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的进化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Y86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佳能新一代的EF 24-70mm1︰2.8LⅡ推出之前,几乎所有佳能的“粉丝”们都热切期待着这款镜头的问世。毕竟距离2002年9月EF 24-70mm1︰2.8L一代镜头上市已经过去了十年,而且一代镜头也成为了目前同指标镜头中最老的一款,虽然它的优秀素质也曾经给佳能挣足了脸面,但随着各厂家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在与同类的对比中,它已不占优势。因此,EF 24-70mm1︰2.8LⅡ的来临应该说是众望所归的。但是,当二代镜头真正登场的时候,却又出现了有趣的现象:一方面直逼19000元的上市价令人瞋目,另一方面不少影友对它从外观到成像都不大认可,甚至觉得还不如一代,一时间让关注这款新镜头的许多朋友们难以定夺。那么,十年的进化让新老镜头到底有多少差距,还是实打实比过之后才能见分晓。
  外观的进化
  新镜头上手,最直接的还是从外观开始了解。从对比图上,可以看出无论是最短长度还是镜筒全部伸出,新镜头都比老镜头矮了约1cm,官方参数显示新镜头重量也轻了145g。虽然二代的滤镜口径从老款的77mm增加到了82mm,但仅从“腰身”上看其实也不大明显,由此可以判定新镜头的设计方向总体是符合“小型轻量化”大趋势的。考虑到新款是在加大口径、增加镜片并提高耐用性(下文将提到)的情况下还能做到这一点,确实不容易。而装上标配遮光罩后的差别就更大了,大概是因为老款镜头在24mm广角端伸出最长而70mm端反而缩回最短,同时遮光罩固定在镜身上不随镜筒伸缩变化,所以遮光罩设计得十分庞大(这也成了远距离识别老款镜头的标志),而新镜头反过来在24mm端最短70mm端最长,遮光罩又随变焦前后移动,所以新遮光罩要小得多,并且表面也从老款的“光可鉴人”改成了更耐用的亚光磨砂。当然,对于外观每人各有所爱,有人觉得高大威猛才更好看和专业,但从笔者的感受来说,老款近1kg的分量加上相机如果要在脖子上挂半天,那滋味可是谁用谁知道。而装上遮光罩后的体积在狭小空间活动时也确实受影响。
  操作的进化
  一目了然,新款镜头的变焦环和对焦环都加宽了很多,不用说操作时的舒适性大有提高,使用中感觉对手持拍摄的稳定性也有帮助。另外,新款在镜身一侧还加入了变焦锁定钮,防止镜头在朝下悬挂时自己伸长,这种情况应该说还是蛮多的,而很容易意外碰到身旁物体。老款镜头已经采用了防水滴防尘设计,而新镜头除又强化了镜身结构、增加了抗冲击性及抗振动性外,还在最前端和最后端镜片的外侧表面采用了拒油拒水性能优秀的防污氟镀膜,因此大大提高了镜头的耐用性,一般用镜头布擦拭即可轻松除去手印灰尘等而不伤镜片,操作使用中可以更放心。在对焦速度上,感觉同样采用超声波马达的新老镜头差别不是很大。
  成像的进化
  一款镜头,成像是其最重要的使命。在一些网络论坛上,新款镜头也是在成像性能上最受非议。按道理来说,新镜头从老款13组16片结构、2片非球面镜片加1片UD镜片的组合,重新设计增加到13组18片结构、3片非球面镜片加1片超级UD镜片及2片UD镜片的组合,升级可谓豪华,成像不可能变化不大。从客观的MTF曲线也可以明显看出新款镜头的素质是几乎“顶了天”的,特别是边缘画质应该比老款好很多。
  对比实测
  实测中使用了同一台EOS 5D MarkⅡ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使用快门线并设定为反光板预升加2秒延时自拍,采用镜头手动对焦,机身实时取景放大检查调焦至最清晰。拍摄目标为固定在平面上的十字绣。
  测试结果和MTF曲线基本相符,在F2.8最大光圈下,新老镜头的差别十分明显,尤其是画面边缘分辨率,老镜头的画质几乎不可用,而新镜头则清晰得多,与中心分辨率差别不太大。这也是增加镜头口径改善光线入射率带来的效果。这一状况在接近最佳光圈F8时好转不少,但新老镜头还是有肉眼可辨的差别。同时,两款镜头的色彩表现差异也非常明显,新镜头毫无疑问优势巨大,可见增加的特殊镜片不是白给的。实拍中还发现,新镜头的视角比老镜头居然还大了一圈(见新老镜头边缘画面比较),如果拍摄大场景应该更加开阔,只是暗角似乎略为明显。
  Ultra Low Dispersion
  UD(Ultra Low Dispersion=超低色散)镜片主要的作用是为了减少成像色差,是代替造价昂贵的萤石镜片的一种等效廉价的镜片,两块UD镜片能获得与一块萤石镜片相近的光学特性。而超级UD镜片则在UD镜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光学性能,一块超级UD镜片已经可以达到与一块萤石镜片相当的效果。
  镜头镀膜对成像的影响也非常关键,同时也是技术改进的重点表现之一。对比可见,新镜头的镀膜反光更加均匀柔润,对拍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鬼影和眩光应该能更好地抑制。试拍采用了F16光圈,强光下老镜头产生的光晕和画面灰雾确实比新镜头要显眼。
  通过以上的直观对比,佳能新一代EF 24-70mm1︰2.8LⅡ镜头的实力可以不用怀疑了,十年的技术进步是有目共睹的。虽然仍有观点认为新镜头的焦外成像不如老镜头,但测试中这方面的差异并不易分辨,而且新镜头的光圈叶片还增多了一片,对焦外虚化自然更有利。相对来说,最大光圈分辨率的可用性、色彩还原的大幅提高、镀膜的抗眩光能力以及便携性的显著改进,则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当前,新镜头的市场售价已经迅速回落到15000元以下,趋近合理空间,消除了价格障碍,相信良好的市场反应也必然会随之而来。
其他文献
有人说人最顽固的是个性,我以为比个性还顽固的是记忆。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刚拿起相机的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台湾摄影大师郎静山的作品,他将各种素材通过集景放大组合,产生了一种高雅的画意影像。作品中所传达的信息仿似一曲勾人心魄的旋律,使人梦绕魂萦。他将内心的自我隐藏在画面中,让你的心与之碰撞,以此来检验你对自然欣赏的感受力。  到了美国不久,我就发现原来西方也有这么一位用相机在作画的大师,他就是杰里·尤斯曼
我在呼和浩特长大,儿时生长在城市而不是牧区,对草原的印象并不深。大学时开始喜欢摄影,那个阶段对摄影的认识,也还是光影啊、构图啊这些。当时互联网交流出现,在fotoyard上认识了木格、张晓等这些朋友,大家那个时候能做的就是互相发照片看看,分享一些有限的资讯,拍照拍得挺来劲儿的,欲望很强。  《大地》是2008年开始的,那年我辞掉工作去拍照,就想拍两年看看吧,第一想法就是拍内蒙古,乡土这种东西,年龄
砰,砰,砰……,一连数枪,刚刚上任70天的里根成为第9个遇刺的美国总统,世界著名摄影大师萨尔加多正好在华盛顿希尔顿酒店门口采访,举起相机一个劲地猛拍,竟然在1分钟内,拍摄了76张照片,成为报道里根总统遇刺事件的最优秀摄影师。他使用的徕卡R6.2也名声大震,让无数摄影人心向往之!    名作永传  1981年3月30日,里根总统前往华盛顿希尔顿饭店,参加一个建筑工人工会的大会。作为第三世界的摄影师,
迈好新手入门第一步  入门级数码单反相机选购    选相机,更是选系统  俗话说得好:“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有些事情,如果一开头就走错了方向,那么想要再回头就太难了。就拿买数码单反相机来说吧,如果想在摄影的路上走得更远点,而不是仅为了体验一把单反相机的高画质和背景虚化效果,那么购买时就要多考虑一些了。因为随着摄影水平的进步,简单的单机套头肯定不能满足拍摄需要,因此在购买前就要了解好每个品牌背
雄浑气韵  中国人说到自然,习惯加个“大”字,没人会说“小自然”,相对英文中“nature”的中性表述,我们的自然更是一种笼罩在文化观中的自然。不管如今的山河是什么样子,更多的人还是愿意发现自然的大气和雄浑,自然在我们眼中似乎具有一种永恒气魄和生命力,我们认为它是活的,吐纳万物,包容一切。这一观念与影像结合得更紧密。山、水、天、云,适时的光线,绝佳的角度,圣像一般的画面出现了,但主体不是神灵而是自
风光摄影中,日出日落常被当做最佳的拍摄时间,在太阳接近地平线或太阳刚刚落下地平线而天空中还没有完全黑的情况下进行拍摄,这个时候的效果接近散射光,但由于色温对被拍摄景物的色彩的影响,靠近太阳光源的云层会被染上红橙黄的色彩,而天空却是呈现一种蓝色效果,这两个时间段内往往还会伴有晨雾和暮霭,冷暖对比效果强烈,而在逆光的情况下,拍摄近景照片也会显得景调柔和;拍摄风光大场景,则层次丰富。  这个时间段的长曝
摄影师程源津拍摄了大量的古建照片,相比单纯的审美目的,他认为摄影是可以有用处的,拍摄古建,记录和审美都不是目的,能让更多人意识到古建的价值,并开始保护身边的古建,才是摄影之用。  ——编者  “梁林”带给我的感动  在四川宜宾的李庄,2013年雪花纯生“寻踪营造学社之路”大型主题外拍活动拉开了序幕。来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三位教授,一路上讲解着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李庄这个小村庄发生的故事。  在抗日战
入境场景一:云梯畲族乡  畲族民俗风情:云梯畲族乡,市区东南50公里。历史文化悠久,“三月三”、乌饭节、丰收节、迎亲、祭祖等,风情浓郁,形式独特。  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日(今年时间暂定4月20日前后),云梯乡畲族民俗风情园都有大型游乐活动,影友可以在这样的节日拍摄到对歌、迎亲等具有民俗特色的作品,到了畲乡,畲民自酿的红曲酒是一定要品一品的。  千秋关:古名千秋岭,市区东南60公里。《浙江通志·关梁》
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小时候都喜欢鸟,特别是男孩子,追鸟、掏鸟窝……那时还不懂更不曾以现在这样的方式观鸟,大约只能算是看鸟,对鸟儿的喜爱,那倒是发自肺腑的。后来慢慢的,便远离了浓密的树林、清幽的小径,忘却了汪汪水塘……如今,鸟类摄影却可以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  对我来说,拍鸟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修炼。虽过程艰苦,但当我欣赏着湖光山色、鸟语花香,品尝着意料之外的神奇和激动,心中蕴藏的那份对于大自然的向
合影与群像似乎有区别。在我们的印象里,合影多为纪念照,拍摄更随意一些;而称为群像了,往往就应该更厚重、更精彩一些,更偏重于创作了。事实上,合影与群像只有一步之遥,合影稍稍提升一下,就有可能成为魅力四射的群像作品。从本期的优秀作品中,我们就能够看出。如《登基》中抓拍到的四个人物戏剧般的表情,仿佛折射出万千游人的细微心理。《钟爱一生》中的四组老人,稍微改变一下原本古板的姿势,就令观者眼前一亮。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