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和谐课堂的主旋律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ewar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充斥着乏味的提问、烦琐的内容分析,无效劳动耗费着大量的时间。表面上热热闹闹,课后冷静想想学生得到了什么,却往往难以说得清楚。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又该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正确地引领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呢?在学生没有理解与体验时就进行纯技巧的朗读指导,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更谈不上让学生感受。因此,我们应始终追求那种无痕的教育,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充满和谐。
  一、和谐课堂序曲:感悟富有魅力的开场语言
  教育家马卡连卡说过:“同样的课堂,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多倍。”可以说,一堂课是否有效,学生是否喜欢,与教师的课堂语言有很大关系。一些高效课堂上,老师们游刃有余,得心应手,那精妙的语言,精彩的课堂,那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有一种无法抗拒的魅力,让听者沉浸其中。如我校开展的“青年教师创新杯教学大赛”中,何老师执教的《桥》一课时,教师以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引入课文内容:“这些人不仅感动了一颗心,感动了一個城市,更感动了所有的灵魂,在温暖的人间,有许多感动的人。今天我们通过一座桥来认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党支部书记。”师具有特色的导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下文学生感受老汉的高大形象和高贵品质,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和谐课堂进行曲:体味各有千秋的教材语言
  我们手中的教科书所收录的佳作就是我们最好的学习模板。它们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写作技巧各有千秋。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细细品读的基础上,认真剖析课文的写作技巧,为自己所用。要让学生紧扣文章,通过阅读、联想和想象,将自己个人的独特体验参与到文章的解读中去,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所感触和领悟,文本的利用发掘就是要为学生找到并展示审美激发点,进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和进一步探索。如诗词就具有极强的美的客观性和形式规律,韵律美、意境美、语言美等都有助于审美主体产生精神上的愉悦,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实现了审美意识的升华。
  三、和谐课堂交响曲:积累课内课外的精美语言
  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下笔如有神”。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 累的重要途径。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地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因而,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主动积极地积累语言。
  例如三年级下册课文《荷花》这篇课文的第四小节是全文的重点段落,教学时学生在音乐《荷塘月色》的渲染下,与文中的插图相结合,在教师语言的引导下,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想,表示看得时间长,表示看得很专心,或者表示看时显出爱荷花的神情的词有哪些?这时语言的储蓄库被打开了,他们说:“我(久久地)看”,“我(目不转睛地)看”,“我(全神贯注地)看”……之后,我让学生想想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看后说:“我觉得荷花变活了。”“我仿佛看到荷花突然长高了。”“我自己好像也跳起舞来了。”“我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荷花,心里美滋滋的。”在此,我及时引导“因为作者跟你们一样非常爱荷花所以写得美。现在,就让我们深情地诵读课文,并背诵。学生此时诵读得有滋有味,将自己融入到优美文字之中,背诵得也快,在诵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得少,二是记住得少。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和谐课堂小插曲:善待学生表达时的“失误”语言
  在课堂上学生有时理解课文难免会有偏差。如在教学《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感悟“小朋友的脚也常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时,有个学生误认为小朋友去摘果子时摔倒了,在全班同哄堂大笑时,我赶忙圆场:“因为水果太多了,太香了,小朋友摘得太多抱不住,摔倒了。这位同学在自家的果园中摘果子的时候,可能也被水果的香味吸引住了。”同学们的嘲笑声慢慢消失了。即使学生忙中出错也要给他们合理的“下”的台阶,即使这次有失误,也不会影响下次。
  结语: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就应努力捕捉课文的“文眼”,抓住课文精妙之处,引领学生悉心品味,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中去玩味语言,通过细嚼慢品,激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品读中揣摩文章字里行间所蕴涵的人文美、内涵美。
  【作者单位:兰州师范附属小学 甘肃】
其他文献
笔者在本文中探讨的问题与教材相关(注:本文涉及到的教材均为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版本),这是每个教师都会遇到的问题,同时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是按照教参的指引依样画葫芦,还是用自己的观点去分析解读教材?答案不言而喻,关键在于如何把个人观点和教材有机融合。“课程领导”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教学变革的路径。   “课程领导”是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团队和全国多所学校合作开展的课题,其解释如下:指统领/指引/带
现状一:第一课时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现象:一说要上公开课,大多老师选择第二课时执教,很少选择第一课时。大家要么认为第一课时难上,没有现成的模式;要么就觉得上第一课时没有什么意思,上不出什么精彩。总之,第一课时被忽视了,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反思:其实,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是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起始点。正确处理
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虽不是一节课的教学重点,但它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巩固所学,培养思维,发展智力、形成技能的教学手段,是小学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数学课堂有效练习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那么,怎样的练习才是有效的练习呢?在实践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的。  一、课堂中基本知识的练习 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基本练习是学生把刚刚获得的概念、法则、规律的首次应用,是对教
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聚集了众多的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代表当今科技领先水平的研发机构和大批的高层次科技人才,这些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使我园开展科学启蒙教育具有了独特的资源优势。由此,我们以《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探究性游戏活动的实践研究》为切入点开展研究。通过实践,幼儿的科学素养得到了切实有效的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逐步提高,带领我园走出了一条科学教育特色内涵发展之路。  一、探寻幼儿科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品德和为人堪称“万世师表”。他的一生,始终进行着不懈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索。陶行知先生离开我们已半个世纪了,但他丰富而宝贵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的教育事业仍有十分重要的启发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  陶行知先生说:“要教职工向前进,向上进,非自己努力向前进,向上进不可。”“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对学生循循善诱的常用方法就是鼓励发问。而他采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诚信早已融入中华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文化基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经济的发展,诚信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发显得重要,其作为学校德育的基础地位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同。因此,如何建立学生的诚信意识、将诚信变为习惯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教师言传身教,渗透潜移默化  古人云:“言行可模可范者,人师也。”一个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当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在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积极地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是让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得到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数学作业批改是数学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否在作业中让学生接收到促进身心发展的信息,在作业中感受到老师浓浓的关怀和期待,是衡量这个环节工作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数学评语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意在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关注文本的内容,而且关注文本的构成形式,探究文章是如何写的,进而培养学生从写作的角度来解读文本的能力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的本领。对于低年级学生,我们又该如何开展“指向写话”的阅读教学,并且在读的过程中“润物无声”地进行“写”的渗透,为学生中高年段的写作能力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呢?对此,下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简要的论述。     一、吟中导
案例概述  一个星期四的上午,一节准备充分、应该上完的数学课,最终却未能完成预定目标。问题出在哪里?原来刚开始上课,就有一位小朋友举手向我告状,说他后面的同学推了他一下,接着又有几个举手说这个小朋友如何如何,开始时我耐心地听着,想马上解决就算了,谁知小手接二连三地举起来,结果在我意识到喊“停”的时候一节课已经过了三分之一。  还有一次,我刚吃完中饭回到办公室,就见好几个小朋友连接着跑来说教室里出事
幼儿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是为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一种全面培养和教育,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所决定。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的生活伴侣,又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游戏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过程,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方式。  一、教师与儿童共同准备游戏、创设游戏环境,用游戏激发孩子的兴趣  属相是幼儿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一个有趣而又神秘的话题,因十二生肖的轮回和顺序,是孩子认识它有一定的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