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主要路径,初中美术教育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无法体现出其作用,因此在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势下,我们需要集中分析有效的学科教学方法,探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路径。以新课程的改革理念作为依据,本研究将重点对优化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展开研究,希望本研究中的内容可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途径
美术教育能够实现对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多元化文化的融合,使美术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初中课程体系中,美术教育也成为重要的课程内容。但是就目前初中美术教育课程开展的现状来说,美术课程在占比上依然受到挤压,对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要想实现初中美术学科教学目标,教师要树立以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提升。
一、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
1.对美术教育认识不足,课堂所占课时过少
初中美術教育实施过程中,在初中学校升学压力影响之下,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对美术教育的关注度都不足,因此在课时安排上美术课程占比少,甚至被取缔,加之美术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导致初中美术课程一直没有形成科学体系;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学生在应试教育机制影响下,对美术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美术课程游走在初中课程体系的边缘。
2.美术教师素质不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缺失
初中学校在针对美术教师选聘的过程中,考察机制不够严谨,对美术教师的技能和素养考察不到位,且学校没有为美术教师提供定期、有效的培训机会,这导致美术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课时占比过少,美术教师自身也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在课程教学目标确立上没有系统性和科学性特点,致使整个初中美术课堂都有显著的盲目性特征。
3.教学内容和模式陈旧,无法实现激趣目标
初中美术课程设计过程中,理论教学依然是学科教学活动的主体,绘画技巧和学科思想涉及的比较少,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更新速度慢,不能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且教师主导课堂的现象也普遍存在,这使得初中美术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
二、初中阶段美术课程教学中的改进型教学对策
1.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
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提出疑问是优化学科教学效果的有效办法,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为了实现激趣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科学应用问题导学方式引导初中生自主提出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好奇心成为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在具体的问题设计中,要贴合初中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能力,难度不要过小或者过大。如在教学《蒙娜丽莎的微笑》时,笔者就结合学科教学目标设计提问内容:“同学们,大家都知道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你们知道画家达·芬奇有哪些比较出名的作品吗?”依据学生的回答,我们可以将课时教学内容《蒙娜丽莎的微笑》引入课堂,在带领学生鉴赏之后,我继续提问:“同学们,为什么《蒙娜丽莎的微笑》被称为意大利国宝级画作呢?”,针对这个比较难的问题,我在指导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作画技巧等方面展开问题分析,以美学、构图、色彩等作为出发点,引入教学内容。利用问题的导向作用,实现了对学生的引导,使课堂节奏掌握在我自己手里,这样更利于优化教学模式,体现师生互动。
2.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渗透情感教育
在初中美术教育活动中进行情感教育渗透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才能够增强情感教育渗透力度。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初中美术情感教育渗透过程中有利于更好地辅助教学,调动初中生的感官体验,使情感教育的特色得到凸显。例如,在《最亲近的家具》的课时教学中,笔者在指导教学活动的时候,以“家”作为主题,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关于父母亲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在了解美术在家居生活中的应用之外,使父母亲情作为情感教育主线渗透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本节课结束之后,我让学生自主制作感恩卡片,送给父母亲作为答谢,实现强化情感体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浓厚的情感氛围中体会美好生活,发现美术学科的魅力所在,并产生学习兴趣。
3.促进美术教学与学生生活整合
传统美术教育理念影响下,初中美术课堂依然以理论知识教学作为主导,这样的教育理念影响之下,初中美术课程实效性不高,对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激发以及审美能力提升都造成了阻碍。基于此初中美术教学现状,笔者立足自身的教学实验进行经验总结,实施生活化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置身自己熟悉的环境,利于学生激发兴趣,也能够立足实际生活中的美术教育资源实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标。例如,《变迁中的家园》的课时教学中,基于课程教学内容的主题——建筑内容、建筑设计等,笔者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建筑群展开教学,如带领学生到操场中观察教学楼,对学校周围小区的建筑造型以及景观设计、小区景色等方面开展直观感受活动,对比旧的照片,新旧建筑比较,学生自主寻找美的元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实现构建有效课堂的目标。依据学生的观察结果,笔者要求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自主绘制理想的住宅,真正实现美术教学和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对学生的艺术素养提升和生活理念建立具有积极意义,这是培养初中生审美能力的良好契机。
4.丰富合作主题,提供实践平台
美术课程学习,对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其实都是一种考验,因此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第一时间思考强化学生主观感受、优化学生学习体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体验美、创造美。合作学习模式影响下的初中美术课堂,显然给了学生更加宽松的学习契机,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实践中构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为初中美术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比如《清明上河图》一课的教学中,在鉴赏环节学生感叹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为了强化学生的感受,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作品细节,包括人物存在的合理性和绘画作品细节的真实性,体现作者卓越的观察能力。这样的鉴赏教学环节为后续的美术创作提供了主体和思路,笔者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在《清明上河图》的启发之下创作一幅《校园日常图》,引导学生利用绘画的笔触,将自己所见所想画出来,小组成员结合任务主题积极探讨,然后实施计划,这个过程体现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对其后续的美术学习十分有利。我观察学生选择了不同的校园生活片段,比如课间十分钟,有的学生捂着肚子跑向厕所,细节生动且幽默,还有的学生结对玩游戏,类似这样的细节在学生的作品中有很多体现,我为学生超强的观察能力所叹服。在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主动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合作平台和契机,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促进学科教学活动质量提升。 5.倡导独立的审美个性,强化美术课程有效性
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但是学生作为具有差异性的个体,其在审美特点、能力上有一定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初中美术课程教学实践活动的时候,可以建立差异化教学意识,尊重学生不同审美特点。在指导实践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就要尝试立足學生的审美能力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多角度鉴赏,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如我在指导《多变的色彩》一课时,以作品《金黄色的庄稼和柏树》作为鉴赏教学对象引导学生了解色彩运用和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课前我介绍了作者概况以及作品创作背景,让学生对作品产生宏观上的感受,之后结合作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作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创作特点是怎样的?色彩搭配给你怎样的直观感受?哪个部分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我鼓励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谈谈见解,发现有的学生关注点在于作品明亮的色彩,学生感受到了一种冲击力;有的学生则表示作品色块比较大,体现了比较强烈的情感表达欲望,这些看法都让我对学生们刮目相看……可见,尊重学生的审美特点,引导学生形成独立审美个性,显然是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关键一步,是美术教学实践作用得到发挥的关键一步,这对初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语
总之,美术教育是促进学生情感发展和审美能力提升的重要路径,初中美术教育质量不高,引起我们的普遍关注,作为初中美术教学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发挥学科作用,构建有效课堂的责任,这也是笔者开展本研究的关键一步。上文研究内容是笔者立足自身教学经验所得,希望可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建华.浅析新形势下如何提升初中美术教学课堂的实效性[J].美术教学研究,2018,04(08):288-289.
[2]刘丽莎.简述如何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J].现代化教育教学论坛,2017,04(02):104-105,107-108.
[3]王启明.小议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教育技术,2018,04(15):124-125,127.
[4]陈月霞.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32(22):105-106,110.
[5]王春凤.浅谈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科技致富向导,2014,11(32):187-188.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途径
美术教育能够实现对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多元化文化的融合,使美术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初中课程体系中,美术教育也成为重要的课程内容。但是就目前初中美术教育课程开展的现状来说,美术课程在占比上依然受到挤压,对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要想实现初中美术学科教学目标,教师要树立以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提升。
一、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
1.对美术教育认识不足,课堂所占课时过少
初中美術教育实施过程中,在初中学校升学压力影响之下,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对美术教育的关注度都不足,因此在课时安排上美术课程占比少,甚至被取缔,加之美术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导致初中美术课程一直没有形成科学体系;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学生在应试教育机制影响下,对美术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美术课程游走在初中课程体系的边缘。
2.美术教师素质不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缺失
初中学校在针对美术教师选聘的过程中,考察机制不够严谨,对美术教师的技能和素养考察不到位,且学校没有为美术教师提供定期、有效的培训机会,这导致美术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课时占比过少,美术教师自身也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在课程教学目标确立上没有系统性和科学性特点,致使整个初中美术课堂都有显著的盲目性特征。
3.教学内容和模式陈旧,无法实现激趣目标
初中美术课程设计过程中,理论教学依然是学科教学活动的主体,绘画技巧和学科思想涉及的比较少,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更新速度慢,不能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且教师主导课堂的现象也普遍存在,这使得初中美术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
二、初中阶段美术课程教学中的改进型教学对策
1.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
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提出疑问是优化学科教学效果的有效办法,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为了实现激趣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科学应用问题导学方式引导初中生自主提出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好奇心成为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在具体的问题设计中,要贴合初中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能力,难度不要过小或者过大。如在教学《蒙娜丽莎的微笑》时,笔者就结合学科教学目标设计提问内容:“同学们,大家都知道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你们知道画家达·芬奇有哪些比较出名的作品吗?”依据学生的回答,我们可以将课时教学内容《蒙娜丽莎的微笑》引入课堂,在带领学生鉴赏之后,我继续提问:“同学们,为什么《蒙娜丽莎的微笑》被称为意大利国宝级画作呢?”,针对这个比较难的问题,我在指导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作画技巧等方面展开问题分析,以美学、构图、色彩等作为出发点,引入教学内容。利用问题的导向作用,实现了对学生的引导,使课堂节奏掌握在我自己手里,这样更利于优化教学模式,体现师生互动。
2.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渗透情感教育
在初中美术教育活动中进行情感教育渗透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才能够增强情感教育渗透力度。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初中美术情感教育渗透过程中有利于更好地辅助教学,调动初中生的感官体验,使情感教育的特色得到凸显。例如,在《最亲近的家具》的课时教学中,笔者在指导教学活动的时候,以“家”作为主题,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关于父母亲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在了解美术在家居生活中的应用之外,使父母亲情作为情感教育主线渗透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本节课结束之后,我让学生自主制作感恩卡片,送给父母亲作为答谢,实现强化情感体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浓厚的情感氛围中体会美好生活,发现美术学科的魅力所在,并产生学习兴趣。
3.促进美术教学与学生生活整合
传统美术教育理念影响下,初中美术课堂依然以理论知识教学作为主导,这样的教育理念影响之下,初中美术课程实效性不高,对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激发以及审美能力提升都造成了阻碍。基于此初中美术教学现状,笔者立足自身的教学实验进行经验总结,实施生活化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置身自己熟悉的环境,利于学生激发兴趣,也能够立足实际生活中的美术教育资源实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标。例如,《变迁中的家园》的课时教学中,基于课程教学内容的主题——建筑内容、建筑设计等,笔者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建筑群展开教学,如带领学生到操场中观察教学楼,对学校周围小区的建筑造型以及景观设计、小区景色等方面开展直观感受活动,对比旧的照片,新旧建筑比较,学生自主寻找美的元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实现构建有效课堂的目标。依据学生的观察结果,笔者要求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自主绘制理想的住宅,真正实现美术教学和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对学生的艺术素养提升和生活理念建立具有积极意义,这是培养初中生审美能力的良好契机。
4.丰富合作主题,提供实践平台
美术课程学习,对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其实都是一种考验,因此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第一时间思考强化学生主观感受、优化学生学习体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体验美、创造美。合作学习模式影响下的初中美术课堂,显然给了学生更加宽松的学习契机,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实践中构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为初中美术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比如《清明上河图》一课的教学中,在鉴赏环节学生感叹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为了强化学生的感受,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作品细节,包括人物存在的合理性和绘画作品细节的真实性,体现作者卓越的观察能力。这样的鉴赏教学环节为后续的美术创作提供了主体和思路,笔者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在《清明上河图》的启发之下创作一幅《校园日常图》,引导学生利用绘画的笔触,将自己所见所想画出来,小组成员结合任务主题积极探讨,然后实施计划,这个过程体现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对其后续的美术学习十分有利。我观察学生选择了不同的校园生活片段,比如课间十分钟,有的学生捂着肚子跑向厕所,细节生动且幽默,还有的学生结对玩游戏,类似这样的细节在学生的作品中有很多体现,我为学生超强的观察能力所叹服。在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主动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合作平台和契机,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促进学科教学活动质量提升。 5.倡导独立的审美个性,强化美术课程有效性
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但是学生作为具有差异性的个体,其在审美特点、能力上有一定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初中美术课程教学实践活动的时候,可以建立差异化教学意识,尊重学生不同审美特点。在指导实践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就要尝试立足學生的审美能力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多角度鉴赏,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如我在指导《多变的色彩》一课时,以作品《金黄色的庄稼和柏树》作为鉴赏教学对象引导学生了解色彩运用和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课前我介绍了作者概况以及作品创作背景,让学生对作品产生宏观上的感受,之后结合作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作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创作特点是怎样的?色彩搭配给你怎样的直观感受?哪个部分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我鼓励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谈谈见解,发现有的学生关注点在于作品明亮的色彩,学生感受到了一种冲击力;有的学生则表示作品色块比较大,体现了比较强烈的情感表达欲望,这些看法都让我对学生们刮目相看……可见,尊重学生的审美特点,引导学生形成独立审美个性,显然是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关键一步,是美术教学实践作用得到发挥的关键一步,这对初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语
总之,美术教育是促进学生情感发展和审美能力提升的重要路径,初中美术教育质量不高,引起我们的普遍关注,作为初中美术教学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发挥学科作用,构建有效课堂的责任,这也是笔者开展本研究的关键一步。上文研究内容是笔者立足自身教学经验所得,希望可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建华.浅析新形势下如何提升初中美术教学课堂的实效性[J].美术教学研究,2018,04(08):288-289.
[2]刘丽莎.简述如何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J].现代化教育教学论坛,2017,04(02):104-105,107-108.
[3]王启明.小议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教育技术,2018,04(15):124-125,127.
[4]陈月霞.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32(22):105-106,110.
[5]王春凤.浅谈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科技致富向导,2014,11(32):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