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学习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j20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式学习作为一种问题取向的教学思路,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思想。它强调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多种学习途径的整合与交流合作。目前,问题式学习受到广泛关注,成为教学的一种主要手段。那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能否引入这种方法?怎样在中学化学课中实施问题式学习?问题式学习还存在哪些不足?结合工作实际,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引入问题式学习的必要性
  1.问题式学习的引入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新《化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问题式学习与新课标要求一致,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探究知识的能力。
  2.问题式学习的引入是适应高中化学改革和教学改革的必然之举。近几年高考化学试卷中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题目所占比例较大,这一事实告诉我们:仍然使用旧的一套“注入式”教学方法,把点点滴滴的化学知识和教科书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无法适应形势发展,引入问题式学习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问题式学习的引入是培养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21世纪的新型人才不仅应当具备良好的德、智、体、美基础,而且要有很强的创造和适应的能力。问题式学习是培养、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实施问题式学习的策略
  1.创设情景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习的发生源于情景变化的刺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创设情景问题,将这些问题用各种形式给学生质疑,存疑,有了疑就会产生思维,而有了思维,就会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在讲二氧化硅的性质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放映一些图片,如水晶、玛瑙、石英等,然后问:“这些漂亮昂贵的物质是怎样制成的?成分是什么?要知道一二,听完下面内容后,便可知晓。”这样的情景问题既丰富了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吊”了学生的“胃口”,又为以后的教学作了良好的铺垫。
  2.分析失败问题,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分析寻找到产生失败的原因,才可能有正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一次实验课中,有位学生将石灰水滴入氯化铁溶液中,没有沉淀产生,实验不成功,此时我将失败的问题推向学生,让大家来讨论、分析,最后得出的原因是:氢氧化钙溶解度很小,在大量的氯化铁溶液中不产生氢氧化铁沉淀,将氯化铁溶液滴入石灰水中沉淀即产生。
  3.增设实验问题,培养创新意识。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经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创造力是指要真正地给予学生发展他们想法的机会,从而发展他们富有创造力的才能。”在学习碱的通性二氧化碳能否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针对反应现象不明显这一个关键点,我要求学生能否自己动手、动脑设计改进这一装置的方案。在学生开展实验设计前,我先引导学生阅读,讲解一些实验的小窍门,以及实验仪器代用品,等等,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在设计实验方案过程中加以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鼓励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有的学生还在实验室安装自己设计的装置,认真探索,经过我的引导和自己的积极思考,大胆设想,努力创新,设计了多种实验装置。我从中挑选几种让学生自己来讲解设计思路和操作实验,从中评出最佳实验装置来展示。
  4.利用问题的辐射,延伸扩大知识面。利用问题的辐射,能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活动中,达到知识的迁移、延伸和拓展,从中感受到自己的长处。在分析教材中一道习题时,硝酸银和硝酸铜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液中滴入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问有何种金属析出?学生思考后答:加盐酸后有白色沉淀产生,即滤液中有硝酸银,而有硝酸银存在,说明硝酸银过量,那析出的金属只能是Ag。这时我将问题适当进一步辐射、延伸,设想:①如在滤液中滴入盐酸无沉淀产生,析出的金属肯定是什么?可能还有什么?②如在滤渣中滴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则又有哪些金属被析出?学生的思维又进一步开始发散,加盐酸如没有沉淀说明滤液中无硝酸银,Ag肯定被析出,而Cu的析出又无法证明,不能肯定,但也无法排除不被析出,只能是有可能。若在滤渣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Fe粉过量,则析出的金屬肯定有Ag和Cu。一道看似普通的习题,由于发生的现象不同,就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这在化学反应中是屡见不鲜的。教师要将知识适当发掘和延伸,充分挖掘学习的学习潜力,使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思维不断发展、发散和延伸。
  三、问题式学习存在的不足
  问题式学习虽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但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部分课时不能按计划完成、教学成绩提高不明显等缺点,教师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以探索完善。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教师要积极想办法,不断在课堂上营造出问题氛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让学生把这种行为变成一种需要,促进学生的终生发展。
其他文献
新近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作史稿》(刘继增、毛磊主编)在众多的党史专著中,独树一帜,别具风格。它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作的史稿,既是党史,又是中国
采用三维生态足迹模型,以“省公顷”为计量单位,结合ArcGIS测度青海东部城市2010~2017年人均生态足迹深度与生态足迹广度.结果表明:青海东部城市在2010~2017年间,牧草地、林地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因此,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将教材中的原有材料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尽力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活动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儿童接受,改
摘 要: 在新理念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应改进教学模式,积极进行探究性教学研究。  关键词: 高中物理课程 探究性教学 要素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人际交流与合作,重视合作意识的培养和探究能力的提升。学习与探究联姻,构建探究式学习的课程,是近年来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成果。由于将探究引入了教学,教学模式大为改观,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也大为提高。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是最好的老师.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形成学习的内在动力.
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在转变自身角色,改变教学方法的同时,必须考虑兴趣是学习的内因。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欲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那么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欲望呢?我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的探索,总结了一些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精心设计物理实验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离开了实验的物理是枯燥无味的,也是无法进行教学的,更不要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了。事实上,初中生好奇、好动,都喜欢
摘 要:文章从物理新课程标准出发,探索出了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是重视指导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激发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启迪他们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关键词: 新课标 物理教学 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     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物理课堂教学形式逐步发生了改变。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在师生
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改革,应试教育正在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已跟不上现代教育的前进步伐。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已逐渐走进了校门,走进入了课堂。多媒体的运用,为物理学科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一些难以操作的实验、难以理解的概念,通过多媒体直观地展示出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常规教学也有其优点,也有多媒体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一些可以用真实实验很好说明的物理概念或规律,就没有必要
摘 要: 本文作者介绍了高等教育心理学关于“认知结构”和“学习迁移”的概念及理论,分析、研究了认知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辨别性,并在实际大学物理教学工作中,采用知识类比法来调节和优化认知结构的可辨别性,实现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正迁移,从而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物理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 大学物理教学 认知结构 正迁移    1.引言  大学物理学作为高校理工科学生的一
摘 要: 分析化学作为专业基础学科,是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整个专业的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文作者通过对教学中实例的分析,就高职院校对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的要求,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分析化学 仪器分析 教学方法 理论与实践    高职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培养高素质的专门型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