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反倾销是一项重要的国际贸易法律制度。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全球浪潮下,传统的贸易保护做法已经没有了市场,但是作为世界贸易组织允许其成员国采用的三大贸易保护手段——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使用则大行其道。尤其是反倾销措施,由于具有易于实施和有效排斥外国产品进口的特点,更为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所青睐。在我国成功入世后,反倾销措施更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打击、排挤我国产品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倾销; 反倾销; 贸易保护主义
中图分类号:F753/757-0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0-0220-1
1 倾销
1.1 倾销的含义
所谓倾销是指一国的生产商或出口商在正常贸易过程中,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甚至以低于成本价格,向另一国推销商品。
1.2 倾销具有客观性
企业通常在低价可以占领国外市场消费者的前提下才进行倾销。为了利润的最大化,企业会依据各区域市场的需求而制定不同的价格,在国内的价格较高,在国外的价格较低,使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国家产生价格差异,导致倾销的发生。
2 反倾销
2.1 反倾销的含义
所谓反倾销是指进口的国家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产业,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或降低其进口的数量。
2.2 反倾销的理论基础
由于进口国的消费者转向购买进口的倾销产品,从而造成那些受影响的国内生产商逐步丧失国内市场,企业的开工不足、利润下降、工人失业甚至企业破产倒闭。大多数国家出于保护本国产业,力图充分利用反倾销的立法和措施,该措施和立法已经成为国际贸易规则中合法的保护手段。
3 中国商品遭遇国外反倾销的原因
由于中国劳动力廉价使我国出口贸易一直保持强劲势头,进口国为了保护本国的相关产业,必然会采取措施;我国商品出口主要集中在西欧和北美。当进口产品在进口国市场所占分额超过20%,会对本国的本产品行业造成很大损害,为了保护本国相关产业,进口国必然会以倾销为理由,排挤外国进口产品;为了躲避外国的反倾销和配额限制,港澳台地区有的厂商利用中国内地的原产地证来出口,增加了我国名义上的出口量;当企业被指控时应诉不力,客观上助长了国外对我国产品反倾销的氣焰;中国劳动力廉价带来的是出口商品的低价优势,但这也是我国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重要原因。但更严重的是为了抢占国外市场份额,部分企业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惜成本降低价格,极大的影响了正常的出口秩序。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为其他国家的反倾销诉讼提供了更好的借口。
4 中国应对国外反倾销应采取的对策
4.1 从政府、行业协会的宏观角度来分析
通过政府间谈判,改变我国的不公正待遇;合理利用世贸规则;加强国内反倾销立法和执法,总的来说要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需要“攘外”、“安内”。“攘外”即直接对付反倾销。我国企业要勇于直面国外的反倾销诉讼,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绝不给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以可乘之机。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如果不积极地面对诉讼,会有损自己的企业形象。我们不能给国外留下“中国企业怕打官司”的形象,从而导致更多的反倾销诉讼。为了充分地调动企业应诉的积极性,商务部1999年专门制定了旨在落实“谁应诉,谁受益”原则的规定。“安内”是指国内企业要练好“内功”,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产权制度,规范自身的贸易行为,让所有的企业都能严守市场秩序,共同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加强行业自律,以合理的价格开拓海外市场,进行有序竞争;加强行业建设,协调和管理,发挥其在应对国外对华反倾销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反倾销人才的培养;加强管理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4.2 从企业自身的微观角度来分析
企业应努力开发新产品,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开发非洲、东欧和南亚市场,避免出口市场过分集中带来反倾销风险;创立有国际影响力的本土品牌,改变过去粗放型的增长方式;管理制度化,注重本企业生产和销售资料的收集和保存,以防反倾销方调查,同时涉案企业应积极参加复审应诉,争取撤消或胜诉。聘请有经验的律师抗辩,充分发挥进口商的作用。
5 结论
反倾销是盾,它不仅保护国内制造商的利益,更将别国价廉物美的产品拒之门外,制约了出口国的经济发展。贸易保护主义为本国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益,同时,也增加了本国国民的消费支出。现在,很多国家为了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利用WTO规则中的漏洞进行反倾销,使得反倾销已失去本来的意义。反倾销又是矛。我国企业需要积极应对反倾销,维护自身正当的利益和市场份额,给国外的贸易保护主义以迎头痛击。
而决战反倾销,更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企业的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更需要行业协会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需要政府的大力关注与协助。反倾销是福祸相依,最终的结果取决于我们到底怎么做。
参考文献
[1] 薛荣久.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大经贸发展[M].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7.
[2] 刘文华.WTO与中国贸易法律制度的冲突与规避[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3] 孔祥俊,吉罗洪.反倾销法律制度及申诉应诉指南[M].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阮拓(1978-),男,湖南岳阳人,湖南农业大学08级农业推广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倾销; 反倾销; 贸易保护主义
中图分类号:F753/757-0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0-0220-1
1 倾销
1.1 倾销的含义
所谓倾销是指一国的生产商或出口商在正常贸易过程中,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甚至以低于成本价格,向另一国推销商品。
1.2 倾销具有客观性
企业通常在低价可以占领国外市场消费者的前提下才进行倾销。为了利润的最大化,企业会依据各区域市场的需求而制定不同的价格,在国内的价格较高,在国外的价格较低,使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国家产生价格差异,导致倾销的发生。
2 反倾销
2.1 反倾销的含义
所谓反倾销是指进口的国家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产业,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或降低其进口的数量。
2.2 反倾销的理论基础
由于进口国的消费者转向购买进口的倾销产品,从而造成那些受影响的国内生产商逐步丧失国内市场,企业的开工不足、利润下降、工人失业甚至企业破产倒闭。大多数国家出于保护本国产业,力图充分利用反倾销的立法和措施,该措施和立法已经成为国际贸易规则中合法的保护手段。
3 中国商品遭遇国外反倾销的原因
由于中国劳动力廉价使我国出口贸易一直保持强劲势头,进口国为了保护本国的相关产业,必然会采取措施;我国商品出口主要集中在西欧和北美。当进口产品在进口国市场所占分额超过20%,会对本国的本产品行业造成很大损害,为了保护本国相关产业,进口国必然会以倾销为理由,排挤外国进口产品;为了躲避外国的反倾销和配额限制,港澳台地区有的厂商利用中国内地的原产地证来出口,增加了我国名义上的出口量;当企业被指控时应诉不力,客观上助长了国外对我国产品反倾销的氣焰;中国劳动力廉价带来的是出口商品的低价优势,但这也是我国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重要原因。但更严重的是为了抢占国外市场份额,部分企业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惜成本降低价格,极大的影响了正常的出口秩序。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为其他国家的反倾销诉讼提供了更好的借口。
4 中国应对国外反倾销应采取的对策
4.1 从政府、行业协会的宏观角度来分析
通过政府间谈判,改变我国的不公正待遇;合理利用世贸规则;加强国内反倾销立法和执法,总的来说要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需要“攘外”、“安内”。“攘外”即直接对付反倾销。我国企业要勇于直面国外的反倾销诉讼,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绝不给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以可乘之机。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如果不积极地面对诉讼,会有损自己的企业形象。我们不能给国外留下“中国企业怕打官司”的形象,从而导致更多的反倾销诉讼。为了充分地调动企业应诉的积极性,商务部1999年专门制定了旨在落实“谁应诉,谁受益”原则的规定。“安内”是指国内企业要练好“内功”,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产权制度,规范自身的贸易行为,让所有的企业都能严守市场秩序,共同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加强行业自律,以合理的价格开拓海外市场,进行有序竞争;加强行业建设,协调和管理,发挥其在应对国外对华反倾销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反倾销人才的培养;加强管理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4.2 从企业自身的微观角度来分析
企业应努力开发新产品,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开发非洲、东欧和南亚市场,避免出口市场过分集中带来反倾销风险;创立有国际影响力的本土品牌,改变过去粗放型的增长方式;管理制度化,注重本企业生产和销售资料的收集和保存,以防反倾销方调查,同时涉案企业应积极参加复审应诉,争取撤消或胜诉。聘请有经验的律师抗辩,充分发挥进口商的作用。
5 结论
反倾销是盾,它不仅保护国内制造商的利益,更将别国价廉物美的产品拒之门外,制约了出口国的经济发展。贸易保护主义为本国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益,同时,也增加了本国国民的消费支出。现在,很多国家为了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利用WTO规则中的漏洞进行反倾销,使得反倾销已失去本来的意义。反倾销又是矛。我国企业需要积极应对反倾销,维护自身正当的利益和市场份额,给国外的贸易保护主义以迎头痛击。
而决战反倾销,更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企业的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更需要行业协会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需要政府的大力关注与协助。反倾销是福祸相依,最终的结果取决于我们到底怎么做。
参考文献
[1] 薛荣久.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大经贸发展[M].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7.
[2] 刘文华.WTO与中国贸易法律制度的冲突与规避[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3] 孔祥俊,吉罗洪.反倾销法律制度及申诉应诉指南[M].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阮拓(1978-),男,湖南岳阳人,湖南农业大学08级农业推广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