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课堂的细节 生成灵动的精彩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ell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适时板书:让课堂拥有流畅
  【片段1】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师生做数手指的游戏)
  师:同学们真聪明,像这样一根手指,一个指缝,一根手指,一个指缝……的排列,叫做一一间隔排列。(板书:一一间隔排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一间隔的物体有哪些规律。(板书:找规律)
  师:生活中,像手指和指缝这样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还有很多(出示例题情景图),你能从图中找出几组这样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吗?
  反思:一个好的开头往往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我精心设计的一个小游戏,就能让学生理解什么叫一一间隔排列,接着很自然地板书课题,自我感觉知识点的培植还是到位了。当我课后还为自己的设计而兴奋时,一位听课老师的话点醒了我:课一开始就连续两次板书,看似完美,但打断了学生的思绪。的确,如果板书完“一一间隔排列”后跳过板书课题,直接出示情景图让学生找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感觉更流畅些。这样就不会把刚刚培植的一个知识点给“冷淡”了。那课题什么时候板书呢?一般不在开始,就在结尾。于是第二次试教时我尝试在小结时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从而顺其自然板书课题:找规律。板书适时了,课堂教学自然流畅了。
  板书是无声的教学语言,在教学中无论是教师和学生都要充分地运用。在课堂上,板书的内容所呈现的时间也要进行周密计划,以便与教学内容紧密配合,而不打断学生原有的认知规律,只有这样,对学生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促使其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以充沛的精力有效地完成一堂课的学习。
  二、生成矛盾:用游戏点燃智慧
  【片段2】
  师( 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沿圆形池塘的一周共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生1:74棵。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这两种树是一一间隔排列的,排在两端的是柳树,桃树排在中间,所以桃树比柳树少1棵,就是74棵。
  师: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生2:应该是75棵。
  师:为什么?
  生2:不知道怎么解释。(很多学生也表示有这种情况)
  师:赞成74棵的同学请举手。赞成75棵的同学也请举手(约各占一半)。答案不一致不要紧,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
  师(请3位男生上来,手拉手围成一圈后,把手放下):每两个男生中间站一个女生,可以站几个女生?
  生:3个。
  师:请3位女生上来站一站。如果站在上面的是5位男生(再请2位男生上来),还是这样站,你觉得可以站几个女生?
  生:5个。
  师:如果是10个男生呢?
  生(脱口而出):10个女生。
  师:我们再看刚才的问题,那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生:75棵。
  反思:在课后与一位听课教师交流时,他问我:“最后一题练习题,你是不是预设到学生的答案不会一致?”我笑了笑,没等我回答,他又问我:“学生争论不下时,你不急于出示答案,也不讲解正确答案,而是和他们做游戏,是不是之前安排的?”接连两个问题,既是对我这节课设计的肯定,又点出了这一题的关键所在。的确,这节课的内容揭示了日常生活中的一条重要规律: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成一排时,排在两端的物体比排在中间的物体多“1”。而学生对圆形池塘边间隔着栽柳树和桃树的情形理解上却有一定困难,由于思维的定势,肯定会得出74棵的答案。然而想象能力较丰富的学生一定会想到形象的“栽树图”,从而得出75棵的答案,但又无法用数学的语言解释。这样“两派”顺势产生,矛盾在所难免。怎样让学生体会到规律的普遍模式与特殊情形呢?我准备了上面那个直观而形象的小游戏来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这一矛盾便自然化解了。游戏结束了,答案也就不言自明了。
  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组成的,细节虽小,却不容忽视,值得我们认真关注和研究;细节虽小,却能折射出教学的大理论、大智慧。教师只有探究课堂的细节,才能生成灵动的精彩。我们的教学不是简单地重复课本上的语言文字,教材为我们提供的是一个“泉眼”,要使“源头活水来”,就得用活教材这一资源,以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发展为本,深入挖掘教材内涵,更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从而还学生一个真实、有效的课堂。
  (责编 金 铃)
其他文献
“错误”往往是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在各方面,出现违反教学结论或数学方法的现象。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出现错误是美丽的,是他们朴实思想的最真实暴露。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一定要平和、理智地看待,并辅之以策略处理,充分利用,再生资源,让“错误”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预设“错误”——让课堂精彩  学习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面对学生自己“创造”
对于“计算教学”,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发生了显著变化。它大胆打破了老教材的传统格局,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有机整合,使得“计算教学”能依托“解决问题”,凸显计算意义,丰富计算策略,落实计算素养。这样的创新编排,给“计算教学”走出低谷、迈向高效预设了广阔的实践空间,从而激励着诸多有识之士为此探索不止、实践不息。走进浙江省著名特级教师汪培新老师执教的“中括号”课堂现场,我们可以欣喜地发现:“计算教学
教过低年级数学的教师,可能会有这样的感慨: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有时题目看了很多遍还是不明白意思,学生没办法独立完成;更有的学生拿到题目就做,根本不看题目的要求……这些可以说明学生的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低。这要求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发现造成学生审题不清除了学习态度方
实践表明,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能掌握得牢固,运用时才会得心应手。如何使学生熟练地进行珠算式心算?我认为,教师首先应正视珠算中的算理训练。现就自己在一年级的珠心算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珠算算理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创设情境,巧设疑问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要成为一个好的数学家,你必须首先是一个好的猜想家。”而要使学生的猜想切合实际,教师依据实际情况创设的情境和富有启发性的谈话常会使学生的
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的有效手段。如何充分挖掘习题的功能,通过习题的解答来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下面就几个教学片断,谈谈我在教学中对习题再开发的一些思考。  一、增添厚度  案例:  (出示第一张纸条,把这张纸条全部涂色用“1”来表示,再出示把这个纸条平均分成两份,涂出其中的一份)  师:涂色部分用哪个分数表示?  生1:1/2。  师(接着
随着教育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的使用促进了课堂的有效教学。然而,正是由于现代教学媒体的大量引入,教师们越来越忽视使用教学的另一重要辅助工具——教具。实实在在的教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更为具体、直观。教具的演示有时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会更深刻,更能将知识的探究过程展露无遗。但遗憾的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具的使用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能做到物尽其用。  一、教具使用的片面性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听到“数学家“这三个字,你会想到什么?  生:数学家是天生就非常聪明吗?  生:数学家有着什么不同寻常的经历?  生: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数学家?  师:这节课,我们就共同“走近数学家”,讨论与数学家有关的一些数学问题、说说数学家的一些故事,并开展“中外数学家知多少”的知识抢答赛,评选出我们班的“数学阅读之星”。    二、数学问题与数学家    (一)最优化问题:煎饼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心理学家盖耶指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放弃错误,也就意味着放弃经历复杂性;远离错误,实际上就是远离创造性。在数学课堂上,天天都有学生在出错。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实践证明,错误是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的真实存在。错误能暴露学生的真实思维,如果教师能有效利用错误信息,正确看待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巧妙点拨,
对于人民币,一年级学生已有一些生活经验,但是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通过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并能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于是,“付款方式的多样性”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那么,怎样让学生经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人人都
“方程”单元的教学是学生初次经历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发展的一个过程,是从认识方程开始,到要学会用方程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我在教学这一单元时,面对学生出现的诸多问题颇感困惑和疑虑,通过观摩吴正宪老师执教“认识方程”一课,使我豁然开朗,顿悟不少。  问题一:会辨认方程的样子就是认识方程了吗?  学生心声:方程嘛,不就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吗?学习方程,有什么用?  我的困惑:教学方程,只要学生辨别方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