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管理微信云服务平台的设计与构建

来源 :中国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h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微信是移动设备上使用最广泛、用户粘性最强的应用之一,其公众平台和开放平台功能丰富,应用便利,为开发者提供了平台化的业务和技术架构,同时也能够为远程教育管理面临的平台缺陷和资源掣肘提供一个快速解决方案。本研究以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功能应用为基础,通过异构平台间的互通与多维服务模式的集成,实现“微电大”在远程教育管理中的技术创新与功能优化,整合各类远程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和资源。在此基础上,研究“微电大”与OA等办公平台的深度整合,逐步推进移动应用平台拓展,提升系统管理绩效,整合系统协作实力,不断探索微信云服务平台在电大远程教育管理服务中的应用前景、建设思路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微信云服务;微电大;远程服务;系统架构;平台整合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6)10—0064—08
  一、引言
  1.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的持续增长,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设备的地位更加巩固,基于手机的应用也日新月异。据2016年1月CNNIC发布的第37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占比提升至90.1%,无线网络覆盖使用率达到91.8%。
  在移动学习和移动办公逐渐成为远程教育和管理主流趋势的同时,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微信云服务平台应用正悄然兴起。微信不仅是移动互联网所有应用中使用最广泛的应用之一,也是用户粘性最强的应用之一。微信消融了传统电信通信和移动互联网的界限,实现了跨通信运营商和跨系统平台的信息传播,在用户关系、通信形式和传播方式上都带来了新的变化,改善了新的移动沟通体验,成为一种重要的移动互联网入口。
  在通信功能上,微信可以发送图文、语音和视频信息,并支持实时对讲、多人群聊和视频通讯,提高了通信效率,降低了沟通成本,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功能完善的信息交流渠道。在社交功能上,微信具有朋友圈沟通,并支持位置服务,提供了内容丰富的社交场景。在平台功能上,微信提供了微信公众平台和开放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了平台化的业务和技术架构,具备完整的应用程序运行保障功能。
  远程教育的移动信息化建设是碎片化学习的基础,是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有效途径。作为国内用户数量最多、活跃度最高、专注移动端功能的即时通讯工具,微信为远程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开放空间和创新的可能。
  2. 文献综述
  微信以其功能的丰富性和应用的便利性,使其云服务平台在许多领域得到深度开发与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当前,围绕微信公众平台这一服务功能在各领域的应用研究逐渐增多。在中国知网,通过对以“微信”为关键词或主题词进行检索,发现有13,788条相关文献记录(2016年3月25日检索),从2011年起显著增加(如图1所示)。
  根据关键词的词频统计,在所有的微信应用研究中,涉及微信平台的研究相对较高,频次达622次。通过对“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号”“微信平台”“微信移动学习平台”“公众平台”“公众号”等涉及微信公共服务平台的关键词和相关主题进行检索,发现对基于微信的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研究基本从2012年以后才形成规模,文献记录共有3,588条,从2013年起呈明显递增趋势(如图2所示)。
  在上述检索结果中,有不少文献涉及微信公众平台在教育管理尤其是远程教育管理方面的构建与应用研究。王萍(2013)在移动学习通用设计准则的指导下,从定位、功能、内容、交互、学习方式和网络服务等层面探讨了微信移动学习的设计原则;柳玉婷(2013)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及其应用优势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移动学习平台的五种应用:利用群发消息功能推送信息、关键词回复获取知识、一对一的问题解答、个性化推送特定课程和利用分享功能形成学习共同体;孔秀丽等(2015)以“物物精新吧”网络商城为例,构建了一个集消费、工作、娱乐、学习于一体、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生移动商城;朱学伟等(2014)将微信和移动学习相结合,通过实例应用证明了微信支持下移动学习的有效性;赵洁等(2014)提出了一种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的图书馆微信服务模式;其他一些研究人员也都分别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微信公众平台在图书馆信息服务方面的应用及其服务平台的构建(张正,2014;孔云,等,2013;孔云,等,2014)。以上文献,从不同视角、用不同方法讨论了微信公众平台在不同系统中的应用与实践。微信应用的领域正不断扩大和普及,在教育领域尤其是远程教育领域更是如此。目前,许多高校、网院,包括部分省级和市县级电大,也已经或正在着手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构建远程教育管理业务系统。
  3. 应用需求
  远程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和更加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开辟了一条与普通教育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新路。但是,当前远程教育的技术平台支撑,虽然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但由于各种原因仍难以对学习者保持连续、有效的关注,形成过程性的缺失,降低了远程教育支持服务的质量。因此,在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学习资源建设和管理模式创新等各方面推进时,应同步创新应用技术,为各类学习者提供便捷、灵活和人性化的学习环境,从而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进程中更好地发挥远程教育的重要作用。
  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教职成〔2016〕2号)提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新成果,聚集优质教育资源,丰富教育教学手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要求。我国远程教育正处于战略转型期,反思当前的教学模式、资源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情况,存在着以下三个问题:   问题一:如何进一步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互联网 ”发展趋势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深入人心,基于网络特别是移动网络的自主学习、远程支持服务与面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必须要保持对学习者的持续关注。以学习者作为服务对象,以学习者的需求为驱动,设计课程、资源和实施学习支持服务与管理,满足咨询、答疑等即时服务需要。建设移动数字图书馆、虚拟实验室,提供多种学习资源保障,形成多样化选择的虚拟实验、实习和实践环境。
  问题二:如何进一步推动管理模式创新?大规模在线教育,必须利用云服务完善数据中心,满足大数据处理的需要,搭建开放性、可扩展的信息技术系统平台,实现教学、管理、服务一体化。优化功能模块,实现学生注册、学习、交流、答疑和考试一站式在线服务,招生、就学、毕业一条龙信息推送。完善管理平台,强化对资源、学籍、教学、督导、行政等管理,实现师生互动,使学习活动可监测、可分析、可调控。
  问题三:如何进一步加强系统建设?远程教育要实现高速、安全的网络覆盖和相对统一的课程资源、教学管理、考核评价,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但是,区域差别和发展差别,容易碰到信息化基础条件不平衡和学习者学习需求、学习形式多样化的实际问题,部分条件较差的教学点可能会成为信息孤岛,面临孤立无援的窘况。
  开放大学背景下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管理模式创新和系统建设面临的“冷思考”,很容易在微信所展现的传播力、影响力和运维力的“热话题”中找到答案。首先,微信的生存之道更为激烈,要在纷繁复杂的公众号中保持营销力和用户黏性,就必须将运营理念与用户需求有机结合,做细分的市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其次,微信端集成PC端、手机端等多种平台服务和应用,开放嵌入其他服务商的应用,用户不用下载APP应用就可以享受全流程化的服务,如在很多餐厅从排队、叫号、点餐、支付、积分等流程全部在微信上完成,既是对服务的整体优化升级,也是提升用户忠诚度的可靠保证,远程教育的一站式在线服务和一条龙信息推送必须跟上、追踪和借鉴微信的趋势。最后,微信为用户开放了接口,提供了程序化、多样化开发的可能,这样也诞生了十万、百万级的微信大号,远程教育本身就具有十万级以上的用户群体,拥有近百的管理节点,“五统一”问题、区域和发展差别、协同配合问题都可以在微信开放性、集成性设计中找到化解之路。
  二、“微电大”的设计与建设
  为有效应对电大战略转型和开放大学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化挑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浙江电大以“微电大”微信云服务平台(简称“微电大”)建设为抓手,建成了全省电大系统统一的微信云服务平台,为全省各级电大统一搭建教学支持服务的公众平台,服务对象覆盖全省电大师生和广大社会成员。
  1. 系统架构
  “微电大”以各接入电大的微信公众服务号为前端,采用软硬件一体化设计、数据集中存储;后台服务器等硬件设施由省电大统一部署、集中管理。前端的各市县电大微信公众服务号既独立运行,凸显地方服务特色,又能体现系统整体性,实现通用数据共享。系统架构如图3所示。
  基础层面:利用云计算技术增强系统部署的灵活性,根据系统业务开展情况分配计算、存储、网络与软件资源,由省电大统一维护,降低系统运维的投入与复杂性。
  数据层面:建立统一公共数据库,避免信息孤岛,确保各类业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唯一性。为确保各接入电大业务的独立性,平台也为各接入电大创建了独立的数据库。公共数据由省电大负责,各地电大根据业务需要丰富和完善本地个性化数据,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分级数据库,为各电大个性化拓展和数据分析奠定良好基础。
  功能层面:“微电大”在整合其他应用的基础上,提供各类信息查询与服务;建立了模块开放标准,为功能扩充和二次开发打下了基础。
  安全方面:“微电大”建立了统一的安全机制。用户的输入输出经腾讯公司技术平台中转处理,在微信层面形成了第一道安全防线;“微电大”后端对各类敏感数据进行了加密传输,并在信息发布功能上建立审核制度,进一步加强系统安全性。
  “微电大”接收全省电大师生和社会公众的服务要求,经腾讯微信公众平台处理后发送至省电大后端,并由后端提供个性化服务。按照平台架构,各市县电大只需申请一个微信公共号,接入省电大的统一后端,无需任何开发、软硬件投入,即可拥有一个功能完备、属于学校自己的个性化微信公众平台。这样的系统架构,促使“微电大”平台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在全省电大系统的推广应用。
  2. 功能设计
  “微电大”在设计之初主要以对外宣传、学生服务以及社会服务等功能应用为主。“微电大”服务平台的功能结构如图4所示。
  宣传服务模块:利用微信新媒体快速传播的特性,“微电大”通过新闻动态、校园活动、最新通知等模块,向社会宣传电大,展示电大风采,加强学校品牌建设。
  学生服务模块:学生支持目前以非学术支持为主,包括查询选课信息、成绩信息、面授辅导安排、考试安排、地图查询以及在线报名、在线咨询、调查问卷、语音自动应答等交互功能,充分发挥了移动智能终端的便携性、智能性和交互性。
  社会服务模块:通过提供社区互动支持,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通过提供部分日常管理功能,如一周安排、通知、工作任务等,增强了教职工与“微电大”的黏合度,进一步增进用户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微电大”还提供热点扫描功能,利用二维码扫描识别技术,方便信息获取。
  3. 建设特点
  相比同类微信平台的建设,“微电大”在建设策略上体现了三个特点:
  (1)统一部署与个性凸显相结合
  当前,远程教育信息化正面临系统整合和架构优化的阶段,因此统一部署和个性凸显相结合的设计理念是“微电大”建设的关键,即用一套系统为全省各市县电大建成独立且能凸显个性的服务平台,实现了全省电大系统的资源共建共享。   (2)服务师生与服务社会相结合
  “微电大”面向各市县电大,为远程教育学生提供便捷服务和持续的关注;面向依托于电大建立的社区大学、老年大学等,为社会公众提供社区化学习、项目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同时,充分利用微信的大众媒介特性,向社会公众传递远程教育服务,努力承担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社会责任。
  (3)平台建设与队伍建设相结合
  “微电大”项目建设调动了全省各级电大的积极性,特别形成了一支团结协作的技术队伍,按计划组建全省电大信息系统建设专家库,研讨“微电大”建设需求并在建设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加强全省电大技术队伍建设。
  三、“微电大”的技术创新与功能优化
  1. 异构平台间的整合设计
  当前,各类平台林立已是远程教育的普遍现象,由此带来的系统整合及数据管理问题成了最大的课题。基于此,在平台设计之初,“微电大”就把系统整合问题作为建设重点,加大推广平台使用,集成移动应用总入口,结合专业APP应用,统一打造电大系统移动信息门户。实施“微电大”与各类平台的整合对接,实现通过“微电大”查询在线学习资源、进行教学交互和网络考核模拟与形成性测试,提升移动学习支持服务能力;实现协同办公、工作日志等功能,增强移动办公服务能力;利用微信特性构建消息中心,强化“微电大”交互能力,并在应用实践中逐步推广,发挥“微电大”远程教学服务作用。
  目前,浙江电大现有的各类平台包括在线学习平台、课程考核平台、省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省终身学习在线、综合办公平台、老年开放大学等各类教学管理平台已经在“微电大”逐步整合。如对学习平台、课程考核系统平台的整合实现过程如下:
  (1)在线学习平台的整合对接
  2004年,浙江电大在“电大在线(省校版)”基础上,自主开发了在线学习平台,着重在用户权限管理、用户行为跟踪和记录、数据统计分析、学生教师评价系统、网上教学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拓展,此后又陆续进行了多次功能完善和性能优化升级,但平台缺乏移动学习功能,交互功能也较弱,一直有待改进。“微电大”与在线学习平台的有效整合,将适于通过手机查询和交互的功能转入,引导学生获得更快捷的教学服务。平台整合架构如图5所示。
  整合要点包括:“微电大”通过学号与在线学习平台形成对接,“微电大”用户ID与学习平台的用户ID一致;融合在线学习平台和微电大安全体系;通过“微电大”,使学生可浏览自己选择的课程列表;学生进入所选的课程,可查看本课程资源列表。
  为更好地实现与在线学习平台的对接整合,还通过“微电大”开展教学活动,方便学生利用手机开展互动交流。教学活动主题帖由二维码进行标识,学生利用微信的扫一扫功能关注活动帖。利用智能手机上传实时图片、相册图片以及文字内容,从而实现师生图文交互,“微电大”的教学活动与PC网页版同步。
  (2)与课程考核系统的整合对接
  2013年,浙江电大启动网络课程考核系统建设并投入使用,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完成远程在线自测、省开课程形考管理,以及考试中的考务管理、题库管理、考试管理和远程监控等,促进教学改革,实现考试工作由人工纸质操作方式向自动化、网络化方式转变。为方便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学习,通过“微电大”对接考核系统,建设考核系统的移动应用(如图6所示)。
  平台整合要点如下:“微电大”建立相应的安全机制,罗列学生参加测试练习与形成性考核的课程;学生通过“微电大”开展模拟考试(测试练习)活动,模拟考试分为单元测验和全真模拟两个部分,学生每次模拟考试记录在“微电大”平台;学生通过“微电大”开展形成性考核活动。平台提供所选课程形成性考核内容,试题按指定规则自动抽题,由学生在手机端进行形成性考核,并将结果记录在“微电大”平台,便于相应的业务管理人员查看。
  2. 多维服务模式的整合集成
  (1)系统性的服务机制
  “微电大”面向市县电大提供统一服务,避免平台重复开发,形成良好的数据和资源共享,把服务学生的职能交由各市县电大平台。市县电大的教学、管理人员更了解当地学生与社会的需求,直接面向学生提供便捷、贴心的服务,带来更好的效果,拉近了学生和老师、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另外,“微电大”充分凸显了各市县电大的服务特色,增强平台建设的自主性,提高市县电大参与平台建设与业务开展的积极性。系统性的服务机制也有利于各市县电大相互学习与促进,从而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积件式的服务模块
  “微电大”建立了功能模块开发标准,以积件的形式供接入市县电大选择。除了“新闻”“通知”等个别必选功能模块外,给予市县电大更大的选择自由权,各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与社会需求、学校服务能力、学生需求相适应的功能模块。模块化开发标准的建立,也为二次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微电大”后端统一管理平台提供了“所见即所得”的可视化菜单生成工具(如图7所示)。对于各市县电大管理员来说,只需将所选择的功能拖动到合适的菜单位置即可,平台用户可从前端界面看到相应的功能菜单,降低了管理操作的难度和复杂度。
  (3)汇聚性的服务内容
  “微电大”一体化设计的软硬件和数据集中存储,为数据和资源的共享提供了便利。通过微新闻聚合全省电大的最新动态;通过微通知,以最方便快捷的方式,把重要事项传递给全省各市县电大师生与社会大众;通过云校园,汇集精彩、丰富的校园活动,以文字、图片和专题视频等形式,传递电大的理念和文化。“微电大”把全省电大的风采,汇聚在一个小小的手机屏幕上,成为全省电大系统在移动互联网上对外宣传和服务的新窗口。
  (4)贴身式的服务方式
  “微电大”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以及微信的优势,使学生有效利用碎片时间,方便快捷地获取各类支持与服务。“微电大”一期项目主要针对学生和社会公众提供“微课体验”“微报名”“微咨询”“微课表”“成绩查询”“考试查询”等支持服务功能。针对社会公众,“微电大”的“微课体验”功能提供了短小实用的微课程,引导公众使用资源更为丰富的浙江电大移动资源平台,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性认知电大的学习模式。“云课堂”及时发布全省各级电大各类面向社会、社区的技能培训、学术公益讲座等活动安排,吸引大家积极参与,不断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学生通过“微电大”的支持服务功能,及时查询与学习相关的各类信息,如课程、学分、成绩;查询教学安排,如面授课表、考试通知和其他教学活动情况,时刻提醒学生安排好学习时间。“微电大”努力整合各类应用,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   (5)智能化的服务环境
  “微电大”努力构建智能服务环境,通过技术手段保持对学生的持续关注。通过“微咨询”,使用平台提供的问题库快速定位并获得学校教务教学等方面的信息与帮助;通过人工咨询远端的教师,教师的电脑就能及时捕获学生的信息并迅速进行处理与应答。使用“自动应答”功能,可通过语音咨询获取相关帮助。“微电大”能智能解析语义并快速以图文形式反馈合适的信息。“微报名”“云课堂”等功能模块,根据智能终端的定位服务提供最近教学点服务。以“微报名”为例,“微电大”会在填写报名信息时,给出离报名者最近的教学点信息供参考选择,报名者也可以通过手机拍摄并立即上传报名所需的个人照片,轻松完成预报名环节。
  (6)O2O的服务模式
  二维码与位置服务是“微电大”连接线上线下,提供支持与服务的一个重要通道。微电大的“哪里”功能模块,为用户提供所关注教学点的导航信息,轻松获取到学校的最佳路线;微电大的热点功能,提供了丰富的场景支持,可根据需要生成不同的二维码作为活动的组织标识,活动参与者通过微信的“扫一扫”功能,方便掌握活动信息,为远程教育线上线下相结合开辟了新的渠道。
  (7)社会化的服务支持
  “微电大”的社会化服务,利用了公众服务号信息推送机制和微信本身所具有的最基本、最强大的交互功能。根据用户的分组,编制汇聚重要信息、热点信息,准确定向推送给用户;在用户之间组成强关系的交流群组和分享关系。利用平台的“圈子”功能,凝聚有共同兴趣爱好、共同话题的用户组成交流圈,如课程圈、教研圈等。平台还开发了学校日程、电话薄等高频应用,提供用户便捷的访问路径。
  四、“微电大”的实际应用与持续性建设
  1. 实际应用
  “微电大”平台开通后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用户关注总数快速增至5万多人,消息推送数达到240多万条。全省电大系统共有55个教学点通过各种途径推广平台使用,部分教学点积极通过“微电大”创新管理与服务,部分功能模块的应用如“考试通知”“成绩查询”“招生服务”等在学校的考试组织与管理工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远程管理作用。平台还承接了全省电大系统“这江、这水、这人”学生微视频大赛活动的技术支持,以及为全省电大系统各类会议、活动等提供服务。
  “微电大”不只是一个平台,它是一种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理念。平台加强了市县微电大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加强用户行为、功能热点、平台访问情况等的统计,便于市县电大优化教学组织和管理服务,推进精准服务;加强“微电大”门户(省校)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加强对全省各市县电大平台的应用情况统计,有利于充分发挥平台作用,科学推进平台建设。图8为浙江电大本部的用户使用统计图。“微电大”对用户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实时统计,教学管理部门能随时掌握平台的访问情况,针对不同模块的访问率了解用户的需求,并以此做出模块调整与回应。
  从图8可以看出,利用“微电大”进入微校园、开展微学习、接受微服务的总量还不到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说明“微电大”的知晓度还不高,目前推广宣传的任务还比较重。在各个模块中,参与新闻、活动、查询的行为比重较大,而利用微信开展学习还比较匮乏,说明“微学习”当前的架构模式和内容设置暂时还没有得到学生认可,应该进行深度优化。活跃用户偏少,说明学生应用习惯主要还在于信息推送,主动获取信息的热情还不高,需要在学生关注度高的新闻模块加强运维,增加用户访问率。根据一周访问热度,可以看出周日是用户访问的峰值,各地电大通过公众号推送信息应该尽量选择这一时段。
  “微电大”在全省电大系统内的推行使用效果也比较明显。如瑞安电大,自加入平台以来,通过以点带面推广方法,用户使用率一直比较稳定。老生通过体验应用,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由班主任通过QQ群或班会发布“微电大”二维码,让一部分人先关注,再通过“微电大”平台学生服务功能,如教务通知、考试查询、成绩查询等引导部分学生应用。使用频率的统计如图9所示。
  在各功能模块放置的二维码方便学生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方便学生随时收藏,无形中使“微电大”逐渐成为展示电大成果、推广社区教育、创建终身学习的重要媒介。 瑞安电大利用“微电大”开展了广泛的应用(如图10所示)。
  正如瑞安电大在“微电大”微信云平台应用推进会上所讲,“微电大”汇聚了全省电大的智慧和力量,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群策群力,共建共享,使“微电大”建设和应用提升到新的水平,特别是数据字典、应用接口、运行维护、推广应用等完善的标准化建设,全省统一规范的命名、标识所形成的品牌效应,功能布局更加合理,服务定制更加便捷,重点应用更加突出,全省“微电大”之间的关联更加紧密,跳转更加便捷,真正实现了全省电大系统移动服务的一体化。
  2. 应用展望
  可持续性发展是信息化建设是否成功的一项重要指标。一个平台的建设是否成功必须考虑到其后续的建设与应用,要根据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规划,分步实施,不断完善,满足应用需求,并以平台建设为抓手,探索信息化建设新模式。
  “微电大”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完善,要继续加强“微电大”各功能模块建设与应用,如平台的互动、信息整合度、定制化和个性化、访问性能等方面,在平台现有系统架构的基础,以深化应用为目的整合在线学习平台和课程考核系统,强化社交功能,加强班级管理,促进生生、师生互动,强化学生体验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确保学习质量。同时,与OA等办公平台深度整合,逐步推进移动应用平台拓展,使“微电大”在远程教育管理服务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升系统管理绩效,整合系统协作实力,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承担更多责任,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CNNIC. 2016.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16-01-22.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tjbg/201601/P02016 0122444930951954.pdf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EB/OL]. 2016-01-16. http://www.moe.edu.cn/srcsite/A07/moe_726/201602/t20160202_229322.html
  孔秀丽,袁遇晴,杨丽华. 2015.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生移动商城的构建[J]. 科技创业(5):21-23.
  孔云,廖寅,资芸,薛秀珍,张仲华. 2013. 基于微信公众账号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研究[J]. 情报杂志(09):167-170,198.
  孔云,廖寅,资芸. 2014. 图书馆微信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 图书馆论坛(2):90-95.
  柳玉婷. 2013. 微信公众平台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10):91-93.
  王萍. 2013. 微信移动学习的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分析[J]. 远程教育杂志(6):34-41.
  张正. 2014. 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J]. 国家图书馆学刊(2):31.
  赵洁,马铮,王雪雅. 2014. 基于微信的图书馆服务:现状与服务模式构建[J]. 情报理论与实践(7):90-94.
  朱学伟,朱昱,徐小丽. 2014. 微信支持下的移动学习平台研究与设计[J]. 中国远程教育(4):77-83.
  收稿日期:2016-03-04
  定稿日期:2016-06-30
  作者简介:应悦,硕士,副研究员,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人事处处长(310030)。
  张翼翔,工程师,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信息化中心(310030)。
  责任编辑 韩世梅
其他文献
摘 要:诗言志,歌咏言。诗是诗人情感的吐露,是诗人人格的表达。杜甫与王维,同一时代的诗人,都经历了由盛转衰的唐朝。但是同时代却催生了不同的诗人。同时代的不同遭遇也成就了他们笔下的相似而又不相同的《日暮》与《渭川田家》。  关键词:王维;杜甫;《渭川田家》;《日暮》;异同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6-0-01  渭川田家(王维
63.上海  同济大学,学校大礼堂。正在举行知识靑年邢燕子下乡当农民的事迹报告会。  台上,一个短发齐耳,农村社员模样的女靑年正在讲话。她语调激昂。台口上眉的横幅:青年榜样邢燕子报告会。  台下的学生中,有张文瀚和秦明月。学生们个个表情激动,高呼口号:革命青年志在四方!  到农村去!  到边疆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学生们高唱《毕业歌》: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黄浦江畔,
——根据邱利锋原创故事《土豆和马铃薯》改编  故事梗概  东北某地联心村旁老河套的悬崖上,呆呆地站着贫困户家的儿子福生。福生失望迷茫,他被名牌大学录取,却因家中没钱难以实现梦想。村支书、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李大峰和乡亲们把福生从悬崖上拉下来。李大峰当场承诺借资他上大学,还让他毕业回本村为合作社打工五年,将来挣钱还钱“一个子”都不许差。  一场虚惊过后,村支书李大峰、村主任王铁河、村妇女主任马大铃、村治
摘 要:索尔·贝娄在《雨王汉德森》中积极探索人类生存面临的困境,并通过赋予主人公自由选择的尊严及具有浓厚神话色彩的多重身份探寻出路,破译生存的密码,极富人道主义色彩。  关键词:存在;神话;人道主义  作者简介:杨傲霜(1989-),女,安顺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现当代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6--
【摘 要】  有20年历史的探究社区模型已经成为在指导远程教育的教学和研究方面最常被引用的模型。得益于新技术的发展和远程教育实践越来越为大多数大学所采用,探究社区理论也在不断发展。作为该模型的原创者之一,本文作者从个人视角探讨探究社区的研究和实践现状。文章提出应该扩展探究社区模型内容,增加“学习者临场”,以显示动力、自我效能感和个人技能对于探究社区高效运作的重要性,把探究社区发展成为一种学习模式。
摘 要:《给艾米莉小姐的玫瑰》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发表于1930年的一篇短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南方没落的贵族小姐艾米莉的爱情悲剧。本文基于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对主人公艾米莉在两种本能控制下的行为及心理进行分析,指出其杀死爱人并孤独终老的悲剧是由于过分压抑的生的本能导致死的本能的爆而造成的。两种本能的抗争结束后,艾米莉小姐的内心也终于重归平静。  关键词:威廉·福克纳;《给艾米莉小姐的玫瑰》;弗
摘 要:电视剧《潜伏》是一部戏剧冲突强烈的作品,剧中的勾心斗角、伪装、绑架、窃取情报、暗杀、救同志、杀叛徒一系列紧张而又刺激的情节把一个在特殊历史背景下一个特殊的工种所经历的腥风血雨通过电视剧画面技术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观众面前。这不仅仅是一个艺术上想法构思精妙的产物,更是一种技术上的成熟,脱离技术是成功的电视剧作品不能称之为优秀的艺术作品。本文将从主旋律信仰的贯穿和演员选取角度首先进行艺术层面上的分
吉莉安·弗琳,美国作家。早年曾在《娱乐周刊》工作。已出版3部小说。处女作《利器》入围“爱伦·坡奖”,另外两部作品《阴霾地带》和《消失的爱人》双双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有人曾评价导演大卫·芬奇“能把50分的剧本拍成100分、甚至120分的电影”,这句话用在《消失的爱人》上,却不准确。尽管这部10月3日在北美上映的电影目前已经取得1.6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2亿元)的票房,成为芬奇本人
当清音响起,悄让风掠过,秋波绿漾海云天,眯碎了山泉的眼,模糊了江河与海湖。莫论剑气文章,且唠平常作心词。烫一缸陈储菊茶,烧今季毛豆尖尖,任香雾蒸腾,竟享如此月光!  聲儿缓,足音慢,莫念登高,且听山中流水音,大气自然。莲荷光影,浅底翔鱼,忘却了,笑与泪小江湖,傲寂的是柔柔的心。丝丝月,如泣如诉,闹声铮铮,终消于天籁筝筝,心自问心。  滄海一声轻叹,红尘竟引往事。雨朦胧,船桥雾漫,白茫茫盈盈似雪,清
[中图分类号]:J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6--01  摄影术自从1838年发明,150多年以来,它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速向高速、由手工向自动化发展的过程,伴随着科技的进步,黑白的影像也逐渐的被彩色照片所取代,然而,在每个不同的时代,总有这样一群人拒绝彩色,坚持黑白照片的创作,这些人是为了表达对早期摄影术的追溯,还是为了表现对真实具体影像的精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