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的逻辑理路与实践价值r——纪念巴黎公社150周年

来源 :湖北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hui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分离、劳动产品与劳动相分离的矛盾状况导致资本主义政治国家沦为“虚幻的共同体”.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实现了批判逻辑与建构逻辑的内在统一:一方面,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理性国家观进行了深刻全面的批判,在此基础上科学揭示了国家共同体的本体、结构、政党的客观基础和运行规律;另一方面,马克思通过对“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巴黎公社所提供的历史经验教训进行了反思与升华,在此基础上科学阐释了通往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途径及基本原则.纪念巴黎公社150周年,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重新学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和国家理论,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创造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以及指导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厚的理论价值和时代意蕴.
其他文献
由于交互媒介的变化,师生线上与线下课堂交互行为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对英语线上课堂答题参与影响因素的调查,发现:学生线上课堂的答题主动性有所提高;教师授课行为,学生答题压力感,答题方式、答题准备行为,均是学生答题主动性提高的显著影响因素.线上课堂,教师更多以问题组织课堂;线上课的视觉匿名性和多重交互性有效降低学生线上答题压力;线上课所依托的学习平台引发学生更充分的答题准备行为.这些因素均直接地、显著地提高学生线上课堂答题主动性;而答题方式变化,通过降低学生答题压力感,间接作用于学生线上课答题主动性.
列宁《怎么办?》蕴含丰富的“灌输论”思想,科学把握列宁“灌输论”的内涵有助于我们坚守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本质.文章阐述了列宁“灌输论”思想的科学内涵,分析了“灌输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两者间的契合性,全面审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灌输论”面临的困境及原因.新时期,破解“灌输论”面临的困境需从树立正确的灌输理念、坚持正确灌输导向、正确处理灌输主客体关系、创新灌输载体和方法、把握灌输的“时效度”五个方面构建“科学灌输”体系,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工作提供新思路.
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将其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各种慕课平台和智慧树、云班课、超星学习通、腾讯课堂等新媒体新技术手段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们各有特点,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进都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高校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根据自身条件合理选择发展路径,并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为新媒体新技术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铺平前进道路.
《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将对法的批判纳入到“普遍的人的解放”的发展路径的起点,对法的批判是政治批判的重要表现形式,研究马克思对法的批判需放入法学发展史的脉络中审视.历史法学与黑格尔法哲学关于如何编纂民法典的形式对立是二者对于法律本质分歧的实质对立的表现.马克思通过批判历史法学派得出应从历史回到现实;基于哲学与现实的关系批判黑格尔法哲学.人权的核心即“私有财产”是马克思从政治批判转向市民社会批判的关键纽带,最终升华至“普遍的人的解放”,自由优先于法学领域的最高价值正义,由此形成了马克思对法的批判的
地方高校法律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为培养卓越法律人才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持.通过与传统实践教学平台的比较分析了“互联网+”实践教学平台的优势,然而在建设与实际应用“互联网+”法学实践教学平台过程中,在技术和资金投入、教学团队的创新精神、线上实践平台功能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法学线上学习资源、线上互动体验实验室、线上实践教学平台体系及教学评估新体制等措施,满足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针对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实训条件不足的问题,结合开放教育学生工作经验丰富的特点,以案例教学理论和沉浸理论为基础,以指导学生自编案例为抓手,构建“教-编-赛”互驱的案例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进行了理论解析、实践探索和效果评价,为职业教育改革积累了经验.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蕴含着实践、资本与价值的三重逻辑,既彰显了马克思在历史观上的深刻变革,也对理解“逆全球化”的本质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具有重要启示作用.马克思克服了黑格尔历史哲学体系的抽象性,以实践维度指明了人类社会历史的一体化趋势,揭示了“逆全球化”的非历史性;通过探析资本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辩证作用,彰显了世界历史观的资本逻辑;最后论证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最终趋势,揭示了“逆全球化”思潮背离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导向,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顺应世界历史走向,契合人类解放哲学主题,彰显了世界历史观的
《周易》将“诚”的思想衍化为形上之境界层次,而先秦诸子时期对“诚”的论及多涉及侧重于“行”的方面,而后周敦颐又将“诚”提拔至道体,实现天道与人道的互通.且周敦颐对儒家经典《周易》极为推崇,其“诚”的思想也多来自对《周易》的发微,他在对《周易》义理阐释的基础上赋予了“诚”新的意义.《周易》中的“诚”之动静的规定性来自于对《周易》卦辞与义理的阐发,“诚”的两种修养方法亦鉴于《周易》所提倡的内在修养方法.周敦颐更承袭《周易》形上之境界形态,使“诚”上达天命、下立人极,可见《周易》对周敦颐“诚”的思想体系的建构起
借助生态学理论分析框架,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视作与外部环境要素不断进行新陈代新的生命有机体,通过与环境交互作用,促进生发新的生长点,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效能的提升.生态分析理论认为,生态系统包含不同的圈层系统,由此可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处重要的宏观生态系统,是新生长点发育的时代依据;课程所处微观生态系统不断进行要素优化和能量互动,提供新生长点的驱动力;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技术为催生新的生长点提供了全新科技介质,多学科交叉涵养和夯实了新生长点的学科养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