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那“讨人嫌”的习惯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on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汽车装了满满一箱土货回长沙,一路喜颠颠地令人喜到心窝。每次我们兄弟姐妹回家,母亲总要准备沉甸甸的土特产让我们带走,仅过年时带回的腊菜,就往往可以吃上大半年。

  数十年来,母亲早已习惯付出,从不图回报,尽管已83岁高龄,在老家却不辍劳作,喂鸡、种菜,为的就是能让我们带回原汁原味的土鸡、蛋、腊肉和坛子菜等。
  但是长期劳动不辍,终于积劳成疾。她的膝盖磨损严重,只有动手术才能行走。听说手术需要10万元钱,母亲坚决拒绝。她挣扎着硬说自己没问题,要我直接送她回乡下去,把她丢到床上,让她自生自灭。
  说这话时,母亲在医院正浑身痛得不知如何站立,瘦弱之躯瑟瑟发抖,轻轻一碰便凄声哀号,令我锥心地痛。我忍不住对她大发雷霆:“都是你那‘讨人嫌’的坏习惯害的,明明病得不轻,还总说自己没事。上次你说走不了路,我专门叫医生回来给你治疗,可你拖着不治,说不要紧,这回可好,酿成大病了吧?你怕花钱,难道就不怕我们背上‘不孝’的骂名?”
  母亲在我的盛怒之下,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低下头来,任我们决定了手术安排。做完手术刚缓过神来,她一边呻吟着,一边催我赶快办出院手续以节省费用。
  接下来我把她接到家中静养疗伤,她那“讨人嫌”的习惯更加暴露无遗了。每次吃饭,她总念叨着自己的口头禅:“吃不了这么多,你们帮我吃一点。”不管你愿不愿意,她总要匀出一些到别人碗里,而且对全家人都礼让一遍。我们知道她的习惯,总是笑一笑,劝她多吃一点,剩下也不碍事。
  一天清早,一家人正笑呵呵地吃着早餐,她突然放下筷子,哽咽失声:“我对不起老头子!这10万块钱本来是留给你们兄弟的,现在却因为我生病用完了!怎么办啊?”父亲故去前,两位老人节衣缩食存下10来万块钱,准备连同祖传的5块银元和5个瓷坛平分给我们姐弟5人留作纪念。这几年来,母亲省吃俭用,把我们平日给她的一点零花钱积攒起来,硬是没动那10万元钱,连生病也舍不得花。
  我柔声劝慰她:“儿女们都有钱了,不愁那么一点点。医药费我们来出。”可母亲摇头说:“那不一样。”我明白母亲的心思,这个“不一样”是多么令人不堪回首啊!
  那时我们全家老小10来个人,全靠她操持。大集体时粮食总是不够,有次全家3个月只有8斤粮食。童年岁月,我们基本没有吃饱过,每次都是红薯就一小撮米饭,米饭给奶奶吃,我们吃红薯。有时连红薯也不够吃,母親就不上桌,总说自己吃饱了,把自己碗里的丁点米粒拨到孩子们的碗里。甚至在生小孩时,也把从牙缝里省出的一点粮食匀给老人和小孩,自己经常饿得发晕。
  瓜菜半年粮。为了度过青黄不接的季节,那时候储备食物讲究干湿搭配,秋收冬藏。母亲把春夏的蔬菜制成坛子菜,把秋冬的肉鱼制成腊菜,放到一个石灰坛子里,来客人时才拿出来享用。她每天凌晨即起,深夜才睡,常常走几十里山路去砍柴,像男人一样踩打稻机。慢慢地,身体越来越虚了,也越来越走不动路了。
  那些“讨人嫌”的“坏习惯”就是那时候养成的。母亲至少有近20年不上桌吃饭了,总是一个人蹲在灶角默默地“吃饭”。问她吃饱了没有,她也总是笑着说:“早就吃饱了,10年闹饥荒,饿不死一个‘伙头军’。”
  那时,她还总说自己不喜欢吃肉。近20年里,每次难得吃一次肉,她从不伸一下筷子。后来家里餐桌上经常有肉,我们才惊讶地发现,原来母亲也爱吃肉。因为很久没吃,母亲后来第一次放开胃口吃肉时竟因为不适应呕吐了。
  此外,她还养成了“躲生日”的习惯──因为怕过生日会来客人把可怜的粮食吃空,所以每次她过生日,总是一个人悄悄地躲起来。有一年母亲在生日前大病了一场,亲戚们便自发地组织起来要给母亲过生日。他们有的拿几个鸡蛋,有的拿一小块腊肉,有的背一升小米来到我家,说母亲嫁过来之后没过一个好生日,没吃一顿饱饭,又要照顾老人和这么多孩子,现在身体也不好,应该享一次福,吃一餐饱饭了。母亲却吓得躲到楼上,把楼梯抽走,大气也不敢出,直到深夜大家散去才下来。
  后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家里粮食吃不完,肉也吃不完。1977年恢复高考,哥哥姐姐和我先后考上大学,家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再后来,我们都在外地成了家。每年春节,我们都从四面八方回到家乡,父母则总是早早地就给我们准备好了带回城的年货,几只土鸡、几百个鸡蛋,还有腊肉、腊鱼和坛子菜等等。
  虽然我们一再和母亲说,现在城里什么都有,她年纪这么大了,就不要那样辛苦张罗了。可母亲这“讨人嫌”的习惯怎么也改不了,她依然我行我素,不辞辛劳地给我们准备丰盛的土特产,仿佛不这样她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故乡是我们永远的家,母爱是我们永恒的港湾!
  (摘自《湖南日报》2018年8月31日)
其他文献
《美食地图集》作者米娜·霍兰德是一个既有深度又有颜值的美食专栏作家。她说:“我们在异国他乡遇到的独特味道、食材和烹饪技巧,正是我们走进一种文化的一个入口,因为食物非常忠实地向我们还原了日常生活的滋味。”米娜的工作,正是在异国他乡寻找最有当地特色的食物。  米娜所说的美食,并不是那些米其林三星餐厅的精巧作品,也不是概念炒作之下的美食潮流,比如分子美食之类的。她想要探究的问题是: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们吃
故事讲述讲述人:晓诺(化名)  还有半个月,我就要结婚了。可是我却觉得自己选错了人,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爸妈觉得我在胡闹,我好苦闷。  我今年30岁,是父母眼中的“剩女”。在25岁时,我谈过一次恋爱,男方和我两情相悦。可我父母不同意,嫌他工作不好,条件太差,最后我们分手了。从我28岁起,我父母就开始催婚,四处托人给我介绍对象。我和男友在2017年8月经亲戚介绍认识,他比我大两岁,长得不帅,性格内向,
“多吃点水果。”生活中,你可能会经常听到这句善意的提醒。不过,武汉市中医医院皮肤科专家朱立宏却提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水果伤脾,事实上绝大多数人都不适宜多吃。  除了对水果养生的误会,大家对许多中医养生概念同样误解甚深,比如发现“上火”便如临大敌,为了减肥不吃主食,甚至效仿欧美国家女性,产后不坐月子。中医专家给你数数这些民间养生经中的误区。“多吃菜、少吃饭”遭误读  医生往往建议糖尿病患者多吃蔬菜
既然爱了就不回头  2000年,在重庆市江津区,19岁的邱小敏刚刚从江津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李市镇大桥小学教书。邱小敏没有想到,在这里会遇到自己的“真命天子”。吴廷河比邱小敏大4岁,是高她三届的学长。当见到身材苗条、长相秀美的邱小敏时,吴廷河心里就产生了一个愿望:今生我要保护这个女孩。  接下来的日子里,吴廷河对邱小敏展开了猛烈的爱情攻势。吴廷河从教的中心小学距离邱小敏的村小学有40分钟的路程,
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人们的性观念也有了相应的改变。常言道“食色性也”,谈及此事,并不需要过多的遮掩。然而,许多人在性观念改变的同时,而对避孕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女性一旦意外怀孕又没有条件生下孩子,势必要做出终止妊娠的决定,但流产对于女性来说始终是一种伤害。那么,我们为何不去避免意外的发生呢?  避孕就是利用科学技术手段使妇女暂时不能受孕。其实,避孕手段发展到今天,虽然不能达到百分之百有效,还是能起
2018年6月2日,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举行了第六届博士生集体婚礼,在母校的见证下,62對新人走进了婚姻殿堂。谁说工科生不懂浪漫?学霸们的爱情故事,甜蜜指数绝对是顶级。    唐婧云 苏宏博  迷彩服中确认过眼神,  晒得黢黑你也是对的人  2009年,那时我们19岁,考入了哈工大俄语理科班。刚刚开始大学生活,迎接我们的是为期一个月的军训。那时我们每天都穿着一样的迷彩服,训练、吃饭、洗
幺凤  双息幺凤,栖我兰皋。飞飞摩天,乃适乃邀。  嘤嘤夜语,长暮连朝。且呼且和,乐彼南梢。  嘤嘤凤鸣,载宁载荣。南风既至,春服既成。  东园之树,芝盖冠英。愿言有待,期彼嘉声。  留德音  闻韶乐以解忧兮,留德音之弗谖。  叹年岁之绵邈兮,爱吾生之元元。  察泽鱼之栖迟兮,观山鸾之秋秋。  被时雨之溟濛兮,居停云之樛流。  惊物华之斯须兮,欲止水而折兰。  波浼浼而扬风兮,忽长啸而醰醰。  釀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近日发布的“临床营养门诊患儿营养状况调查报告”引起广泛关注。报告指出,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该院临床营养门诊接诊的1844名儿童中,19.1%存在营养不良,“隐性饥饿” (即维生素、矿物质缺乏)十分普遍。这一结果让很多家长难以理解,觉得家里条件都不差,吃啥有啥,孩子怎么还会营养不良呢?然而,在专家看来,儿童营养知识缺乏、饮食行为不合理的现象非常普遍。  儿童
清末民初的徐珂为《辞源》编辑者之一,除了从事编辑工作,他还是一位著述颇丰的高产作家。他从野史和当时报刊中选取朝野轶闻,编撰了一部卷帙浩繁的《清稗类钞》,分为时令、地理、文学、外交、饮食等92类,约13500余条,蔚为大观。中华书局印制的《清稗类钞》2010年版,一共13册,足有6000多万字。其中记载了当时中国的四大小吃,它们是南京夫子庙秦淮小吃、苏州玄妙观小吃、上海城隍庙小吃和长沙火宫殿小吃。这
我从未见过我的父亲。  1953年2月24日,我在黑龙江双城堡50军留守处出生的时候,父亲正带领着50军在朝鲜战场上鏖战,留守处立刻把我出生的电报发到了前线指挥所,让正在前线指挥战斗的父亲“欣闻喜讯”。  父亲自然希望早日见到自己的儿子,母亲也最理解常年征战在外的父亲的心情,所以在我刚刚满月的时候,就急着做去朝鲜的准备。  然而还是晚了。就在母亲办好一切手续,准备携襁褓中的我入朝之际,突然从前方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