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发展与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

来源 :学术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____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在巨大的城乡差距、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背景下发生的;职业技术教育应该为农村劳动力流动提供支持,但是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缺失及城市忽视农民工的培训,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动途径不畅,流动后发展受阻。应强化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城乡职业教育的统筹与联动,面向城市农民工,发展新形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共同服务农村劳动力的流动。
  关键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农村劳动力;流动;农民工
  中图分类号:G71/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0)03-0059-04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对城乡经济体制进行了诸多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举措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流动创造了条件,从而带动了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转移。根据刘文等人的研究,近三十年来,农村劳动力流动出现了两次高潮: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1997年,主要是以乡镇企业发展、农民就地转移为主渠道的流动;1998年以来,中国农产品由短缺进入相对过剩之后,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国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激活内需。这一阶段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了诸多新特征,由前一阶段从乡镇企业转移的主渠道逐步向加速城镇化建设、建立生产要素市场和扩大基础设施等多渠道转移。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中国各个高速发展的大城市,形成了中国一个特色的劳动力群体:农民工。目前全国共有1.5亿农村劳动力处于流动状态,其中9800万为常年在外务工劳动力。同时,农村还有大量剩余劳动力,仅40岁以下的就还有5800万,尚有较大的转移空间。农民工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等贡献巨大,有研究表明,外来农民工创造的GDP分别相当于北京GDP总量的32%,上海的31%,广东的30%。
  
  一、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背景
  
  从世界发展的共同过程来看,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现象,是伴随经济发展的规律性现象。劳动力流动与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相互促进、互为因果,这些现象在发达国家经济起飞时曾经发生过,众多发展中国家也正经历这一过程。农村劳动力流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系统工程,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特点来看,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在以下几个重要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发生的。
  
  1.巨大的城乡差距是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关键因素
  虽然一些政策性的松动是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重要因素,但是,中国劳动力的流动的根本动因还是在城乡的差距。中国巨大的城乡差距由来已久,而且是全方位的。世界银行的有关报告指出,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城乡差距比率为1.5,超过2的极为罕见,而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的调查,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收入比率1978年为2.36,1994年扩大到2.6,到2007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相差近万元,为3.33:1。有的研究者甚至指出,城乡差距可能达到4:1,甚至6:1,而且这一差距仍在不断扩大。造成这一差距既有制度性的分配机制的原因,也有农业部门在目前经济发展取向下被逐步边缘化的因素。农民清楚地意识到“务农”这一职业是造成收入差距的主因,于是,对“非农职业”的追求成为农民的重要选择,在外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农民流动到非农部门就成为必然选择。
  
  2.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重要条件
  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另一关键因素。宏观地看,中国产业结构的总体调整是第一、第二产业结构比例逐步缩小,第三产业迅速扩大,从2008年的相关数据看,中国2008年三次产业比重为11.3:48.6:40.1,而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特征看,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例还将缩小。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中国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必然导致农村产生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为农村劳动力流动形成了人力因素。
  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世界银行以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生产增加值比重划分工业化与非工业化国家的标准来看,目前,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整个产品增加值比重约为50%左右,属于半工业化国家(60%以上为工业化国家,40%-60%为半工业化国家,20%以下为非工业化国家),基本处于关键的工业化中期。在这一发展时期,中国政府选择的是新型工业化战略,提出了“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道路。第二、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对劳动力的吸纳程度大大提高,城镇现有劳动力数量上无法满足第二、三产业迅速发展的需求,因而能够也必须吸纳来自农村的劳动力,而流动到城市的农村劳动力是第二、三产业发展所需技能人才的重要生力军。
  
  3.城市化进程是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重要推手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明显滞后,因此,中国政府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城市化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国际经验看,当城市化水平达到30%的临界值时,将进入加速城市化阶段。从中国的实际状况看,2003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40.50%,已经进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同时,根据预测,2010年,中国城镇人口将达到6.7亿,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0%。按中国13亿人口计算,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城市人口将增加1300万人。至2020年,中国将有8亿人生活在城市,城市化率达到60%,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此基础上,中国国家统计局预测,到2010年,中国将有1.06亿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2020年还将有3.20亿左右农村人口转移,剔除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今后数年间平均每年将有1400万-1500万左右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在王梦奎等人的研究中,同样证实了这一观点。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在接下来的若干年中,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必定进一步带动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二、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角度
  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虽然中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规模较大,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渠道单一,绝大多数农民的流动没有定向性(这一特征曾被定义为“盲目流动”,简称“盲流”),求职渠道简单,就业岗位缺乏稳定性,流动后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环境差,待遇低,实现迁移的机会很少。造成上述现象除了制度性因素之外,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滞后是造成这一问题不可忽视的原因。
  
  1.农村(职业)教育水平低导致转移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
  虽然近年来中国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中国农村教育滞后于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2009年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出版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发布称,中国义务教育普及率95%,但是在农村,未完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群体还较多。据国家统计局 统计,1994~2005年间,共计7306.40万人没有接受完全义务教育。“十五”期间,2005年我国初中毕业升学率为69.68%,有大约30.32%的初中毕业生不能进入高中阶段学习,而这些学生大多都在农村,导致农村青年的整体受教育水平过低,无法满足他们向城镇流动的教育水平需求。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严重滞后与缺失进一步导致转移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与其他素质不高,进而影响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质量。中国号称拥有八亿农民,技能与培训需求大,但大量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的职业教育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极大缺口,高等职业教育在农村地区几乎为零,而县级职业中专、乡镇农校等职业教育机构以及其他的培训点在经费、设备、师资等方面都极为缺乏,尤其是缺乏师资。在数量上,农村方圆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仅有一所乡镇农校,且大多数乡镇农校基本陷入人员散、设备光、场地也被占用的局面。农民要参加培训极不方便,影响了农民接受培训的积极性。虽然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职教的投入力度,但农民受惠不多,即使经费增长,真正用于农民的职教经费却不多。农村职业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导致农村人口流动到城市之前,无法接受专门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有数据表明,在转移到城市的农村劳动力中,未受技能培训的占72%。农业部的调研表明,农民工以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为主,大多是城镇人不愿意做的高强度、高温、甚至有害的职业,职业声望也低。
  
  2.农民工培训的缺失导致流动劳动力在城市发展困难
  从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和工业化的基本规律来看,农业劳动力流向非农部门是一种职业流动,可能发生社会阶层的流动,从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但是,要实现阶层的流动,或者转移到其他正规就业部门就业,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流动人群的社会资源和个人禀赋,即个人素质。教育与培训是形成资源积累的重要方式,但是,目前农民工接受的教育与培训既先天不足,后天亦缺失,城市针对农民工的培训资源极为匮乏。研究者发现,中国农民工培训存在有效供给不足,大多数培训内容是关于企业内部纪律和规范教育,实用专业技能培训很少,而且大多数农民工就业的中小企业不愿意或者难以独立承担企业内农民工培训服务。政府设置的公共培训机构“提供的免费培训主要针对城镇下岗人员,农村劳动力根本无法享受,造成了培训机会实质上的不平等”。虽然近年来中国也有诸如“阳光工程”、“温暖工程”等针对农民工的培训,但是,与农民工的总量相比,这些培训只能说是“杯水车薪”。培训时间也无法得到充分保障。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从农民自身来说,主动接受培训的意愿不强烈、培训成本的承担、对培训效果的怀疑等都阻碍了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积极性。一些“形式大于内容”的培训也进一步导致农民工对培训失去兴趣。
  正是由于教育与培训的缺失,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的限制,农村劳动力在流入城市的时候,只能从事最低层次的工作;职业稳定性差,职业变动频繁,难以积累工作经验;由于经验和技能的问题,农民工在工作中职位向上流动的机会很少。教育水平低还导致流动劳动力在自身权益发生侵害时,无力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农民工被拖欠工资、被随意强加各种工作条件等各种不合理现象每天都在发生。由于教育与培训的缺失,农民工对城市文化、法律知识等的了解不足,导致了他们对城市生活的适应性不足,农民工再社会化的过程艰难而且漫长,阻滞了农民工转化为真正的城镇居民,并有可能影响中国真正的城市化的推进。
  
  三、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视角的
  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农村劳动力流动是中国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不但要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让他们能顺利就业、能在自己擅长的职业中有一番作为,更要让部分农民工迁移到城市,脱离“钟摆”状况,成为城镇居民。在现有的政治经济体制下,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加强流动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人力资本储备。有针对流动劳动力的相关研究表明,受教育年限对流动人口的职位获得影响较大,流动人口就业者每多受一年教育,社会经济地位指数得分增加0.72分。加强对农村流动劳动力的教育与培训,是中国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流动问题的关键。
  
  1.强化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水平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首先政府要着力将目前已经趋向解体的基层农村职业教育体系进行重建,大量设置乡镇农校、在较为集中的村组设立技术培训站;提高现有的乡镇农校、县级职业中专等职业教育机构的使用效率。县级职业中专可以将原有的举办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进行扩展,面向农村和转移农民的需求,开设中短期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实现优质资源的充分利用;在培训内容上,面向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必须实用有效,应该以服务“向城市流动”为目的,开设能帮助农村劳动力在转移到城市后顺利就业的技术培训内容。同时可以为农民传授城市生活需要的一些基本法律、生活知识等。总之,农村职业教育的目的要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水平服务,在实施的过程中更要结合农民的需求特征,原有知识和能力结构特征,提高培训的效率。
  
  2.面向城市农民工,发展新形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在城市,为农民工提供优质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服务,为农民工从长期的边缘地带逐步向中心流动储存必备的人力资本。首先要从机制上改变城市职业教育与培训只针对城市下岗职工,而忽视农民工培训的现状,政府在拟定培训计划时应该将农民工纳入培训范围。同时,政府要针对农民工出台部分专项培训计划。针对农民工培训,出台相应的政策,如对企业培训记录的硬性规定,培训经费的分摊等,形成农民工培训的长效机制。在此基础上,将城市各个培训机构、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资源部分单列为针对农民工培训,设立农民工培训部;也可以由政府出资主办、或者以“民办公助”的方式在每个城市,针对产业发展特点,新设部分培训机构,专门针对农民工进行培训。如农民工培训的北京“富平模式”将“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培训一就业一权益保障一体化的农民工培训就业模式。在面向城市农民工职业教育与培训时,应充分考虑多种形式、多种途径,以保证覆盖面和机制的灵活性。
  
  3.加强城乡职业教育的统筹与联动,共同服务于农村劳动力的流动
  当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悖论就是:城市分布着较为丰富、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但是由于近年来高中阶段学龄人口数目下降,大量的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存在招生困难的状况;而与此相反的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就业前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需求极为旺盛,但农村地区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却因为缺乏相关资源,无力承担培训任务,同时,由于信息缺乏,农村职业教育机构难以获得最新最准确的就业信息,以准确地调整人才培养以满足现实的需要。
  基于上述困境,城乡职业教育应实行资源统筹,联动发展,在区域政府的统筹安排下,城乡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相互联系紧密合作,形成资源的统筹利用。如目前部分区域实施的“三段式”城乡合作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即由农村职业教育机构招生,第一年在农村培养,第二年在城市职业学校培养,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随后在城市就业。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培养思路,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培训同样可以采取这种分段的培养方式,可由农村职业教育机构负责招收农民,进行初步的培训,再由城市职业教育机构进一步的专门培训,然后在城市就业。在城市和农村职业教育之间形成紧密合作,共同服务于农村劳动力的教育与培训模式。这样既为转移劳动力提供了优质的培训服务,同时充分利用城市的职业教育资源,实现了城乡资源的统筹利用。
其他文献
<正>~~
期刊
机械通气在危重病人的救治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为抢救病人的生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机械通气病人往往病情复杂、变化快、生命体征不稳定,常常因诊断或进一步治疗而需要外出检查。
直肠类癌约占胃肠道类癌总数的44.7%,是起源于直肠的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局限于粘膜下层,早期常无临床症状,生长缓慢,常在健康普查或体检中发现,术前较难明确诊断。我们收集本院18
中国大肠癌每年新诊断患者大约150000人.死亡率超过7/10万^[1]。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极大地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责任制
<正>~~
期刊
昏迷病人一般病情重,伴有意识障碍,不能正常进食,且病程较长,能量消耗增加,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快,易产生各种并发症[1].肠外营养往往不能满足昏迷病人的能量需要,故常需要留置
在传媒文化产品走出去中,文化差异以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影响国际传媒产品的消费者接受,有特殊的发生机理,并呈现不同的机理形态,主要包括新奇性趋近机理、陌生化排斥机理、偏向性理
本文利用LMDI指数分解方法建立了人均增长率测算模型。该模型可以分析产业GDP结构、产业劳动力结构、产业全员劳动生产效率以及劳动力占总人15比重等因素对人均GDP增长率的影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活检诊断肝脏炎性占位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引导活检诊断的21例肝脏炎性占位病变的临床资料和声像图表现.结果14例为单发病变,7例为多发
要提升我国软件产业的竞争力,研究其影响因素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首先对产业竞争力的概念、产业竞争力影响模型以及软件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进行简要回顾,然后详细探讨了软件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