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与王阳明文化的渊源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217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王阳明在赣期间著述(诗文为主)为检视文本,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与赣州地区风土人情相关的内容,从中开掘王阳明视域中的赣州形象。在此基础上,初步探究形象的形成原因和赣州与王阳明文化的渊源。
  【关键词】:王阳明;著述; 赣州形象;文化渊源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哲学家、文学家。他一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而南赣是王阳明奠定一生政治功业和学术事业的根基之地,。王阳明曾经受命巡抚南赣,后来又避祸赣州,在赣州诞生了致良知的思想,最终逝于南安。王阳明在赣南地区的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次是在正德十二年一月入赣州开府平乱到十四年六月离开宜;第二次是在正德十五年六月到九月来赣避祸;第三次是在嘉靖七年十一月,王阳明抱病从南宁起程回越,病逝于江西南安。由此可见,王阳明与赣州渊源很深,在他的作品中,也留下了关于赣州的浓墨重彩的一笔,他触摸赣州、感知赣州、书写赣州,在王阳明的笔下,赣州究竟具有怎样的形象。内外成因是什么呢?本文将通过检视在赣州的不同阶段王阳明的著述(以诗文为主),就王阳明视域中的赣州形象进行分析
  首先来看王阳明巡抚南赣期间。明代的赣州地区百姓生活较为贫穷,江西与福建两省交界之处更是农民起义不断。明正德十一年九月,王阳明被任命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处,镇压滇南的义军。王阳明有经略四方之志,他少时便熟读兵书,并不畏惧蛮夷贼寇。此时他踌躇满志,在进军汀州途中,作《丁丑二月征漳寇进兵长汀道中有感》:“将略平生非所长,也提戎马入汀漳。数峰斜日旌旗远,一道春风鼓角扬。莫倚贰师能出塞,极知充国善平羌。疮痍到处曾无补,翻忆钟山旧草堂。”[1]“将略平生非所长”是自谦也是自矜。在他心中,更怀着对镇压寇乱平复国之疮痍的爱国情怀,
  而对于用兵的胜利,王阳明颇感到自负。正德十二年四月,他平乱还赣,在于都作诗《还赣》云:“积雨雩都道,山途喜乍晴。溪流迟渡马,冈树隐前旌。野屋多移灶,穷苗尚阻兵。迎趋勤父老,无苗愧巡行”正德十三年(1518),王阳明平三浰诸寇,后班师过九连山,作《回军九连山道中短述》:“百里妖氛一战清,万峰雷雨洗回兵。未能干羽苗顽格,深愧壶浆父老迎。”这些诗句都表现了出兵胜利后回到赣州欢欣喜悦的心情,虽然赣州地区军事力量薄弱(见《与王晋溪司马》:“不然,以南、赣素无纪律之兵,见贼不奔,亦已难矣”),但是王阳明对自己用兵是非常自信自负的。此时的赣州,是王阳明施展抱负的舞台,在他眼中赣南的一切风物都具有鲜活的色彩。
  但同时,频繁的兴兵作战让王阳明在用兵胜利的喜悦之余,对战争的意义产生了深切的思考,正德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王阳明班师回赣,作《桶冈和邢太守韵两首》,诗中所表达的用世、爱国之情怀与前诗是一致的,且体现了对于黎民百姓生活的关切。“处处山田尽入畲,可怜黎庶半无家。兴师正为民痍甚,陟险宁辞鸟道斜!”而“穷巢容有遭驱胁,尚恐兵锋或滥加”,则是体现了王阳明的对穷兵黩武的反对。王阳明在镇压义军之外,更注重安民建设,以十家牌法整顿秩序,以乡约、社学为教化,以讲学为政事外最重要的活动,民生疾苦是他最为关心的,所以在其二中,他表达了归耕田园的意愿“旋凯须还陇上耕”,世道的沧桑,黎民的流离失所,远离亲侧的孤独惆怅,让王阳明心生彷徨怅惘。辞官还乡、归隐田园,或许也是另一种圆满的归宿?
  在處理政事之余,王阳明时常与友人游玩赣州各处山水。王阳明曾以龙南玉石岩石双洞极佳,将其改名为阳明别洞,并作《阳明别洞》(三首),王阳明夸赞阳明别洞:“洞府人寰此最佳,当年空自费青鞋。麾幢旖旎悬仙仗,台阶高低接纬阶。天巧固应非斧凿,化工无乃太安排?欲将点瑟携童冠,就揽春云结小斋。”我们可以从诗句中体会到王阳明轻松、惬意的心情。而第三首的 “应怀兹土复乡间”一句,甚至体现了他对赣州怀抱着近似于第二故乡的深切热爱。这种感情的产生,是伴随着对于任职地地质环境、经济状况、民族生态、文化风情的深入了解,从心理认知上不断加以适应,渐趋平和稳定。后来,王阳明随赣州知府珣共游阳明别洞时,作《再至阳明别洞和邢太守韵二首》:
  春山随处款归程,古洞幽虚道意生。涧壑风泉时远近,石门萝月自分明。林僧住久炊遗火,野老忘机罢席争。习静未缘成久坐,却惭尘土逐虚名。
  山水平生是课程,一淹尘土遂心生。耦耕亦欲随沮溺,七纵何缘得孔明。吾道羊肠须蠖屈,浮名蜗角任龙争。好山当面驰车过,莫漫寻山说避名。[2]
  这些诗句表现了王阳明乐山乐水的心境,并在山水之间找到了灵魂的归宿。
  王阳明在赣州山水中不仅收获了美的直观享受,更有出尘超脱的精神状态。最典型的例子如
  “意到已忘言,兴剧复忘返。坐我此岩中,是谁凿混沌?尼父欲无言,达者窥其本;此道何古今?斯人去则远。空岩不见人,真成面墙立。岩深雨不到,云归花亦湿。”(《忘言岩次谦之韵》)
  “潮头起平地,化作千丈雪。棹舟者何人?试问岩头月。”(《潮头岩次谦之韵》)
  这些诗句里营造了一种浩大宽阔而肃杀的氛围,汲取东溟之水煮南山之石的新奇幻想,对“棹舟者何人”的发问,王阳明登临览圣时超凡脱俗之想,这也为而王阳明在赣州提出“致良知说”奠定了基础
  王阳明第二次来到赣州,是在正德十五年(1520年)六月至九月,是为避祸而来,王阳明此时处于人生低谷,内外交困。在《思归轩赋》里,王阳明表达了更为强烈的回归田园故土的心情:“归兮归兮,又奚疑兮!吾行日非兮,吾亲日衰兮;胡不然兮,日思予旋兮;后悔可迁兮?归兮归兮,二三子之言兮!” 仕途官场的黑暗,让他深陷其中,进退不能,身不由己。年谱云:“先生至赣,大阅士卒,教战法。江彬遣人来观动静。相知者俱请回省,无蹈危疑。先生不从,做《瞅瞅吟》解之。”在这首诗里,王阳明说“知者不惑仁不忧,君胡戚戚眉双愁。……人生达命自洒落,忧谗避毁徒啾啾!”这首诗寄托了致良知的哲学思想,以及洒脱旷达的精神情怀,王阳明用自己创建的思想体系来完成心灵上的自我救赎,正如明穆宗隆庆二年的《诰书》中所言:“身濒危而志愈壮,道处困而造弥深”。
  王阳明病逝于从广西回越地的途中,南安成为他生命中最后的归宿所在。时隔十二年故地重来,王阳明感慨万千。“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是王阳明最后的遗言,他一生追寻良知,人生跌宕起伏之下,也并未更改初心。
  赣州见证了阳明一生中平乱、避难、逝世的重要时刻。而阳明带给赣州地区社会和文化两方面的影响也都是巨大的,他在平乱之外,开展治安整顿和社会教育,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术发展。他所留下的历史足迹也成为了赣州地区宝贵的资源。,无论是在初入赣州的平乱义军初期的踌躇满志,还是后期的平和隐遁,以及对赣州山水的喜爱与眷恋,正如王阳明在给友人黄诚甫的书信中所说的“何处非道,何处非学,岂必山林中”,都对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思想,开辟精神天地乃至形成整个哲学思想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注释:
  [明]王守仁著:王阳明全集[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年5月第1版,460页
  [明]王守仁著:王阳明全集[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年5月第1版,482页
  参考文献:
  [1][明]王守仁:王阳明全集[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年5月第1版。
  [2]张祥浩:《王阳明与南赣》[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22-25页。
  [3]周建华:《成雄与成圣——王阳明巡抚南赣汀漳业绩另说》[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87-88页。
  [4]黄家强:《王阳明南赣活动年谱》[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73-83页。
其他文献
【摘要】:翻滚稻浪,馨香丹桂,翩翩野菊,在声色动静中仿若找寻到绝迹千年的童话!着墨非多,却饱含深情,像诉说着尘封的记忆抑或心酸的往事——或轻浮或沉重?其间之杂然岂足于外人道也?唯恐当事者也不尽其然!  【关键词】:野菊;丹桂;月夜;童话  稻浪翻滚,丹桂馨香,野菊随风摇曳出翩翩舞姿。凝眸处,再无那片悲秋的落叶,心却已然空旷哀婉,凄异连绵!  蓦然惊觉:秋,静静地来到身边!  静静地秋极像暗藏的春色
期刊
壹  连日淫雨霏霏,又逢百年一遇的黄河决堤,误了归程的她只得寓居客栈。她望窗外樱花簌簌迎风而落,铺一地绯红,想自己也终将似这落花般归去无痕,不禁悲从中来。彼时天下大乱,黎民庶众皆如孤舟飘萍般无处安定。她蓦然阖眼,心想:长路漫漫,归程何方?  终有一天,栈外来人,一位身材魁梧的落魄公子甩镫离鞍下了马。他一抬眼便望见了憔悴如斯的伊人,朝她微微颔首,心弦却是不经意地被撩拨了一下,荡起一圈涟漪来。她见他悉
期刊
【摘要】:《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是海因里希·伯尔杰出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既立足现实剖析时弊又细致刻画了典型的女性形象,揭示了新时代女性面对生活的打击,不断的抗争与坚守,起其自我意识逐渐觉醒。  【关键词】:现实主义;女性文学;女性自我意思  一、引言  海因里希·伯尔是联邦德国的一位伟大的作家,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坚持立足现实,以深邃而敏锐的目光对所处的
期刊
【摘要】:《宁》是作曲家陈怡受美国明尼苏达室内乐协会和杨百汉大学巴罗国际作曲基金会委约,创作于2001年的混合三重奏(小提琴、大提琴、琵琶)。这部作品中的中国民族音乐语言融合了陈怡的创作风格与个性,实现了音乐创作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在这部作品中的个性化运用与表现,研究其如何通过个性的音乐创作手法来展现民族音乐的内涵,以个性化的音乐语言来表现音乐内容。探索陈怡特
期刊
楔子  仲夏的酷暑被深秋裹挟而来的风霜渐渐吞噬,骄阳在蝉鸣的悠扬中不再傲慢和放肆,夏虫的喧嚣,山花的浪漫,一如西瓜的甜蜜,已成过往,寂寥的夜晚悠然漫长。  寒冬终将取代清秋,正如清秋取代盛夏,而春天必将如约而至。我知道,自己正书写着青春中仅此一次并终生难忘的最动人的篇章。这以后,我将永远失去它,宛若失去天空中最灿烂的彩虹。  一  人的一生,总有那么一个时刻教会你成长。  高三即是这样的时刻汇成的
期刊
【摘要】:《霍小玉传》是唐传奇的经典代表作,霍小玉作为唐传奇中的代表女性,为世人展示了一种因爱而亡的爱情生态,本文回归文本力图从爱情双方的选择与矛盾中找出其爱情悲剧的根源。  【关键词】:传奇:选择:矛盾  一、风月与选择  霍小玉,是霍王小妾净持所出庶女,地位不高。《长恨歌》有云“转教小玉报双城”,诗中所云小玉乃吴王之爱女。吴王爱女小玉因婚姻不如意而化身蓝玉转烟,霍小玉与其名字相同,从开篇就暗示
期刊
快40年了,那对连夜绣制的枕套令我热泪盈眶的情景,至今仍清晰地印刻在脑海里。  那是上世紀80年代初的事了,我当时由某军分区情报站大南溪情报小组调动到坝沙南屏情报小组的时候,在一户当地居民家享受到了最高待遇。先是品尝了特意给我制做的竹筒饭、粽米粑(这两种食品都因程序复杂,食材要求品种多、质量高,只有过年过节或该家庭的盛大活动才有),后又把她们连夜绣制的枕套赠送给我。说:叔叔、婶婶家没什么好送的,这
期刊
作品(二)
期刊
【摘要】:本文以《梁武帝论钟书十二意》为例,结合《梁武帝与陶隐居论书启九首》进行简要的分析并阐述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介绍;简析;感悟  一、介绍  钟繇贡献  钟繇善书,与张芝(草圣)、王羲之(书圣)、王献之合称“书中四贤”,又与王羲之并称“钟王”。钟繇是楷书艺术的创造者,被誉为“正书之祖”,后人称其为“秦汉以来,一人而已”。钟繇在书法理论方面的贡献也十分突出,他提出了“用笔者天也,流美者
期刊
【摘要】:“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被孔子冠以“思无邪”雅誉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从生之初,便与美的感悟息息相关。不论从劳动、生活还是爱情等方面,无一不迸射出璀璨的、美的光辉。筆者本非文学专业,因其限制,难窥其内法,但私下甚爱其意境,故此斗胆借文、艺相通之名对先民古韵探究一二。本文通过对《诗经》文学语言、美学概念等方面的研究,以图再现音情、意貌间丝缕的联系。  【关键词】:爱情诗;劳动诗;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