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价值定位、逻辑理路与基本特质

来源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zz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时代高度,在多个场合对爱国主义作出了全面深刻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定位是国家层面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民族层面的“精神基因”、“精神力量”,个人层面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其逻辑理路体现为以正确国家观为逻辑起点、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逻辑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逻辑终点;其基本特质表现为以人民性为根本、以时代性为导向、以实践性为指向和以世界性为引领。
  关键词:习近平;爱国主义;价值定位;逻辑理路;基本特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0)05-0070-05
  作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心和民族魂,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时代高度,在多个场合对爱国主义作出了一系列全面深刻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研析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重要论述的价值定位、逻辑理路和基本特质,对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重要论述的价值定位
  爱国主义是调整个人与祖国关系的价值准则、道德要求与法律规范,涵盖了国家、民族和个人三个层面的主体。习近平依据这三种类型的主体对爱国主义进行了科学的价值定位:爱国主义是国家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精神动力”,是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1.从国家层面来看,爱国主义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中国精神的重要构成,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我们所爱的“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正是靠着“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才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也正是在爱国主义的激励感召下,我们才汇聚起国家进步的磅礴伟力,逐步实现“富起来”的伟大目标。今天,处在新时代的中国正向“强起来”的战略目标迈进,这更加需要发挥爱国主义的固本培元、凝心铸魂作用。“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要完成这个目标使命,“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然会遇到可以预见或难以预见的困难和挑战。但这些“困难和挑战并不会让中国人放弃爱国,恰恰相反,它更加激发了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中国人民的这种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一定能够汇聚起梦想实现的伟大力量,落实到具体的报国行动中。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層、最根本、最永恒”的价值理念,爱国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亮丽的价值标识,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了价值共识、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在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下,每个有报国志向的人都会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以个人梦想助推国家梦想。只要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我们4亿多家庭、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热情汇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2.从民族层面来看,爱国主义是“精神基因”、“精神动力”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独特编码和“精神基因”,它“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作为“精神基因”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史的一条主线,已成为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中华文明的文化样态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夙夜在公”“国而忘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我国革命文化的首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而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要实现文化自信,首先就要爱国。这是解答“我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根本所在,它不仅关系国运兴衰,更是事关民族精神能否保持独立的大问题。作为“精神动力”的爱国主义,始终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铸就了团结统一的民族共同体意识,促使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互相依靠,形成了融洽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特别是近代以来,爱国主义书写了壮丽的历史篇章,使中华民族得以保存并不断发展壮大为自觉自为的民族共同体。爱国主义铺就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奋斗底色,成为当前复杂世界局势下反击民族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的有力武器,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必将在新时代迸发出排山倒海的磅礴伟力!
  3.从个人层面来看,爱国主义是“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一个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能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在的爱国主义信念和志向。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才多次强调:“我们常讲,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对个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在习近平看来,做人首先就要崇德修身,因为德是方向。一个人能否把握住自己,主要取决于其追求的道德价值,“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修德需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立足于大德才能成大业,而胸怀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大志就是大德。育人最重要的也是立德,立德是树人的前提。育人首先要保证方向的正确性,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据此,在学校教育里首先要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需要让爱国主义成为学生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在家庭教育里,习近平认为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他在多个场合向青少年讲述,自己小时候听母亲讲岳母刺字后将“精忠报国”确立为终生追求目标的经历,并要求家长担负起教育责任,帮孩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引导孩子热爱党、祖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引导孩子确立爱国主义的价值追求。不管对于做人还是育人,爱国主义都是第一位的,特别是对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来讲,“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始终葆有对祖国的赤诚之心,才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干出一番事业,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和意义。   二、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
  整体上看,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逻辑起点:正确的国家观
  国家观是人们在认识国家的产生与消亡、本质与功能等基本问题时形成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正确的国家观,一般是指人们对国家及其相关问题的科学认识,既包括从总体性上对国家的起源、本质及其发展趋势的科学把握,又涵盖对当代中国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正确认识,对爱国以及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对本国利益与他国权益之间关系的妥当处理等内容”。正确的国家观能够帮助人们正确认识政治生活中的复杂现象和热点问题,引导人们勇担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恰当处理个体与社会、国家的关系,帮助人们正确看待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中国特色与国际比较。习近平多次指出要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国家观。如:在谈到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时,他强调:“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而且要经常讲、反复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在谈到民族工作时,他指出:“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在谈到如何对待历史和文化时,他认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強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正确把握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筑牢正确国家观的理论根基。
  2.逻辑主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纵观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可以清晰发现其逻辑主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通俗表达,它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反映全国各族人民价值追求的“最大公约数”。同时,它也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勾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好未来的政治宣言,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勇担历史使命的责任意识。“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将国家、民族和个人融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是三者利益的整体表达。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是个人幸福的前提和保障,个人幸福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和坚持和平发展。其中,走中国道路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要求,弘扬中国精神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题中之义,凝聚中国力量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价值所在,坚持和平发展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必然要求。以爱国主义提振全民族的“精气神”,必须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能偏离这个鲜明主题,否则就会丧失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特质。
  3.逻辑终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要论断清晰表明了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价值指向,彰显了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重要论述的逻辑终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历史和现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独特的历史和具体的国情告诉我们,中国必须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对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的“中国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质疑,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爱国主义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本质要求是坚持爱国主义与中国特色特色社会主义相统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新时代要把这篇大文章写的精彩,须要共产党人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忧患意识,接续奋斗,努力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须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人们特别是学生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三、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重要论述的基本特质
  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集中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有着鲜明的特质。
  1.以人民性为根本
  人民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立场。以人民性为根本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爱人民,同时人民也是践行爱国主义的主体,人民是爱国主义主客体的统一。爱国为什么要爱人民?因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是中国的坚实根基,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爱国就要爱人民体现了对自己骨肉同胞的爱,彰显着对民族利益共同体的理性认同和价值自觉,也是检验一个人爱国情怀高低的试金石。习近平反复强调人民的重要性,对人民作出很高的评价。他认为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他将中国的发展成就归功于人民苦干实干,“要看中国人民得到了什么收获,更要看中国人民付出了什么辛劳”。习近平在两次当选国家主席的讲话中都强调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在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的提问时,他描述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心理状态与价值追求。不管是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知识分子、青年学生还是普通劳动者,习近平反复强调要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群众的创造伟力。同时,人民也是爱国的主体。人民是具体的,每一个生活在伟大祖国、身处伟大时代的中国人都应该爱国。   2.以时代性为导向
  时代性反映了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重要论述以问题为导向的重要特质。时代性主要体现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和本质上。如前所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中国梦的提出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语境,中国梦的内涵彰显着爱国主义的意蕴,中国的实现需要发挥爱国主义的强大力量。习近平对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本质的界定是建立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理论探索的基础上,并根据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深化,邓小平强调爱祖国就是要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江泽民认为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胡锦涛也指出要自觉把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有机结合起来。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强调:“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可见,他把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保持鲜活和真实的秘诀诉诸于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的统一。习近平在五四运动100周年的讲话中,对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作出了精准界定:“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这一界定彰显了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表明了中国坚持共产党领导与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信心、信念,也为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
  3.以实践性为指向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生成于新时代伟大实践,必将指导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转化为共圆中国梦的现实力量。习近平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希望大家将爱国心转化为爱国行,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习近平针对不同对象,提出了不同的爱国主义实践要求。对领导干部,他指出干部不管何时何地都要忠于祖国和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走群众路线,将自己托付给党和人民。对工人,他强调要树立主人翁意识,立足本职、胸怀大局,提升使命感和责任感。对青年,他要求“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对知识分子,他强调其要坚持国家、民族、人民利益至上,要坚守正道、追求真理,要有世界眼光。对教师,他指出其不仅要明道、信道、传道,还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对科技工作者,他号召大家要始终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继承和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矢志报国的优良传统和高贵品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对文艺工作者,他要求他们为人民创作,深入群众、了解生活,做群众的小学生。对儿童,他要求他们养小德成大德,每天问问自己是否热爱祖国和集体。对港澳同胞,他要求他们准确把握一国两制;对台胞,他希望他们参与民族复兴的大業中,共圆中国梦。对广大留学人员,他希望他们成为爱国主义的坚守者和传播者,将自己的名字写在爱国主义的常青树上。
  4.以世界性为引领
  爱国主义是世界各国共有的文化现象,也是各国人民的基本情感。“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世界性问题屡见不鲜,世界性难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来解,复杂国际关系的历史条件,要求我们在解决人类级问题上跨出阶级思维,建立超越利益诉求、意识形态差异、以及民族主义的全新共同体”。新时代中国作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在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的同时,也面向世界,葆有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胸襟,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世界各国人民一起共创美好未来。我们强调的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与对外开放相统一、具有民族情怀与彰显世界眼光相统一的爱国主义。习近平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一方面,文明的多样性需要进行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互鉴。中国需要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以开放包容、虚心学习的心态吸取其他文明的养分,推动中国和世界文明在交流学习中共同进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需要通过走出去来提高国际影响力。在当前资本主义强势的话语背景下,世界对中国缺乏全面的了解,甚至有诘难和误解。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中国也需要向世界展示发展成就和真实声音。因此,习近平提出要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话语权,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诠释好中国特色、塑造好中国形象。
  [责任编辑:庞达]
其他文献
2018年秋季,重庆市高一学生将开始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并于2021年高考时开始实施.新高考在打破一考定终身的传统高考模式的同时也带来了多重挑战.如何帮助学生选定高考科目成为
为搞好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文件与消毒卫生标准要求,1995年开始,对镶黄旗各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医疗卫生用品及外环境的消毒质量进行定期监测.1 内容与方法19
<正>村办企业的劳动卫生工作是劳动卫生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为了解我市村办企业劳动卫生现状,于1996年7月至1997年5月对325家企业进行了基本情况调查,对部分有害作业点和接害
【正】 1.层次切分是语法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个语言片段如何进行层次切分,要考虑语段中直接成分可能出现的位置和它们的组合能力(即功能),要考虑语段中直接成分能否成为
网络时代的到来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个体认知方式与情感沟通方式。随着移动智能终端、自媒体和数字虚拟技术建构起的感性交流场域和视听消费盛宴愈发占据
中央苏区的廉政文化建设是一个有组织的、相对完整的系统工程。苏区政党齐抓共管,多管齐下,通过思想统领、制度的约束和保障、具体行为实践以及物质文化载体的有效宣传教育,
西方的政治宣传由来已久。政治宣传会为民众建构出一个“真实”世界。它具有选择性,会选择、编排甚至伪造信息;具有价值导向性,通过简化和评论影响公众的分析。但是,民众对政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正值我国第三十四个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形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围绕培
认识自我是个人意识到自己的主体性,基于内在的自由信奉价值观,决定自己的行为并承担责任的过程。当下部分大学生表现出的负面心态及行为属于自我意识的迷失,源于成长过程中
<正> 近来收诊3例因过量食用柑桔致全身皮肤黄染而以“传染性肝炎”就诊的患者,现报告如下:例1 男,6岁,因厌食、皮肤黄染10余天,于1996年12月10日来诊.体温36.8℃.脉搏9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