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诚信道德问题及教育对策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tl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诚信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是中华民族最崇尚的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华,诚信问题一直以来都被整个社会和民族重视。在当今高校如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道德观念,并找到相应的教育对策,这已经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也是当今社会都必须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问题。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是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 诚信道德 素质教育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在道德范围内,诚信是人类最起码的要求,是人类社会共有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是否有诚信,是否有道德,任是当今社会评价的一条重要准则。2000多年前孔子就说过:“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从那时起,诚信问题一直沿袭至今。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有道德”(“四有”之一)到江泽民同志的“以德治国”,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领》中的“明礼诚信”到朱镕基同志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无不充分说明,社会各个层面都在努力倡导和培植诚信道德。那么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诚信,则这个由人组成的社会就失去了根本,作为即将担负起建设祖国重任的当代大学生们,如何正确认识诚信道德问题已经成为“必须”。
  1 大学诚信道德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当今社会的大潮流中,由于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网络虚拟世界的渗透,高校扩招带来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等等因素,造成大学生在诚信道德问题上同样出现问题;有向银行贷款不还,有盗窃他人财物,也有参与“三害”(黄、赌、毒)的,还有学风缺乏诚信,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求职材料造假等诚信缺失的现象。
  1.1 助学贷款遇到的新问题
  在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能否信守贷款承诺以及成为发放贷款的最大顾虑。根据中国工商银行长沙市岳麓山支行提供的资料显示:中南大学2001届毕业生中,有173人应还贷款,但截止到2002年1月1日,第一期贷款的还贷率仅为26%,经银行和学校3个月的共同催收,仍有61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为64.7%。第二期贷款截止到3月20日,有129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仅为25.4%。而湖南大学2001届毕业生中有136人应还贷款,截止到2002年1月初,第一期贷款的还贷率仅为42%,经3个月的催收,仍有1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为86%。第二期贷款截止到3月20日,有98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仅为31%,据调查了解到,贷款学生中没有按期还贷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还款意识不强,有的拖着故意不还,有的谎称忘记了;二是获得贷款的学生中,个别人因某些原因中途退学而放弃还款;三是个人无能力还贷,不是单位效益不好,就是还没有就业;四是有些学生想还款,但又不知道还款方式;五是有的贷款学生将助学贷款当成是国家无偿资助,以致贷款得到后就根本没有偿还的打算等等。总的来说,偿还贷款的情况与学生的诚信道德素质、就业情况以及个人品行等因素有关。
  1.2 当前人们的信用观念和大学生的信用状况问题
  在我国,人们对于“信用”这个概念的理解是随着信用贷款、信用消费等金融业务的开展而渐渐深入的,但由于我国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人们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还不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水平。没有信用的人在一些信用制度发达的国家是寸步难行的,在那里,人们可以没有钱,但是绝不能没有信用。在现代社工会中,信用意识和观念的缺乏已然是目前银行执行国家助学贷款的一大风险,所以,具备良好的信用意识确实是信用贷款赖以生存的土壤。
  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从中可以发现大学生的信用现状:主观方面,就目前我国助学贷款的相关政策来看,其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是需要依赖大学生的诚信度,也就是其自觉性。大学生作为高校助学贷款的主体对象,一般都具有较高素质,这一群体的道德水准及信用意识和观念也应与其受教育的程度成正比,具有一定高度的。但也不能排除某些个体利用其聪明才智钻法律和制度的空隙,故意拖欠还款的可能性。而客观方面,银行及相关部门也必须考虑大学生,特别是刚毕业大学生的实际还款能力,国家助学贷款相关规定大学毕业生在校助学贷款还款期限是大学毕业生四年内就必须还清利息(除政府贴息部分外),但是恰恰学生毕业工作的前几年正是他们个人打拼期,其经济实力处于最薄弱期,没有足够的还款能力,已经是不得不受到重视的客观现实问题。
  1.3 社会矛盾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影响
  之所以在部分大学生身上出现这些与大学教育不和谐的现状和事实,就其大学教育本身而言,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原因。综观国际国内,努力发展本国经济,丰富钱袋子,早已成了这个商业社会里人们普遍的价值追求,在手段、方式和途径等方面出现破坏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商业文化发展的结果,尤其在商业文化相对活跃和发达的地区,这种现象更容易出现。在这场商业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对抗中,一方面要使人们合法地发展经济,获取最大的物质利益,另一方面又要让给人们自觉地维护和坚守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念,必然会出现不和谐甚至是矛盾。而整个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不和谐和矛盾从发现到蔓延,对大学校园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从最初的勤工俭学(实际上就是以挣钱为目的的维持自己的学习生活费用)到允许并开始鼓励在校大学生待学创办公司,这股风越吹越烈,参与人数越来越多,让学生过早地融入复杂的商业领域并要亲身去面对和体验商业领域里的各种险象。毫无疑问,这也是导致大学生诚信和道德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1.4 西方文化对价值观的影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整个社会除了在经济方面受益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外,我们在自身的价值领域,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等方面也同样受到了西方自由思想、享受主义的侵蚀。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西方文化也同时涌入,当代大学生不得不在传统的诚信道德与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行为的斗争与碰撞的夹缝中寻找合适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如果没有较强的个人道德底线来做选择的话,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以致某些学生在选择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偏差,造成错误价值观的形成。   1.5 社会和学校的责任
  对于当今部分学生缺乏诚信道德的原因,也有很多研究,分析不难得出,大学生缺乏诚信道德不仅有其自身的因素,社会和学校也存在相应责任,不仅有我国传统体制的原因,也有现实的意识观念的原因,这是一个长期存在也是亟需解决的系统化的社会问题,这不仅仅是学校和学生的事情,而是社会甚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必须正视的问题。
  2 提高大学生诚信道德素质的教育对策
  2.1 加大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力度
  诚实守信是我国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骨干力量,其整体素质都是比较高,所以大学生在国家助学贷款过程中,高校及银行一般都是采取无需经济担保的形式来办理相关手续的。高校作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有义务加大对大学生的信用观念教育和信用意识的培养。中共中央于2001年9月20日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以高校要切实依据《纲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贯彻意见和具体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以“明礼诚信”的基本道德规范为教育核心,把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到大学生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同时在现实生活中,进一步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和观念,培养并珍惜个人的经济信誉,自觉形成高度信用责任感,成为具有良好的诚信意识的公民。
  2.2 诚信教育应注意从基础教育抓起
  在学生高中阶段,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考上大学就好,忽视了对学生做人的关注与教育。“为人”教育应该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并放在首位,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做人,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学生生活等方面,从小抓起,从幼儿园到中学到大学,点点滴滴严格要求学生,从喊口号到实践教育,让学生从小树立起做人要诚实,讲信用的观念,教育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3 充分挖掘和发挥学校道德教育资源
  通过各种宣传手段,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有利于诚信道德建设的校园气氛,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内的一切思想文化阵地都要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要大力宣传和体现时代精神的诚信道德行为和高尚品质。充分发挥典型榜样示范作用,鼓励大学生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
  2.4 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时代性和时效性
  广大教育者和学生管理干部应认清工作目前思想道德教育所面临的挑战,研究新情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行之有效的工作,促进学生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道德良心,转换为自身的行为习惯,转换为自身的道德需求,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动人,增强学生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意识和能力。众所周知,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培养出来的,那么、诚信道德信念也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加以培养。另外,教师可以通过研讨、座谈、集体备课和教学观摩等活动,积极研究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建设的规律和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学校道德教育的优势,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使广大教师和学生管理干部起到带头的作用。
  2.5 法制的完善
  只有将信用建立在法律制度上,才能提高学生信守合同的自觉性。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尽快建立个人信用征询系统,加大学生“失信”成本不失为一个解决办法。
  3 结束语
  诚信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的重视,需要高校的重视,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下,学生管理干部以德管人,爱岗教业,为人师表,教育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学生以德修身,通过接受教育和自身体验、实践,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文化基本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这样培养出讲诚信,负责任的大学生,才能够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习倦怠严重制约着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为了了解硕士研究生学业倦怠的基本现状,本文对350名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硕士研究生存在普遍的学习倦怠现象,且在生源、是否跨专业和专业因素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学校需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硕士研究生学习的辅导工作。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学习倦怠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硕士研究生是我国科研人员的主要后备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讲
摘 要 文章以河南科技大学应用物理专业改革发展为例,讨论了以培养理工结合、重创新能力的宽厚型、实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实践能力培养、突出科技创新等方面,给出了实现这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和实践。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 物理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应用物理学是当今高新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础,是多种技术学科的支柱。与本专业
一直没有实业的公司,一直在软件市场并无知名产品的企业,却能够凭借着软件的概念,在资本市场中呼风唤雨,难道这背后就没有虚伪的包装? Companies that haven’t been in bus
本文从当前建筑工程专业工程制图及CAD课程的不足出发,结合BIM的理念特征,为如何培养适应行业需要的建筑工程本科人才、实现新形势下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及转型提出一些
摘 要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发展和大学生个体特质变化,对其职业化要求越来越高。当下我国辅导员职业化面临专业化程度不高、工作周期短和稳定性差、工作职责不明确以及发展通道单一的困境,这些已经成为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困境。通过建立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提高职业保障以及推进辅导员工作学科化有效推进辅导员职业化进程。  关键词 辅导员 职业化 路径 困境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
摘 要 知识管理是当今知识经济浪潮下的全新管理理论,近年来备受关注。在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实施知识管理,可以促进辅导员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实现专业化发展、主动适应现代人才培养新标准、有效克服职业倦怠情绪。为此,在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实施知识管理,必须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技术基础、打造共享知识库、积极进行隐性知识分享、营造团队知识共享的浓郁氛围、设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最终达到提高辅导员队伍素质的目的。  
摘 要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均对地方本科高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文章立足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需要,剖析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及存在的问题,界定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提出了“内外结合,项目引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模式,从学校层面阐明了具体的可行性对策和措施,对指导地方本科高校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地方本科高校
摘 要 文章通过分析现代教育对高校教师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结合目前高校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提出提高高校教师现代教育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模式,以期为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现代教育素质和能力 培养模式 高校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四条规定“要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
日前,2014年国际甲状腺知识宣传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目前我国甲亢患者有1000万,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9000万,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癌患者超过1亿,保守估计目前我国有超
摘 要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时期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直接影响。作为高校政治辅导员育人方式如何与时俱进、打动学生,滋养他们心灵,达到良好的效果,笔者将《包涵心语》的精髓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拳拳炽爱、换位思考、耐心倾听、自我反省、与时俱进”五大工作策略。  关键词 辅导员 德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1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