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动参与全球化的有效途径

来源 :中国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的巨额国债,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日本的经济低迷、股市衰退,事实表明,全球化不仅可以繁荣世界经济,也同样可以使经济危机没有国界。但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逆的,当世界经济出现回暖迹象的时候,中国是否能抓住机遇,改变过去被动参与全球化的局面,真正主动地推动、利用全球化是问题的关键。
  2010年5月,本刊就“中国经济全球化”的问题访问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并邀请国内相关专家召开了座谈会,对中国未来的全球化道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思索。
  
  中国的全球化,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一个命题
  
  在全球经济形势如此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到现在,已经成为全球各方经济势力都极度关注的一股新兴力量。中国想要融入由西方国家建立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想要在全球塑造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并进一步的拥有国际事务的主导权,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积极主动的经济全球化。
  中国想要取得国际社会的话语权,除了继续改革开放,实现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转变外,还要通过与各种国际组织接轨,慢慢进入到西方国家建立的体系内。这就造成了改变原有权力分配结构的可能性,势必要受到既得利益者的抵制。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在强大的同时,要面对如此频繁的贸易摩擦与争端。目前,虽然中国成为世界银行的第三大股东,并且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增加等,但这只是增加了中国的国际责任,相应的领导权却还是没有明显增长。在领导权相对薄弱,而所需承担的国际责任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其实质就是要求中国为美国维护全球秩序的成本开具支票而已。
  中国作为现有格局的受益者与改变者,更应该珍惜这个规则,应该说中国在遵守这个规则、维护这个规则的情况下,巧妙的改变规则,为中国迎来一个长远的、有利的发展空间。所以说,中国的全球化,用什么样的机制走出去,构建什么样的机制保护自己的利益是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这仅仅依靠中国与一些国家政府间的商谈是无法取得切实保障的。从英国到美国,他们的海外扩张与全球化都是有庞大的国内机制在做支撑,中国也需要建立自己的全球化机制,并且切实地拿出资金来做研究,如何在国际上争取到话语权,只有这样,中国的全球化才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
  
  建立中国自己的供应链体系是全球化的必要条件之一
  
  供应链的概念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发达国家产业转移而形成全球分工模式,该概念愈发受到重视了。完整来讲,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简单来讲,就是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的一个增值过程。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逐渐成为世界第一的出口大国,加工贸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也通过加工贸易被动的参与到了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但加工贸易却是整条供应链中附加值最低的一部分,高附加值的研发与营销都在国外,形成了中国“两头在外”的出口模式,即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微笑曲线”的最低点。同时,加工贸易也是中国顺差的主要来源,直接造成了中围因顺差过大的问题饱受国际指责,与美国争端频起。
  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市场行情低迷,东南亚的新兴国家以更加低廉的劳动力吸引着国际制造业的转移,同时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以及目前中国东南各省纷纷上调的最低工资,使本就薄利的加工贸易越发的生存艰难,我们甚至担心第二次中小企业倒闭潮的发生。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促进贸易结构转型升级的决心是坚定的。2009年中国加工贸易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41.2%,2008年这个数字为41.1%,比2007年少了4.2个百分点。在近几年中国加工贸易占总贸易比重呈下降趋势的同时,商务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方案》也正在酝酿当中,同时中西部各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计划也纷纷上马。令人担忧的是,这一波由东到西的产业转移是否真的如我们所愿。在中国制造业成本低廉、物流业却相对成本过高的情况下,中西部可以顺利承接加工贸易、释放当地劳动力优势吗?东部又如何面对产业转移过程中的阵痛?或者外资企业并不愿意深入中国腹地,与其额外增加一部分运输成本,不如重新寻找更加低廉、方便的代工者,如沿海的东南亚新兴经济体。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中国的损失将是巨大的,要知道目前在中国境内的29万家外资企业为中国提供了4500万至5000万个就业岗位。
  或者我们应该保有一定的信心,正如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6月1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所说,中国目前吸引外资的优势已经不是低成本的劳动力了,而是中国稳定的政治环境与法律法规政策,中国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完善的上、下游配套产品,与中国不断提高的受教育人才数量。或许我们可以乐观地估计,中国已经在缓慢地向人才红利过渡了。
  建立中国自己的供应链体系已经刻不容缓。中国近一半的出口产品都是为外资的供应链提供销往全球的产品,在经济繁荣时这是一件互利的事,中国出口成本下降,外资也拥有低廉的产品供应。但是当经济危机发生的时候,国外市场需求下降,没有外资的供应链,中国的产品就无法走出国门,这就像是一只无形的手遏制了中国出口的咽喉。更为可怕的是,中国国内市场上比较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也掌握在外资手中,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国内经营最好的超市是外资的加乐福与沃尔玛。
  简而言之,对外,中国没有自己的供应链体系把我们的产品出口到主流欧美市场;对内,中国也没有自己供应链体系将产品销到全国,更不用说进口国外的高科技产品。在中国提倡减顺差、增进口的时期,高交易成本的进口产品老百姓如何消费得起?最为重要的是,对中国本土市场的把握,中国企业无论如何也应该走在外资企业的前面。
  
  要想建立中国自己的供应链,势必要打造中国的跨国公司
  
  1964年东京奥运会后,日本的跨国公司开始崛起,如丰田、三菱、精工表等;1988年汉城奥运会后。韩国的跨国公司开始起飞,如三星、LG等;2008年中国奥运会,到目前为止中国貌似还没有形成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虽然中国确有几家公司进入世界500强名单,但都是国有垄断性企业,是人为组合的。这就意味着中国不能建立以跨国公司为核心,集研发、制造和销售网络为一体的供应链,那中国只能以提供劳动力的模式被动地参与全球化。
  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同样也要从全球供膻链体系着手。向供应链的上游发展,进入研发设计领域,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与独特产品,甚至产品细化,针对全球不同的市场需求而设计出不同的产品。这是需要大笔资金投入的,例如微软每年要拿出利润的一半进行研发,而位 居全球第一的中国家电行业,研发投入却仅占利润的3%。同时向供应链的下游发展,进入销售和服务领域也同样重要,在全球各个市场建立起自己的销售、流通网络,这个全球市场当然包括中国巨大的本土市场。
  要有服务于全球的概念,自然要满足全球不同市场的多样需求,中国在培育跨国公司的时候就要避免一味追求规模与项目的巨大化。比如中石油目前会从日本进口一些数目较小、种类较多的专项材料,并不是中石油自己不能生产,而是设备过于巨大,一次性运转的成本让公司无法负担。而日本的跨国公司发展较完善,让中小企业也充分参与到其主导的供应链体系中,并且面向全球接受订单。这样既可以满足各个国家零散的、小额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使日本的中小企业追逐全球需求总量上的规模效应。这是中国在建设自己的供应链体系时可以借鉴的经验。
  
  构建中国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也是全球化的一种有效路径
  
  在全球化的舞台上,多边机制确是融入世界秩序的重要一环,但是通过协议固定下来的双边经济机制则更为可靠,更具可操作性和时效性。从WTO多哈回合受阻开始,全球就掀起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国的自由贸易区网络构建始于2001年,到目前为止签署了9个自由贸易协定,正在谈判的协定有5个,涉及5大洲30个国家和地区,成果还是显著的。
  构建中国的自由贸易区网络的意义有三,一是通过法律固定中国的双边经济利益,二是通过自由贸易协定规避贸易保护主义的风险,三是在各大洲建立中国的轴心国家,实现中国布局全球的战略意义。如果将双边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挥到极致,也就是中国和世界上大多数的重要国家建立了自由贸易区,从理论上来讲就是无限接近于全球化。
  亚洲是中国发展的基础所在,近年来中国也在积极推动东盟10+3和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亚洲是中国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地,今年3月中国六年来首次出现了单月贸易逆差,72.4亿美元的贸易赤字中,有65亿来自日本,占贸易逆差的90%。针对这个问题,刘军红这样解读到,“抛却亚洲的历史问题不谈,在中国对日、韩、东盟整体是贸易赤字的格局下,特别是日、韩的产业、技术、金融投资能力都具有绝对优势的前提下,即便中日韩仅形成一个FTA的框架,中国能获得的经济效果有多大,我不敢乐观。”或者我们说,从长期来看,中国如果能够成功推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成为亚洲地区的主导国家,那么中国所追求的是稳定东北亚的战略意义,而不是效果未知的经济意义。
  毋庸置疑,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必须要主动参与全球化的阶段,同时也需要全球化这个外力来深化自己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这是一个双向的促进。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构建自己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培育自己的跨国公司,但这却恰恰是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瓶颈。中国的全球化必须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这就涉及到中国如何防范全球化的政治、经济风险,如何处理错综复杂的国内矛盾与国际关系,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严峻而迫切的问题。中国全球化,任重而道远。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分析当前我国工会维权机制存在的问题,如工会组织建设不完善、制度落实不到位、维权意识簿弱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正> 税收征管改革是我国新税制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也是实现税收管理现代化的关键一步,建立科学、严密、实效的税收征管体系,建立一个有现代化技术支持的,相互协调制约的申
万家寨引黄工程: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选择●杨晋生李彦明万家寨引黄工程是一项举世瞩目的大型跨流域引水项目。这项工程的建设关系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持续发展,对于缓解山西水资源紧
如今企业的管理模式逐渐向内部管理集约化、信息网络化、核算统一化改进。作为集团化公司的石油销售企业,下设若干加油站,加油站是石油销售的终端环节,直接决定企业的利润,加强对
1孵小鸡的时候,是全鸡舍最盛大的节日。看到一只只毛茸茸的小宝贝破壳而出,鸡爸爸、鸡妈妈们高兴得眉开眼笑,他们给宝贝们喂好吃的,又是抱、又是扛、又是逗他们开心……
期刊
我国轴承行业近9年销售复合增速17.7%,但仍以附加值较低的产品为主,进口额仍较大,对比日本轴承工业发展,我国轴承工业产品结构调整、进口替代与出口方面都有较大发展空间。
周末,我窝在家里狂看动画片!《网球王子》是我的最爱。我津津有味地看着不二裕太和越前的比赛。
山东省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造纸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最近在滕县造纸厂投入使用。并通过了省科学院组织的技术鉴定。该系统主要用于纸张定量和纸张水份的自动控制。在软件
近年来所曝出的一系列跨国公司在华行贿事件使得跨国公司在华的商业贿赂活动逐渐浮出水面。本文在对跨国公司商业贿赂特征及其动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有效监管跨国公司商
长期的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形成了“中国生产—美国消费”这种模式,这种模式近十几年来一直保持着“平衡”,然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从某种程度上显示了这种模式的脆弱性和不可持续性,同时也对中国探究新的发展路径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从中美两国经济结构、发展阶段、要素禀赋等基本因素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只是作为外生变量起作用,基于两国差异化的要素结构形成的增长模式具有内在稳定性和路径依赖性,中国关键要在“变”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