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至清则无鱼

来源 :自然与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lj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鱼和湖,都是我喜欢的。
  (一)
  自从头脑中有了关于湖泊的记忆,就和湖中的鱼群结下了与之相对应的联系,似乎这两者天生就是浑然一体、相伴相生的,假使出现了比较另类的情况,鱼应该不是承担责任的一方。
  最起码的生活常识告诉我:一来即便是鱼群和种类再多,也断然不可能将整个湖泊的水都喝干;二来也不会由于不同鱼类自成的食物链,导致食物的匮乏,最终让鱼群整体灭绝。
  但是现实生活中倒还真有着湖泊里面没有鱼群的事例。2011年5月间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百年不遇的全面干旱,境内湖区急剧萎缩,河床干裂,致使湖中的鱼群变成了鱼干;韩寒的松江老家因为建成了亚洲最毒的小化工区,导致湖区里面的鱼群受到污染而死;还有太湖的水藻疯长以至于鱼群无法正常呼吸翻起了白肚子;当然也有出于自然界的因素造成某类湖泊缺乏鱼群存在的条件,一般情况下是在那些高寒地带,或者是湖泊中咸度过高导致鱼类无法生存。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即便如此,经过人类的研究和调教,这些生存环境十分恶劣的湖区中也照样可以繁殖出一定数量的鱼群,只不过在品种和数量方面,较之自然条件优越的淡水湖泊逊色一些罢了。
  因此但凡想起了湖泊,说到了湖泊,看到了湖泊,便下意识地和那些认识与不认识的鱼群,形成直接的条件反射关系。近日在生态条件非常理想的地块,看见了一处赏心悦目的水体,水中居然没有一条鱼,深感诧异,尽管这是一个人工雕琢的湖泊。
  人工湖泊是全世界随处可见的景观地貌,一般为配合园林系统而设置。通常会在其中放养不少特别的鱼类,和自然湖泊相比,还更加富有观赏性,这是符合人们审美和城市生态需要的,而且管理当局也可借此彰显城市绿色环保的意识与水准。
  这一泓人造胜景地处国内最为繁华的经济中心——上海,镶嵌于新天地的公共绿地之中,可谓中心中的中心。水体清澈鉴人,湖泊形状错落有致、婉约动人,小桥流水亲水平台样样不缺,中间还设有动感喷泉,夜幕降临时分,尤显美轮美奂。
  偏偏没有看见鱼。自然也就少了一丝生灵的韵味了。经过多方打探,得到的反馈表情:怎么会想到这个问题呢?切!
  (二)
  因为冷热气流的交换,市区的天空飘起了霏霏的细雨。打着雨伞有意经过的时候,雨丝没有一点诗意地坠入湖底,这个黄金地段的人工湖泊忽然间干枯见底了。幸好没有鱼。
  虽然时值严冬,这也是理论上长江流域的枯水期,但是上海周边还有淀山湖、太湖,历史上它就是由水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城市。即便有缺水之虞,但此间窈窕之地也事关国际都市的颜面,市政管理当局断然不会行此糊涂之事吧?
  胡思乱想之间,看见很多穿着校服的学生纷纷下到湖底玩耍,保安如临大敌,吹响口中的哨子鸣警。这就由此想到,在深冬季节,为了防止此间娱乐、休闲的小孩和老人误入水塘,发生不测意外事故,所以干脆采取了抽刀断水的举措了吧。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缜密思考,总算是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对自己的好奇心也算是有了一个交待了。只是觉得这个有关部门未免也太小心谨慎一点了。不觉莞尔一笑。
  过了几天再次路过的时候,发现又有了新的景象。整个湖区正北的宽敞街道一段居然开始大兴土木了!
  整个湖区建筑工人头戴安全盔帽,载重车辆运来了大量的有关设备。这里不会又开始搞填湖造房工程吧?大吃一惊之下,不免又在暗处对这个事态做仔细的观瞧。
  哦还好,运来的并非黄沙水泥,那些水泥搅拌车也是响着提示拐弯的声音,往附近的其他建筑工地缓缓开去。这里卸下的大多是一些脚手架之类的物件,一座庞大的钢管之城似乎很快呼之欲出了。又过了几天,谜底终于揭晓了——原来此地将要举办一场商业性的某著名品牌发布会。一座带有现代韵律的梦幻舞台就在这里凌空拔起。
  哦,难怪湖泊不能放养鱼类。因为装配和拆卸的缘故,这些小小的鱼群显然就是多余的了。所谓放水养鱼,在此处就是画蛇添足的代名词。鱼几乎是无声的,即便是能够发出一些次声波的动静,那也是一个非主流的呻吟,不是人耳所能闻及的,自然人也就想不了那么许多了。
  为了现代城市精英娱乐、宣传、文化和商业的需要,哪怕是一年当中不多的数个小时,鱼在这个水体中的存在,无疑是一个麻烦的事情,一不小心还会成了水里的钉子户。因此这里的水质再精致、再干净、再宜居,那也和鱼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它注定要成为一座没有鱼的湖泊。
  ——上海市 殊兙
其他文献
>>>微生物学  美国可能是多元文化的起源地,但是美国人的肠道运动并不像马拉维和委内瑞拉的村民们那么多元化。这是一个最新研究的发现,西方国家消费的高蛋白质餐可能对他们体内的微生物有深远的影响。  在人体内,细菌数量是人体细胞的10倍。 对这些总称为微生物群的庞大细菌的研究正进入蓬勃发展时期。科学家发现,寄生微生物在消化饮食中的某些营养成分上起着重要作用。他们怀疑微生物群的组织结构对人体某些疾病的产
期刊
热 词  海洋垃圾  海洋垃圾是人类制造的漂浮在大海或水道上的各种废弃物,这些海洋垃圾一部分停留在海滩上,一部分漂浮在海面或沉入海底。它们影响海洋景观,威胁航行安全,并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进而对海洋经济产生负面效应。2012年5月,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在过去的40年里,漂浮在太平洋东北部的塑料垃圾数量增长了100倍。  皮革胶囊  皮革胶囊,是指用工业皮革废料来做成药用胶
期刊
>>>动物学  数百万年以来,虽然蝙蝠和齿鲸分别在不同的黑暗世界里进化着,但是它们竟然惊人相似地使用回声来定位、跟踪和捕获猎物。现在丹麦一个研究团队已经发现,这两类动物在狩猎时的声学特性是极其相似的。  由于其最近的共同祖先没有回声定位能力,蝙蝠和齿鲸(其中包括海豚和鼠海豚)利用各种时机来进化各自不同的回声定位技术。尽管如此,科学家们已经知晓多年的是,蝙蝠和齿鲸依靠相同的超声波频率(介于15赫兹至
期刊
>>>人类学  婴儿的诞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类的婴儿有颗大脑袋,从产道中诞生的那一刻,他们需要和自己的母亲并肩努力。幸运的是,婴儿的头盖骨会在被挤压的时候调整形状,因为他们的头骨在出生两年之后才会完全愈合。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这种延迟的愈合在3百万年前的人类中就有所表现。  当人类的骨盆随着进化明显变宽,直立行走的要求却限制了它的无限变宽。两足行走已经导致骨盆在垂直方向上明显变短,研究人员称此为“
期刊
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于1953年发现生物遗传物质的准确结构,即DNA双螺旋结构,宣告了分子生物学时代的开始。人类对大自然的认知又进了一步,而这一重大发现也被载入史册。  DNA的结构特性被定义为:“右手双螺旋”结构,螺旋直径为2纳米,旋转周期为10对碱基,呈现出规律、有序、精密的双股螺旋。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科研仪器精度的不断提高,研究人员发现了与沃森、克里克提出的DNA类似的新DNA结
期刊
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能源而备受青睐。长期以来,大自然光合作用给了人们很大的启示,叶绿体色素在光电转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光合作用中吸收可见光和光电转换的重要物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就是模仿光合作用原理,借助光敏染料来实现光捕获,从而实现光电转化。近年来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发展迅速,极有可能取代传统硅系太阳能电池,成为未来太阳能电池的主导。  早在1839年,一位法国科学家首次观
期刊
上班途中,虽然地铁拥挤,但还是掏出“黑莓”抓紧时间回复老师的邮件;候机大厅,虽然马上就要登机,但还是不舍得放下PAD,再看一看新下载的课程;陪外国客户吃饭,却一下子想不起那道“宫保鸡丁”的英文该怎么说,于是急忙抓起桌上的手机,查阅里面的英汉字典……如果这些行为已经成了你的习惯,那么恭喜,你已是“移动学习”一族!  不受“线”制  什么是移动学习?虽然业内专家说法不一,却存在一些共同之处:移动学习是
期刊
2012蝙蝠年,是一个全球性活动,旨在提升世界仅有一类飞兽的保护、研究和教育工作。蝙蝠年受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UNEP)、迁徙性物种保护公约(Convention on the Conservation of Migratory Species,CMS)、欧洲蝙蝠种群保护协定组织(The Agreement on the C
期刊
如果只有一小时,你会选择哪里了解非洲的全貌?  我的答案是:肯尼亚国家博物馆。  肯尼亚国家博物馆(Kenya National Museum)于 1910年由东非自然历史学会发起修建,50多年之后被扩建。该馆宗旨为:收集历史文献、文物;研究并展示古今文化和自然遗产;增强人类对文化自然遗产的了解、鉴赏力、保护意识及管理应用能力。总部展览馆位于首都内罗毕,下辖22个地区场馆和研究机构。内罗毕展览馆设
期刊
上海科技馆科普影视创作部近年正在拍摄“中国珍稀物种”系列科普电影。2012年的拍摄主题是文昌鱼,而孵化过程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文昌鱼虽然名义上也叫“鱼”,却没有脊椎,这让它们看起来更像虫,而不像鱼。不过,这种没有“脊梁骨”的小型动物却有着脊索——一种类似脊椎的绳索状结构。在文昌鱼的胚胎发育过程中,也兼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特征,因而被认为是连接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过渡物种,也是一种“活化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