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土重迁”新解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li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土重迁”在汉语字典中的解释大意是: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迁移。这种特性长期被公认为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性,然而,在哈佛大学著名历史学家孔飞力离世前的最后一部著作《他者中的华人》中,他对华人的“安土重迁”提出质疑,并做出新解。
  从明朝起,我国就出现了移民。这些人几乎都是福建、广东、浙江等沿海省份的山区居民,由于当地可耕地面积不足以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一部分居民开始产生了出洋谋生的念头。
  第一层新解
  当时,中央政府实行“海禁”政策,不允许人们出洋,其原因主要是担心沿海居民与海盗勾结,形成对政权的威胁力量。但沿海地区距中央距离较远,又有山岭阻隔,交通十分不便,中央政府对这些地区的管辖能力较弱。当地政府担心强制执行中央的海禁政策,会遭到大量贫困人口的威胁乃至围攻,不利于当地社会稳定。于是,对于居民出洋谋生往往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只要这些出洋者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就默许人们出去做生意或向外移民。
  很多出洋谋生者原本只是想在海外做点生意,把钱带回家,改善自己家庭的生活,绝大多数人并不想在海外定居。后来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贸易规模扩大,商人在海外建立的据点增多,逐渐形成了华人聚居的城市。到了清朝康熙时期,国内人口增长加速,一部分人开始在海外华人据点定居,并逐渐形成了华人社会。
  历史总是有惊人的巧合,当大量中国沿海移民迁移到达东南亚时,在时间上,恰好与西方殖民者到达东南亚相仿。工商业蓬勃兴起的西方各国渴望在东南亚建立稳固的统治秩序,以保障其商贸利益。表面上看,西方人、华人与东南亚本地人之间似乎有产生冲突的可能。但华人却成为这种潜在冲突的调和者。
  最初,受到传统的“华夷之辨”观念影响,华人在海外的文化优越感较为强烈,在经济文化发展程度较为落后的东南亚民族面前采取倨傲态度,他们甚至不与当地人融合。后来西方人在当地建立统治秩序之后,深谙儒家之道的华人群体充当起“中间人”的角色,一方面经营自己的生意,另一方面又在西方人建立的殖民政府当中任职,凭借多年积累起的对东南亚以及中国情况的透彻了解,他们承担起西方、东南亚、中国之间的贸易商角色,一些人还在殖民政府当中做官。比如,在海峡殖民地(即今天的马来西亚、新加坡),由于原住民受教育程度较低,而华人在文化教育及工商业经营管理能力方面略胜一筹,故西方殖民者愿意聘请华人担任“职业经理人”的角色,一方面经营当地的工商业,另一方面成为代替殖民政府收税的官员。
  华人凭借勤劳智慧以及聪颖的商业头脑,很快就在东南亚地区建立起庞大而绵密的华人商业网络:北至中国浙江、福建,东至菲律宾吕宋岛,南至印尼爪哇,西至缅甸、泰国及苏门答腊,到处都有中国商人的踪影。而在泰国、菲律宾等地,华人更是控制了当地的商业贸易命脉,直至今日,当地商人群体中不少人还以会说几句潮州话、闽南话为荣。
  原本想一旦挣到钱就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但一些海外华人发现就算在国外也完全可以建立起与国内几乎无区别的“小的生态环境”(即“小生境”),使他们能够借此不断适应并融入外国社会的“大环境”。于是,他们选择在海外定居。在“小生境”中,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华人的生存模式、谋生技能、家族血脉和社会组织继续世代相传。
  孔飞力由此得出了对中华文化中“安土重迁”的第一层解读:它并不意味着固守乡土,而是表现为即便远离家乡千万里仍然保持着与故乡故土从情感到物质的关联。无论是长久性地移居他乡,或是季节性地往返流动,迁移者背负的往往是家庭乃至家族的振兴期待,他们的“家”始终扎根在那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上。中国人所说的“一家人”,可能分别居住在相距十里、百里乃至千万里的不同地方,但通过经济上的互惠仍互视为“一家人”。因此,中国人的异地流动迁移,并不是与出生地和与生俱来的血缘群体分离,而是既有血缘纽带的跨边界、跨地域扩展。
  第二层新解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力显著衰退,而西方殖民者的力量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不断加强。《他者中的华人》中详细讲述了一段教科书上不愿提及的史实:发生在非洲与美洲之间的奴隶贸易,也曾在中国与美洲之间发生过。1851年兴起的太平天国运动使中国南方数以亿计的百姓生活受到冲击,加之台风、洪涝等灾害,大量农户破产,地狭人稠的地区更是出现大量流离失所的贫民。在饥饿与穷困的逼迫下,不少对西方缺乏认知的贫民受到殖民者“招工”广告的诱惑,签订卖身契,以换取一笔挽救家人性命的钱财,登上开往未知世界的轮船。这些出国华工被称作“猪仔”,毫无人身自由与安全保障可言。
  殖民者命令华工在摄氏45度的高温下到秘鲁海岛捡拾气味恶劣的鸟粪,以充当种植园的肥料。一些华工在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中经受身体与心理的双重折磨,不堪痛苦与屈辱而自尽者不计其数。洋务运动后期,清政府逐渐建立起与世界接轨的外交与领事制度,且逐渐意识到华工问题的严重性,开始试图改变这种情况。然而直至20世纪初期,康有为、孙中山等政治活动家仍然在海外亲眼见到华工所受种种屈辱,美国甚至出台《排华法案》限制华人在美的活动。这也成为刺激海外华人中的上层阶级(主要是商人群体)支持革命、发动革命,建立新政权的最直接动力。1912年民国成立后,海外华人受到不公正对待的情况才逐渐减少。
  这使得海外华人意识到,他们在国外的地位沉浮与祖国实力、国际地位是密切相关的,任何一位海外华人都不可能脱离自己的祖国独善其身。
  从20世纪开始,海外华人积极推动中国国内的民主革命,如孙中山先生所创办的“兴中会”、“同盟会”就得到海外华侨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海外华人也广泛参与到所居国的经济社会建设之中,如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的华人群体一直在当地的商贸领域居于重要地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国的华工更是为美国东西海岸铁路的修建贡献过巨大力量。
  在这些并未生活在中国政权直接管辖之下的华人心中,“爱国”更多爱的是一种文化传统,爱的是一种身份认同。“祖国”不是一个天天打交道的实体概念,而是一个深深植根于心中的文化概念。
  由此,孔飞力看到了“安土重迁”的第二层解读:提高所在国的地位。既“守”又“走”,地域上的分离与情感和经济上的相联并存,这就是中国迁移文化的基本特征。尤其对于从传统乡村走向海外的第一代移民而言,无论立足于何处,其生命之根总是连系着故乡那个与生俱来的群体,而他的人生价值也总是希望在那个群体中得到确认。由此,“安土重迁”与“迁移发展”这一对看似对立的人生取向,在中国人对于“家”和“家乡”之浓厚情感与执着认同的基础上,获得了对立的统一。
  留学生的“通道——小生境”
  时光匆匆,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当移民不再是一种无奈之举,而成为生活在国内人们一种自由选择时,我发现孔飞力提出的华人间的“通道-小生境”模式是否能运行良好,仍然影响国内群体的出国意愿。
  如今,“中国海外留学生”这个平均年龄最年轻,但又极为活跃的多达上百万众的华人群体,通过“寄托论坛”、“太傻留学”等网络空间联系在一起,这些网站一方面为在国内备考托福、GRE并准备联系学校、申请出国的学生提供“申请攻略”等来自前辈的经验,为国内学生提供孔飞力所说的“通道”,另一方面又成为在海外读书的留学生们互通有无、交流学业、提供生活上的便利与帮助的“小生境”,是21世纪网络时代的“同学会”。随微信时代兴起的“留学生日报”、“北美学霸君”等公众号,以及QQ群、脸书等平台,更是这种“通道-小生境”模式的生动体现。
  21世纪留学生的网络“小生境”与过去几个世纪以来海外华人的生活圈有极多相似之处,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留学生共同体竭力在海外保持彼此间紧密的联系,保持在国内时的交往模式与生存方式,不仅在学业上互助,而且还在生活上、工作上、社会交际上形成利益密切相关的共同体。
  由此可见,无论社会怎样变迁,海外华人群体内部以及海外华人与祖国之间的联系不会改变:他们仍以各种具体方式联系起来,在海外保持着华人特有的文化与生存方式,以各种形式延续着华人传统,并时刻与祖国保持情感上及文化上的紧密联系。
  责任编辑:刁雅琴
其他文献
法国人的随意让他们有可乘之机  不知何时起“浪漫”两字甚至成为了法国的直接等同语或代名词,仿佛那蓝白红三色国旗一飘扬,你就能嗅到一种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味道。然而若随便捡起一个法国人问你们浪漫吗,收到的可能都是一头雾水甚至白眼嗤鼻,“浪漫是啥意思?能涨工资么?”也难怪当地人不甚理解,毕竟那蓝白红三色的官方注解可是“自由、平等、博爱”。而其中“自由”则是我认为其余二词的基础与支撑,因为对自我自由的向往
“上帝”塞给新毕业的“小阿菜”一个“企业文化选择器”,告诉他说:“这上面有三个按钮,你可以分别体验一下三类企业文化下的会议。用心去体验,会对你今后的职业生涯有帮助的。”  领导文化横行,2货免入  好奇的小阿菜捧着手中的企业文化选择器,按下了第一个标有“领导文化”的绿色按钮。只听“咣当”一声,小阿菜坐进了一个国企的会议现场。在这个会议上,他作为科技管理部门的一员陪部门领导来参加一个项目评审会。  
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座大森林,这里住着一群“蓝精灵”,他们活泼又聪明,还很会打篮球……没错,这座被称作“杜克森林”的7200英亩绿林,正位于闻名全美的“蓝魔队”的老家——杜克大学。  大隐隐于林  去往杜克大学,首先得穿越绵延数英里的杜克森林。空气清新的林间,在蜿蜒的步行小道上,时不时能偶遇到杜克大学的越野长跑队在此训练。再深入一点,就可以看到世界上最大的珍稀原猴亚目灵长类动物栖息所——狐猴
海闻近期刚接过汇丰商学院英国校区的钥匙,里里外外还有很多事儿需要安排。他的日程排得很满,没少奔走在中英两国之间。记者按照约定时间来到了他的办公室,他刚开完会,还没来得及喝一口水便接受了采访。  2004年,海闻由北京南下深圳,志在建立一所世界一流的国际化商学院。当时,南国燕园犹如白纸一张,建校、聘任、招生,在外界看来,已是十分艰辛。但在当年的诸多采访中,海闻仍不断提及一个梦想——“让中国高等教育走
初识Ahmed只觉得他很内向,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只是微微笑,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可以去做牙膏广告。大家彼此熟悉了才知道,Ahmed来自尼日利亚一个酋长家族,他叔叔就是部落酋长。他们家族70多口人一起生活,Ahmed在家比较受长辈的宠爱,自己从来没有动手做过饭菜。来中国之前,他担心在北京生活不适应,语言不通,没有熟人,食物吃不习惯…… 没想到来了之后,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帮助,让他迅速学会汉语,适应了
众所周知,传统的打针注射有诸多缺点,如疼痛、造成大量医疗垃圾、使用不方便(需要去医院给药)、存在二次利用导致交叉感染的风险等。2011年至2013年我在美国佐治亞理工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进行博士后访问学习期间,所在的团队首次提出了高分子微针这一新的给药方式。微针的诞生灵感来自蚊子,每到夏天,蚊子“兄弟”便和我们“相爱相杀”。当蚊子和我们“亲密接触”时,我们并不会在第一时间发现,相反等蚊子已经逃跑
“暮年衣橱”计划,为农村留守、孤寡、低保老人提供量体裁衣等“私人订制”式的志愿服务。  量体,必须的  2016年4月5日上午 10点,经历了大约半个小时的颠簸后,纺织服装学院2015级六名志愿者来到了北碚歇马敬老院进行“暮年衣橱”计划的一部分工作,为老人们量体。走进敬老院,几位老人正晒着太阳。由于起身困难,他们用微笑迎接志愿者的到来。  为了给老人们裁制更合体的衣服,敬老院负责人带领志愿者搀扶
“天津的性格不会出彩,但也不会出乱子。”  这是久居天津的邻居送我的原话。的确,作为明朝的军事要地,天津卫的设置掀开了城市发展新的一页,同时也决定了他的宿命:只求平安无事,不需增光添彩。如果在百度里搜索天津,看看里面著名景点一项开列的名单是古文化街、五大道、盘山、津湾广场、水上公园和霍元甲纪念馆,而您恰好去过这些地方的话,就可以知道这座城市的平淡。    当然,近些年天津城市面貌变化很大。现代化的
在外企工作,对于刚踏入职场的学生来说,初期的挑战性很大,因此公司也会提供一系列的培训,保证新人们有足够的学习机会,边工作,边成长。我觉得这些培训非常“了不起”,因为它们既有针对性,又高效给力。  on-boarding(入职培训),上手不再愁  供应链管理培训生的工作地点在工厂。每个人上班第一天,老板都会做好一份培训计划,上面列好着一个月都需要掌握什么技能,找谁,培训什么内容。另外因为我是女生,又
乌金之宝  乌金指的是煤炭,黄土高原的煤炭之所以称为乌金之宝,甚至可以说黄土高原是乌金高原,缘于丰富的煤炭储量。截止2012年底,黄土高原产的煤占全国煤炭的比例为64.62%,全国煤炭有2298亿吨,黄土高原约1485亿吨,因此把它称为乌金高原。60%在黄土高原,这就足足体现黄土高原在我们中国经济中的地位。  油气之宝  油气指的是石油和天然气。  《中国统计年鉴》中显示,2012年全国石油查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