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职前教师教育发展定位探究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职前教师教育正处于转型改革的重要时期,其发展定位存在着缺失、不科学、不准确等现象,从而产生了职前教师供大于求、职前教师教育质量下滑、职前教师优势和特色缺失、竞争力下降等问题。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可确立精品化、特色型、应用型等职前教师教育发展定位,从而构建起核心竞争力,实现其职前教师教育的顺利转型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职前教师教育;发展定位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1-0176-03
  职前教师教育改革和转型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相继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明晰了对职前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方向、标准,要求职前教师教育应树立育人为本、实践取向和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通过创新教师教育课程理念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坚定教育信念,坚实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的高质量职前教师,标志着教师教育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而1999年新升本的400余所地方本科高校,是为地方培养教师的主要生力军,多数都具有原师范教育背景。对于这些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来讲,职前教师教育发展定位的厘清、确立和实施是实现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教师教育转型升级的前提条件。[1]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职前教师教育发展定位则是职前教师教育发展的目标、方向、基本依据和出发点。
  一、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职前教师教育发展定位的迷失
  升本以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从原来较为封闭、单一的师范型院校迅速转型为综合型院校,教师教育体系的扩展和开放对地方本科高校教师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师范院校通过升格、合并等途径实现综合化的征途中,职前教师培养由于生源质量下降等因素导致其培养质量不升反降,教师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被削弱,甚至走向了边缘化,教师教育发展定位也陷入了迷途,存在着以下两种倾向。
  (一)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教师教育发展定位缺失
  有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在升本初期,不断设置新专业尤其是非师范类专业来追求学校办学规模、学生数量的扩张;而由于有原来师范教育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大多数原有的师范类专业学生数量也迅速扩张。但学生数量的增加,办学层次的升格并没有改变这些高校原有的职前教师教育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办学路径,教师教育的发展大多仍是惯性行为,仍旧沿用升本之前的套路。甚至有些学校认为发展教师教育省时省心省力,并陶醉于升本及办学规模扩张喜悦中,忙于开办新专业,而对于教师教育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无暇思考、研究,导致教师教育何去何从少人问津,方向和定位缺失。
  (二)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教师教育发展定位不科学、不准确
  有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教师教育定位为大众化,和其他非师范类专业相同。这些师范类专业的重点是学科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提升,而对于师范性的追求被有意忽略,师范类专业和非师范类专业发展定位、培养路径基本相同,师范类和非师范类的区别仅仅在于师范类增加了一些教师教育基础课程,其他环节如培养模式、实践实训则基本一致。师范类毕业生可以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成了开办教师教育的重要原因,而师范生的培养质量没有放到首要位置。同时,新建地方本科高校之前教师教育的发展定位于增加数量、扩张规模,是不科学、不准确的,专业、学生规模、数量及专业结构的定位取决于社会需求,没有对中小学新教师的需求认真进行调研、分析,仅仅是盲目扩张,显然不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
  二、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职前教师教育发展定位迷失所产生的影响
  上述两种定位显然属于无意识的、非主动型的定位,缺乏对教师教育发展趋势、国家政策、社会需求及自身条件等因素的系统分析、研究,而这些有失偏颇的发展定位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职前教师供大于求
  伴随着教师体系的开放,培养师范生的机构增多,教师教育类新专业虽未增加,但学生数量和规模急剧扩张,师范类专业毕业生的数量快速增长;而中小学对于新教师的需求不断减少,职前教师供求严重超出了需求。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陈群在第四届“两岸四地”师范大学校长论坛上公布的数据显示,从全国范围来看,师范院校毕业生的数量已经超过基础教育对教师的需求,比如2012年,高中、初中和小学共录取大学毕业生262946人,其中师范毕业生196629人,而同年全国师范院校毕业生总人数为656560人,也就是说,当年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只有30%进入基础教育领域从教。[2]另据统计,全国每年毕业师范生60多万人,但基础教育的师资需求只有25万。[3]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堪忧,处于高校各专业的下游水平。
  (二)职前教师教育质量下滑
  首先职前教师教育毕业生供大于求,直接导致高中毕业生报考教师教育专业的积极性降低,生源质量下滑、数量短缺。[4]同时,职前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下滑,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职前教师教育办学质量参差不齐,虽然数量、规模扩张,但由于大部分学校将发展重心放在新建专业的发展上,因此对教师教育的投入相对较少。例如在职前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引进、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教学及实践平台建设等方面投入不足,发展相对滞后,导致职前教师教育质量不断下滑。同时,学校对职前教师教育发展重视不够,改革力度不够,职前教师教育基本走的是一条自生自灭的发展道路,在涉及改革、转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双师型等重大改革举措时,职前教师教育常常被人有意无意地遗忘,导致职前教师教育发展速度不及其他专业,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学科专业不及非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不足,教师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不强,人才培养质量下降。
  (三)职前教师教育优势不突出、特色不鲜明,竞争力下降
  一方面,职前教师教育发展定位的缺乏、模糊、不科学,导致了职前教师教育发展没有明晰的方向和目标,没有发展重点,职前教师教育发展甚至走进了自生自灭、不前进、不发展的恶性循環,这种缺失优势和特色的发展模式也使职前教师教育丧失了和其他非师范类教师相媲美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失去了在整个职前教师教育体系中的独特价值和竞争力。我国整个教师教育体系是个开放的系统,包括985、211、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等重点大学中的教师教育机构,省属地方师范大学,新建地方本科高校,专科类师范学校,中职类师范学校等。在这个体系中,地方本科高校恰巧处于中间部位,“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职前教师教育专业(学前教师、小学教育除外)人才培养的服务面向大多定位于中学教师,而985、211、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等重点大学中的教师教育机构,省属地方师范大学培养的也是中学教师,这些大学的师范生具有更宽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如何和这些高水平、高层次高校竞争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需要思考的问题。以江苏省为例,2013年,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师招聘计划为2800人,其中1000多名为硕士毕业生,1000名左右是综合型大学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真正的师范本科毕业生仅有800名。而全国每年新入职的教师中,有四分之一来自非师范类院校。[5]同样,专科、中职类师范学校定位清晰、师范特色显著,也使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倍感压力,而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职前教师教育如果缺乏自己的独特优势和特色将难以在夹缝中生存。   三、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教师教育发展定位的澄明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拥有师范教师的深厚积淀,如何在此轮转型和改革中保持相对优势,做出准确、科学、可行的发展定位,从而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是决定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职前教师教育未来命运的当务之急,本文尝试提出以下发展定位。
  (一)精品化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教师教育的发展首先应定位为精品化。要以培养卓越教师为目标,通过改革职前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教师教育师资科研、教学及实践能力提升的系统化,努力培养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6]在职前教师教育专业设置、数量方面,应定位为精品化,对于一些生源不足、社会需求少、就业状况不佳的教师教育专业,需逐步减少。其次,职前教师教育学生数量也应定位为少而精,在认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于有些职前教师教育专业规模可逐步缩小。再者,要提高教师教育专业生源质量。目前,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生源质量相比较差,平均入学录取分数较低,普遍存在其他相关非师范类专业没有把握才报考教师教育专业的现象;同时,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没有以前的师范生提前录取、生活补贴和当前重点大学师范生免费等政策红利,导致地方本科高校职前教师教育缺乏吸引力。随着高考招生政策的改革,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可以在招生环节通过提前招生、教师職业倾向性测评等措施,遴选出成绩优异、教师职业倾向性强的德才兼备的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最后,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职前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一是在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方面,应直接确立为培养卓越教师,而不是相关学科专业的高级应用人才。通过对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类专业和非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比发现,教师教育类专业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培养高水平的教师的人才培养目标。而通过对一些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研究发现,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教师或相关专业人才,显示出对教师教育类专业的不自信,没有彰显出教师教育的优势。二是在课程设置方面,认真研究、制订适合培养卓越教师的课程体系。实现教育教学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知识储备,而教育教学知识则是将这些“科学世界”的知识有效、生动地转化为学生能够接受的知识的基本条件,能够将两种知识紧密结合,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同时,要合理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职前教师教育类理论、实践课程体系应紧密围绕树立教育信念与责任、获得教育知识与能力、获得教育实践与体验等目标科学设置。
  (二)特色型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和教师教育体系的上游构成部分相比,其最大的特色是师范,其劣势是学科专业水平。面对综合实力和教师教育体系的上游构成部分差距较大的现实,在职前教师教育发展中应将其定位为特色型,通过实现错位发展,谋求自身的地位和生存空间。首先,从职前教师教育资源角度看,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在长期教师教育办学过程中,积累了最重要的教师教育人力资源,这些高校拥有一大批教师教育经验丰富的,高素质、高职称的教师教育师资,长期从事职前教师教育的教学、研究工作的经历造就了一批教师教育专家,这些宝贵的人力资源是地方本科高校职前教师教育的最大特色。其次,地方本科高校在长期教师教育发展中保留的教师教育的传统和文化,对职前教师理想信念的熏染、教师职业情感的生成将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师教育特色的校风、教风、学风及校园文化也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另一特色。再者,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定位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因此,教师教育和地方教育及社会发展联系紧密,可依据地方的特色打造职前教师教育特色。如玉溪师范学院结合当地多民族的特征,将为少数民族培养汉语教师作为学校职前教师教育的发展定位,实现了错位式发展。[7]还有许多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发展体育、音乐、美术、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小学全科教师、面向农村的特岗教师等职前教师教育,逐步形成了各自的职前教师教育特色和亮点。另外,虽然职前教师教育毕业生总体供大于求,但教师存在着结构性短缺,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李广平将教师结构性短缺存在归纳为“区域性短缺、学科性短缺、学段性短缺”三种类型。[8]区域性短缺是指经济欠发达、偏远地区的教师数量少,优秀教师更少,教师流动性大,不能留住优秀教师和人才;学科性短缺是指一些新兴课程如计算机类信息课程或者艺术类课程如体音美教师数量不足;学段性短缺是指随着学前教育的迅猛发展,学前教育阶段教师短缺,尤其是一些私立民办幼儿园师资紧缺。而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本身处于地市级城市教导,应以服务地方、区域教育事业发展为己任,培养地方需要尤其是应以培养农村边远地区教师、体音美等特岗教师和学前教师等师资为己任,培养一大批师德修养高、知识扎实、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强的,愿意扎根农村地区的教师,实现职前教师教育的社会效益和地方本科高校职前教师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共赢。[9]
  (三)应用型
  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是卓越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教育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培养具有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教师是职前教师教育专业的基本理念,因此应用型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教师教育的另一发展定位,并且应用型定位须贯穿地方本科高校职前教师教育的始终。首先,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应明确要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要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实践环节学时比重,并且将应用性、实践性贯穿至本科四年、贯穿至每一门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再次,课堂教学环节,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须构建以职前教师教育师生学习为中心的“学本课堂”;职前教师教育者通过案例分析、探究教学、合作学习等方式让职前教师教育学生主动参与到新教师成长的场景中,从而滋养教师专业道德、理念,培养职前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反思能力。最后,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需要更加重视教师教育专业实习实训工作,和更多中小学建立实习实训平台,通过政府、中小学、地方高校三方共建,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专业实习实训的深度、广度和有效性。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在升本之前,由于学生数量较少,教师教育实践基地充足,职前教师教育学生都有较为充分的实践实习机会,教师教育实习实训工作相比当前质量更高,效果更突出。当前,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应继续加强和相关实习实训学校的密切合作,和中小学、政府等协同创新,共同提升职前教师教育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结语
  以培养卓越教师为目标,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需坚持精品化、特色型、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三个定位是统一的有机整体,精品化打造的优势将成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职前教师教育的特色,成为新建地方本高校的竞争力,而应用型的坚持则实现精品化、特色型的前提和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刘旭,叶巧先.论我国地方高校的发展定位[J].现代大学教育,2005(1):99.
  [2][4][8]晋浩天.师范类教育将控规模提质量[N].光明日报,2015-11-1(004).
  [3][5]杨频萍,蒋廷玉.师范教育,面向市场谋转身[N].新华日报,2015-11-3(007).
  [7] 黄正平.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关于教师教育精英化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6):65-70.
  [8] 刘小强,蒋喜锋.教师教育改革走向何方[J].高等教育研究,2015(1):31.
  [9] 朱为鸿,曲中林.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15(7):74.
  [责任编辑:刘凤华]
其他文献
介绍目前城市污水污泥处理状况及其处理技术,特别是针对上海的常用污泥稳定化技术与污泥热干化技术的应用.
对江苏省高邮市界首镇240位农民的科技培训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农民科技培训最希望的是公益性培训,农民对种养、机械运输、管理、营销和电脑网络等方面的技术和知识
摘 要:为了能够建立贴近实际齿轮箱振动特点的模型,该文通过齿轮-轴-轴承非线性动力学的研究,利用simulink仿真建立了齿轮传动过程中振动的模型。该模型包括了常见的齿轮及轴承故障,对于研究故障的产生发展机理有着重要作用,其在工程应用中的意义重大。  关键词:非线性动力学 仿真 可靠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TH16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a)-00-0
搭建了3台带有不同石块蓄热介质蓄热层的太阳能烟囱发电系统对比试验装置,在实际天气条件下,对该装置的运行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石块蓄热层
通过16根转换柱试件及钢筋混凝土柱对比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型钢延伸高度、箍筋配置和型钢配钢率对转换柱受力性能的影响,为SRC—RC竖向混合结构的推广应用提供科研基
介绍法国鲁昂轻轨交通的建设和发展、对轻轨交通的评价、经营成就、轻轨交通的贡献和发展计划等。
本文对英文电影字幕的语言特点、电影字幕的翻译策略与方法进行了分析和举例,旨在对英文字幕翻译策略及方法的运用进行研究,从而减少翻译初学者在翻译字幕时可能出现的失误,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老年性痴呆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6例痴呆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多方面功能障碍护理、安全护理、基础护理、饮食及药物护理、病情观察等一系列整体护理。
目的:对急性首发脑卒中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其对患者病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急性首发脑卒中患者资料,其中脑出血22例、脑梗死80例。以上病例
上海自来水科技馆坐落于中国最古老的地表水源自来水厂——上海自来水市北有限公司杨树浦水厂内,展示面积超过1000m^2。在原上海自来水展示馆基础上提升改造而成。按楼层共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