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过去的出手时间没有两样,央行选择了周末。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6年8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7个百分点。此次加息,会对资本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
央行解释加息的动机时指出,本次加息,是为了引导投资和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恰当地衡量风险;维护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协调发展。
观察近一个时期全国经济形势,防止由偏快转向过热一直是主旋律,1月至7月底,各银行发放的新增贷款已达2.4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央行设定的全年贷款目标的94%左右。
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中央开展的新一轮宏观调控已经呈现效果。比如各银行7月新增贷款总计为1720亿元,远远低于6月份的3950亿元。正如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谢国忠所言,此次“中国加息是一种警告性措施”。
可能削弱银行业盈利能力
标准普尔信用评级部门日前表示,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有可能因为基准利率的调升而受到削弱。标准普尔称,银行业快速的信贷增长有可能因此减缓,但存款仍有可能保持强劲的增长速度。
虽然央行的升息幅度不太可能减少对银行贷款的强劲需求,但该举措与之前出台的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在内的其他紧缩性措施一道,给银行发出了清晰而强烈的信号,要银行控制贷款的发放速度。预期的贷款增长速度放缓会促使银行存贷比率持续下滑,有可能影响到行业盈利能力。
标准普尔信用评级分析师廖强表示:“贷款增长放缓有助于降低银行业资产质量快速下滑的风险,比起银行业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近期面临的压力,资产质量快速下滑对银行业的发展会产生更大的威胁。”
廖强分析,如果实力弱小的借款人偿债能力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导致信贷成本增加,银行盈利能力可能还会面临进一步的挤压。不过由于利率上升的幅度还比较合理,随之而来的不良资产增长应在可控范围之内。
期市资源类商品价格承压
2006年以来,随着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调高利率,中国7月份公布了上半经济数据后,市场对人民币加息的预期空前高涨,当时市场传闻央行将在7月15日加息27个基点,然而令市场意外的是在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只是宣布从8月15日起将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尽管管理层从主观上并不愿意这么做,但加息是必然要采取的行动,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只是升息前的预热。尽管我国的管理层对“紧缩”非常谨慎且不情愿,但事实上中国仍然不可避免地在走向全面紧缩之路。
回顾2006年央行的重大货币政策变动,先是4月份单边调高贷款利率,继而在6月份和8月份两次调高存款准备金,此次于8月18日再次宣布调商业银行高存贷款基准利率。预期人民币利率今年还有上升空间,而且在下半年人民币汇率改革必然有突破性进展。截至8月18日,人民币汇率先是在8月10日标出7.9688的历史高点之后,又在8月15日大跌至8.0015元,这种大幅波动正是中国将要放宽人民币浮动范围,人民币加快升值的前凑。中国正越来越明显的走向“汇率、利率”两率齐升的全面紧缩之路。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相对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及规模,加息0.27个百分点远远不能从根本上对经济增长造成立竿见影的降温效果。此次加息只是更加确定了中国进入全面紧缩的政策趋向。
具体到资源性商品的价格,近期的下跌正是提前反映了加息这一利空。期货市场上价格对重大消息的反映往往是:“始于预期,终于实现”。在市场预期的利空真正变为现实的时候,价格往往会止跌反弹。但由于全面紧缩的趋势已成。这种反弹已经很难再创出新高,随着后续紧缩措施的不断出台,资源性商品仍有进一步向下调整的空间。
直接影响货币基金或债券基金
某家国内知名基金公司分析表示:央行此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对基金最直接的影响表现在对货币基金或债券基金上。利率上升,导致中长期债券收益率下降,如果原先持有较大比例长期债券或者持有券种久期比较长的基金,收益率肯定会下降比较明显。不过,多数货币基金经理表示,由于公司对利率政策已经有所预期,之前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持有长期券种,甚至主要只做回购交易,因此,此类货币基金虽然有受影响但影响有限。基准利率的提高特别是机构存款也会相应提高,对于机构客户来说,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优势可能会减少,因此,不排除一些机构资金分流回归银行系统的可能性。
此次调整,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大高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很明显政府主要是为抑制中长期投资,对控制经济过热的作用将会比较明显,特别短期内对房地产业的影响将是比较大的,而对一些资金推动型的行业也将产生比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大成基金管理公司金融研究员焦云分析认为,此次加息对个人房贷网开一面,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由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扩大为0.85倍,有可能是担心房贷违约率的上升。前期在发改委及各部委的宏观调控下,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新批土地的增长速度近两个月已经开始放缓,此次加息之后更严厉的调控预期减弱。加息对整个市场的影响是抬高无风险利率的水平。单这一因素来说,逻辑上对市场是负面的。具体的影响需要测算,而且即使测算了,也是静态的、具有严格假设的,并不是市场最终的走势。
保险业的一把双刃剑
央行存贷款利率的提高,对保险行业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保险公司在银行的大量存款收益会增加,保险公司历史积累的巨额利差损也能得到缓解;而市场上销售的储蓄型保险产品则会受到冲击,并进一步对寿险产品2.5%的预定利率上限构成挑战。
虽然,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正逐步放宽,但目前仍以协议存款和国债为主。加息无疑会使保险公司银行存款的收益增加,但这一效果不会太明显。
由于国家对金融机构贷款规模的严厉限制,银行的存贷差不断扩大,使得商业银行不再一味追求存款规模,降低了大额协议存款的高利率。在今年第一、二季度,保险公司改变策略,开始寻找那些资金需求旺盛的中小商业银行,从而使得大额协议存款利率出现反弹。
但这种资源终归枯竭。就目前市场情况来看,由于保险资金加速集中流动,头寸充足,使得目前中小商业银行在协议存款上的话语权大大增强,从而协议存款利率再上升的可能性大大缩小。所以,面对不缺资金的大商业银行和逐渐拥有话语权的中小商业银行,加息可能会使大额协议存款有很小幅度的提升,但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毫无疑问,加息对债券市场的冲击将会是较大的。由于利率上调导致债券预期收益率上升,因此必然会造成当前价格下跌,导致债券持有者收益降低。由于去年协议存款利率的降低,保险公司逐步将投资结构由银行存款向债券进行战略调整,债券已超过银行存款成为规模最大的投资渠道。所以,加息会对保险公司债券收益有较大影响。如果预期进一步加息,保险公司可能会再次调整投资结构。
在资本市场上,加息无疑是一大利空消息。资本市场可能将会持续低迷,但也可能因为前期市场已消化这一利空,从而使得资本市场不会有太强烈的反应。由于保险资金入市的比例很小,而且各家保险公司都对进入股市持谨慎态度,所以,加息对于保险公司在资本市场会有一些影响,但不会太大。
当然,如果有保险公司存在巨额委托理财,那就不同了。另外,由于上半年资本市场的强劲,即使下半年低迷,保险公司今年的股票收益率也不会差。
在1993年至1999年期间,保险业进入快速扩张阶段,各家保险公司为了争夺保费、扩张市场份额,纷纷推出高预定利率保险产品。在1999年以前的高利率时期,保险公司还能够通过有较高的投资收益率来维持。但随着人民银行的连续7次降息,使得以银行存款为主要投资手段的保险公司出现了巨大的利差损。相信这次加息会是一次保险公司化解利差损的好机会。
经过这次加息,一年期存款利率已达2.52%,已经超过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剔除利息税后,一年期税后存款利率为2.02%,逼近现在市场上大部分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因此,这次存贷利率的提高将会使得寿险产品逐渐丧失对一部分消费者的吸引力。尤其是对储蓄型保险产品的影响较大,销售量将受到较大影响,退保率也将因此上升。
加息已经使预定利率2.5%的上限无法适应现阶段市场的需求,保险业急需保险监管部门调整或放开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另外,此次加息将会再次唤醒推动寿险费率市场化的呼声,如果管理层放开预定利率的上限,那将是继新生命表出台后寿险费率市场化的又一次革命。
央行解释加息的动机时指出,本次加息,是为了引导投资和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恰当地衡量风险;维护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协调发展。
观察近一个时期全国经济形势,防止由偏快转向过热一直是主旋律,1月至7月底,各银行发放的新增贷款已达2.4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央行设定的全年贷款目标的94%左右。
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中央开展的新一轮宏观调控已经呈现效果。比如各银行7月新增贷款总计为1720亿元,远远低于6月份的3950亿元。正如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谢国忠所言,此次“中国加息是一种警告性措施”。
可能削弱银行业盈利能力
标准普尔信用评级部门日前表示,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有可能因为基准利率的调升而受到削弱。标准普尔称,银行业快速的信贷增长有可能因此减缓,但存款仍有可能保持强劲的增长速度。
虽然央行的升息幅度不太可能减少对银行贷款的强劲需求,但该举措与之前出台的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在内的其他紧缩性措施一道,给银行发出了清晰而强烈的信号,要银行控制贷款的发放速度。预期的贷款增长速度放缓会促使银行存贷比率持续下滑,有可能影响到行业盈利能力。
标准普尔信用评级分析师廖强表示:“贷款增长放缓有助于降低银行业资产质量快速下滑的风险,比起银行业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近期面临的压力,资产质量快速下滑对银行业的发展会产生更大的威胁。”
廖强分析,如果实力弱小的借款人偿债能力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导致信贷成本增加,银行盈利能力可能还会面临进一步的挤压。不过由于利率上升的幅度还比较合理,随之而来的不良资产增长应在可控范围之内。
期市资源类商品价格承压
2006年以来,随着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调高利率,中国7月份公布了上半经济数据后,市场对人民币加息的预期空前高涨,当时市场传闻央行将在7月15日加息27个基点,然而令市场意外的是在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只是宣布从8月15日起将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尽管管理层从主观上并不愿意这么做,但加息是必然要采取的行动,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只是升息前的预热。尽管我国的管理层对“紧缩”非常谨慎且不情愿,但事实上中国仍然不可避免地在走向全面紧缩之路。
回顾2006年央行的重大货币政策变动,先是4月份单边调高贷款利率,继而在6月份和8月份两次调高存款准备金,此次于8月18日再次宣布调商业银行高存贷款基准利率。预期人民币利率今年还有上升空间,而且在下半年人民币汇率改革必然有突破性进展。截至8月18日,人民币汇率先是在8月10日标出7.9688的历史高点之后,又在8月15日大跌至8.0015元,这种大幅波动正是中国将要放宽人民币浮动范围,人民币加快升值的前凑。中国正越来越明显的走向“汇率、利率”两率齐升的全面紧缩之路。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相对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及规模,加息0.27个百分点远远不能从根本上对经济增长造成立竿见影的降温效果。此次加息只是更加确定了中国进入全面紧缩的政策趋向。
具体到资源性商品的价格,近期的下跌正是提前反映了加息这一利空。期货市场上价格对重大消息的反映往往是:“始于预期,终于实现”。在市场预期的利空真正变为现实的时候,价格往往会止跌反弹。但由于全面紧缩的趋势已成。这种反弹已经很难再创出新高,随着后续紧缩措施的不断出台,资源性商品仍有进一步向下调整的空间。
直接影响货币基金或债券基金
某家国内知名基金公司分析表示:央行此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对基金最直接的影响表现在对货币基金或债券基金上。利率上升,导致中长期债券收益率下降,如果原先持有较大比例长期债券或者持有券种久期比较长的基金,收益率肯定会下降比较明显。不过,多数货币基金经理表示,由于公司对利率政策已经有所预期,之前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持有长期券种,甚至主要只做回购交易,因此,此类货币基金虽然有受影响但影响有限。基准利率的提高特别是机构存款也会相应提高,对于机构客户来说,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优势可能会减少,因此,不排除一些机构资金分流回归银行系统的可能性。
此次调整,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大高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很明显政府主要是为抑制中长期投资,对控制经济过热的作用将会比较明显,特别短期内对房地产业的影响将是比较大的,而对一些资金推动型的行业也将产生比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大成基金管理公司金融研究员焦云分析认为,此次加息对个人房贷网开一面,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由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扩大为0.85倍,有可能是担心房贷违约率的上升。前期在发改委及各部委的宏观调控下,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新批土地的增长速度近两个月已经开始放缓,此次加息之后更严厉的调控预期减弱。加息对整个市场的影响是抬高无风险利率的水平。单这一因素来说,逻辑上对市场是负面的。具体的影响需要测算,而且即使测算了,也是静态的、具有严格假设的,并不是市场最终的走势。
保险业的一把双刃剑
央行存贷款利率的提高,对保险行业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保险公司在银行的大量存款收益会增加,保险公司历史积累的巨额利差损也能得到缓解;而市场上销售的储蓄型保险产品则会受到冲击,并进一步对寿险产品2.5%的预定利率上限构成挑战。
虽然,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正逐步放宽,但目前仍以协议存款和国债为主。加息无疑会使保险公司银行存款的收益增加,但这一效果不会太明显。
由于国家对金融机构贷款规模的严厉限制,银行的存贷差不断扩大,使得商业银行不再一味追求存款规模,降低了大额协议存款的高利率。在今年第一、二季度,保险公司改变策略,开始寻找那些资金需求旺盛的中小商业银行,从而使得大额协议存款利率出现反弹。
但这种资源终归枯竭。就目前市场情况来看,由于保险资金加速集中流动,头寸充足,使得目前中小商业银行在协议存款上的话语权大大增强,从而协议存款利率再上升的可能性大大缩小。所以,面对不缺资金的大商业银行和逐渐拥有话语权的中小商业银行,加息可能会使大额协议存款有很小幅度的提升,但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毫无疑问,加息对债券市场的冲击将会是较大的。由于利率上调导致债券预期收益率上升,因此必然会造成当前价格下跌,导致债券持有者收益降低。由于去年协议存款利率的降低,保险公司逐步将投资结构由银行存款向债券进行战略调整,债券已超过银行存款成为规模最大的投资渠道。所以,加息会对保险公司债券收益有较大影响。如果预期进一步加息,保险公司可能会再次调整投资结构。
在资本市场上,加息无疑是一大利空消息。资本市场可能将会持续低迷,但也可能因为前期市场已消化这一利空,从而使得资本市场不会有太强烈的反应。由于保险资金入市的比例很小,而且各家保险公司都对进入股市持谨慎态度,所以,加息对于保险公司在资本市场会有一些影响,但不会太大。
当然,如果有保险公司存在巨额委托理财,那就不同了。另外,由于上半年资本市场的强劲,即使下半年低迷,保险公司今年的股票收益率也不会差。
在1993年至1999年期间,保险业进入快速扩张阶段,各家保险公司为了争夺保费、扩张市场份额,纷纷推出高预定利率保险产品。在1999年以前的高利率时期,保险公司还能够通过有较高的投资收益率来维持。但随着人民银行的连续7次降息,使得以银行存款为主要投资手段的保险公司出现了巨大的利差损。相信这次加息会是一次保险公司化解利差损的好机会。
经过这次加息,一年期存款利率已达2.52%,已经超过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剔除利息税后,一年期税后存款利率为2.02%,逼近现在市场上大部分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因此,这次存贷利率的提高将会使得寿险产品逐渐丧失对一部分消费者的吸引力。尤其是对储蓄型保险产品的影响较大,销售量将受到较大影响,退保率也将因此上升。
加息已经使预定利率2.5%的上限无法适应现阶段市场的需求,保险业急需保险监管部门调整或放开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另外,此次加息将会再次唤醒推动寿险费率市场化的呼声,如果管理层放开预定利率的上限,那将是继新生命表出台后寿险费率市场化的又一次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