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赘并非人生捷径,婚姻要少些算计投机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19851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剧《赘婿》荧幕走红,让赘婿群体进入公众视野。近日,钱江晚报记者走访了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一家名为金点子的婚介所,过去21年来,它专以介绍上门女婿为特色。婚介所老板李继延忙得不亦乐乎,一天两三百个电话涌来,咨询、报名做上门女婿的男青年络绎不绝,包括上亿规模企业家、“入赘世家”江苏小伙、北京名校在读博士。
   在物质匮乏时代,萧山一些只有女孩的家庭为了增加劳动力,会让男孩“倒插门”;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当地不少人成为拆迁户,分得三四套房子的家庭不在少数;即使女孩不工作单靠出租房子,也可以衣食无忧。杭州吸纳了不少流动人口,很多男孩有两三个兄弟,家里也缺乏财富积累和社会资本,依靠自身力量难以在杭州安家,入赘便成为一种城市融入的手段。
   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入赘是一件有损体面和尊严的事情。许多人不愿意成为“赘婿”,导致入赘门槛并不高。实际上,伴随着女方经济条件的优化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她们在婚恋金字塔中处于更高的位置,导致“赘婿”准入门槛也在不断提高。不论是面相端正、身高一米七以上,还是大专以上學历,或是工作稳定年薪10万以上,赘婿并非人人都愿意做,也并非人人都可以做。
   门当户对的阶层内婚姻,“男性习惯往下找,女性习惯往上找”的择偶梯度效应,“赘婿”并不符合这两种主流的婚恋模式。一些明明条件很好的男生,为何依然考虑“入赘”?这显然不是因为男女双方情感深厚为了在一起不得不做出的妥协和退让,而是因为婚恋变得功利化、工具化。“强强联合”也好,“少奋斗十年”也罢,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满腹算计,渴望通过入赘来实现向上社会流动。
   “赘婿”并非一个同质性整体,而具有鲜明的差异性,有的人过得好,有的人过得差一点;有的人轻松自如,有的可能很压抑痛苦。那种将入赘当跳板、当“敲门砖”的做法,可能既害了别人,也会害了自己。
   入赘只是一种婚姻形式,双方同样需要情感基础,需要经营,婚姻同样受法律约束和保护。相互尊重和信任,彼此认同与依靠,是婚姻幸福的关键。如果女方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就对男方颐指气使,难免会导致情感破裂;如果男方原本反感排斥入赘却为了功利目的委屈、压抑自己,早晚会在补偿心理的驱使下变得失衡、扭曲。
   入赘并非捷径,不能本末倒置,只看重财富却忽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关系。没有了生活方式的契合,没有精神世界的贴近,没有了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气神,入赘或许容易,维系婚姻却不容易。
其他文献
“我要投诉你”,这句话在互联网时代是不敢轻易说出口的。   “投诉”一词从消费者的傍身武器变成索命符咒,一旦说出投诉或是给出差评,你可能会收获如下套餐:夜间电话骚扰,电话被散布网上,逢年过节收到寿衣、冥币、粪便等晦气物品;甚至还有可能被人上门送“惊喜”。   就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前一天,福州网约车司机撞死男乘客,双方因订单问题发生口角,男乘客下车后向车上扔了一个瓶子,据同行的死者
期刊
为什么把“周实杂文”加上引号?因为周实君说他的杂文没有“杂文面孔”。我奇了:杂文既然“杂”字当头,什么牛的、鬼的、蛇的、神的模样不可以作为它的面孔,还要有副固定的脸谱吗?转而一想,长期以来(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杂文似乎真有副“面孔”,最常见的是:先引一段陈年史料,联系一下现实,粘上几句不痛不痒评语,加个诸如“某某某可以休矣”、“从某某某说开去”之类的标题,成了。涉及国际题材有点“洋气”
期刊
近日,西安两所高校因为地铁站的命名“掐架”了。据报道,西安市地铁14号线在西安北郊大学城设了一站,陕西科技大学南门和西安工业大学正门离该地铁站距离相近。西安地铁官网发布通告,将该站初步命名为“西安工业大学站”。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陕西科技大学部分师生校友的不满。   在地铁站的命名上吃了亏,就一定要想个办法来出出气。据两所高校所在的未央区教育局回应称,陕西科技大学多次与西安工业大学协商地铁站
期刊
最近,“漫画腰”在微博、朋友圈悄然走红。为秀“漫画腰”好身材,一些女明星接连挑战高难度动作,引发粉丝效仿挑战。有医生认为,做这种高难度动作有风险,效仿挑战需格外谨慎。尽管如此,挑战“漫画腰”的活动在一些地方的年轻人当中仍然十分火爆。   医生主要是提醒大家注意这一做法的硬杀伤力。女明星挑战“漫画腰”容易成功,是因为她们平时注重训练,具备完成这一动作的好身材,但普通人盲目效仿,很可能拉伤腰部小关节
期刊
“你这么说,是不是对家派来的黑粉?抱走我家哥哥不约。”“他们搬运的那些黑料,都是在恶意抹黑我家哥哥。”当我们在网上听到这样的对话,八成会觉得,自己踏入了“饭圈”的地盘。然而最近,不少历史文化领域的博主发现:不知不觉间,许多早已“入土”多年的历史人物,竟然也像炙手可热的流量明星一样,有了自己的“粉丝团”。   有些“粉丝团”,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历史爱好者,也不是简单地崇拜历史人物。“反黑”也好、“控
期刊
4月12日晚,针对网友反映的广台高速公路43公里处某岔路口“62万名车主违章”一事,广东佛山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发布情况通报称,从去年3月18日至今年4月1日,该处“电子警察”累计抓拍交通违法行为184373宗。对于网民集中反映该路段设计不合理、标志标线设置不完善问题,将集中进行优化改进。   对约束违章来说,电子眼技术无疑是个很好的发明,因为约束和惩罚的不确定性,会放纵人们违法的冲动;反过来,
期刊
现在流行“怀旧情绪”,从70后到90后,动不动就回忆小时候的味道。干脆面、麦丽素、小豆冰棍儿……人们怀念的不仅是那些好吃的,还有少年时最向往的“圣地”——学校小卖部。   学生的钱是好赚的,无论在什么时代,这个“生意经”都好使。虽然都是“穷”学生,可是,他们对于零食和学习用品的渴望是刚需,所以,在学校周边,特别是学校内开小卖部,一直被认为是最有诱惑力的生意。这个生意有多抢手,來看一场近期的拍卖会
期刊
在网络舆论场,这个问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读书无用论”一度很有市场,从边远山区初中生辍学现象到一线城市大学生就业难,各种“读书无用论”的翻版论调不断出现:“七万硕士送外卖”的假新闻赚足了流量,自嘲为“985废物”和“小镇做题家”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在城市选择“就地躺平”的“蹲族”生活引发一片共鸣;优秀学子从“985”到“996”的人生轨迹充满幻灭感,等等。这一切看似是在质疑读书的意
期刊
一名高校教师的征婚帖,在网上引发诸多议论。清华大学“姚班”毕业、计算机“天才”、月入5万元……这个名叫张昆玮的青年科研工作者,他身上的种种标签,或许本身就具有一定话题因素。然而,真正令其卷入舆论漩涡的,恐怕还在于其偏胖的身材。在张昆玮发布征婚贴的平台上,一些网友将这个帖子收藏到了“矮矬穷劣质气囊纪实”“中华男性魅力时刻”等带有明显贬低意味的话题中。   有人引用一档脱口秀节目的台词讽刺:男人为什
期刊
有一种精神疾病,常见而多发。认知上以多为好、越多越好,故称“多多益善”病。病因或源于贪念,抑或与韩信将兵有关。但“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是与其统帅能力相匹配的,非但不是病,而是能。一切无害的良性多多益善,都是能而非病。这里说的是有害的恶性多多益善,是病而非能。   “多多益善”多有病患。居家过日子,东西越多越好,啥都留着。塑料袋攒着装垃圾,纸袋存着装东西,越留越多,直多得塑料袋本身也成了垃圾,纸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