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四川省隆昌市农村户籍人口有近55万,占比达72%。实现共同富裕,难点在农民,核心在农民增收。笔者在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隆昌实际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是全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全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古湖稻渔现代农业园区、石燕茶乡现代林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柑橘、稻渔(稻虾)、木本油料等特色产业,逐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园区层次、培育特色品牌,增强特色产业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大力推进150个种养循环生态养猪场等重点项目建设,通过“公司+村集体+家庭农场+农户”模式,规模化发展生猪养殖,实现村集体、农户共同受益。二是加快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探索“基地初加工、园区精深加工”模式,补齐产业精深加工短板。配套建立产供销一体化模式,引导和扶持建立与柑橘、稻渔配套的冷链物流、分选包装等设施设备。依托凯信农产品物流中心、抖音带货等,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快速实现产品变商品。三是积极探索融合发展路径。推进农业与旅游、工业、商贸业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现代农业、文创产业。将沱灌文化、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打造集田园观光、农耕体验、农业休闲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将乡村旅游融入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和全域旅游建设,结合现代农业园区推出文化旅游线路。
一是加強党建引领。继续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书记工程”,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纳入党建责任制考核、村干部年终绩效考评述职评议考核,实现与村干部年底绩效挂钩。二是建好农村经济管理团队。用好“回引优秀农民工工程”,更加突出从返乡农民工、成功人士、农村能人中选拔村干部,配套完善农村集体经济人才激励机制。三是实施“四大专项计划”。深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消薄”计划、整镇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计划、贫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升计划、中省财政补助集体经济发展村示范计划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四是拓宽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因地制宜发展资源开发型、资产盘活型、村庄经营型等集体经济形式,探索通过招商引资、产业带动等举措,发展“房东经济”“飞地经济”,盘活闲置资源资产,壮大村集体经济。
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林地承包权和农用地承包权“三权抵押”,探索建立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鼓励和引导农村经济组织利用自有存量经营性建设用地,以出让、自营、出租、入股等形式发展符合乡村特点的新产业、新业态。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准入和监管制度,确保农户家庭经营主体地位。二是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和鼓励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实行土地股份合作经营或由土地股份合作社统一对外发包。支持农村各类专业大户、农技人员、村级组织成立家庭农场,或牵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生产合作、信用合作和供销合作,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实行新型经营主体政策支持力度与带动小农户数量挂钩机制,引导推动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小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带动农民增收。
一是创新培育模式。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到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参与培训。继续发挥乡镇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农民夜校的技能培训作用。探索利用AR技术、5G技术与现场培训相融合,多形式加强农村劳动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深入落实农业科技特派员政策措施。二是建好配套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以市场导向和产学结合的农民工技能培训体系、学历教育体系,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加强对职业农民管理技能和农业风险防控的指导。探索制订合理优惠的资金扶持政策。鼓励兴办农机、产销服务企业、农产品电商服务队伍等形式多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一是制定完善优惠政策。对放弃耕地、宅基地的进城农民工,在购房、就业、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适当补助。健全城乡平等就业制度以及农民工市民化相关配套制度。探索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至少每两年的正常调整机制,探索新型职业农民以个体或其他经济组织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渠道,同等退休年龄领取养老保险金。二是健全农产品相关保险制度。继续发展和农产品密切相关的险种,尤其是本地特色产业农特产品特色险种,探索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制度,降低农户市场风险。三是降低农民社会成本支出。推行线上线下就业招聘活动,免费为农民工推送就业岗位。对户口不在城市而在城市上学的农民工子女统一安排就近入学,不收任何跨区域费用。建设针对农民工的城市安居工程和廉租住房。健全门槛低、覆盖率高、针对农民工的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农民工在创业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的成本支出。
(作者单位:四川省隆昌市委政研室)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是全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全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古湖稻渔现代农业园区、石燕茶乡现代林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柑橘、稻渔(稻虾)、木本油料等特色产业,逐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园区层次、培育特色品牌,增强特色产业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大力推进150个种养循环生态养猪场等重点项目建设,通过“公司+村集体+家庭农场+农户”模式,规模化发展生猪养殖,实现村集体、农户共同受益。二是加快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探索“基地初加工、园区精深加工”模式,补齐产业精深加工短板。配套建立产供销一体化模式,引导和扶持建立与柑橘、稻渔配套的冷链物流、分选包装等设施设备。依托凯信农产品物流中心、抖音带货等,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快速实现产品变商品。三是积极探索融合发展路径。推进农业与旅游、工业、商贸业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现代农业、文创产业。将沱灌文化、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打造集田园观光、农耕体验、农业休闲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将乡村旅游融入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和全域旅游建设,结合现代农业园区推出文化旅游线路。
探索多元化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一是加強党建引领。继续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书记工程”,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纳入党建责任制考核、村干部年终绩效考评述职评议考核,实现与村干部年底绩效挂钩。二是建好农村经济管理团队。用好“回引优秀农民工工程”,更加突出从返乡农民工、成功人士、农村能人中选拔村干部,配套完善农村集体经济人才激励机制。三是实施“四大专项计划”。深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消薄”计划、整镇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计划、贫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升计划、中省财政补助集体经济发展村示范计划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四是拓宽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因地制宜发展资源开发型、资产盘活型、村庄经营型等集体经济形式,探索通过招商引资、产业带动等举措,发展“房东经济”“飞地经济”,盘活闲置资源资产,壮大村集体经济。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动力
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林地承包权和农用地承包权“三权抵押”,探索建立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鼓励和引导农村经济组织利用自有存量经营性建设用地,以出让、自营、出租、入股等形式发展符合乡村特点的新产业、新业态。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准入和监管制度,确保农户家庭经营主体地位。二是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和鼓励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实行土地股份合作经营或由土地股份合作社统一对外发包。支持农村各类专业大户、农技人员、村级组织成立家庭农场,或牵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生产合作、信用合作和供销合作,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实行新型经营主体政策支持力度与带动小农户数量挂钩机制,引导推动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小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带动农民增收。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完善配套服务体系
一是创新培育模式。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到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参与培训。继续发挥乡镇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农民夜校的技能培训作用。探索利用AR技术、5G技术与现场培训相融合,多形式加强农村劳动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深入落实农业科技特派员政策措施。二是建好配套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以市场导向和产学结合的农民工技能培训体系、学历教育体系,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加强对职业农民管理技能和农业风险防控的指导。探索制订合理优惠的资金扶持政策。鼓励兴办农机、产销服务企业、农产品电商服务队伍等形式多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营造发展环境
一是制定完善优惠政策。对放弃耕地、宅基地的进城农民工,在购房、就业、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适当补助。健全城乡平等就业制度以及农民工市民化相关配套制度。探索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至少每两年的正常调整机制,探索新型职业农民以个体或其他经济组织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渠道,同等退休年龄领取养老保险金。二是健全农产品相关保险制度。继续发展和农产品密切相关的险种,尤其是本地特色产业农特产品特色险种,探索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制度,降低农户市场风险。三是降低农民社会成本支出。推行线上线下就业招聘活动,免费为农民工推送就业岗位。对户口不在城市而在城市上学的农民工子女统一安排就近入学,不收任何跨区域费用。建设针对农民工的城市安居工程和廉租住房。健全门槛低、覆盖率高、针对农民工的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农民工在创业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的成本支出。
(作者单位:四川省隆昌市委政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