入住手续,要赶大巴车去泰安,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行走如飞,不由得脱口而出:“王二!”  “睡在下铺的兄弟”王二回过头:“是你啊。我住第一幢,到时候来找我吧。”在我们这一届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他就是以“文艺青年王二”的形象鲜活存在的。大一下半学期,当众多兄弟在上茅房的时候看了他钟爱的一本杂志后,忽然有人说:“里面这个王二不就是你么?”我下铺的这位王兄弟欣然接受。只有在我们亲切喊他
期刊
吕林是我在北大最早的朋友。初到北大,很多学生、老师不知道我是干什么的,认为我不入流,瞧不起我。我需要北大的理解和接纳,需要朋友的支持。吕林把我写的一篇关于校园生活的文章做成配乐朗诵,在他主持的北大广播台播放。在他的帮助下,我刚刚萌发的发展校园文化的理想,在北大广获知音。  年底,吕林录音采访了我们正在排练的剧目《活的音乐史》。这是我到北大后创作的一部大型歌舞表演作品,关系到我校园文化实践的成败。通
期刊
视频的背景是城市街头。伴着迈克尔杰克逊的《Dangerous》,一个身背竹篼、足蹬解放鞋的中国民工,在人流中模仿那个美国歌星的舞步。突然,有保安冲过来驱赶民工。民工用标准滑步闪避着保安的追击,还不时伸出食指。这是“对保安的挑衅”,有人说。   早在2007年,这个视频就红了。背背篼的26岁贵阳小伙子——“民工”袁杰也受到大家追捧。他的父母没法相信,打小内向文静的儿子,也有如此疯狂的一面。他们只知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