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在福建省不同地区的分布、危害及防治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learnsV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查阅文献、发放调查问卷、大范围多次实地调查等方法,对福建省内福寿螺入侵的地区空间分布、发生危害状况、季节变化动态及其有效防治措施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福寿螺在福建省内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局部地区出现大暴发现象,除水稻田、水沟等福寿螺危害严重的场所,芋头田、菜地、莲藕池塘也有福寿螺侵入。一般5月福寿螺开始活跃,7月底数量达到最高峰,10月中旬卵块数量达到最高峰,至11月数量均消减开始准备越冬。福寿螺对农作物的危害在部分地区还没有引起农民足够重视,甚至认为福寿螺危害较小,不懂及时用药,感到束手无策,或听之任之。少数有经验的农民对福寿螺的危害和减轻灾害发生有较全面的了解,比如采取施用碳酸氢铵、喷洒杀螺胺药剂、烟草与水稻轮作、蔬菜与水稻间作、利用密网围住稻田四周、稻田养鸭、人工除螺等方式控制福寿螺对水稻的危害。
  关键词:福寿螺;螺卵;福建省;空间分布;季节动态;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3.89;S18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7-0136-04
  收稿日期:2013-10-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U1131006、30770403、30900187);广东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项目(编号:[2010]79号);广东省引进国(境)外高层次人才智力项目(编号:[2010]51号)。
  作者简介:张泽宏(1981—),男,湖北蕲春人,硕士,实验师,研究方向为植物学、生态学。 E-mail:mengfeihua@sohu.com。
  通信作者:朱丽霞,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生态学。E-mail:julia404@163.com。福寿螺(Ampullaria gigas Spix或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ck),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瓶螺科瓶螺属,是首批入侵中国的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1]。福寿螺由于繁殖快,食性杂,适应性强,不仅大面积危害水稻、莲藕、茭白等淡水农作物,还危害蔬菜及旱地经济作物,成为农业生产上的一大害。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23°32′~28°19′N,115°51′~120°52′E。陆地面积12.40万km2,辖区设9个市、26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45个县,常住人口近4 000万人。福建省大部分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5.7~22.4 ℃,年平均降水量1 000~1 800 mm,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700~2 300 h[2]。由于温度适宜,自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福寿螺养殖以来,福寿螺就呈现蔓延态势在全省范围泛滥成灾。福建省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低,宜林地多,宜耕地少,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占福建省总面积的80%以上,且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控制福寿螺对耕地作物的危害迫在眉睫。
  1研究方法
  1.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CNKI和维普资讯数据库中关于福寿螺在福建省发生和危害的文献资料[3-7],收集福建省内各地市农业局等相关部门关于福寿螺的调查报告,进行初步统计分析。
  1.2问卷调查法
  通过发放《福寿螺调查问卷》,收集福寿螺在不同地区的始发年份、扩散方式、危害农作物种类、危害程度、防治措施等。通过发放《外来入侵生物福寿螺发生危害情况调查表》,收集水稻播种前期、幼苗期、分蘖期、长穗期、结实期、收获后期共6个阶段不同大小的福寿螺及卵块在水稻田、田埂、水沟里的发生状况。
  1.3实地定期多点调查法
  2012年8月福建省福寿螺的实地调查采样涉及全省近40个县市100多个点(图1和表1)。通过实地查看、走访咨询、发放调查表等方式进行了福寿螺的调查。调查时,随机选取3~5个样方,水稻田每个样方面积为1 m2,目测每个样方内不同大小福寿螺个体数,以及附着在水稻植株上的卵块数目,做好记录。对于田埂和水沟,则选择自然宽度(约 30 cm)、长度2 m的范围为1个样方,随机选取3~5个样方,分别目测福寿螺卵块和福寿螺的数量,做好记录。同时记载当时日期、地点、环境情况、气候条件、水稻生育期等。
  1.4实地定点多期调查法
  2012年5—10月,每个月安排2次(间隔约15 d)分别对漳州龙海市角美镇九冬村和程溪镇官园村有福寿螺危害的同一块水稻田进行实地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样方内成螺、幼螺和卵块的数量分别进行统计,每个样方取1 m×1 m。其中,角美镇样田中每次取7个样方,程溪镇样田中每次取5个样方,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福寿螺在福建省的分布
  根据对福建省范围多地区的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除地处偏僻、海拔较高、气候较冷的山区,如建宁县、泰宁县、光泽县、周宁县、武夷山附近等地未发现福寿螺及卵块之外,其他地区均或多或少有福寿螺成年个体和卵块出现,局部地区出现大暴发现象,饵料充足场所还有巨型螺体出现。除水稻田、水沟等福寿螺经常出没的场所外,芋头田、菜地、莲藕田、池塘等水生环境都有福寿螺的分布,而且腐殖質越多的肥沃水质,螺体越大,产卵越多。除实地调查的样点外,根据发放调查问卷、查阅文献可知,福建省大部分地区均有福寿螺分布(图1)。
  2.2福寿螺在福建省的危害现状
  从福寿螺在整个福建省分布的情况(图1和表1)来看,福寿螺已经遍及全省,只在福建省北部地区的海拔比较高或隔离比较好的地方没有发现其踪迹,如上杭珊瑚乡圆通山顶、南平佛子山顶、政和县镇前镇、周宁县浦源镇松傍亭村、武平县中堡镇芳洋村等海拔比较高的地方,建宁县均口镇均口村、泰宁县、将乐县、邵武市水北镇王亭村、光泽县鸾凤乡中坊村、建阳市莒口镇莒口村等海拔较高隔离比较好的山区均未见福寿螺分布。另外,水稻田水量也会使福寿螺的数量发生变化,一般在水稻秧苗期、幼苗期和生长期稻田福寿螺比在抽穗期、扬花期和成熟期多;田中有水的时候福寿螺数量比田中无水的时候多;烂泥田长期渍水,田中福寿螺的数量多,存在时间长;水稻生长后期,稻田没水,这时稻田福寿螺就会减少,或者没有,那么此时福寿螺就会分布在稻田旁边的水沟或者沟渠当中。不同的耕作制度也会影响水稻田中福寿螺的分布,轮作和间作比较不利于福寿螺的生长,比如南靖县奎洋镇奎洋村间作稻田(豆/瓜/稻)中就没有发现福寿螺;上杭县兰溪镇觉坊村烟—稻轮作稻田中福寿螺就很少。再就是水稻田施用碳酸氢铵和农药等会减少福寿螺的数量,不喷农药的农田福寿螺就会很多;但有些积水的稻田即使施用碳酸氢铵和喷杀螺剂对控制福寿螺收效也甚微,如永定县金砂乡赤竹村。   2.3福寿螺种群的季节动态变化
  2.3.1福寿螺种群数量的消长规律龙海市角美镇九冬村水稻田内福寿螺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见图2。5月中旬随着气温上升,幼螺数量从13.7个/m2上升至16.6个/m2,7月底至9月初,天气逐渐转凉,幼螺数量由12.3个/m2下降至6.5个/m2,9月中旬至10月下旬,由于田间持水量下降,水稻幼嫩秧苗减少,幼螺数量从5.8个/m2降至0.1个/m2。成螺和幼螺情况类似,5—6月期间,成螺比幼螺数量少,而且处于较低水平的平稳期,7月开始成螺数量急剧增加,7月底达到最高峰,从4.9个/m2上升至12.3个/m2,随后开始下降。
  3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福建省全省各地定点带面大范围调查,发现福寿螺在福建省分布已经非常普遍,危害程度按分布区域呈现闽北、闽中、闽南逐渐加重的趋势,以沿海各区域特别是闽南的沿海地市危害最严重,已经达到无法根除的程度。福寿螺主要是在水稻分蘖期啃食水稻的幼嫩部分,从而产生缺苗减产,此外还会以部分旱地蔬菜和芡、慈姑等水生作物为食,在食量
  不足时也摄食一些动植物残渣及腐殖质等。福建省福寿螺的繁殖和种群增长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每年5—6月、9—10月是福寿螺产卵和孵化高峰期,6—7月是成螺和幼螺集中暴发和危害盛期。
  根据实地调查与问访可知,大部分地区福寿螺对水生作物的危害还没有引起农民足够重视,或认为福寿螺危害较小,不懂及时用药,甚至束手无策,或听之任之。少数有经验的农民对福寿螺的危害和减轻灾害发生有较全面的了解,比如施用碳酸氢铵、喷洒杀螺胺药剂、烟草与水稻轮作、蔬菜与水稻间作、用密网围住稻田四周防止扩散、稻田养鸭、人工除螺等方式控制福寿螺对水稻的危害。
  目前,全国各地对福寿螺的防治方法较多,但从省时省力省成本考量,主要局限于化学防治。化学杀螺剂容易对水体和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长期使用甚至能增强福寿螺的抗药性,而且局部单一的药剂防治不能彻底根除福寿螺,残存的少量福寿螺因其食性广、适应性强很快又能大量繁衍产生危害。建议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加强宣传,在普及福寿螺常识的同时,禁止人为扩散,严格控制自然扩散。采取统一防治措施,指导同一时间段用药,各相邻区域联动防治,鼓励生物生态方法防治。鉴于目前所有物理化学防治方法都难以彻底有效根除福寿螺危害的现状,做好福寿螺预防入侵工作比入侵后控制大规模暴发更为有效且经济安全。探明福寿螺的生态适应机制与耐性范围,研究福寿螺对不同农业生产方式和栽培管理措施的适应性及危害程度,加强福寿螺对农田中天敌的生态适应对策研究,是有效防治福寿螺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王志高,谭济才,刘军,等. 福寿螺综合防治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2):201-205.
  [2]福建省制图院. 新编福建省地圖册[M]. 福州:福建省地图出版社,2009.
  [3]郑玲惠. 闽东地区外来生物入侵问题研究[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8(1):20-22.
  [4]余小武. 浦城县水稻田福寿螺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J]. 福建稻麦科技,2009,27(4):40-41.
  [5]张书良,蒋德顺. 福鼎市福寿螺发生情况及其治理方法[J].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0):100,119.
  [6]周卫川,吴宇芬,杨佳琪. 福寿螺在中国的适生性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2003,18(1):25-28.
  [7]福建省预防医学会. 福建省食源性寄生虫病研究现状与防控策略[J]. 海峡科学,2007(1):86-88.
其他文献
摘要:苏棉29是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转基因杂交棉花新品种。该品种于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大铃、高衣分、熟期适中、丰产稳产性好等特点;高抗棉铃虫,兼抗棉花枯黄萎病;纤维品质优,达国家Ⅲ级以上标准。在2010—2011年江苏省区域试验中,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为 4 185、1 737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泗杂3号增产10.6%和8.5%;2012年生产
期刊
摘要: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2个果肉耐褐变丝瓜新品种(系)进行多个性状的综合筛选和评价。结果表明:在瓜型、瓜长、瓜横径、瓜把长、瓜皮色、瓜斑纹类型、瓜面特征、瓜瘤稀密以及瓜肉色等果实外观品质性状,单瓜重以及其始花期兼顾的情况下,LZH-66、LZH-46、LZH-30综合表现优良,其结果与品种(系)的实际表现一致。实践证明,该分析方法用于符合目标性状新品种的筛选与推广是有效的。  关键词:丝瓜
期刊
摘要:为了明确贵州省低海拔烟区烟稻轮作的生态适宜性,以该区的典型代表县天柱县为例,对比分析了天柱县烟稻轮作的光、温、水、土壤条件。结果表明:天柱县的光、温、水资源是适宜推广烟稻轮作的,但是需要适当增加土壤的钾含量,并提高土壤pH值;适合烤烟的移栽期为每年的3月下旬,烟后稻的播种期为当年的6月下旬,在7月下旬烤烟采收完毕后及时插秧,10月中旬收割稻谷;确保烟稻轮作成功的关键在于抓“早”,同时做好相应
期刊
摘要:选用6个不同小麦品种(系),从小麦生长特性和灌浆速率的变化分析,对其产量进行比较,得出同一生产条件下不同品种(系)适应性及产量潜力大小。结果表明,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籽粒干质量的增长进程呈“S”型变化趋势,前期速度较慢,中期变快,后期又变慢。其中,宁春50号籽粒干物质积累最快,其次是宁春4号、CB037、宁春47号、H2857、H2127;宁春4号灌浆速率峰值最高,为2.84 g/(千粒·d
期刊
摘要:为了明确在不同氮、磷肥水平下大豆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在温室中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有、无大豆间栽情况下,3种磷肥浓度(100、200、400 mg/kg)、5种氮肥浓度(0、150、300、450、600 mg/kg)处理的玉米的株高、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下部生物量。结果表明:大豆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与土壤氮磷肥的施用水平关系较大,在低磷(100 mg/kg)高氮(>450 mg/kg)条件下,玉米的株
期刊
摘要:以无籽西瓜品种黑帝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用控释肥、有机-无机复合肥、复合肥(对照)对西瓜叶面积、膨大速度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控释肥在西瓜生长后期显著促进了叶片的生长,叶片面积为0.031 3 m2;明显提高了西瓜膨大速度,日平均体积、日平均膨瓜量分别为39 766、2 711 cm3/d;提高了西瓜产量,为58 292.0 kg/hm2,较对照增加13%。  关键词:肥料;叶面积;西瓜
期刊
摘要:研究了11种矿质营养元素对烟草疫霉菌菌丝(Phytophthora nicotianae)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N、K、P都能极显著抑制烟草疫霉菌菌丝的生长。中量元素Ca对疫霉菌菌丝生长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低浓度Mg极显著促进疫霉菌菌丝生长,高浓度Mg极显著抑制疫霉菌菌丝生长。Ca对烟草疫霉菌的菌丝生长具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 微量元素B、Cu对烟草疫霉菌菌丝生长作用不显著。高浓度Fe
期刊
摘要:贵州省与云南省是我国重要的马铃薯种植区,为了明确马铃薯晚疫病病菌在这2个省份的交配型分布情况和致病疫霉菌卵孢子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对峙培养的方法对2010—2012年采集自贵州省和云南省的马铃薯晚疫病病菌菌株进行了交配型测定,并采用MTT染色法和隔膜培养法研究马铃薯晚疫病病菌自育型菌株的卵孢子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被测菌株中,自育型为优势菌株,比例高达91%,2个省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贵州省
期刊
摘要:研究了不同灌溉量对甘蓝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蓝苗期处理4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高于对照,但差别不明显;莲座期处理4的叶绿素a含量较对照高18.08%,类胡萝卜素含量较对照高23.35%;结球期处理4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光合速率也高于其他处理,经济产量较对照高8.8%;在灌溉等量水的情况下,结球中后期处理2的叶绿素含量
期刊
摘要: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三化螟是危害陕南水稻的三大重要害虫,为了探索其生物防治方法,测试了不同厂家的7种诱芯对三大害虫的引诱活性,并比较水盆式和三角板2种诱捕器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诱芯A(中捷二化螟)、诱芯B(中捷三化螟)、诱芯D(纽康二化螟)、诱芯E(纽康三化螟)、诱芯G(广仁二化螟)均对二化螟成虫具有一定的引诱活性,以诱芯D效果最佳;7种供试诱芯均对三化螟无引诱活性;诱芯F(纽康稻纵卷叶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