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作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江苏作为东部沿海省份,有责任有义务、有基础有条件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建成交通强省。一年多来,我们认真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时代交通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紧密结合我省实际,着眼全局、立足长远,服务支撑高质量发展,从思想观念更新、规划体系构建、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主动作为意识显著增强。我们对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解放思想大讨论,对交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反思,对新时代方位下的使命任务有了更加深刻的把握,全省上下加快交通发展的共识空前一致。二是系统谋划成效全面展现。在国家规划大框架下,坚持以我为主、系统谋划,强化综合交通总体设计,一批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交通规划和协议先后出台,沿江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南京铁路枢纽总图规划正式获国家批复,综合交通规划取得多年来最大突破。三是体制机制改革纵深推进。省铁路集团、东部机场集团成功组建,省港口集团正在整合完善,省级层面统筹交通资源的能力显著增强;省、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全面对接,统分结合、协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已经形成。四是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年度交通投资创历史新高,盐通高铁、南沿江城际铁路开工,青盐、宁启二期等铁路建成通车,禄口等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实施,4条过江通道开工建设,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提前半年建成。放眼江苏大地,一幅综合交通大建设、大跨越、大发展的壮美画卷正在展开。可以说,交通强省建设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局已开。随着一系列规划的完成,到2035年,我们将基本实现一日联通全球、半日通达全国、2小时畅行全省、各设区市1.5小时抵达南京,货物经由江苏口岸直运主要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基本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国际领先的交通强省。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只争朝夕抓落实,撸起袖子加油干,把确定的事情一项一项落下去,把对人民作出的承诺一件一件兑现好。
一、认识要再深化
黨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作出重要论述,系统阐述了交通运输的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发展重点等重大问题,为我们奋力开启交通强省建设新征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切实提高站位,结合江苏实际深刻理解和把握。
第一,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很强的先导作用”等重要论述,牢牢把握交通是发展先行官的战略定位。交通是引领性、战略性产业,基础性、服务性行业。在抢抓国家战略交汇叠加机遇、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交通对集聚高端资源、支撑产业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民生福祉的综合效应更为凸显。必须树立勇立潮头的追求,以全球视野谋划交通,着力打造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和一流的服务,积极创建交通强国建设先行区,支撑和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
第二,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十三五’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服务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等重要论述,牢牢把握交通发展的宝贵时间窗口。这个黄金时期,既是交通基础设施“量”的积累的黄金期,更是综合交通体系“质”的提升的黄金期。其内在要求与江苏交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完全一致,特别是当前国家就基础设施补短板,出台了系列支持鼓励政策。必须抢抓机遇、积极作为,以进的信心实现变中求稳,以稳的定力推进结构优化,推动交通运输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发展,努力在黄金时期有黄金作为。
第三,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各种运输方式都要融合发展”等重要论述,牢牢把握打造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工作要求。新时代交通建设更强调整体协同、体系优化。江苏各种运输方式齐全,内生交通需求强劲,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还很不平衡,长江以北地区高铁发展与苏南比、与需求比严重不协调,海港建设、海洋运输严重滞后,过江通道能力不足,机场功能发挥不够,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衔接不畅。必须顺应大势、统筹谋划,加快构建海陆空综合化、立体化发展的大网络、大通道、大枢纽,着力提升组合效率和整体效能。
第四,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交通运输大有可为”等重要论述,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主线。交通运输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我省货运物流业规模巨大,但公路运输负担过重,铁路运输占比过低,水运优势发挥不充分,航空运输特别是国际运输能力较弱,运输结构亟待优化。必须围绕降本增效深化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调整运输结构,大力发展交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现代供应链体系,提升江苏实体经济竞争优势。
第五,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等重要论述,牢牢把握建设人民满意交通这一根本目的。交通是基本民生。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看,我省交通运输服务供给不足的状况已发生根本转变。现在群众的出行需求更加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我们面临着解决“从无到有”和“从有到好”的双重任务。必须牢固树立“人民交通为人民”的理念,努力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交通运输服务,让交通便民、惠民、富民成效更加显著。
二、力度要再加大
非常之事必须有非常之为。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老百姓关心什么抓什么、哪里薄弱提升哪里,紧盯突出问题,强势攻坚突破,跑出发展“加速度”。
一是更大力度补短板。铁路方面,老百姓最为关注,要作为综合交通建设的主战场,按照苏北突破、苏中提升、苏南优化的思路,加快建设“轨道上的江苏”。今年要力争开工宁淮、北沿江、通苏嘉等铁路项目,加快研究市域、市郊铁路规划布局,加紧实施城际、城市轨道项目。明年底,基本形成江北干线铁路主骨架。机场方面,要着力打造苏南地区机场综合枢纽,加快推进连云港、南通新机场规划建设等工作,形成以禄口机场为龙头,其他运输机场相互协调、差异化发展的格局,力争明年全省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7000万人次。过江通道方面,要在加快在建的8座过江通道进度的同时,对照2025年已建在建超过30座的目标,倒排时序进度,规模化开工,快速化推进,早日实现从“隔江相望”到“跨江融合”。公路、水路是江苏传统优势,今后重在完善提升。要在“四好农村路”建设、高速公路主通道扩容、省际市际“断头路”打通、干线航道建设等方面继续下功夫,着力推动通州湾海港建设,打造江海联运的新出海口。 二是更大力度强枢纽。枢纽经济完全颠覆了以往资源配置的格局,要进一步强化枢纽支撑,让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江苏交汇交融、聚合反应。一方面,要打造整体功能强大的枢纽组团。重点提升南京首位度,构建以南京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网络,打造长三角重要交通枢纽。着眼于高水平服务淮海经济区发展和东西双向开放,高标准规划建设徐州国际陆港,形成与连云港海港、淮安空港互为支撑的苏北交通枢纽体系。持续提升无锡、苏州、南通等枢纽功能,进一步增强枢纽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另一方面,要打造枢纽偏好型产业发展高地。各地要依托自身枢纽优势,立足于把“流量”变为“留量”,把枢纽建成“综合体”,超前谋划与枢纽条件相匹配的港口经济、航空经济、高铁经济等发展,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和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交通运输与物流业、制造业、商贸业等关联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抓通道建设和枢纽打造,最根本的是要发挥好“体系”的组合功能。这当中,既要注重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匹配、各展所长,形成合理的运输分担,又要注重各种设施的互联互通和运输转换的无缝衔接,提升系统运行整体效率。
三是更大力度调结构。加快发展多式联运。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宜公路则公路、宜水运则水运、宜铁路则铁路、宜航空则航空。以大宗货物运输“公转水”“公转铁”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水运系统升级和铁路运能提升行动,重点完善以港口为节点的集疏运体系,形成高效顺畅的江海河、公铁水联运系统。同时,要大力发展陆空联运,发挥航空货运的战略引领作用,满足高附加值产品对物流效率和便利性的需求。突出抓好污染防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打好交通运输领域的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柴油货车污染治理、船舶及港口设施污染防治等专项行动,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的老旧车船,加大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装备。在交通大建设大发展的背景下,尤其要守好环保底线,项目建设涉及的污染防治配套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实施。
四是更大力度惠民生。积极推进城乡客运融合发展。各设区市都要开展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创建,有条件的地方要努力争创国家公交都市。将公交化发展理念从城市交通领域拓展到城际、城乡交通领域,因地制宜发展镇村公交,鼓励发展毗邻公交、微循环公交、通勤班车等特色公交服务。积极推进交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数据互通共享,增加智能化、共享化、定制化的客运服务供给,以信息化提升运输服务品质。积极推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便捷的交通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提升旅游体验的重要方面。要构建“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拓展交通设施的旅游功能,使之成为展示美丽江苏建设成效的“风景线”和“风景点”。要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重点,推进绿色航运发展,打造“水韵江苏”的亮丽名片。近年来,全省公路服务区改造力度很大,擦亮了江苏高速的服务品牌,这一做法值得总结推广。
三、工作要再创新
建设交通强省,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个创新,是包括理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创新等在内的全面创新。相关科技创新,要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引领技术,抢占交通科技发展制高点,注重成熟技术的系统集成,按照规划并行推进,实现高质量的超越。这里,着重强调一下方式方法、体制机制创新的问题。
一要创新前期工作推进方式。项目开工后进度是相对可控的,主要不确定性因素往往在前期。要优化前期工作生成的决策机制,分清轻重缓急,压茬式、滚动式组织项目研究,提高前期工作实效。对共识度高、牵引力大的项目,要及早着手,抓紧推进;对中长期项目,要注重多规融合,加强空间预控,创造条件推进。要统筹前期工作资源,按照内在联系形成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包,共享资源库,同类项目可打包式集中汇报、集中争取、集中协调,鼓励开展前期工作招标方式创新。对承担较多过境项目的市县,可以探索在用地指标、资本金出资比例上进行合理补偿。前期工作推进要加快,关键是要用好系统思维。系统层次清楚了,推动才能有力有序,既节省时间,也更易获批。
二要创新要素保障方式。资金支持上,总的是要充分发揮政府与市场“两只手”作用,深化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更多地用市场化手段,系统运用好各种资源,不能因为扩大交通投资而产生新的政府债务。国家的政策要吃透,尽可能争取相关资金支持,省级财政要研究组建综合交通建设和发展基金,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加大对省级重点项目的支持。交通建设投入大,一定要解放思想,用政策资源引导社会资源,以政府投资撬动民间资本,把潜在资源转化成现实资金。江苏交通运输需求大,交通项目营运前景好,不少大央企和民企参与积极性都很高,要优化项目运作,同时探索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沿线土地综合开发等模式,以合理回报吸引各路资金参与进来。土地供给上,既要精心谋划对接国家战略,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大盘子,又要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自然资源部门要研究使用省统筹补充耕地指标支持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的办法。
三要创新市场主体培育方式。一定程度上,当前我省交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运输市场主体竞争能力不足。省属交通企业特别是新组建的几家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深化改革、做大做强。交通控股公司要在创新发展中发挥好交通投融资主渠道作用。省铁路集团在以省为主加快自主规划建设的同时,要超前谋划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管理工作。东部机场集团要在资源整合、航线开拓、运力投放上下更大功夫,积极支持基地航空公司发展,提升在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中的地位。省港口集团要坚持港航运一体化发展,加大资产整合力度,有效释放从“一群港”到“港口群”的协同效应。省沿海输气管道公司刚组建不久,要在苏北苏中地区天然气管网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中发挥更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连霍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建设十分关心,要求“打造‘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要加快组建省级国际货运班列公司,加强统筹协调,提升连云港等中欧(亚)班列运行质效,逐步形成以运带贸、以贸促运的互补发展格局。 四要创新交通组织和治理方式。现代治理体系是交通强省建设的制度基础。要深化交通管理体制改革,以机构改革为契机,纵深推进“放管服”和综合执法改革,深化大部门制改革,加快推进城乡交通管理一体化。要着力运用信息化手段,健全智能决策支持和监管,完善信息评估与反馈机制,优化交通运行和管理控制,打造高效即时的智慧交通指挥系统,提升交通规划水平、运输服务精度和行业治理能力。要强化安全稳定发展,大力加强法治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准入与退出机制,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现在,网约车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很快,运输结构调整也带来许多新矛盾,要抓好政策研究,引导好市场预期。
四、责任要再落实
建设交通强省没有局外人。各地各部门都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既抓好分内之事,又尽到全局之责。
一方面,要夯实工作责任,凝聚工作合力。省市县三级党政领导要认真落实挂钩联系重大项目制度,省级建立交通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与建设推进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召开调度会议,通报进展情况,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市也要高度重视。省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发挥指导和协调作用,需要向上对接的要积极争取,涉及跨省、跨市的要及时沟通。各市县要承担主体责任,抓好要素保障、征地拆迁、文物保护、环境治理等各项工作。全省交通运输系统要继续弘扬务实作风和奋斗精神,发挥好交通强省建设主力军作用。全省上下都要强化“一盘棋”思想,加强协作配合,决不能因为个别环节梗阻而影响大局。
另一方面,要严格督查考核,树立鲜明导向。要把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加强评估和督促检查。要健全完善奖惩机制,对推进力度大、成效明显的地方和單位,在规划编制、项目安排、干部使用等方面给予倾斜,对工作不力、效果不佳、失职渎职的,要进行追责问责。要把综合交通建设作为落实“三项机制”的重要领域,通过“有强度”的激励手段和“有底线”的包容举措,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交通建设涉及资金量大,要守好廉洁底线,建百年工程,树廉洁丰碑。
奋力从交通大省向交通强省迈进,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心声。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用奋斗书写交通强省建设新篇章,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摘自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交通强省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进会议上的讲话,题目为编者所加。)
责任编辑:王 婷
一、认识要再深化
黨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作出重要论述,系统阐述了交通运输的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发展重点等重大问题,为我们奋力开启交通强省建设新征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切实提高站位,结合江苏实际深刻理解和把握。
第一,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很强的先导作用”等重要论述,牢牢把握交通是发展先行官的战略定位。交通是引领性、战略性产业,基础性、服务性行业。在抢抓国家战略交汇叠加机遇、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交通对集聚高端资源、支撑产业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民生福祉的综合效应更为凸显。必须树立勇立潮头的追求,以全球视野谋划交通,着力打造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和一流的服务,积极创建交通强国建设先行区,支撑和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
第二,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十三五’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服务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等重要论述,牢牢把握交通发展的宝贵时间窗口。这个黄金时期,既是交通基础设施“量”的积累的黄金期,更是综合交通体系“质”的提升的黄金期。其内在要求与江苏交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完全一致,特别是当前国家就基础设施补短板,出台了系列支持鼓励政策。必须抢抓机遇、积极作为,以进的信心实现变中求稳,以稳的定力推进结构优化,推动交通运输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发展,努力在黄金时期有黄金作为。
第三,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各种运输方式都要融合发展”等重要论述,牢牢把握打造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工作要求。新时代交通建设更强调整体协同、体系优化。江苏各种运输方式齐全,内生交通需求强劲,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还很不平衡,长江以北地区高铁发展与苏南比、与需求比严重不协调,海港建设、海洋运输严重滞后,过江通道能力不足,机场功能发挥不够,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衔接不畅。必须顺应大势、统筹谋划,加快构建海陆空综合化、立体化发展的大网络、大通道、大枢纽,着力提升组合效率和整体效能。
第四,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交通运输大有可为”等重要论述,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主线。交通运输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我省货运物流业规模巨大,但公路运输负担过重,铁路运输占比过低,水运优势发挥不充分,航空运输特别是国际运输能力较弱,运输结构亟待优化。必须围绕降本增效深化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调整运输结构,大力发展交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现代供应链体系,提升江苏实体经济竞争优势。
第五,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等重要论述,牢牢把握建设人民满意交通这一根本目的。交通是基本民生。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看,我省交通运输服务供给不足的状况已发生根本转变。现在群众的出行需求更加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我们面临着解决“从无到有”和“从有到好”的双重任务。必须牢固树立“人民交通为人民”的理念,努力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交通运输服务,让交通便民、惠民、富民成效更加显著。
二、力度要再加大
非常之事必须有非常之为。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老百姓关心什么抓什么、哪里薄弱提升哪里,紧盯突出问题,强势攻坚突破,跑出发展“加速度”。
一是更大力度补短板。铁路方面,老百姓最为关注,要作为综合交通建设的主战场,按照苏北突破、苏中提升、苏南优化的思路,加快建设“轨道上的江苏”。今年要力争开工宁淮、北沿江、通苏嘉等铁路项目,加快研究市域、市郊铁路规划布局,加紧实施城际、城市轨道项目。明年底,基本形成江北干线铁路主骨架。机场方面,要着力打造苏南地区机场综合枢纽,加快推进连云港、南通新机场规划建设等工作,形成以禄口机场为龙头,其他运输机场相互协调、差异化发展的格局,力争明年全省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7000万人次。过江通道方面,要在加快在建的8座过江通道进度的同时,对照2025年已建在建超过30座的目标,倒排时序进度,规模化开工,快速化推进,早日实现从“隔江相望”到“跨江融合”。公路、水路是江苏传统优势,今后重在完善提升。要在“四好农村路”建设、高速公路主通道扩容、省际市际“断头路”打通、干线航道建设等方面继续下功夫,着力推动通州湾海港建设,打造江海联运的新出海口。 二是更大力度强枢纽。枢纽经济完全颠覆了以往资源配置的格局,要进一步强化枢纽支撑,让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江苏交汇交融、聚合反应。一方面,要打造整体功能强大的枢纽组团。重点提升南京首位度,构建以南京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网络,打造长三角重要交通枢纽。着眼于高水平服务淮海经济区发展和东西双向开放,高标准规划建设徐州国际陆港,形成与连云港海港、淮安空港互为支撑的苏北交通枢纽体系。持续提升无锡、苏州、南通等枢纽功能,进一步增强枢纽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另一方面,要打造枢纽偏好型产业发展高地。各地要依托自身枢纽优势,立足于把“流量”变为“留量”,把枢纽建成“综合体”,超前谋划与枢纽条件相匹配的港口经济、航空经济、高铁经济等发展,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和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交通运输与物流业、制造业、商贸业等关联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抓通道建设和枢纽打造,最根本的是要发挥好“体系”的组合功能。这当中,既要注重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匹配、各展所长,形成合理的运输分担,又要注重各种设施的互联互通和运输转换的无缝衔接,提升系统运行整体效率。
三是更大力度调结构。加快发展多式联运。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宜公路则公路、宜水运则水运、宜铁路则铁路、宜航空则航空。以大宗货物运输“公转水”“公转铁”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水运系统升级和铁路运能提升行动,重点完善以港口为节点的集疏运体系,形成高效顺畅的江海河、公铁水联运系统。同时,要大力发展陆空联运,发挥航空货运的战略引领作用,满足高附加值产品对物流效率和便利性的需求。突出抓好污染防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打好交通运输领域的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柴油货车污染治理、船舶及港口设施污染防治等专项行动,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的老旧车船,加大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装备。在交通大建设大发展的背景下,尤其要守好环保底线,项目建设涉及的污染防治配套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实施。
四是更大力度惠民生。积极推进城乡客运融合发展。各设区市都要开展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创建,有条件的地方要努力争创国家公交都市。将公交化发展理念从城市交通领域拓展到城际、城乡交通领域,因地制宜发展镇村公交,鼓励发展毗邻公交、微循环公交、通勤班车等特色公交服务。积极推进交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数据互通共享,增加智能化、共享化、定制化的客运服务供给,以信息化提升运输服务品质。积极推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便捷的交通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提升旅游体验的重要方面。要构建“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拓展交通设施的旅游功能,使之成为展示美丽江苏建设成效的“风景线”和“风景点”。要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重点,推进绿色航运发展,打造“水韵江苏”的亮丽名片。近年来,全省公路服务区改造力度很大,擦亮了江苏高速的服务品牌,这一做法值得总结推广。
三、工作要再创新
建设交通强省,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个创新,是包括理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创新等在内的全面创新。相关科技创新,要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引领技术,抢占交通科技发展制高点,注重成熟技术的系统集成,按照规划并行推进,实现高质量的超越。这里,着重强调一下方式方法、体制机制创新的问题。
一要创新前期工作推进方式。项目开工后进度是相对可控的,主要不确定性因素往往在前期。要优化前期工作生成的决策机制,分清轻重缓急,压茬式、滚动式组织项目研究,提高前期工作实效。对共识度高、牵引力大的项目,要及早着手,抓紧推进;对中长期项目,要注重多规融合,加强空间预控,创造条件推进。要统筹前期工作资源,按照内在联系形成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包,共享资源库,同类项目可打包式集中汇报、集中争取、集中协调,鼓励开展前期工作招标方式创新。对承担较多过境项目的市县,可以探索在用地指标、资本金出资比例上进行合理补偿。前期工作推进要加快,关键是要用好系统思维。系统层次清楚了,推动才能有力有序,既节省时间,也更易获批。
二要创新要素保障方式。资金支持上,总的是要充分发揮政府与市场“两只手”作用,深化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更多地用市场化手段,系统运用好各种资源,不能因为扩大交通投资而产生新的政府债务。国家的政策要吃透,尽可能争取相关资金支持,省级财政要研究组建综合交通建设和发展基金,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加大对省级重点项目的支持。交通建设投入大,一定要解放思想,用政策资源引导社会资源,以政府投资撬动民间资本,把潜在资源转化成现实资金。江苏交通运输需求大,交通项目营运前景好,不少大央企和民企参与积极性都很高,要优化项目运作,同时探索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沿线土地综合开发等模式,以合理回报吸引各路资金参与进来。土地供给上,既要精心谋划对接国家战略,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大盘子,又要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自然资源部门要研究使用省统筹补充耕地指标支持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的办法。
三要创新市场主体培育方式。一定程度上,当前我省交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运输市场主体竞争能力不足。省属交通企业特别是新组建的几家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深化改革、做大做强。交通控股公司要在创新发展中发挥好交通投融资主渠道作用。省铁路集团在以省为主加快自主规划建设的同时,要超前谋划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管理工作。东部机场集团要在资源整合、航线开拓、运力投放上下更大功夫,积极支持基地航空公司发展,提升在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中的地位。省港口集团要坚持港航运一体化发展,加大资产整合力度,有效释放从“一群港”到“港口群”的协同效应。省沿海输气管道公司刚组建不久,要在苏北苏中地区天然气管网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中发挥更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连霍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建设十分关心,要求“打造‘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要加快组建省级国际货运班列公司,加强统筹协调,提升连云港等中欧(亚)班列运行质效,逐步形成以运带贸、以贸促运的互补发展格局。 四要创新交通组织和治理方式。现代治理体系是交通强省建设的制度基础。要深化交通管理体制改革,以机构改革为契机,纵深推进“放管服”和综合执法改革,深化大部门制改革,加快推进城乡交通管理一体化。要着力运用信息化手段,健全智能决策支持和监管,完善信息评估与反馈机制,优化交通运行和管理控制,打造高效即时的智慧交通指挥系统,提升交通规划水平、运输服务精度和行业治理能力。要强化安全稳定发展,大力加强法治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准入与退出机制,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现在,网约车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很快,运输结构调整也带来许多新矛盾,要抓好政策研究,引导好市场预期。
四、责任要再落实
建设交通强省没有局外人。各地各部门都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既抓好分内之事,又尽到全局之责。
一方面,要夯实工作责任,凝聚工作合力。省市县三级党政领导要认真落实挂钩联系重大项目制度,省级建立交通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与建设推进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召开调度会议,通报进展情况,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市也要高度重视。省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发挥指导和协调作用,需要向上对接的要积极争取,涉及跨省、跨市的要及时沟通。各市县要承担主体责任,抓好要素保障、征地拆迁、文物保护、环境治理等各项工作。全省交通运输系统要继续弘扬务实作风和奋斗精神,发挥好交通强省建设主力军作用。全省上下都要强化“一盘棋”思想,加强协作配合,决不能因为个别环节梗阻而影响大局。
另一方面,要严格督查考核,树立鲜明导向。要把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加强评估和督促检查。要健全完善奖惩机制,对推进力度大、成效明显的地方和單位,在规划编制、项目安排、干部使用等方面给予倾斜,对工作不力、效果不佳、失职渎职的,要进行追责问责。要把综合交通建设作为落实“三项机制”的重要领域,通过“有强度”的激励手段和“有底线”的包容举措,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交通建设涉及资金量大,要守好廉洁底线,建百年工程,树廉洁丰碑。
奋力从交通大省向交通强省迈进,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心声。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用奋斗书写交通强省建设新篇章,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摘自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交通强省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进会议上的讲话,题目为编者所加。)
责任编辑:王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