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学校语文课程体系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d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浙江省台州中学是浙江省四大语文基地培育学校之一。学校的课程体系特别是语文课程体系建设主要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以人为本,体现特色,建构了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个层次的课程结构;二是贯彻理念,纲举目张,明确了学校语文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思路,制定并实施了学校的课程规划。
  【关键词】学校语文课程;课程开发;课程规划
  浙江省台州中学创办于清同治六年(1867),初名“广文书院”,1902年始称“三台中学堂”,1912年改名为“浙江省立第六中学校”,1937年更名为“浙江省立台州中学”。1981年,学校被确定为浙江省首批办好的十八所重点中学之一,1996年被确认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2014被评为浙江省一级特色示范学校。学校的发展始终与时代的脉搏同步,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较早进行了课程建设与改革。2001年,学校专门成立学术指导委员会及课程改革机构,开出了193个研究性学习小组;2004年开始,学校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近年来,学校在课程理念上作了拓展性理解,认为教师即课程、学生即课程,拓展了课程的外延与内涵。除了整合必修课程,学校秉承学生多样与自主选择理念,围绕“人”字,理出人与学校、社会、家庭、文化、传统、科技等层面的关系,并积极利用校内资源、社会资源、学生资源开发了出各种选修课程。
  作为课程改革的排头兵,学校语文课程的改革走在了全省前列,成为浙江省四大语文基地培育学校之一。具体而言,学校的课程体系特别是语文课程体系建设主要呈现出两个特点。
  一、以人为本,体现特色
  学校以培育“大气”“灵气”“才气”的复合型精英人才为目标,以“文理兼修、彰显特长”为策略,以教育数字化为手段,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在此基础上,学校形成了如图1所示的课程体系。其中,“果”寓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即“大气”“灵气”和“才气”;“树根”寓成长的途径,两个主根上的文字“文理兼修”“彰显特长”,表示学校的课程设计理论及办学策略;“土壤”寓学校的各类课程,指通过课程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营养条件。树干和树根成一“人”字,寓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实现人人成才。
  基于辉煌的办学历史与较好的师资和生源等现状,学校建构了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个层次的课程结构(如图2),较好地兼顾了学生基础学力与能力、特长的共同发展。
  二、贯彻理念,纲举目张
  以“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适合我校学生的语文课程”为宗旨,以《浙江普通高中学科基地培育学校工作方案》为指导,学校语文组明确了学校语文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思路,制定并实施了课程规划。
  (一)课程开发目标
  1.目标一:必修课程校本化,选修课程互补化
  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必修课程校本化,即国家课程校本化,合理使用现行教材;选修课程互补化,即选修课程的开发、开设不盲目随意,须是必修课程的必要拓展和补充,以达到高效高质的目的。
  2.目标二:紧扣语文核心内容,人文性与工具性并行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重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帮助学生提高语言交际能力,以适应现实生活和自我发展的需要。
  3.目标三:探究学习,在活动和实践中学习语文
  高中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4.目标四:开发四个课程群
  语文课程应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基础水平、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为此,学校开发了以下四个课程群:
  【语言表达与应用课程群】这一课程群包括“我为话狂”“我言我秀”“爱朗诵”“我爱话剧”等课程,其中“我为话狂”为省精品课程。
  【文学与欣赏课程群】这一课程群包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指南”“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指南”“与先贤圣哲交心”“流行小说解读”“武侠小说漫谈”“魅力音乐剧”“酷诗酷评”“我为诗狂”“载歌载故——用歌声铭记经典”“潮语文”等课程,其中“载歌载故——用歌声铭记经典”“潮语文”为省精品课程。
  【写作课程群】这一课程群包括“文体写作百草园”“作文六维空间”“随笔随心”“阳光作文”等课程,其中“文体写作百草园”为省精品课程。
  【地方文化探究课程群】这一课程群包括“千年古城临海的文化之旅”“校友名人探访”等课程。
  (二)课程开发思路
  一是教材还存在各种问题,需要精益求精。所以,教材要与校本课程发展相结合,须创造性地改造教材,合理规划各年级语文知识、能力、素养培养的层级,努力做到高一、高二、高三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
  二是打破单元界限,将必修教材的课文按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言文、写作等板块重新组合,适当压缩讲读篇目,精读精讲典范篇目,以起到举一反三之效。
  三是语文选修课程应该围绕“语文”二字展开,还要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与学生升学就职相结合,与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业余爱好相结合,注重开发知识拓展类课程。
  四是在各学段合理安排选修课程,紧扣语文核心内容,创新选修课程的课堂教学形式,使之成为必修课程的有效补充和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课程规划
  1.必修课程
  如前所述,必修课程将教材的课文按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言文、写作等板块重新整合,具体如下:
  【文学类文本】删除“必修一”中的《让我们一起奔腾吧》《获得教养的途径》《西地平线上》《像山那样思考》,“必修二”中的《一个人的遭遇》;保留课文有“必修一”中的《沁园春·长沙》《相信未来》《想北平》《江南的冬景》《前方》《我心归去》,“必修二”中的《我与地坛》《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边城》《最后的常春藤叶》《祝福》《林黛玉进贾府》,“必修三”中的《长江三峡》《肖邦故园》《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必修四”中的《雷雨》《辛德勒名单》,“必修五”中的《纪念刘和珍君》《斑纹》。
  【实用类文本】删除“必修一”中的《我的四季》,“必修三”中的《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麦当劳中的文化表达》,“必修五”中的《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论厄运》《直面苦难》《人是能思想的芦苇》《我为什么活着》;保留“必修一”中的《十八岁及其他》,“必修三”中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拿来主义》,“必修四”中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我有一个梦想》,“必修五”中的《南州六月荔枝丹》《景泰蓝的制作》《<物种起源>绪言》。
  【文言文(诗词)】删除“必修四”中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保留“必修一”中的《劝学》《师说》《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必修二”中的《六国论》《阿房宫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必修三”中的《离骚》《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烛之狐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必修四”中的《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滕王阁序》《秋声赋》《蜀道难》《登高》《琵琶行》《虞美人》《雨霖铃》《声声慢》,“必修五”中的《陈情表》《项脊轩志》《长亭送别》《报任安书》《渔父》《逍遥游》《兰亭集序》。
  【写作】将写作内容整合为“文体写作百草园”课程(贯穿“必修一学段”至“必修五学段”始终)和“写作大观园”课程(只在“必修一学段”实施)。


  2.选修课程
  如前所述,选修课程的开发与校园文化、与学生升学就职、与教师个人素质和业余爱好相结合,注重开发知识拓展类课程,具体如下:
  【已开发课程】“必修一学段”有“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指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指南”“千年古城临海的文化之旅”;“必修二学段”有“流行小说解读”“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指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指南”;“必修三学段”有“武侠小说漫谈”“史记选读”“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指南”“载歌载故——用歌声铭记经典”;“必修四学段”有“爱朗诵”“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指南”“魅力音乐剧”“我爱话剧”“我为诗狂”“酷诗酷评”;“必修五学段”有“我为话狂”“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指南”“潮语文”“与先贤圣哲交心”“随笔随心”。


  【拟开发课程】“必修一学段”有“最台中”“用随笔写出我们的心灵”“悦览悦炫”;“必修二学段”有“最台中”“台中年鉴”;“必修三学段”有“最台中”“台中校史”;“必修四学段”有“最台中”“紫藤花开”;“必修五学段”有“最台中”“我言我秀”。
  无论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都要明确课程目标。必修课程各板块在确定具体的课文篇目时,还要给出删除某篇课文的理由,如《让我们一起奔腾吧》一文,被删除的理由是:“意象比较单一,内容直白,学生在前两首诗歌学习的基础上完全有能力对此诗进行正确解读。”选修课程的实施,则要明确相应的教学模式,如“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指南”课程,可作这样的要求:“采用探究式教学,师生针对具体篇目提出学习目标,共同探究。在问题的发现、确定、解决的过程中,学习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其他文献
摘 要:“名著导读”的教学须以激发兴趣、传授方法为目的。达成这一目标须做到三点:一是根据名著特点,精选内容;二是借助一部名著,巧妙传授读书方法;三是遴选精彩语段,引导学生感受名著的魅力。  关键词:名著导读;阅读方法;《骆驼祥子》  教育部2016年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简称“统编教材”)的“名著导读”,更加注重读书方法的引导。就七年级教材而言,两册各安排了两部名著,每部名著引导学生重
期刊
摘 要:美国学术素质评估考试(SAT)的写作考试,着意于写作能力对于大学的学习,特别是学术精神和学术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SAT给我们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启示:议论文写作要着意于批判性思维能力;以逻辑规范显示高考议论文写作的学术品位。  关键词:SAT;批判性思维;逻辑规范  潘新和教授的《试论“议论文三要素”之弊害》,对议论文写作“这一套老掉牙的知识”,从学理的高度,进行了深入剖析,旨在“揭出病苦,引
期刊
【摘 要】“我是演说家”课程是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以“博览善达”项目为抓手开发的语文拓展性课程。它以语文课程为基石,并整合了语文学科和其他领域的相关资源,具有“适切的课程结构”“纯粹的活动课程”和“为学习而评价”等特点。  【关键词】语文拓展性课程;课程开发;演说  一、应运而生的课程  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秉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以“让每个孩子的生活都能变成一个精彩的故事”为核心价值
期刊
摘 要:在散文教学中,只有切实地凸显文体意识,才能使学生真正悟得每一篇散文独特的味道。语文教师应依据散文的体式特质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建立起学生与“这一篇”散文的连接。  关键词:散文教学;问题意识;教学设计;《端午的鸭蛋》  散文教学如何凸显文体意识,并引导学生理解、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和情感?在“浙派名师展示课”活动中,笔者两次执教《端午的鸭蛋》,并在执教过程中对如何凸显散文的文体意识这一问题进
期刊
摘 要:科幻小说的教学,应激活“悬念”这一叙事知识,使之成为学生解读文本的钥匙,并在静态知识的动态化过程中提高学生阅读科幻小说的素养。叙事知识的渗透应基于学生的感知体验,旨在引导学生直击文本内核,同时让课堂呈现生命活力。  关键词:科幻小说教学;叙事知识;悬念;《带上她的眼睛》  “悬念”是叙事结构技巧的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的叙事知识。激活这种知识,使之成为学生解读文本的钥匙,并在静态知识的动态
期刊
作文讲评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十分尴尬,处在一种可有可无或比较随意安排的境地。一方面,高中的作文教学在时间上得不到保证,学生写了作文也不一定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讲评,很多时候所谓的作文讲评课就是优秀范文的朗读课;另一方面,作文讲评课的效益并不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大部分教师就忙于讲解其他练习了。  在一次学考模拟考后,笔者挑选出了两篇优秀的范文及一些需要修改提升的作文片段作为讲评的主要材料,进行了一
期刊
【摘 要】地域文化文学类拓展性课程是指,在国家教育方针指导下,立足于地域文化中的文学类作品,以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按照学生兴趣和发展的需求,结合学校特色和师资优势等条件而开发出来的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地域文化文学类拓展性课程的开发要着力于建立领导机构、编写教材、培训课程师资、邀请专家指导;地域文化文学类拓展性课程的实施应注重优化课程结构
期刊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以人为本,永远是教育最为朴实而又高尚的追求。“文本”因“人本”而生,也因“人本”而变。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本”在所有教学活动中是最能充分体现整体教学理念的,但并非拥有了代表先进教学理念的教材,便一定能有预期的收获。因为教学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左右结果的因素尚有许多。从构成“人本”的诸因素而言,世俗消极的东西不可盲从,积极健康的精髓才值得弘扬
期刊
摘 要:2017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延续了近年来浙江高考作文题注重思辨的思路,并有所突破。它给学生提供了:多元选择的可能——鼓励学生自己“决定相信什么”;深入思考的可能——鼓励“反省的思维”;公正思考的保证——“合理的思维”。  关键词:浙江省高考作文题;多元选择;深入思考;公正思考  2017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引入一位作家关于读“书”的看法,即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
期刊
从传统麦客的消失到现代麦客的出现,是我国改革开放、社会转型、农、Ik现代化以及城镇化水平提高的结果;从手工到机械、从粗放到集约、从传统小农到大规模生产,这也是我国社会变迁的简影。
  本文采用参与观察法、文献研究法、深度访谈法对风城现代麦客群体的社会资本叙事进行研究,通过“多缘”结构,从民族学角度,利用血缘关系、姻亲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四个维度,结合社会资本理论的几种表现形式充分阐述了风城现代麦客这一群体通过信任、关系网络、社会规范等获取社会资本,利用社会关系等资源为自己带来利益。这也是本文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