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次研究通过锦州市社区居民对锦州市“体医融合”全民健康路径调查问卷的填写情况进行整理与分析,结合社会背景与调查数据等资料,最终整理出体育公共服务与医疗卫生领域出现的集中问题。在理论分析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之上,从“体医融合”的视角出发整合医疗机构和体育机构的优势资源,形成以社区为基本环境、医疗机构与体育机构相融合的健康促进体系。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行模式,更好地为其它地区提供学习蓝本。
关键词:体医融合;2030健康中国;锦州市;全民健康路径
1.前言
为积极主动应对我国加速到来的老龄化,探寻体医融合可行的有效措施与合理方案迫在眉睫。当前锦州市城区体育健身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体育健身现阶段缺少科学指导的环节。就医学人士来说,未获得过专业性的训练,因而缺少运动训练方面的执行能力与理解能力[1]。若进一步强化与体育从业人员之间的合作,将有利于锻炼者的健康发展。进而意味着体医融合的主要目的是为处理医学界与体育界都不能独自处理的三大运动问题,也就是运动的持续性、有效性与安全性[2]。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锦州市城区居民“体医融合”现状为研究对象,以凌河区、太和区、古塔区居民为调查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找相关文献进行分组研究,全面了解与医疗服务和体育保健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以此作为撰写报告和开展调查的理论依据。
2.2.2实地调查法:
通过走访锦州市城区,充分了解锦州市目前社区体育服务形式,提前预测推进体医融合会遇到的问题,及时探究其项目所需改进的地方。
2.2.3数理统计法
使用Excel软件处理回收调查问卷中的有效问卷,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得出有效信息。
2.2.4问卷调查法
本次研究设计了针对社区群众基本信息?日常体育锻炼状况?医疗卫生公共服务水平、体医融合服务具体需求的调查问卷,共35个问题。将此作为进一步认知和了解区群众对体育公共服务及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锦州市城区共发放550份问卷,回收523份,其中有效问卷492份,问卷有效率为94.07%。
3.结果与分析
3.1锦州市公共服务现状
3.1.1体育健身设施现状
目前社区居民对体育场所建设地理位置不满意的占总人数的21%,总人数中仅有20%的居民对体育健身场地位置感到十分满意。调查显示开发区的居民对选址十分满意,对于体育健身场地设施位置不满意的居民大多数生活在没有合理的规划的老城区。
在场地设施建设方面,对于场地设施类别不满意的居民占比29.4%,对于场地设施感到满意的居民占比12.6%。人们不满意的主要因素是设施过于单一和居民运动需求的进一步提升。同时锦州市目前建造体育运动场地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健身运动场地布局规划不合理?健身设施无法满足居民的运动需要。
3.1.2體育组织现状
通过相关调查得出参加过体育组织健身活动的居民只占调查总人数的27.3%,且在政府注册的体育活动组织占比较少。其中绝大多数是由体育活动爱好者自发组织的,这些组织开展体育活动缺乏合理的锻炼方式以及锻炼时间具有随意性,不能切实保障健身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进而导致了体育健身锻炼者对体育活动产生消极情绪。
3.1.3体质监测与监控现状
调查显示锦州市目前正在建设社区监测站。71.2%的社区建立了监测站,设置专业的物理监视器的社区几乎没有,只有4%的社区居民每隔一段时间定期参加体质测评,不到半数的居民表示未参加过测评,还有22.8%的居民表示偶尔参加体质测评,有28.4%的居民表示对体质测评情况并不了解。
3.1.4科学健身宣传与指导现状
通过居民获取信息方式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85%的居民主要通过电视或网络获取信息。锦州市社区健身相关知识在社区公告栏占有75%的部分,这种宣传形式无法做到对健身知识的有效推广,进而没有办法提高居民学习的兴趣。目前锦州社区居民的健身与体育锻炼缺乏专业教练的指导,部分教练缺乏运动健身理论常识,以致于社区居民对体育健身锻炼缺乏积极性。
3.1.5体育活动开展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类型的体育活动在被调查的社区都开展过,但在组织活动的频率上却截然不同。此外,社区开展的体育活动,有很多的健身爱好者喜欢参与到其中,在进一步了解后我们得知,每四个月举办一次社区运动会的社区占63.6%,每个月组织一次及以上体育活动的社区占25%。
3.2锦州市医疗卫生服务现状
3.2.1健康档案现状
在锦州市社区进行的相关调查表明,有健康记录的社区占总调查社区总数不到三分之一。由于社区的保健服务不能直接对接于社区的医疗机构,所以人们通常在医院接受治疗,即使他们患有普通疾病,一般也不会选择社区保健服务。因此,人们普遍认为无需建立社区保健记录和健康档案,总的来说在社区基本保健服务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需要补充的部分。
3.2.2健康教育现状
通过社区群众参与知识讲座的情况发现,参与健康知识讲座60岁以上和60岁以下的人很少。60岁以下的由于工作原因,往往没有空余时间参与健康讲座。60岁以上的群体获得疾病预防知识主要是通过宣传手册、电视等,60岁以下群体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教科书等。调查显示居民对日常疾病预防有26.7%的人对疾病预防知之甚少,
3.2.3疾病预防控制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社区卫生服务站疫苗接种的模式服务较为完整。比如,孩子的注射疫苗方面,社区卫生服务站会定期把需要接种的疫苗,提前通知家庭。通过调查发现66%的人社区卫生服务站疫苗接种的工作感到很满意,29%的人感觉一般,5%的感觉不好,通过数据可以得出锦州市社区疾病防控工作落实的比较好。 3.2.4基本医疗服务现状
通过调查可知,66%的社区居民对于社区医生的水平存在质疑,这与社区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服务站设施资源匮乏等各方面的原因有关。其中45%的居民觉得社区医生的医疗能力非常有限,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的服务则更少,社区居民对基本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也较低。
4.锦州市“体医融合”服务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4.1政府相关管理组织不健全
目前,“卫生保健一体化”的概念理解和接受与社区现有结构不同,这意味着项目本身的进展速度和影响是完全不同的。这是因为该文件在社区组织中发挥的作用是最重要的,所以必须适当考虑到社区理事会在建立社区组织方面的作用。下设社区医疗部门和体育指导部门将更为有效地推进体医融合的发展,以达到满足人民群众在体育?保健和医疗信息方面的需要。
4.2体育和卫生两大部门契合度低
根据问卷调查锦州市社区体医融合其主要可分为居民健身指导?居民体质的监测以及居民健身宣传三点。根据深入调查研究,目前锦州市体育与卫生两大部门并没有实际合作项目且契合度也较低。体医融合需要体育和卫生两大部门的密切配合才可以实现,所以锦州市未来实现体医融合的必要因素就是应加强体育和卫生两大部门契合度的提升,以达到体医融合可以正常开展。
4.3.缺乏资金保障
建构体医融合服务的新型模式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其中,前期需要设备设施的投入[3]。例如,为社区居民提供锻炼前综合体检的设备、运动食谱的研究和开发、体育项目开发等等,后期是社区志愿者和社会体育教练的教育支出,资金的稳定是建立体医融合新模式的重要保证。
4.4.人才缺口的挑战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群众体育发展的基础,现有的社区体育指导员只是对体育技能的指导与演示,对体育医学知识较为匮乏。他们在设计体育方案和身体康复方面难以对健身者的身体状况、运动条件等方面作出判断,与体医融合所需的复合型人才有一定的差距,很难胜任体医融合的指导任务。因此,在构建体医融合服务模式的初级阶段面临人才缺口的挑战。
4.5.居民思想观念障碍
现代居民对体育认识不够深刻,居民的思想观念障碍使其推行受阻。体医融合从被提出延至现在,依然有许多人误解体育活动真正的内涵,往往忽视了体育在医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改变居民对体育的传统认识迫在眉睫。
5.推进锦州市“体医融合”服务模式的发展对策
5.1健全政府相关管理组织机构
努力健全政府组织管理手段是开展体医融合的前提条件。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进一步促进体育与卫生部门的统筹合作。在这一过程中,锦州市政府应提供政策支持,并对此有计划地协调工作。在开展体医融合工作当中,努力做到紧贴社区群众的实际需要,并且依据社区群众的真实反馈做出相对应的方式方法,合理规范地开展相关工作,推动体育和医疗二大部门摸索出相契合?高效率的工作模式,最大程度施展两者的功能,以达到联动发展、合作共赢。
5.2大力推动体育和卫生两大部门的融合
促进体育部门和卫生部门有机结合,发挥政府相关政策的导向作用。在开展体医融合服務项目前,选取部分社区建立试验点,形成的实际记录数据可以作为实际开展时的参考数据。在试验的过程中,及时调整运行的方案,避免影响社区群众的体验感受以及服务口碑等等。根据目前进展状况,政府在资金以及管理方面应给予相应的支持和保障,确保体医融合初期开展顺利。真正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促进体育与卫生部门在实质上的融合。
5.3加大政府财政投入与社会资金融入
除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外,增设募集资金的多种途径是确保体医融合服务模式形成与发展的生命源泉。锦州市政府可以定期对体医融合项目的开展进行招标,确保充足的资金保障服务质量和服务人员的相关开销。其剩余的部分还可以定期在社区内开展相关体育知识讲座,走入社区,走进群众,让大家感受到体医融合的利民?便民之处。
5.4加大“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
体医融合发展的一大难关往往离不开人才的供给。为攻克此难题,作者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其一,可以在对口专业的高校进行预设相关理论课程,打好理论基础。其二,通过锦州地方高校优势培养体医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其三,保障人才福利应有的水平,实施鼓励机制以及其它补贴的形式,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4]。
5.5加强对“体医融合”服务传播的宽度和广度
社区是最为重要的基层服务中心,应定期开展体医融合知识讲座,提供社区知识咨询点,开展普及教育会等。除此之外,应通过主流宣传方式广泛地为社区群众普及体医融合服务模式的重要性,全面提高民众对体医融合的认可度与参与度,为体医融合的推广与建设搭建完善良好的社会平台。
参考文献
[1]彭朝驿.新时代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0,26(09):137-138.
[2]王世强,李丹,盛祥梅,肖刚,聂应军,吴菊花.基于体医融合的社区健康促进模式构建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2):1529-1534.
[3]王世强,吕万刚. 基于体医融合的社区健康促进模式构建研究[C].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9:5408-5410.
[4]张彤. 构建咸阳市城区“体医融合”服务模式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9.
基金项目
2021年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阶段研究成果《 “2030健康中国”视阈下“体医融合”全民健康路径的构建研究 ——以锦州市为例》(202110167015)
作者简介
徐东帅(2000—),男,辽宁沈阳人,渤海大学体育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社会体育。
张颖 ( 1978—) ,女,辽宁锦州人,渤海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体育。
贾文伟(1965—),男,辽宁锦州人,渤海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体育。
关键词:体医融合;2030健康中国;锦州市;全民健康路径
1.前言
为积极主动应对我国加速到来的老龄化,探寻体医融合可行的有效措施与合理方案迫在眉睫。当前锦州市城区体育健身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体育健身现阶段缺少科学指导的环节。就医学人士来说,未获得过专业性的训练,因而缺少运动训练方面的执行能力与理解能力[1]。若进一步强化与体育从业人员之间的合作,将有利于锻炼者的健康发展。进而意味着体医融合的主要目的是为处理医学界与体育界都不能独自处理的三大运动问题,也就是运动的持续性、有效性与安全性[2]。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锦州市城区居民“体医融合”现状为研究对象,以凌河区、太和区、古塔区居民为调查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找相关文献进行分组研究,全面了解与医疗服务和体育保健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以此作为撰写报告和开展调查的理论依据。
2.2.2实地调查法:
通过走访锦州市城区,充分了解锦州市目前社区体育服务形式,提前预测推进体医融合会遇到的问题,及时探究其项目所需改进的地方。
2.2.3数理统计法
使用Excel软件处理回收调查问卷中的有效问卷,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得出有效信息。
2.2.4问卷调查法
本次研究设计了针对社区群众基本信息?日常体育锻炼状况?医疗卫生公共服务水平、体医融合服务具体需求的调查问卷,共35个问题。将此作为进一步认知和了解区群众对体育公共服务及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锦州市城区共发放550份问卷,回收523份,其中有效问卷492份,问卷有效率为94.07%。
3.结果与分析
3.1锦州市公共服务现状
3.1.1体育健身设施现状
目前社区居民对体育场所建设地理位置不满意的占总人数的21%,总人数中仅有20%的居民对体育健身场地位置感到十分满意。调查显示开发区的居民对选址十分满意,对于体育健身场地设施位置不满意的居民大多数生活在没有合理的规划的老城区。
在场地设施建设方面,对于场地设施类别不满意的居民占比29.4%,对于场地设施感到满意的居民占比12.6%。人们不满意的主要因素是设施过于单一和居民运动需求的进一步提升。同时锦州市目前建造体育运动场地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健身运动场地布局规划不合理?健身设施无法满足居民的运动需要。
3.1.2體育组织现状
通过相关调查得出参加过体育组织健身活动的居民只占调查总人数的27.3%,且在政府注册的体育活动组织占比较少。其中绝大多数是由体育活动爱好者自发组织的,这些组织开展体育活动缺乏合理的锻炼方式以及锻炼时间具有随意性,不能切实保障健身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进而导致了体育健身锻炼者对体育活动产生消极情绪。
3.1.3体质监测与监控现状
调查显示锦州市目前正在建设社区监测站。71.2%的社区建立了监测站,设置专业的物理监视器的社区几乎没有,只有4%的社区居民每隔一段时间定期参加体质测评,不到半数的居民表示未参加过测评,还有22.8%的居民表示偶尔参加体质测评,有28.4%的居民表示对体质测评情况并不了解。
3.1.4科学健身宣传与指导现状
通过居民获取信息方式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85%的居民主要通过电视或网络获取信息。锦州市社区健身相关知识在社区公告栏占有75%的部分,这种宣传形式无法做到对健身知识的有效推广,进而没有办法提高居民学习的兴趣。目前锦州社区居民的健身与体育锻炼缺乏专业教练的指导,部分教练缺乏运动健身理论常识,以致于社区居民对体育健身锻炼缺乏积极性。
3.1.5体育活动开展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类型的体育活动在被调查的社区都开展过,但在组织活动的频率上却截然不同。此外,社区开展的体育活动,有很多的健身爱好者喜欢参与到其中,在进一步了解后我们得知,每四个月举办一次社区运动会的社区占63.6%,每个月组织一次及以上体育活动的社区占25%。
3.2锦州市医疗卫生服务现状
3.2.1健康档案现状
在锦州市社区进行的相关调查表明,有健康记录的社区占总调查社区总数不到三分之一。由于社区的保健服务不能直接对接于社区的医疗机构,所以人们通常在医院接受治疗,即使他们患有普通疾病,一般也不会选择社区保健服务。因此,人们普遍认为无需建立社区保健记录和健康档案,总的来说在社区基本保健服务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需要补充的部分。
3.2.2健康教育现状
通过社区群众参与知识讲座的情况发现,参与健康知识讲座60岁以上和60岁以下的人很少。60岁以下的由于工作原因,往往没有空余时间参与健康讲座。60岁以上的群体获得疾病预防知识主要是通过宣传手册、电视等,60岁以下群体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教科书等。调查显示居民对日常疾病预防有26.7%的人对疾病预防知之甚少,
3.2.3疾病预防控制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社区卫生服务站疫苗接种的模式服务较为完整。比如,孩子的注射疫苗方面,社区卫生服务站会定期把需要接种的疫苗,提前通知家庭。通过调查发现66%的人社区卫生服务站疫苗接种的工作感到很满意,29%的人感觉一般,5%的感觉不好,通过数据可以得出锦州市社区疾病防控工作落实的比较好。 3.2.4基本医疗服务现状
通过调查可知,66%的社区居民对于社区医生的水平存在质疑,这与社区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服务站设施资源匮乏等各方面的原因有关。其中45%的居民觉得社区医生的医疗能力非常有限,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的服务则更少,社区居民对基本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也较低。
4.锦州市“体医融合”服务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4.1政府相关管理组织不健全
目前,“卫生保健一体化”的概念理解和接受与社区现有结构不同,这意味着项目本身的进展速度和影响是完全不同的。这是因为该文件在社区组织中发挥的作用是最重要的,所以必须适当考虑到社区理事会在建立社区组织方面的作用。下设社区医疗部门和体育指导部门将更为有效地推进体医融合的发展,以达到满足人民群众在体育?保健和医疗信息方面的需要。
4.2体育和卫生两大部门契合度低
根据问卷调查锦州市社区体医融合其主要可分为居民健身指导?居民体质的监测以及居民健身宣传三点。根据深入调查研究,目前锦州市体育与卫生两大部门并没有实际合作项目且契合度也较低。体医融合需要体育和卫生两大部门的密切配合才可以实现,所以锦州市未来实现体医融合的必要因素就是应加强体育和卫生两大部门契合度的提升,以达到体医融合可以正常开展。
4.3.缺乏资金保障
建构体医融合服务的新型模式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其中,前期需要设备设施的投入[3]。例如,为社区居民提供锻炼前综合体检的设备、运动食谱的研究和开发、体育项目开发等等,后期是社区志愿者和社会体育教练的教育支出,资金的稳定是建立体医融合新模式的重要保证。
4.4.人才缺口的挑战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群众体育发展的基础,现有的社区体育指导员只是对体育技能的指导与演示,对体育医学知识较为匮乏。他们在设计体育方案和身体康复方面难以对健身者的身体状况、运动条件等方面作出判断,与体医融合所需的复合型人才有一定的差距,很难胜任体医融合的指导任务。因此,在构建体医融合服务模式的初级阶段面临人才缺口的挑战。
4.5.居民思想观念障碍
现代居民对体育认识不够深刻,居民的思想观念障碍使其推行受阻。体医融合从被提出延至现在,依然有许多人误解体育活动真正的内涵,往往忽视了体育在医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改变居民对体育的传统认识迫在眉睫。
5.推进锦州市“体医融合”服务模式的发展对策
5.1健全政府相关管理组织机构
努力健全政府组织管理手段是开展体医融合的前提条件。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进一步促进体育与卫生部门的统筹合作。在这一过程中,锦州市政府应提供政策支持,并对此有计划地协调工作。在开展体医融合工作当中,努力做到紧贴社区群众的实际需要,并且依据社区群众的真实反馈做出相对应的方式方法,合理规范地开展相关工作,推动体育和医疗二大部门摸索出相契合?高效率的工作模式,最大程度施展两者的功能,以达到联动发展、合作共赢。
5.2大力推动体育和卫生两大部门的融合
促进体育部门和卫生部门有机结合,发挥政府相关政策的导向作用。在开展体医融合服務项目前,选取部分社区建立试验点,形成的实际记录数据可以作为实际开展时的参考数据。在试验的过程中,及时调整运行的方案,避免影响社区群众的体验感受以及服务口碑等等。根据目前进展状况,政府在资金以及管理方面应给予相应的支持和保障,确保体医融合初期开展顺利。真正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促进体育与卫生部门在实质上的融合。
5.3加大政府财政投入与社会资金融入
除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外,增设募集资金的多种途径是确保体医融合服务模式形成与发展的生命源泉。锦州市政府可以定期对体医融合项目的开展进行招标,确保充足的资金保障服务质量和服务人员的相关开销。其剩余的部分还可以定期在社区内开展相关体育知识讲座,走入社区,走进群众,让大家感受到体医融合的利民?便民之处。
5.4加大“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
体医融合发展的一大难关往往离不开人才的供给。为攻克此难题,作者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其一,可以在对口专业的高校进行预设相关理论课程,打好理论基础。其二,通过锦州地方高校优势培养体医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其三,保障人才福利应有的水平,实施鼓励机制以及其它补贴的形式,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4]。
5.5加强对“体医融合”服务传播的宽度和广度
社区是最为重要的基层服务中心,应定期开展体医融合知识讲座,提供社区知识咨询点,开展普及教育会等。除此之外,应通过主流宣传方式广泛地为社区群众普及体医融合服务模式的重要性,全面提高民众对体医融合的认可度与参与度,为体医融合的推广与建设搭建完善良好的社会平台。
参考文献
[1]彭朝驿.新时代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0,26(09):137-138.
[2]王世强,李丹,盛祥梅,肖刚,聂应军,吴菊花.基于体医融合的社区健康促进模式构建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2):1529-1534.
[3]王世强,吕万刚. 基于体医融合的社区健康促进模式构建研究[C].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9:5408-5410.
[4]张彤. 构建咸阳市城区“体医融合”服务模式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9.
基金项目
2021年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阶段研究成果《 “2030健康中国”视阈下“体医融合”全民健康路径的构建研究 ——以锦州市为例》(202110167015)
作者简介
徐东帅(2000—),男,辽宁沈阳人,渤海大学体育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社会体育。
张颖 ( 1978—) ,女,辽宁锦州人,渤海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体育。
贾文伟(1965—),男,辽宁锦州人,渤海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