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震宁:阅读力决定学习力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u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聂震宁,著名出版家,作家,编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政协第十、十一、十二届委员,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曾任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现任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
  “义务教育9年学生课外阅读总量须达400万字以上”“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近些年,语文教学改革与新课标始终是大众关注的焦点。在大语文教育对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打破学科的边界、形成独立思考等一系列的要求下,阅读能力的基础与核心作用愈发凸显。那么,如何提高阅读能力?贴近儿童的阅读氛围如何创设?怎样有效科学地陪伴儿童阅读?类似问题困扰着大量家长与教师,也时常盘桓在聂震宁的脑海中。
  作为全国政协委員首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提案的第一提案人,聂震宁每年会进行各种交流演讲,在大大小小的活动中,家长总是特别热情的听众。他们期待着能从聂震宁的经验中,解决孩子不爱读书的问题、学习和课外阅读时间冲突的问题、通过阅读培养写作能力的问题。这样殷切的希冀,让聂震宁发现并愈来愈重视阅读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将创新型社会的根基下沉到儿童阅读和亲子阅读层面,来推进全民阅读的可持续发展。
  以此为思考的原点,聂震宁将“阅读力决定学习力”的思考详细阐述在自己的创作中,并尤为强调思辨阅读的关键性。我们走近这位在写作、出版等诸多领域颇有建树的“读书人”,于如沐春风的访谈中,探寻由“知识本位”转向“素养为重”的阅读方法;在沁人心脾的书香里,领悟阅读之于儿童成长的价值意义。
  阅读力弱的学生可能“落伍”
  《教育家》:近年来,语文学科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逐步提升。您也提出,阅读力决定学习力。如何认识阅读力在儿童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聂震宁:当前,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学习力强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什么是学习力呢?一是学习动力,强大的内在学习动力才能让人持续学习。二是学习毅力,比如专注力、克服困难的能力等。以上两者属于学习态度,需要培养。三是学习能力,即阅读、听课、理解、积累、思考、讲述、写作等方面的能力,这是可以经由教育和训练获得的。
  什么是阅读力呢?它同样包括三点。第一点是阅读兴趣。有强烈的兴趣才能把书读下去,特别是幼儿,如果没有阅读兴趣是很危险的,家长务必要想方设法加以培养。有了兴趣才会有第二点——阅读习惯。理想的状况是,很久没有读一本书时,心里会感到不踏实,也就是要尽快养成习惯。一个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和习惯就具有了较好的阅读动力和毅力。第三点就是阅读能力,其中包括阅读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分析和判断知识的能力、联系实际乃至联想创新的能力。阅读能力对所具备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一个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动力和毅力之后,其学习的成败将主要取决于学习能力,而要提高学习能力,起决定性作用的正是阅读能力。
  过去,人们常常将成绩好等同于具备优秀的学习能力,认为记牢了知识答案就能对付考试,只要通过应试拿到高分就算完成全部学习任务、能够成为有用之才,后来发现并非如此。为何会有“高分低能”的学生?就是在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走入了误区。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细化为四方面的内容,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些素养都需要通过广泛阅读逐步养成。学者们也发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能力不一定强,而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学习能力一定也是强的。阅读力弱的学生,在学习上也往往会面临阻力,很有可能在未来的课程改革中落伍。
  现在的教育改革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本质上是要求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这就要以阅读力提高为基础。阅读力不仅会对孩子的语文学习产生重要作用,还影响整个学习状态,甚至事关孩子的心智发育和道德养成。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阅读力,是一个值得我们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来讨论的重大课题。
  《教育家》:如何从小培养和提升儿童的阅读力?
  ◎聂震宁:首先,要与书结缘,一定要让孩子与书形成非常密切的良好关系。其次,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目前,我国国民的阅读状况整体上有所改善,但成年人的阅读依旧不足。孩子整天跟父母在一起,特别是小学生,如果父母天天读屏,要求孩子专心读书也就比较困难。希望成年人尽可能多陪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养成阅读的习惯。第三,读书不妨动一动口,采取诵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兴致。第四,读书最好动一动手,写读书笔记、做些批注。第五,“用耳朵阅读”,即听书。听书可以提高阅读的兴趣,但不要忘记将听到的要点内化为自己的思想。第六,读到好书要动心。当我们对书中的语言保持敏感的时候,就更容易丰富自己的语言库,写作能力和学习能力必然有所提高。
  把握思辨阅读的关键
  《教育家》:思辨阅读是您非常看重的。其重要性是什么?如何培养孩子思辨阅读的能力?
  ◎聂震宁:许多人以为思辨阅读应该是高中阶段阅读的任务和要求。不错,高中学生的阅读中思辨占有很大比重,但思辨阅读并不局限于此。实际上,思辨早于阅读,人是思维的动物,良好的思辨能力是人类非常独特的能力。《论语》里提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所谓举一反三,正是思辨的过程。有了思辨,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社会、认识人生。阅读力决定学习力,恰恰是在思辨环节体现阅读的决定性。如果仅仅是读完了、知道了就结束了,思辨并没有发生,那么书中传达的内容也就没有为自己所消化和运用,这样的阅读实际上并未完成。
  思辨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亲子阅读开始。倘若没有自幼不断的阅读思辨,没有各个阶段阅读和思辨的训练,到了高中又怎能达到应有的水准呢?认知心理学家托马斯和罗宾逊提出的帮助儿童理解和记忆的PQ4R方法,包括预习(Preview)、提问(Question)、阅读(Read)、反思(Reflect)、背诵(Recite)和回顾(Review)六个程序,能够比较有效地指导幼儿阅读思辨引导。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在阅读中与孩子互动,了解孩子阅读后的感受,比如问问孩子读完心里快乐吗、如果遇到这类情况可以怎么做等,孩子回答时就是调动思维进行思辨的过程。幼儿的“浅阅读”虽然是“浅层次”的,但只要家长注重其中的一些必备的认知意义,就能提升幼儿感性认知的能力。   这里需注意,思辨引导要合理。以《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为例,男孩子常常会对七个小矮人各自的性格特点描述感兴趣,而女孩子则主要是为白雪公主不幸的命运而难过,他们较少关注继母虐待白雪公主的情节。这说明孩子这个阶段的思辨特点主要是辨认他们感兴趣的美好事物,还没有发展到对复杂的人际关系辨识和讨论的深度。如果成年人不注意这一点,非要引导孩子认识继母的残忍,显然是对孩子认知兴趣的扭曲,并不利于他们的心智发育和心理健康。此外,亲子阅读时不要过度重视孩子能否答出“标准答案”,从而把一场快乐的阅读盛宴闹得很尴尬,要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既要问答案是什么,又要问还能是什么。比如七个小矮人的名字是什么,还能再起另外的名字吗?僵化的答案只能给孩子记忆能力,记忆虽然是思辨的基础,但不該是思辨的终结。应试教育更多考察的是记忆能力,而素质教育要求具备更多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力,有了创造力,我们才能建成一个学习型社会,成为创新型国家。
  让孩子在起步阅读阶段就有个人情感体验,能够认识对和错、好和坏,是学前到小学一二年级最重要的思辨目标。读《贝贝熊系列丛书》,能让孩子知道贝贝熊一家五口,每只熊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可也都是非常可爱的。在思辨上明白自己的家人无论有什么优缺点,我们都应该爱他们,从而启迪孩子宽容的人生态度。随着孩子的心智发育,接下来阅读的思辨成分会逐渐增多,进入三四年级,阅读也就随之到达过渡阅读阶段。
  过渡阅读阶段在起步阅读阶段思辨的基础上,还要能粗浅认识到为什么对错和为什么好坏。对于这个时期孩子阅读思辨,只要有进一步引导的可能,我建议教师和家长就不妨再努力一番。比如《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往往被当成一首山水诗、纪行诗来赏读,如果教师和家长能够了解它的写作背景,就可以帮助孩子提高思辨能力。这首诗是李白被流放蜀地、走到三峡时忽然得到赦免、顺流而下返回江陵,感到格外轻松和喜悦时写下的。三年级孩子还不一定都能理解古人犯罪流放以及大赦一类的事情,但还是可以进行一下思辨引导,这有利于他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学鉴赏的一个重要传统,即“知人论世”。此外,这首诗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诗人因为得到赦免,在喜悦中忽然发现美好的三峡风光一晃而过,觉得轻舟走得太快了,不免有几分惋惜。如果这样让孩子感受短短四句诗竟然有那么多层意思,对于他们逐步养成阅读时的思辨习惯大有裨益。
  五六年级是转向培养理解能力的基础阅读阶段,也是12个年级阅读中重要的分水岭。读有所得、读有所思、读有疑问,是这个阶段思辨能力增强的标志。进入初中,也就进入成熟阅读阶段。在阅读“大部头”时,学会思辨人物的命运,思辨社会,思辨他们能够理解的各种事物,从而做到“不虚此行”。
  我曾旁听一所初中名校的文学讲座,一位著名大学教授讲唐诗。进入互动环节时,一位同学对什么是盛唐气象提出质疑,还拿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来对比李白的《蜀道难》和杜甫的《望岳》,认为气势不相上下,请问何以盛唐?教授解释后,再次强调了盛唐诗歌“既笔力雄浑,又气象浑厚”的特征,指出宋代诗词其实不足,有“鼻涕宋”的笑称。可思维活跃的初中生们似乎余兴未尽,窃窃私语,这时有位学生站起来发表见解。他说,盛唐本来指的是社会景象,是不是可以去唐诗里找盛唐的社会景象呢?譬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描写的就是盛唐社会的景象和盛唐的精神状态。我们知道,通常的《将进酒》赏析资料中,较少有这位学生这样的理解,可他的理解难道不值得鼓励吗?这正是思辨阅读的魅力。
  用阅读的艺术引领童心
  《教育家》:许多家长依然存在着功利心态,认为阅读就是为了识字或者学校让读的书才应该读。在您看来,家长在儿童阅读中需扮演怎样的角色?
  ◎聂震宁:当下各科学习都更加灵活了,语文学习走出了“课文分析—教学—考试”的怪圈,逐渐进入“课文阅读—分析—写作”这样的良性循环中。地理教师讲《西游记》中的地理知识、历史教师讲《三国演义》里的历史知识……从各种文学作品里讲其他学科知识的现象越来越多,学科交叉的阅读多了,科学文化类的阅读出现了,而不再局限于文学的阅读。阅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基于这样的变化,家长要将阅读的兴趣权利还给孩子。每个孩子有自己的性格和素质特点,孩子对什么书籍感兴趣是自己的权利,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阅读和学习。在广泛的阅读中,孩子还可能发现一些没有发掘出来的学习品质。当然,有些兴趣是经过引导形成的,教育系统、一些选拔活动会给孩子的荐书,但千万不要误解成“一定要读的书”。孩子没有兴趣,就算逼迫他读,效果也不会好。家长首先要给孩子提供接触各种各样图书的机会,“闲书”不闲,孩子对某个领域的内容感兴趣,也许今后就会朝着这个领域发展。
  我特别建议家长们带孩子到实体书店,让孩子亲自选书。孩子选出来的书,回家后一般是会看的,哪怕看完后他似乎不太懂或者觉得选错了,只要他自身有兴趣,还会再去买书的。一个孩子自己去买书或者借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科学的阅读办法,能够引领家长和孩子一同成长。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固然重要,但只要有了良好的阅读体验,识字就是水到渠成。过早让孩子以识字为目的进行阅读,可能会消减阅读的趣味。有志于发展孩子阅读能力的家长,可以读些这方面的辅导书籍,逐渐摸索出属于自己的办法,协助孩子获得美妙的阅读体验,将阅读变成一门艺术。
  《教育家》:教师是儿童阅读的重要引路人,不过一些教师反而成了没时间读书的人。如何让教师先成为读书人,推动儿童阅读走向深入?
  ◎聂震宁:小时候,由于阅读资源匮乏,我也是一个对阅读无感的调皮孩子,直到五年级,我的母亲经常从县图书馆借书回来。无意间我也拿起书来看,突然就“开了窍”,于是开始读起了长篇小说。六年级时,学校来了一位初中老师当班主任兼语文教师,他很善于阅读,喜欢带领我们阅读和分享长篇小说。在一间小小的教室里,他满脸涨红地朗诵《雷锋之歌》给我们听,那个场景十分打动人,直到今天依旧令我印象深刻。课外阅读也确实给我的成长带来很大帮助,从此我的语文成绩变得好起来,而且越来越好,竟然萌生了长大要当作家的“野心”,后来果然也就实现了梦想。从阅读到写作再到从事编辑出版,最先来自一位小学老师播撒的一粒读书种子,它支撑着我走到了现在。教师的重要性,我是深有体会了。   教师应当是一个读书人,校长、园长要做出表率。许多校长走上行政岗位后,呈现出来的可能不是读书人的形象,而是领导者的形象。如果校长能来分享某本书对自己的启发,学生们找到这本书阅读的热情自然会高涨,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我也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要谈自己的阅读。当“读书无用”的价值观在社会许多方面表现出来的时候,当应试教育考评办法更多地与教师自身利益紧密挂钩之后,当阅读与教师评价标准并不相关的情况下,一些教师难免选择不在读书上投入精力。可是,教师希望学生热爱阅读,自身一定要率先阅读、抓紧阅读,和学生们一起交流、开研讨会。这样,班级里会呈现非常有趣味和有意义的文化氛围。
  我曾对山东省诸城市府前街小学姜蕾老师带领一年级学生阅读实例做过考察,十分受感动和启发。她精心准备一年级新生见面会,从这一刻开始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她让每位学生在教室门前的名单中找到自己的名字,找到自己在班级中的归属感。然后,她在每位学生胸前贴上一个“爱心”,上面是她亲手书写的学生的名字。接着,她为家长和学生们讲故事《我的名字克丽桑斯美美菊花》。之后,她要求学生介绍自己的名字,把其中的美好祝福与自己的愿望分享出来。这是非常自然、生動又没有超出学生思辨能力的阅读行为,班上一片快乐的气氛。最后,她带领学生们共读诗歌《今天不一样》,要求每位学生把名字加到诗中,大声说出来。在这样融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体验到与人交往的乐趣,对新环境充满自信,对阅读提升了兴趣。
  开学第二天,姜蕾带领同学们共读《好饿的毛毛虫》,把故事中毛毛虫的名字换成了学生的名字,把毛毛虫努力吃树叶不断成长,转换为学生们不断“吃”书慢慢成长。第三天,注意到有学生在课堂上干扰其他同学,姜蕾分享了《乱挠痒痒的章鱼》。讲完后,她请大家想想:自己是不是一只乱挠痒痒的小章鱼?怎样才能和小伙伴一起愉快地游戏?希望大家能从章鱼身上发现不足,以角色自居的方式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治疗。第四天,姜蕾针对建立友谊的需要,选了《我有友情要出租》和学生进行共读。结束后,她请大家拿出之前要求带来的绘本,在班上“漂流”,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第五天,她邀请科任教师、学生和家长来班上共读《小阿力的大学校》,帮助学生和家长了解新学校的生活,把安全感带给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也帮助家长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就这样,开学第一周,姜蕾引导学生开启了阅读之旅,后来又建立了童书角,每天都会和学生共读一个故事。
  如果教师有这样的心思和妙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不难。教师应该用心寻找引起孩子阅读兴趣的各种诱因,让诱因自然而然地与孩子不期而遇。要让孩子在阅读中获得成就感,帮助孩子将兴趣转化为志趣,孩子才能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教育家》:作为一名资深的出版人,您认为出版行业应该如何为儿童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聂震宁:出版行业必须坚持儿童本位的出版观。成年人在出版童书的时候,会有意识地传输有益的知识、诠释有趣的故事、进行美轮美奂的设计,这些都没有问题。但是孩子的兴趣不是成年人能完全猜想出来的。因此要以儿童为本位,通过统计、调查来获得科学的数据。
  此外,分级分类出版非常重要。比如《什么是什么》这本书,小班幼儿拿到会显得茫然,而大班幼儿立刻会反馈“见到人开屏的是孔雀”“夜晚出来活动的鸟是猫头鹰”,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应的经验。再如《假如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大班幼儿容易感到无趣,觉得这两种动物怎么会有交集、兔子见到狐狸早就跑掉了;小班幼儿却会讨论狐狸太危险了、可狡猾了,给兔子出各种各样躲开狐狸又不伤害友情的主意。起步阅读阶段可以多看图文书。过渡阅读阶段要实现从读图文向读文字的转变,更适合读一读童话故事、民间故事,篇幅稍长些的儿童故事、生活故事、学习故事。基础阅读阶段可以读相对简单些的小说,甚至四大名著的缩写本,小学基础越扎实,越能对初中形成支持。成熟阅读阶段的初中应该好好研读四大名著的全本和一些长篇小说。高中是思辨阅读阶段,读些相对浅易的哲学书或具有历史学价值的文史著作,进一步促进思维品质的形成。五个阶段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选书,因此,分级分类出版才能更好地服务每个阶段的读者。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教师,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深深感动着我,一样是我们头顶上的璀璨星空,那是每一位教育人的初心与梦想,还有一样是孩子们的纯真心灵,那是每一位教育人的幸福和归宿。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创建。在深入研究西方教育思想的基础上,陶行知先生依据中国国情,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教学做合一”十分强调“做”在教育中
【摘要】幼儿自主评价是以幼儿为主体,基于真实情景中的评价,可以用于评价自己的或同伴的运动状态、运动情绪等。本文阐述了在挑战性运动游戏中,通过记录运动护照、设置不同参照、利用现场因素、重视同伴评价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自主评价的实践和思考。  【关键词】幼儿自主评价;挑战性运动游戏;成就感  基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幼儿的运动内容应处于“最近运动发展区”,只有指向幼儿潜在发展水平的运动内容
【摘要】由于当代社会处于互联网时代,因此教育行业应该顺应当前时代的改革,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的过程中,以此来展开信息化教学。就拿初中体育这一学科来说,教师在教学时将教学的内容与信息化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就能够很好的改善当前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困境。文章从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信息化教学的意义以及具体开展策略这三方面入手,进行了初中体育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分析。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
【摘要】通东民歌广泛流传于江苏省海门市北部的通东地区,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生活中自然沿传下来的民间音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随着多元化文化的发展,传统文化受主流文化的冲击力越来越大,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引入通东民歌,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家乡传统文化,而且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本文主要分析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家乡民歌的传承现状以及可行性做法,为传统音乐在校园文化中的扎根
守护孩子幸福、营造良好环境,是家长的心愿。但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家长们却并不完全清晰。根据《2020儿童成长危机报告》显示,近7成的成年人都曾经有过至少一项童年不良经历,其中22.4%更是有4项以上的童年不良经历。值得注意的是,在成年人童年不良经历统计中,占据首位的是一个许多家长并不熟悉的词——情感忽视。  当孩子放学回家,兴高采烈地讲述在学校发生的事时,妈妈忙着做饭,对孩子的话心不在
语言表达是我们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语言表达能力则是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最重要的输出实践培养。在语文课堂上,学生通过倾听和学习来形成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但很多时候他们“有口难言”。作为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如何让学生通过说话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营养配餐”。班本德育课程则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学生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的需要,是德育提高实效的必然趋势。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特点,每位班主任也应该根据每班的学情、生情创设具有班级特色的班本德育课程。学生们会在班本德育课程中获得课本上所没有的知识,会在班本德育课程的活动中有别样的体验,会在班本德育课程的“细火慢熬”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摘要】智慧课堂是网络技术与教学资源深度融合的过程,具有智能、高效和便利的优势。文章以智慧课堂为研究立足点,结合闽教版小学英语教材,分析了智慧课堂的内涵、特点和应用价值,并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构建对话情境,感知对话内容,深入剖析对话,引导学生朗读展示等实践对策,提升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英语;智慧课堂;对话教学  【基金项目】小学英语课堂中有效运用智慧课堂的研究,FQ2019
【摘要】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幼儿教育目的,帮助幼儿获得良好的学习经验,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的活动总和。随着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与实践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绘本阅读,正逐渐深入家庭和幼儿园教育。课程对于幼儿而言,是灵动的,多元的,它贴近幼儿的生活,在幼儿已有的经验之上,对幼儿的思维、语言、想象力、个性、习惯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培养。因此在建立班级阅读课程时要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感
统编版小学中年级段《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以学生学习活动所指向的问题域作为教材的基本结构,突出了基于生活、引领生活、提升生活的编写策略,给儿童预留了许多表达经验生长的空间,并在单元主题与课文内容的设计上注重儿童的成长需要,重在解决儿童成长中的各种问题。这为教师理解和把握教材以及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基于儿童的生活经验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并能逐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升对道德与法治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