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茶心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字拆开就是“草”与“木”之间多了一个“人”。
  “自从陆羽生人世,人间相学事新茶。”以致后来,其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国人从把饮茶作为一种嗜好、习惯,生理需要升华为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其实质就是茶与人的交融。
  清茶一杯,心情几许,有时心就是一杯茶。喝茶中有水深波静,流水喧喧,花红柳绿,众鸟湫湫,车水马龙种种心境,全凭“茶心”一颗。《品城》中,城事就是茶事,同是城里人,不同的心境,冲泡的每杯茶,茶氤缭绕,清香还是醇厚,也因人的喜好而异。茶无论是在“上海咖啡边上”,还是北京胡同里,泉州人“斗茶”的色、香、味、韵中,茶在城中时时浸泡着我们一个个的个体,弥漫出不同城市茶香的韵味隽永。
  茶心,首先要有感悟的心。有多少饮茶人,就有多少种茶滋味;同一个人,不同的身与境,也可品出不同的沉浮,雅俗。古人言,品茶的最高境界就是茶禅一味:一念迷失,禅是禅,茶是茶;一念觉悟,茶即禅,禅即茶。《对话茶官陈水潮》,一个地方一把手的局长,主动要求回老家擔任分管茶事的副书记,准是一位有感悟的茶人。茶本无言,品者有语,用在茶和陈水潮身上都是可以的。
  茶心,是要有“奉茶”之心。奉茶就是以茶奉客。在闽南以及台湾一带,奉茶是一种古老的习俗,但凡在行人路过的路口,或偏僻的乡村,都时常看到一只大茶壶,上面写着“奉茶”,供行人取用。《探秘天福》中,天福集团总裁李瑞河先生,从天仁到天福,一生为茶,就是因为有一颗“奉茶”之心。
  茶心,更重要的是要有平常心。马来西亚继程法师有句著名的茶语:“喝茶为欢喜,无谓因茶苦。即使无好茶,有茶便是好。”泡好一杯茶,心随“茶心”而变。在闲适中,冲出一杯好茶,好好珍惜,好好品尝,但不执着,过后放下 。
  “满室清风满几月,坐中物物见茶心。”端着茶,我不由想起这两句诗。
  
  丙戊年春于闲云斋 曾章团
其他文献
中华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其中书画文化与茶文化堪称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既各具特色,又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相得益彰。那么,书画与茶各自的魅力何在?它们有哪些相通之处?又何以结缘?从中给我们带来哪些感悟?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4位在书画领域颇负盛名的书画家,请他们就上述问题一一进行了明析,引领我们步入一个绚丽多彩的书画茶缘世界。    范华——斗室茶天地    人物素描  范华,中国美协会员,西安中
期刊
水,乃生命之源,亦是茶之基质。谈茶就要论水。明朝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清代茶人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讲得更为透彻:“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曹雪芹作为一位资深的茶道中人,在《红楼梦》中所写的煎茶用水又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雨水煎茶  《红楼梦》写煎茶用雨水的有两处。  第41回,贾母一行人
期刊
说到茶饼或茶砖,一般人脑子里马上想到的就是普洱茶。几百年前一个马背上的意外,让普洱茶成为了茶饼的代名词,也让许多见多了纤瘦的绿茶,喝惯了颗粒状铁观音的茶客们第一次发现,原来茶叶可以做成饼状或砖头状,原来喝茶需要一片片掰下来冲泡。  普洱茶的兴起,把许多茶客的目光吸引到了这种特殊的茶形身上,紧压茶一时成为众多茶客关注的对象。其实除了普洱茶,全国各地都有生产紧压茶,黑茶中的千两茶、茯砖等都是做成茶饼、
期刊
这两年人们在品茶的时候开始更注重茶的保健功能。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说:“能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许多有益成分,茶叶中多数具备。对于茶抗癌、防衰老以及提高人体生理活性的机理也都基本研究清楚。所以,茶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最佳饮料。”鲁迅先生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就目前而言,绿茶、铁观音、普洱茶在国内可谓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除了茶叶多数都具备的保健功能外,究竟这三种在国内最火的茶在保健功能
期刊
从天心岩九龙窠的“大红袍”产地,岩壁上遗留的天心寺和尚所作“大红袍”石刻,到今天天心村世世代代的制茶人,“天心”二字一直被誉为“大红袍”是否正宗的标志。而当我们追溯“天心”二字与“大红袍”的缘分时,才发现这份难以割舍的因缘在武夷山的天心永乐禅寺显得尤为殊胜。    大红袍传说起源地    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始建于唐贞元年间,是武夷山最大的寺院,佛教“华胄八名山”之一。隋唐以来,全国寺院的收入除了靠
期刊
鹤鸣茶社在成都人民公园(即“少城公园”)内,自1920年代开始挂牌经营,近百年来风格不改,依旧是竹椅、矮桌、盖碗茶,而且是标准坝坝茶社。在高档茶楼、茶馆林立的今天,鹤鸣茶社是成都仅有的具有“川西民风古俗风味”的茶馆之一。    在鹤鸣晒太阳、喝香片    鹤鸣茶社位于今天的成都人民公园内,旧名少城公园,园内的茶社在建园之初即有规划。到了1920年,少城公园东部开辟餐馆茶舍区,有静宁、桃花源等饭馆,
期刊
说茶艺来自茶道,但茶道是什么,没有人解释过,大凡文化的东西,往往难有具体的、准确的含义,全凭个人的悟性去贴近和理解。如果茶艺不来自茶道,那就与商业操作有一定关系,好比卖布的叫布艺,卖陶的叫陶艺,卖灯饰的叫灯艺,开发廊的叫发艺。“艺”之所以有个特性,就是场所华丽、装饰精致、收费高档,卖茶也就如此“艺”为大观了。  什么事讲究多了,就有了文化的韵味,一个很粗的人进了茶艺馆,即使只喝三五小杯的茶,出来之
期刊
一百多年,在历史课本里也许只是一页纸的厚度,但对于吴裕泰来说却是几代人的奉献与追求;跨越三个世纪,北京北新桥街市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店铺均已荡然无存,数易其主,数改其业,而吴裕泰茶庄依然历久不衰,旺盛地在旧址发展壮大。在吴裕泰和老北京的彼此融合与见证中,百年的烟云就这样倏忽而过……    5块银元题写第一块牌匾    吴裕泰茶庄原名吴裕泰茶栈,创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至今已有
期刊
若深小盏孟臣壶,更有哥盘仔细铺。破得工夫来瀹茗,一杯风味胜醍醐。  这首诗撷自台湾已故著名史学家连横的《剑花室诗集》,堪称名器、茶境完美结合的情景画卷。深谙工夫茶的连横还在其《茗谈》中写道:“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深,三者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由此可见,“若深杯”在工夫茶器具中之重要。但遗憾的是,长久以来,许多人把“若深”误作“若琛”,以讹传讹,谬传甚广。    “若深”探源
期刊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在一个慵懒的夏日午后,陆游斜靠在榻上,信手涂鸦,几行草书跃然纸上。无事而作草书,睛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无人知晓,在这背后,是否藏着诗人对多事之秋的国家的感慨,是否藏着对报国无门、爱国之士被冷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