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龙还须点睛

来源 :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w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优化课堂结构都给予了相当的关注。精彩的导入,环环相扣的过程,教学课堂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教师对信息技术课堂的结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事实证明,一个好的结尾不仅能对课堂教学效果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也可以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意味,正所谓“课已尽而意无穷”。
  
  ●收——归纳小结巩同提升
  
  前苏联教育家叶尼洛夫·叶希波说过:“通过总结学生在课堂上所学来结束一节课是很有好处的。”这种归纳小结决不是前面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要变化角度,要增加深度。它应该准确地抓住每节课知识点的内在本质和内在完堑睦,有助于学生掌握课的重点,让知识形成系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对信息技术的理解。
  如在学生对于幻灯片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的基础上,我设计了“电子相册DIY”来帮助学生完成声、图、文并茂的个性电子相册的制作。课堂结尾回归目标,总结升华:1,学习本节内容对我的启发有哪些?本节难以理解的内容有哪些?2,对照课前的学习任务,本节课的任务你完成了吗?3,如果给你充足的时间,你该怎样修饰自己的电子相册,让它成为你学习史上的又一个经典呢?通过师生互动,互相总结,更好地激发了学生想要完成电子相册的欲望,并对PowerDoint幻灯片制作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
  
  ●评——分析评价提升审美
  
  在一堂课结尾时,对学生的作品通过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形式来分析学生已经掌握的技能以及在评价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对作品的审美,既对技能进行小结回顾,又对审美进行审视,一举多得。
  如在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第八课《设计封面》的课堂结尾就是以成果展示来总结:最后同学们要在完成的作品中选出一个最棒的作为下节课继续制作的标本。第一步:组内PK,每个小组评选出两个作品。第二步:大众评审。交叉错开评比。比如第一编辑部评第二编辑部,第二编辑部评第三编辑部。在两个作品中选出一个留下。这节课我尝试使用组内PK、大众评审选优(组间互评)相互结合的方式,一本杂志只需要一个封面,因此编辑部内各位成员完成的作品要经过“评审”才能留下作为本编辑部下一步继续制作的标本,让学生评价谁的作品好,好在哪里。通过分析评价,也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为下节课继续努力打下基础。
  
  ●练——练习检验内化知识
  
  即针对学生在操作时容易出现的问题,精心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在课堂结尾前几分钟,通过提问、板演、讨论或测验等手段实施练习,从而完善学生对知识重难点的理解和把握。
  如在“信息及其特征”中,课堂结尾就是在“不要在冬天砍倒一棵树”的情境中进行课堂练习,出示了情境的内容信息后,提问:1,你从故事中得到哪些信息(你感受到什么……)?2,这些信息体现了信息的哪些基本特征?让学生在感受情境故事情感内涵的同时,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应用。这样的结尾让学生以情感体验为核心,检验知识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反馈教学效果。
  
  ●延——延伸课堂深入生活
  
  即在一节课即将结尾时,教师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或诱发与本课知识点有关的悬念,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
  如在学习幻灯片的动画设置时。我是这样结尾的:经过这节课我们的海底城的探秘、寻宝活动,我们感受到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世界之谜令我们叹为观止,下课以后我们各个探秘队可以继续我们的探秘活动,探究除海底城之外的其他世界之谜,形成幻灯片作品,并可以在班级博客中就今天的探秘活动发表日志。这样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探秘的兴趣。学生可以就海洋宝藏的文化和其他宝藏的探秘作为本节课的知识延伸,进一步培养小组合作的意识和人文素养。同时,这样的结课艺术还能激发学生留心身边小事、积累生活素材、勤于观察周围事物的欲望。正所谓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疑——布疑设悬激发兴趣
  
  即在课堂结尾时,教师给学生布一点“疑云”,设置一些悬念,引而不发,让其独立思考,去化疑释悬,从而激发学生在课后继续钻研,进一步理解课的知识点的欲望。久而久之,会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如在八年级下《飞天之梦》的结尾:我们的幻灯片制作到目前为止已经初具成型,但既然是多媒体作品,就要求我们的作品要有声有色、有视频或音乐或flash动画等。比如,我们的神舟七号升天,如果有精彩的视频加以解说,那么势必会更加生动精彩。到底如何操作呢?这就留在下节课继续解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先通过课本自主尝试探索一下。这样一来,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被激发了,学习的劲头也更足了,下节课学习自然就会更认真了。
  课堂结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怎样,课堂结尾的设计应适时、自然、和谐,既给人以完整的感觉,又能留下一种持久而绵长的“回味”。一段精彩的结束,能使一堂课首尾呼应、浑然一体,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追求精彩的开场白的同时,还要为你的课堂设计一个完美的结尾,所谓“画龙”还须“点睛”,正是这个道理。
其他文献
石块与泥土  合成一口简单的灶  张大的嘴  吞食带有水汽的清晨  木碳火星上的光  散发出一种深度的蓝  涂抹一尊雕塑  两片嘴唇合力向外凸起  舌尖弹出的風  让火焰显得很有张力  一暗一亮  驱走内心的黑暗与潮湿  几经释放的岁月  松陷了额头的光滑  伸出梦的手指  打开皱缝里的光  染白一头花发  (编辑 月诺)
小树一觉醒来之后,发现脚下冒出了一棵竹笋。“小不点,你是怎么出来的?”小树不太礼貌地问竹笋。  竹笋尽管心里不高兴,但还是回答了小树的问话:“和你一样,从地里长出来的。”  小树听了很不高兴:“你怎么能和我比,我在这里居高临下,你不过与身边的小草不相上下。”  竹筍和气地对小树说:“别看我现在很小,用不了多长时间,我就能赶上你高。”  小树更不高兴了:“什么?什么?你能长得和我一样高?太不自量力了
人间草来早,万木气象新。最绿的春色,在一个玻璃杯里绽开了笑颜。  第一枝春信,原来就藏在心底。雀舌低吟,随琴声水韵一起,在白色氤氲的雾气之上唱起欢歌,翩然曼舞。茶山雾霭,清浅的绿意在热水中渐渐苏醒,幽香弥漫,春色缭绕。我微微闭上眼睛,向阳的光热融化了大地的冰霜,寒冷渐渐解冻,微笑像一口口啜饮在唇舌的甘露,寸寸滋润心田。  春虽然来得早,不过美丽的日子还在后头。韩愈的《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世界科技革命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也受到了各方的普遍关注。不久前,教育部在答复政协提案《关于全面开展中小学生人工智能教育的提案》时,就全面梳理了目前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现状。可以预见,在今后的中小学相关课程中,人工智能教育的地位将更加突出。  本期对话,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课程中心的柳栋老师与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魏宁老师,将围绕中小学人工智
很多妈妈都会为宝宝生病而担心焦急,却不知道该在家里准备哪些药物。下面,我们带您看看一位儿科医生家里的宝宝常备药,希望能对妈妈们有所帮助:     退热类药物     退热药是家庭必备药物NO.1,无论何种原因引起发热,不管去不去医院,小孩基础情况如何,一旦超过39度就应该予以退热。家长记录好孩子的体温变化即可。     美林(布洛芬混悬液):  美林是家里必备的宝宝退热药。体温超39度时服用
他是江苏兴化人,与文学名著《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同乡。大概是采撷了这位同乡在文学上的灵气,早在1994年,他创作的电影剧本《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就被大导演张艺谋搬上了银幕,并先后获得了第49届戛纳电影节及美国金球奖最佳摄影、1995年全美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等,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这是一个可以让自己迅速窜红的难得机会,可以凭借张艺谋三个字,赚足人们的眼球,可他却选择了沉默。20年后
阳台上有两株栀子花,是我从花市买来的:一株的花几乎全开了,粉粉白白的,香气袭人;一株半开,枝头上结满了尖尖花苞,绿萼包裹着,探出白头。清晨,推开窗,香气丝丝缕缕地飘进,盈满我的小屋,捧一本书静读,真乃惬意之事也!  我每天浇水,细心地呵护着,像呵护两个小小的生灵。可是,半开的那株叶子还是渐渐地泛黄。先是一片,后来两片、三片地往下落,我奇怪了,三五日过去,叶子又落了好几片,且连花都不再开了,半张香口
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颁布的《深圳市龙岗区A-STEM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A-STEM课程是由人文精神指引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草木染”A-STEM课程注重开放性的课程框架,紧扣学生兴趣和研究进展而不断变化,是以发现和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为核心内容的跨学科实践课程。[1]  ● 着眼学生兴趣,课程动态生成  笔者所在学校小课题“凤仙花对毛线的染色研究”[2]结题
寺院新来了两个小和尚,一高一矮。高个儿小和尚憨厚、木讷、不善言辞,矮个儿小和尚精明、善变、伶牙俐齿。  一日,老和尚担出两副水桶,让两个人各担一副去浇灌新修整好的两个花圃。  两副木质水桶一新一旧,旧的一副可见几处裂缝。  两块花圃一大一小,东边的面积大,西边的面积小。  矮个儿小和尚眼疾手快,挑选了一副新水桶,眉梢间流露出无法掩饰的喜悦,不一会儿就将汲满水的两只桶担在肩上,悠哉游哉地直奔西边的花
1  我总觉得,古人很会造字,“蚕”字拆开便是“天虫”,意喻上天赐予人类的神虫。蚕,无疑是从高高云端悄悄降临到人间的最纯洁的精灵、最美丽的天使。有了它,才有了精美的丝绸,装扮了精美的中国。  在古人眼中,古老的太阳是从一棵巨大的桑树上升起的。桑树是蚕的故乡,由此有了种桑树的地———桑田,有了农桑、桑农、沧桑、沧海桑田等,桑梓又成为人的故乡。连接中西方经济文化的長达七千公里的丝绸古道,其实是从一条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