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麻子”的故事

来源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i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王麻子,南有张小泉”,这是近代在剪刀行业中出现的两个品牌。在2003年,拥有“王麻子”这一驰名品牌的北京王麻子剪刀厂却向法院申请破产,刀剪业巨擘的轰然坍塌,让国人无限惋惜。
  家传绝技
  要问“王麻子”当年为何誉满中华,故事还要从明朝末年说起。
  山东青州有个铁匠田老万,祖上九代以打铁为业,家传手艺高超又地道,打制的铁器都特别好使。田老万早年不幸丧妻,把唯一的女儿田青视为掌上明珠,并把打铁的全套绝活传给了女儿。对仅有的两个徒弟,他并未倾囊相授,只是各授一半。凭着精湛的手艺和优良的信誉,师徒四人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平静安乐。
  清朝顺治五年,山东大旱,齐鲁大地寸草不生。因瘟疫流行,与铁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田老万一病不起。自知不久于人世,他把女儿叫到床前,嘱咐道:“爹教你的手艺都记住了吗?它可是咱田家的命根子,日后能靠它活命。”不久,田老万亡故。
  按照父亲生前的指点,16岁的青儿和两个师兄徒步来到北京城,几经周折总算找到了落脚之地——“喜客来”客店,开始重操旧业。“山东铁匠铺”在三人同心协力下被经营得红红火火。
  数年后,青儿由大师兄做主嫁给了一个常来京城拉运货物的山西籍王姓商人。王掌柜虽其貌不扬,满脸麻子,但他为人厚道,颇善经营之道。这二人郎才女貌,实为最佳姻缘。田青这一嫁成就了“王麻子”百年老字号的不朽传奇。
  顺治八年(1651年),在北京宣武门外,小两口的“刀顺号杂货铺”挂牌开业了。王掌柜在田家九代绝技的基础上又精益求精,尤其是他打制的刀剪,轴粗有力,剪尖灵巧,刃薄锋利,而且头长把宽,轻松口顺,经久耐用。因剪刀乌黑油亮且利刃生辉,被百姓誉为“黑老虎”。
  剪刀的销售不足部分采取收购方式,王掌柜亲自选货,像制剪一样严苛地以“三看两试”进行验收。三看是:看外观、看刃口、看剪轴;两试是:试剪刃、试手感。外观一定要光亮周正,剪丸要锋利合口,剪轴要平直润滑灵活;还要进行试剪,先用剪刀剪纸,再剪厚布。这层层检验之后,只有合格的上品才有资格拿到门市柜台上去卖。
  因不详其名,为图方便,同行人及顾客直呼其为“王麻子”。天天接待买剪刀的顾客还应接不暇,就更没有时间经营其他杂货,王掌柜索性顺水推舟,决定专营刀剪,并更名为“王麻子刀剪铺”,把剪刀装在一个印有“王麻子”字样的纸袋里售出,纸袋上还印有“一年之内,发生损坏情况,包换包退”。
  在商言商,王掌柜一言九鼎,即使超过一年损坏而要求退换的也照样办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大半个中国都知道京城有个“王麻子剪刀”,许多顾客都特地慕名前来购买。
  货真价实
  到了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王麻子的后代添门面两间,挂出“三代王麻子”的招牌,并在所销售的剪刀上刻上“王麻子”三字作标志。
  盛名之下,效颦仿冒者风涌,“汪麻子”“旺麻子”“老王麻子”“真王麻子”等纷纷出笼,因质量低劣都撑不太久。王麻子刀剪铺适时贴出了一幅别出心裁的对联——“欺世盗名跳梁小丑颜面无光昨日去,正人君子光明正大本份有财今朝存”。
  真假王麻子的故事一时传作市井趣谈,流传在大江南北,这场风波使得“王麻子剪刀”声名大振,在北京城乃至全国一提,可谓妇孺皆知、家喻户晓。
  清朝文人李静曾为此作诗一首:“刀剪传名本姓王,两边更有万同汪。诸公拭目分明认,三横一竖看莫慌。”
  升沉荣辱
  建国后,作为民族品牌的“王麻子”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特别是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在《加快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文指出:“王麻子一万年也不要搞掉,要永远保存下去。”北京政府正式命名并挂牌成立“北京王麻子剪刀厂”,开始踏上一段光辉荣耀的征程,获得1980年、1988年国家银质奖,“黑老虎”剪刀名列全国第一,历届全国同行业质量评比第一,殊荣集于一身。每年上缴利润200万元,曾远销港澳东南亚,赢得良好的国际口碑。
  成熟的果子最怕坠落。进入90年代,在万马奔腾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中,广东阳江等地出现了数百个刀剪厂,凭借其低廉的价格、丰富的品种、先进的工艺,抢去了王麻子不少市场份额。此时的“王麻子”只在力求自保,能解决职工工资就不错了,根本谈不上产品创新、技术革新,在新工艺和不锈钢领域,“王麻子”被同行远远抛在后面。和其他老字号企业一样,“王麻子”还因体制机制落后,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生产经营陷入困境,举步维艰。2003年,王麻子剪刀厂负债总额竟达2779.98万元,负债率216.6%,只得向法院申请破产。刀剪业巨擘轰然坍塌,让国人无限惋惜。
  索瑞斯管理咨询(国际)有限公司首席顾问李海龙在接受采访时曾指出,王麻子的衰落,一方面是政府不恰当的行政干预手段的影响;另一方面王麻子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正是老字号的优越感让企业走向了失败。(编辑/晴阳)
其他文献
谈及如今在商业地产上的一路恢宏,论及未来对“林氏”风格城市综合体的美好规划,忆及过往拼搏创业时的峥嵘岁月,林小冬那如玉的面容变得严肃而意气风发,仿若她那身似火如焰的红裙。黑发如瀑,自然又慵懒地披在双肩;墨如漆的双眸,是张爱玲笔下那双“娇滴滴、滴滴娇的清水眼”——她无疑是美的,是那种江南小令里走出来的小家碧玉的美,是白月光似的清与浅,如玉的温润。她会巧笑倩兮,“我是属于可爱型的”。  从摆地摊做起,
期刊
“你的手机‘盖世’了吗?”这是三星拥趸者(简称“星粉”)相互间的热门问候语之一。“盖世”是星粉们对三星最新智能手机系列“Galaxy(星系)”的非官方昵称,意取“武功盖世”。在移动智能终端领域的争霸中,三星和苹果并称“双雄”当之无愧,但如果单从出身上判断,三星似乎更加“草莽”一些。  结缘奥运:“病猫”变“猛虎”  1938年3月1日,三星前任会长李秉哲以3万韩元资金在大邱市成立了“三星商会”。李
期刊
在门店经营战略选择中,有一种模式为范围经济,即在区域内通过高频率的门店布局或品牌能见频率,达到门店业态的区域影响力,快速制造特定范围内的影响力,我们称之为范围经济。在门店模式中,我们较为推崇范围经济的战略。  范围经济的优势在于,最大化地吸引眼球,通过品牌(门店)的多频次出现增大市场可信度,在某一区域内迅速形成品牌影响力,塑造消费者信心,从而达到预期的市场获益。在实际操作中,一般会有四种模式可行,
期刊
经过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小蓝鲸从当年只有7张桌子的“小南京”变身成拥有二十多家连锁店的“小蓝鲸”,员工多达4560名!  “小蓝鲸”背后的发家历程,几乎是餐饮界的一个奇迹。  而创造这个奇迹的“小蓝鲸”老板刘国梁,20多年前只是一个读不起书、在小镇上炸油条的乡下娃。  苦涩童年  刘国梁1966年出生在武汉市郊区乡镇的一间满是裂缝的土坯房里,他苦涩的童年就在这间土坯房里度过。但刘国梁聪明又刻苦,上
期刊
横店影视城仅仅是横店帝国之冰山一角,但却声名在外。这个被称为“东方好莱坞”的最大华人影视拍摄基地,正是由这个小学未毕业的农民一手打造的。  种程度上,徐文荣才是横店这出大戏的真正主角。和众多浙商一样,他同样白手起家,商业嗅觉敏锐,胆识过人,并且有能力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他的个人经历和一系列决定,至今深刻地影响着这个小镇的走向。  在徐文荣如今每年超过200亿营收的横店帝国中,横店影视城仅仅是冰山一
期刊
如家2002年成立,我2004年进入,自己不是一个“原创”创业者,我叫自己“职业事业人”。事业人和经理人最大的区别就是心能不能放进去,能不能像给自己家里人做事那样经营企业。这也是经理人和创业者最大的区别。  八年来,我在往这方面靠近。虽然自己没有创业,但我对创业也有自己的理解。创业首先要有信念,认为一件事情可以做成,就一定要做成,要为这个信念而坚持下去。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要有激情,因为信念也许还没
期刊
还在拿着iPhone乐此不疲地跟Siri对话吗?  更好玩的来了。  无需网络,无需流量,动动嘴皮照样能让手机自动搜歌发短信——这就是安徽科大讯飞公司最新研发出来的“离线语音识别”技术。  “技术大牛”专攻智能语音  2000年,比尔·盖茨在卸任微软董事长后进行了一场巡回演讲,有人问他:“你最看好未来什么IT技术?”他举出的第一项技术就是语音。而在此之前,他已多次公开宣称,键盘、触摸屏、鼠标等外部
期刊
在中国的品牌经营权在2013年年底到期,对方提前表示不愿意续约,有消息称蚂蚁基金正在同中国食品巨头接洽。苏悦很警惕。  2011年,苏悦被日本蚂蚁基金告上法庭。  2003年,他与“贝儿多爸爸泡芙工房”的母公司麦之穗在中国建立合资公司,经过蚂蚁基金对麦之穗的收购,获得了该品牌在中国5年的品牌资产和经营权,又因为对方不愿续约、自己创办了新泡芙品牌而对簿公堂。  这原本是一个中外品牌授权的合作范本:贝
期刊
珠宝商人吴峰华登上了前往巴黎的航班,心情急切而不安。这一天是2013年1月19日,离农历春节只有半个月。  在巴黎最奢华的旺多姆广场——此地云集了卡地亚、宝格丽、哈利·温斯顿等世界顶级珠宝品牌旗舰店——有一家叫做TTF的高级珠宝公司受巴黎市政府邀请即将落户,吴峰华是TTF的创始人。  他此行的目的,是商定开业的细节问题。他用“死里逃生”形容这些年的经历,几年之前,吴峰华根本不敢想象有这一天。虽然T
期刊
功夫在“画”外  身为河南美术馆馆长的化建国,博涉而多优,水墨画、油画、版画、雕塑、现代装置等艺术门类无所不能。用他自己的话说,画家应该提高自身素养,不应只是画家,而应成为艺术家。“功夫在诗外”,用到绘画上说也是合情合理,除了绘画,化建国还擅长摄影、喜收藏,这些爱好带给他很大的艺术启迪和震撼。赏玩藏物之时,他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潜移默化,深悟其中,其用线、用墨,看似逸笔草草,其实却蕴涵着对中国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