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系中共存大田原综合征和不典型儿童良性部分性癫痫的遗传学分析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c88148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患大田原综合征(OS)和不典型儿童良性部分性癫痫(ABPE)2种不同癫痫性脑病的同胞兄弟的遗传学机制。

方法

收集2013年9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同胞兄弟的临床资料,采用Sanger测序法分别检测突触融合蛋白1基因(STXBP1)及N–甲基D–天冬氨酸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基因(GRIN2A),对哥哥进一步采用靶向捕获二代测序技术检测癫痫相关基因。

结果

弟弟出生1个月起病,发作类型为局限性发作及成串强直痉挛发作,脑电图示发作间期爆发–抑制图形,诊断为OS。哥哥6岁起病,发作类型为睡眠中局限性发作,脑电图示发作间期Rolandic区为主放电。该患儿病程中放电达到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并出现负性肌阵挛及认知功能下降,诊断为ABPE。2例患儿的神经影像学检查均正常。弟弟STXBP1基因检测到新生杂合突变:c.1672C>T(p.Q558X),哥哥及父母的基因检测均未发现异常。

结论

一个家系中同胞兄弟共存OS和ABPE 2种不同的癫痫性脑病,OS患儿携带STXBP1基因无义突变,为国际上未报道的新生突变,ABPE患儿未找到遗传学病因,提示一个家系中2种不同的癫痫性脑病的病理机制不同。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细菌性脑膜炎(PM)患儿脑脊液及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中性粒细胞活化肽–78(ENA–78)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60例;其中PM组30例,VE组30例。对照组20例,为不具有神经系统疾病及感染性疾病,但具有腰椎穿刺指征的同期住院患儿。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脊液及血清中H
先天性肌病是一组由基因突变所导致的病程相对静止的肌肉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无力和肌张力低下,以特异性肌纤维结构异常为病理特征。先天性肌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特征性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虽然很多不同病理类型的先天性肌病已经明确了基因诊断,更多新的致病基因仍有待被发现。目前先天性肌病的治疗仍主要是针对肌无力所引起的并发症给予支持和对症治疗。
肾间质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疾病走向终末期肾病的共同通路,其主要特征为细胞外基质(ECM)大量堆积。肌成纤维细胞为ECM合成的主要效应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EMT)是肌成纤维细胞的重要来源。Wnt / β–catenin信号传导参与调控EMT,目前是抗纤维化疗法的潜在目标。
国际抗癫痫联盟将难治性癫痫定义为经2种耐受性好的抗癫痫药物单药或联合使用后,患者没有达到无发作。难治性癫痫往往需要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甚至寻求其他的治疗方案(生酮饮食、外科治疗等)。因此,掌握难治性癫痫的概念,同时熟悉各种治疗的优缺点,对于减少患儿的发作、改善认知、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对其他抗癫痫药物(AEDs)治疗失败伴癫痫性痉挛的癫痫性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8例具备痉挛发作表现并经视频脑电图或动态脑电图证实为癫痫性痉挛发作的患儿,经2种及2种以上AEDs治疗无效或失败后,先予大剂量维生素B6排除维生素B6依赖症,再予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5 d并口服泼尼松维持治疗8~12周,在应用甲泼尼龙基础上对其原有AEDs进行调整,在甲泼尼龙冲击后1周、1个月、3个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高位肛门闭锁肛门成形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儿科研究所2008年12月至2015年10月由同一医师主刀完成的60例腹腔镜辅助下高位肛门闭锁肛门成形术的相关临床资料。按手术实施的顺序(即时间顺序),将所收集到的符合标准的病例分为4组,每组15例。对比各组之间的临床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中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患儿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A组手术平均时间
癫痫是儿科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之一,随着学科的发展与协作,癫痫的诊断、分类与处理日臻完善,并逐步与国际接轨,但对于癫痫患儿共患精神行为障碍的临床意义认识还很不充分,诊断和干预经常不够及时和完善,影响患儿的远期预后。癫痫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儿和家庭的生活质量,及时诊断和规范化治疗对于改善患儿的远期预后非常重要。现就癫痫共患ADHD的可能机制、疾病特点、规范化的诊断和处理
本指南由美国超声医学协会发表,旨在指导超声医师对前囟未闭的新生儿及婴儿进行颅脑超声检查。临床医师应把握检查指征,获取必要的颅脑信息,按指南要求的检查内容将最大限度地提高超声对新生儿和婴儿颅脑异常的检出率。
目的探讨近5年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常见病原菌,并通过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头颅MRI评估其急性期脑功能。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科收治的60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病原学培养结果分为无乳链球菌组(14例)、大肠埃希菌组(10例)、其他阳性菌组(11例)及培养阴性组(25例),通过aEEG、BAEP及头颅MRI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