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成果】《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068-01
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中的两翼,二者缺一不可。预设是教学计划得以实施的基础,它制约着课堂的生成,是课堂生成的前提。生成则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教学中促进二者的和谐统一,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造高效课堂,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做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呢?
一、精心预设促使生成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不会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也就谈不上动态生成。为此,教师这种为“生成”服务的“预设”,应做好一下两个方面:
1.精准预设教学目标
教师在备课时,应先了解学情,做到因材施教,全盘考虑,预设在课堂上出现突发事件时如何解决。在这个基础上,预设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如果不考虑目标因素,而一味追求生成效果,那样的生成是盲目的,是不切实际的。教师要充分研读课标,研究教材,明确每一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对于如何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要准,避免多而杂,尽量少而精,使学生学有方向。
例如笔者在教学《一夜的工作》一文时,把“领悟用纪实性的文字和生活中的细节,展现人物高尚品质的写法”作为主要目标,在学生交流预习之后,引导学生认真品读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文章朴素的语言,学习布局谋篇之精妙。由于目标预设精准,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整节课做到了“让学习真实发生”,把语文课上成了真正的语文课。
2.弹性预设教学内容
教师在备课时,要有一定的弹性,要为学生的思考留有一定的空间,过多、过细的预设情况下的生成,是没有价值的。因为教师的主宰与控制,会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学习流于形式,依然是被动地应付,机械地练习,失去原有的活力。教师在预设教学内容时,先要细读文本,对文本深入解读、体验、感悟,为学生的思考留有一定的空间,才能自如地应对学生的生成,提高生成的质量。
例如笔者在教学《去年的树》一文时,在课文的结尾处,设计了一个小练笔环节: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說。想对小鸟说,想对大树说,想对作者说,想对自己说,都可以。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你最想说的话吧。这样的弹性设计,学生感到有话要说,纷纷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下了自己的感受。交流时也是兴趣盎然。只有弹性预设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自由度,教学过程才不会死气沉沉,给生成留足空间。
二、灵动生成落实预设
预设体现教学的科学性、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则体现教学的艺术性、动态性和开放性。教师在以“平等者中的首席”的身份组织、参与课堂的互动时,要倾听学生,捕捉信息,不断地重组信息,以恰当的评价性语言进行点化,让新的问题成为新的课堂生长点,从而推进课堂教学鲜活资源的生成,进一步促进预设的升华,实现有效地课堂教学。
1.在多元解读中生成
有人说,作家创造出来的只是“文本”,而经读者阅读参与创造完成的才是“作品”。也有人说,作家的作品一经问世,就不再属于作者(即读者有各自的解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时,应该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在课堂上,这种多元解读会引发学生进行思维碰撞,促进学生的成长。
[案例]笔者在执教《炮手》时,提出“如果是你,你会炸掉自己的家吗?”
学生1:不会!那是我自己辛辛苦苦几十年买下的房子。
学生2:不会!炸掉了以后家人就没地方住了!
师:大家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作为军人,你应当怎么做?
学生3:我会炸掉自己的家!因为现在是德军的住地了,为了国家安全,必须要炸!
……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老师引导学生多元解读文本,产生思想的火花,使孩子们强烈地意识到炮手的舍家为国,一种肃然起敬之情油然而生,他们在多元解读中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
2.在错误利用中生成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思维活跃,往往会出现“卡点”,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很正常的。“课堂应该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学生出现错误并不是什么坏事,关键是教师要利用好这一“错误”,赋予它特有的价值。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要有耐心和智慧,不要一味地想着扭转学生的思路,要让学生的错误成为一种教学中难得的资源,并加以有效利用。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心中藏着目标,就会机智地通过不同途径实现目标。因为“错误”可以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意识,更好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这一策略的具体做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及时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自我改正,把纠正错误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发学生对问题的重新审视,激发学生间的对话交流,教师巧妙点拨,从而使学生的理解趋于正确、全面,以便促进有效生成。
利用错误生成的策略,要求教师在面对课堂上的误解时,要理解学生的幼稚想法,善于从学生的错误中敏锐地捕捉到生成性火花,化错为对,激活教学,巧妙点拨,学生的误解也就成为了有效资源。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无论什么样的策略和方法,都需要教师精心预设,有效调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预设与生成和谐共鸣,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焕发真正的生命活力。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068-01
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中的两翼,二者缺一不可。预设是教学计划得以实施的基础,它制约着课堂的生成,是课堂生成的前提。生成则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教学中促进二者的和谐统一,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造高效课堂,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做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呢?
一、精心预设促使生成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不会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也就谈不上动态生成。为此,教师这种为“生成”服务的“预设”,应做好一下两个方面:
1.精准预设教学目标
教师在备课时,应先了解学情,做到因材施教,全盘考虑,预设在课堂上出现突发事件时如何解决。在这个基础上,预设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如果不考虑目标因素,而一味追求生成效果,那样的生成是盲目的,是不切实际的。教师要充分研读课标,研究教材,明确每一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对于如何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要准,避免多而杂,尽量少而精,使学生学有方向。
例如笔者在教学《一夜的工作》一文时,把“领悟用纪实性的文字和生活中的细节,展现人物高尚品质的写法”作为主要目标,在学生交流预习之后,引导学生认真品读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文章朴素的语言,学习布局谋篇之精妙。由于目标预设精准,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整节课做到了“让学习真实发生”,把语文课上成了真正的语文课。
2.弹性预设教学内容
教师在备课时,要有一定的弹性,要为学生的思考留有一定的空间,过多、过细的预设情况下的生成,是没有价值的。因为教师的主宰与控制,会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学习流于形式,依然是被动地应付,机械地练习,失去原有的活力。教师在预设教学内容时,先要细读文本,对文本深入解读、体验、感悟,为学生的思考留有一定的空间,才能自如地应对学生的生成,提高生成的质量。
例如笔者在教学《去年的树》一文时,在课文的结尾处,设计了一个小练笔环节: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說。想对小鸟说,想对大树说,想对作者说,想对自己说,都可以。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你最想说的话吧。这样的弹性设计,学生感到有话要说,纷纷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下了自己的感受。交流时也是兴趣盎然。只有弹性预设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自由度,教学过程才不会死气沉沉,给生成留足空间。
二、灵动生成落实预设
预设体现教学的科学性、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则体现教学的艺术性、动态性和开放性。教师在以“平等者中的首席”的身份组织、参与课堂的互动时,要倾听学生,捕捉信息,不断地重组信息,以恰当的评价性语言进行点化,让新的问题成为新的课堂生长点,从而推进课堂教学鲜活资源的生成,进一步促进预设的升华,实现有效地课堂教学。
1.在多元解读中生成
有人说,作家创造出来的只是“文本”,而经读者阅读参与创造完成的才是“作品”。也有人说,作家的作品一经问世,就不再属于作者(即读者有各自的解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时,应该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在课堂上,这种多元解读会引发学生进行思维碰撞,促进学生的成长。
[案例]笔者在执教《炮手》时,提出“如果是你,你会炸掉自己的家吗?”
学生1:不会!那是我自己辛辛苦苦几十年买下的房子。
学生2:不会!炸掉了以后家人就没地方住了!
师:大家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作为军人,你应当怎么做?
学生3:我会炸掉自己的家!因为现在是德军的住地了,为了国家安全,必须要炸!
……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老师引导学生多元解读文本,产生思想的火花,使孩子们强烈地意识到炮手的舍家为国,一种肃然起敬之情油然而生,他们在多元解读中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
2.在错误利用中生成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思维活跃,往往会出现“卡点”,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很正常的。“课堂应该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学生出现错误并不是什么坏事,关键是教师要利用好这一“错误”,赋予它特有的价值。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要有耐心和智慧,不要一味地想着扭转学生的思路,要让学生的错误成为一种教学中难得的资源,并加以有效利用。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心中藏着目标,就会机智地通过不同途径实现目标。因为“错误”可以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意识,更好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这一策略的具体做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及时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自我改正,把纠正错误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发学生对问题的重新审视,激发学生间的对话交流,教师巧妙点拨,从而使学生的理解趋于正确、全面,以便促进有效生成。
利用错误生成的策略,要求教师在面对课堂上的误解时,要理解学生的幼稚想法,善于从学生的错误中敏锐地捕捉到生成性火花,化错为对,激活教学,巧妙点拨,学生的误解也就成为了有效资源。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无论什么样的策略和方法,都需要教师精心预设,有效调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预设与生成和谐共鸣,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焕发真正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