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相关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an1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多药耐药(MDR)的主要机制,对MDR1介导的多药耐药的逆转方法、MDR1基因的检测、逆转剂对化疗药物的药代学影响、逆转的相关毒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TT病毒(TTV)是1997年底新发现的无包膜、单链DNA肝炎相关病毒,可能属于微小病毒科。在暴发型肝炎病人、慢性不明原因肝病病人、经血感染高危人群、甚至健康献血者中均可检出TTV DNA。研究发现,TTV既可通过非肠道途径传播,也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其核酸序列变异较大,存在不同的基因型。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区,有必要对TTV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介绍TTV的发现、特性及分类地位、检测方法、基因分
期刊
趋化因子受体CXCR4不但是HIV感染CD4+细胞所必需的辅助受体,而且较原始的CD34+CD38-/low细胞和CD34+Thy-1+细胞组分也高表达CXCR4。CXCR4的抗体能阻止干细胞植入,下调CXCR4可以降低CD34+细胞在裸鼠体内的植活率,而诱导表达CXCR4则促进移植成功。恶性细胞表达的CXCR4可能参与了肿瘤的迁移。通过上调CXCR4等归巢相关因子,有可能成为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疗
慢性感染情况下,由于细胞铁代谢的动态平衡受到破坏,铁被大量转移进入网状内皮细胞中贮存并释放障碍,引起血清铁浓度下降,细胞内可利用铁减少,骨髓造血供铁不足,导致贫血。其调控机制与正常细胞铁代谢不同,可能与感染情况下大量产生的一氧化氮(NO)有关。NO可在转录后水平调节细胞铁代谢,在慢性感染时,NO可能是通过下调铁调节蛋白2的活性而引起细胞铁代谢紊乱的。
FLT3是一种受体型酪氨酸激酶,主要表达在造血干细胞(HSC)上。FLT3配基(FL)是新近发现的与造血调控有关的早期造血生长因子。FLT3与FL特异性结合后,自身酪氨酸激酶被激活,并与细胞内一系列蛋白质结合,催化其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启动细胞内的信号传递,从而促进造血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当与SCF、EPO、IL-3、IL-6、G-CSF、GM-CSF等联合应用时,则显示较强的体外扩增造血干/祖细胞及
期刊
树突状细胞(DC)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免疫应答中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当前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它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可在体内外活化CD4+、CD8+T细胞,从而激发一系列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本文就其特性及其在抗肿瘤免疫特别是抗慢性髓系白血病免疫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粒-单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造血细胞的生物活性依赖于它与特异性受体的结合,GM-CSF受体(CD116)可表达在正常血细胞和白血病细胞上,可被认为是一项检测髓系白血病细胞尤其是单核细胞的敏感、特异指标。若动态分析其暴露于GM-CSF后数量和亲合力状态的变化,则可为GM-CSF的应用提供最佳方案。
近年来发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骨髓细胞存在过度凋亡。其诱因可能有多种,造血负调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可能是其中之一。该因子在MDS患者血清及骨髓中的水平均升高。但TNF-α诱导MDS骨髓细胞过度凋亡的确切意义,以及针对这一因子的MDS治疗新措施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HLA-Ⅰ类分子除了主要存在于人的有核细胞膜上外,还以可溶性的形式存在于多种体液中。近年来发现,sHLA-Ⅰ类分子与器官移植、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病以及肿瘤密切相关,其所具有的免疫调节功能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近期关于sHLA-Ⅰ类分子研究的一些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