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与天道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qid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台北人》透露的线索是,那些男女们的落魄是因为当年那场战争使他们流离偏安,以至于繁华落尽。但是面对宇宙大块、时空更迭,我们当真可以简单地把当年繁华的衰败归结到一场人为的大动乱吗?仁爱是人道,杀伐是天道。战争不过是天行杀伐的手段,而人们在其中却躬行着人道的美梦。本文以《台北人》中的尹雪艳、金兆丽、朱青为例做做“坏女人”的“翻案”文章,探讨一下这三个女人如何把人道理想的毁灭与天道虐杀的感喟统一起来,看看她们是如何沦为天道的工具,又如何保全了人道的良心。
  关键词:《台北人》 坏女人 天道 人道
  《台北人》写的是风光与落魄(包括各种职业的人物:舞女、戏子、军人、商人、学者,他们从前大都是风光无限),随着战争结束,江山易主,辉煌的人们从大陆到台湾,也只有慨叹人老珠黄、明日黄花的份儿了。不论男人还是女人都韶华老去,少年不再。作品字里行间透露的线索是,他们迅速衰老、落魄是因为当年的那场战争使他们流离偏安,以至于繁华落尽。但是面对宇宙大块、时空更迭,我们当真可以简单地把当年繁华的衰败归结到一场人为的大动乱吗?仁爱是人道,杀伐是天道。正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战争不过是天行杀伐的手段,男男女女们却躬行着人道的美梦。本文以《台北人》中的尹雪艳、金兆丽、朱青为例做做“坏女人”的“翻案”文章,探讨一下这几个女性形象如何把人道理想的毁灭与天道虐杀的本质统一起来,看看她们是如何沦为天道的工具,又如何保全了人道的良心。
  一
  一部追怀人世沧桑、繁华难再的悼亡之曲《台北人》以“总也不老”的尹雪艳开篇,不是把她作为一个“坏女人”的典型加以突显,我宁愿把她看作“永远”中的短暂,当成人道理想的寄托。说尹雪艳是“祸水”者言之凿凿、理而有据,她身边的男人不是一个个都遭了难吗?包养她的人必定没有好下场。然而把他们遇难的责任推给她实在冤枉,尹雪艳并不是潘金莲之类的传统“祸水”典型。她“成了祸水”完全是因为“淌了浑水”。{1}王贵生的死是因为“官商勾结的重罪”,虽然他为尹雪艳拼命挣钱以击败那些“逐鹿者”,但他何尝不也是个“逐鹿者”呢?一个逐新猎艳的登徒浪子因此丧命也是得其所哉了。即使没有尹雪艳,他也一样挖空心思捞金掠银。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是他的生活准则。洪处长“一年丢官,两年破产”也怪不到尹雪艳头上,小说中并没有写他丢官破产的具体原因,说他因了“没能抵得住尹雪艳的重煞”不过是无稽之谈。徐壮图的死更与尹雪艳无关,他的死是因为喝骂工人。说是因为与尹雪艳的交往使之心情不爽,常发脾气以致悲剧发生似乎有些牵强吧。在他遇难后,尹雪艳为他停开一天百乐门,不拿多余的东西,到场参拜,看起来有讽刺意义。然而对欢场的人情交往而言,这已经是人道了(吴经理在死了外甥后并不见得如何悲伤,丧事一了就打上了麻将,亲人尚且如此,又怎么能更苛刻地要求与徐壮图非亲非故的欢场女子呢?)要知道他们不过是些逐色猎艳、声色犬马之徒,与女人交往不过是逢场作戏,如果说他们的死与尹雪艳脱不了干系,那她也只是躬行天惩而已。人们之所以把尹雪艳当作害人者,无非是她与遇难者同处欢场,是与非总会有人说三道四。她无意踏进争斗漩涡,但一朝入欢场终身为是非,她无从选择,这也是天道。按人道来讲,尹雪艳实在没有做过什么十恶不赦的坏事,虽然人们把她看作“坏女人”,但比起传统“祸水”(妲己、褒姒),她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尹雪艳顺应天道;不违人道,所以她置身欢场却抽身是非之外,她有她的节奏,顺手拿捏恰到好处。
  王德威在《想象中国的方法》里把尹雪艳与潘金莲同归为“祸水”,并认为尹雪艳是中国小说世界中“祸水”造型的延续,此说诚然又有失公允。表面看来,与潘、尹有瓜葛的男人的下场极为相似,同样是“贪她的,断送了堂堂六尺之躯,爱她的,丢了泼天哄产业”,但二者的性格大不相同。潘金莲泼辣成性、心狠手黑,为赢得家庭、社会地位使出浑身解数,有关男女之事的淫佚行径更是令人发指。而尹雪艳虽不能说是温柔贤淑,至少也是恬静自然。她“从来不爱搽胭抹粉,有时最多在嘴唇上点着些似有似无的蜜丝佛陀……也不爱穿红戴绿,天时炎热,一个夏天,她都浑身银白,净扮得了不得”。“冷艳”实则是由于她鹤立鸡群给人的孤高印象,因为她“有她自己的旋律……有她自己的拍子。绝不因外界的迁异,影响到她的均衡”,这样的性格恰恰与她涉足欢场的命运安排合了拍。如果说潘金莲的行为或多或少有些挑战封建男权、反抗社会成规的意味,从而显示出对于传统文化道德的批判精神,那么尹雪艳就完全是一个随波逐流者,“她是一朵真正与历史潮流相濡以沫的孽海奇花”{2}。适应了时代变迁,不管上海还是台北,欢场上的她如鱼得水,似乎周旋于欢场就是她的生活方式和生命形式。找个好人嫁了本来是大多数风尘女子(在古代是妓女,在现代化身为舞女、歌女)的人生追求(正如《青楼悲秋》里所唱的),她们浪荡半生、声色犬马,最希望的就是遇到一个有相当经济、社会地位的人托付终身,以金兆丽、蓝田玉为代表的《台北人》中的欢场女子大部分都怀有这种梦想。可是尹雪艳却无此打算,她仍然在欢场里风光无限。人道尚永恒,尹雪艳在当年剧烈的时空位移中仍能保持长盛不衰显然是作者对于过往繁华的心有不舍,可是逝者已矣,唯有祭奠。天道是凋落,在《台北人》里不管是军人还是学者,他们在时空的转换下都被抛于时代潮流之外,面对历史沧桑只剩一句“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若用于女人身上,自然是指金兆丽。
  二
  金兆丽从百乐门到夜巴黎也依然红火了一段时间(她仍然做着她的金大班不是?而且仍然是夜巴黎的台柱式人物),只不过岁月催人老,她无法像尹雪艳一样在欢场继续终身。尹雪艳到小说结束也没有老(她必然会老,那是后话),但是金兆丽老了,这是天道,它不会让任何人永驻繁华。我们可以把《台北人》的主题看作是“时空的位移所带来的心灵上的震撼”{3},对于金兆丽来说,“时”的位移比“空”的位移给她带来的震撼更大。在上海的时候她并不如小姐妹们那样早早地找个男人嫁掉,倒是到了台北之后开始后悔。当年她高傲得不可一世,那“潘老头儿在她金兆丽身上不知下过多少工夫,花的钱恐怕金山都打得起一座了。那时嫌人家老,又嫌人家有狐臭”。现今她才知道岁月不饶人,眼角上的鱼尾纹都堆起了多少,“四十岁的女人,还由得你理论别人的年纪吗?”于是就只有使尽手脚抓了个六十大几的老头嫁掉完事。在金兆丽身上表现的是女人青春难再的悲哀,这个与内战迫使人们流离失所在台北得不到身份认同似乎并无多大关系,其实还是一个古老的美人迟暮难挡岁月侵蚀的主题。如此看来,作者还是难逃文人悲秋的老套。这种老套在《台北人》的其他篇章中也并不鲜见,《岁除》中的赖鸣升从军官到伙夫,除夕夜里酒足饭饱,却总在回忆往昔,追怀过去。于酒酣耳热中搭着俞欣的肩头感叹:“要是我还能像他一样,那个野女人——赶她走,她也舍不得走呀!”这看起来是一句玩笑话,可内里深藏的年华已逝的怅然已经渗在字里行间,还是时不我待、岁不我予的感叹,单说是一场战争使江山易主、高官变庶人怕是有失偏颇吧!
其他文献
摘 要:“庖丁解牛”是《庄子》一书中有名的寓言,但却被贴上了“消极避开矛盾”的标签,使其价值顿失。若把它放在《庄子》全书中去观照,便会发现庄子其实是在借“庖丁解牛”来告诫人们如何才能使生命葆光不竭并真正有所作为。  关键词:神 因其固然 无厚 有间  一、误读与曲解  “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养生主》,因其生动、完整,又寓意极深,历来被人们津津乐道,已然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典故,也被援引入各版中
摘要:《寒夜》是巴金后期最具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作品,在控诉国民党统治下黑暗社会现实的同时,也是巴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对文化与人生思考探索的形象化总结。本文从知识女性受到重视个人价值的西方文化影响为视角,深入探讨小说表现出的人在困境中的思想行为表现,分析引入中国后的西方文化对人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关键词:巴金 西方个人主义 困境 思想行为 影响  20世纪30年代巴金在著名长篇小说《家》中承
摘要:《屋顶丽人》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之一,该故事关注父权制度下女性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发表于1963年,尽管该作品本身并没有引起特别的轰动和反响,但它依旧是一篇堪称经典的展现两性之间紧张关系以及女性试图以沉默来抗衡父权社会的佳作。本文将从女性主义出发,以凝视理论来探讨故事中的两性关系,进而窥探当时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分析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所承受的压迫并寻求消弭男性权威的方法。  关键
【中考试题】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华社联合国2015年2月26日电 第69届联合国大会26日召开全会,一致通过关于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决议。该决议决定联大将于5月召开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别会议,认可各会员国对反法西斯战争有各自的胜利纪念日,决议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人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运用,网络剧逐渐兴起并成为青年观众普遍接受和喜爱的一种新的影视作品创作形式。从2012年情景喜剧《屌丝男士》的火暴,到2014年的《暗黑者》《匆匆那年》、2015年的《盗墓笔记》《太子妃升职记》,再到2016年的《最好的我们》《余罪》,2017年的《秦明法医》《无间道》等很多优秀网络剧应运而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本文以犯罪悬疑剧《余罪》为切入点,从叙事模
摘 要:弗洛伊德用“厄勒克特拉情结”即“恋父情结”来解读存在于父女之间的一种复杂情感。《心经》与《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两个故事中的女儿都表现出明显的恋父情结。父母在女儿社会化进程中的消极行为,是导致恋父情结产生的主要原因。作家通过对主人公内心矛盾的全面揭示和细致刻画,揭示了这种不伦之恋的悲剧性质,引发读者对于人性以及对于社会伦理和情感禁忌的深入思考。  关键词:“厄勒克特拉情结” 《心经》 《
摘 要:卡尔维诺《不存在的骑士》以中古时期的骑士罗曼史为背景,建构了传统的“崇父、审父”模式与现代的异化父子模式,他进行了一次父与子主题的跨时空实验,并生发出对整个西方文明的思考。  关键词:卡尔维诺 《不存在的骑士》 父子 身份认同 制度  父与子主题是文学中的永恒主题,这一主题有一大类的重心是在子辈的成长,通过子对父的想象与追寻,子辈探索自我的特性,确定自我认同。在《不存在的骑士》{1}中,卡
摘 要:留白是诗歌创作中经常使用的艺术手法。宇文所安在诗歌翻译时,充分运用留白手法,最大限度地传译出唐诗的风格与意境,也有机地平衡了译文的“存真”与“易读”;留白手法在诗歌翻译中的广泛使用不仅可以使译文读者感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言外之意”“象外之旨”,也提升了诗歌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宇文所安 唐诗英译 留白  一、引言  “留白”雅称“余玉”,本是绘画术语,是中国画的一大技法,指中国画构图中的
摘 要:李昭玘闲居时寄情于书法绘画,创作了一些景物诗,本文旨在对李昭玘的诗歌作一大致分类和介绍,并以其五篇景物诗为主要研究对象,作一简要分析,并将其中一首与晁补之诗作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李昭玘 景物诗 分类  一、李昭生平及诗歌简介  据《宋史》第三百四十七卷、《史记·列传》第一百六十卷记载:李昭,字成季,济南人。少与晁补之齐名,为苏轼所知。李昭闲居十五年著有《乐静先生集》三十卷,诗四卷,全
昨天早晨去参加同事的葬礼,傍晚又去医院探望生小孩的邻居。一天的工夫,一悲一喜。  晚上回来,一个人走在阒无人迹的大街上,接受着四面来风的抚慰,心有所触。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时,他紧握双拳,离去时却又松开双手。生活竟是如此之矛盾。一方面,它激励你不懈地追求和奋斗;另一方面,它又强迫你在生命终结之时放弃一切。  是的,是生活在教会你什么时候要收,什么时候该放。那么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你认为最重要的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