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增强高校思政课吸引力的基本点和着力点研究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hu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重塑了高校思政课教学诸要素的内外生态,对提升高校思政课吸引力的传统做法提出了新的挑战。探索互联网时代增强高校思政课吸引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互联网时代,增强高校思政课吸引力的基本点是要使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且富有时代感,着力点是更新教学手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方式。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思政课;吸引力;基本点;着力点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21)02-0076-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1.02.014
  互联网汹涌来袭,重构了人们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并对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之一的高校思政课,也深受互联网影响。互联网重构了高校思政课教学诸要素的内外生态,对原有增强高校思政课吸引力的方法与措施造成了冲击,使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2]。如何把互联网带来的挑战转化为增强高校思政课吸引力的机遇,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所面临的崭新课题。
  一般认为,高校思政课吸引力是指高校思政课所具有的、把大学生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吸引到自身上的能力,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从而引发学生兴趣的过程。因此,要增强高校思政课吸引力,就需要从高校思政课教学全过程的诸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等入手,考察诸要素所具有的崭新时代特征,才能找到增强高校思政课吸引力的有效途径和得力举措。据此,课题组认为,互联网时代,增强高校思政课吸引力的立足点是准确掌握当代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关键点是提高高校思政课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基本点是实现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并富有时代感;着力点是更新教学手段、探索全新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出发点和落脚点则是更好实现思政课所担负的初心和使命。
  一、把握基本点:要使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且富有时代感
  习近平同志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3]近年来,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一方面,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网络向社会生活的渗透速度加快了互联网的发展。教育、娱乐、办公等,使人们足不出户即可在网上进行,互联网真正“飞入了寻常百姓家”。与此同时,网络信息资源日新月异,海量的資源以其及时性、开放性、全球性已成为人们尤其是当代大学生获取新闻资讯、实现自主学习的主要渠道,人们的生产生活进入了“互联网+”的新时代。另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综合国力稳居世界第二,与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但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也更加复杂:既面临国内有效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反对台独、港独分裂势力、维护祖国统一的重任;也面临国际上经济全球化浪潮受阻、美国等少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挑起意识形态冲突的“新冷战”以及我国周边地区围绕边境问题热点不断等外部环境。与此同时,“0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思政课的主要授课对象,他们具有不同于其他时代大学生的新群体性特征。面对这一系列外部生态的新变化,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要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必须实现其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使其具有针对性并富有时代感。
  (一)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
  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这是教育实践的内在要求。“师者,传授业解惑也”。教育自”身的属性要求教学内容要具有解疑释惑的功能,而要有效发挥这一功能,教学内容就必须要有针对性,这是高校思政课的自身要求。高校思政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本质上是一种生命的领会和精神的自觉,它无法离开具体的生命活动过程、日常存在和生存境遇的参与”,只有从对人的关怀出发,“才能打通学生的人生经验、未来生活理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深切体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自己生命的紧密联系,才能在说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4]。那么高校思政课教师如何使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其中最关键的是做到“知彼”。了解教学对象的特点,即要了解和把握当下大学生的群体特征,也要洞察当下大学生的所思、所想和所为,这是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的基本前提。
  第一,要针对大学低年级学生“群体共有特征”的实际情况。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低年级的大学生正处于个体发育“第二次高峰”的末期,身体各个器官机能正处最佳阶段,所以他们具有个体意识浓厚、自信心和自尊心较强、精力充沛等特征,但同时也具有情绪易受外界影响、波动幅度比较大等特点。另外,从应试压力大的中学到了考试压力相对较小、获取知识自由度相对较大的大学,他们都需要进行必要的心理调适和生活节奏的调整,需要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这些年轻大学生充满了对爱情、友情的渴望并开始初步实践,但又对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友情等存在诸多“青春之问”。因此,高校思政课要增强吸引力,就必须在授课内容的理论阐释、案例的选择等方面考虑低年级大学生的“群体共同特征”,做到“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组织要以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为基本参照”[5]。
  第二,要针对“00后”大学生“群体共同特征”的实际情况。诚如上文所述,“0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当下高校思政课的主要授课对象,课题组根据最近6个学期的问卷调查研究显示,“00后”大学生具有“国家政治认同度较高,民族主义倾向明显”“崇尚个人奋斗,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对物质追求弱化,具有较强的功利性”“青睐直观形象化的教学呈现方式,泛娱乐化倾向明显”和“作为网络原住民,高度依赖互联网”等“特有的群体性特征”[6]。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探寻增强思政课吸引力的方法与措施时,必须立足于“00后”大学生这些新的群体性特征,并以此作为增强高校思政课吸引力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比如针对“00后”大学生“青睐直观形象化的教学呈现方式”的特点,可以在制作教学课件时降低文字呈现的占比,增加形象化资料(如音频、视频等资料)的展示。实践表明,在教学实践中适时加入《大国工匠》《国家监察》等新纪录片和近年来最新上映的电影《建党伟业》《建军大业》《厉害了我的国》等电影的相关片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到课率、听课率,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   第三,要针对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情况。现在高校在一二年级大多开设通修课或通识课,这有利于拓展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和涵养。但是,由于低年级基本不开设专业课,很少接触专业课任课教师,所以也会造成低年级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如何学习”“发展前景如何”等充满了困惑与迷茫。课题组曾就“你是否了解所学专业发展前景”做过问卷调查,其中选择“不了解”的低年级大学生比例达到67.3%,而选择“基本了解”和“非常了解”两个选项之和只有32.7%,不足1/3。这说明虽然各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时都安排了“专业介绍”,但是事实上,低年级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仍然需要“深度了解”。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及时回应和有效满足低年级大学生的这种需要。为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了解所授课学生所在专业的基本概况,对该专业的发展前景、就业方向等有基本了解。比如,可以从以往教学实践中筛选出同专业往届学生如何进行学涯规划、职业规划并取得成功的例子作为授课的案例,并将之巧妙地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这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听课率,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
  第四,要针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或继续深造的实际情况。受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00后”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对包括高校思政课在内的诸多课程怀有实用主义的心态:有用就学、没有用就不学。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一方面要对大学生这种实用主义的态度进行科学矫正和正确引导;另一方面,也要在讲解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案例时,要有意识地满足“00后”大学生这一需求。比如,课题组中有的任课教师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择业观”时,就适时加入了“近些年考研人数增加情况”“近几年就业形势分析”等内容;还有的教师在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绪论”时,强调了“该课程在研究生入学考试必考科目,该课程在考研‘政治科目’占到30%比重;学好该课程,对公务员考试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事实证明,当大学生意识到所学课程能满足其将来考研、考公务员、为人处世的理念、方法等功利性需求之后,学生的到课率、听课率也就是思政课的吸引力就有了明显提升。
  实践证明,将当下大学生的年龄、群体、专业、就业方向等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立足点,不仅有利于思政课教师甄选出恰当的教学案例,也有利于找到合适的授课方式和喜爱的教学语言。同时,这也是落实“学生是教学主体”这一教学理念的重要措施,是互联网时代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的有力举措。
  (二)教学内容要富有时代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新鲜事物具有天然的敏感性和好奇心。要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就应该使教学内容富有时代气息,要接地气,充满新鲜感。
  第一,教学内容要反映最新教材所承载的新内容。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内地高校思政课全部采用“05方案”的教育部统编18版教材。该套教材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提出了不少新观点,并对部分理论重新进行了阐述。同时,为及时反映当前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套教材还在不断修订。由于该套教材权威、新颖,内地高校思政课教学应该紧扣该系列教材,以该系列教材所承载的内容为基本的教学内容,并在此套教材所呈现的教材体系基础上形成新的教学体系。倘若任课教师仍以与中学所学内容重复的旧教材体系所承载的内容给“00后”的大学生授课,在“边际效用递减”作用下吸引力必然会衰减。
  第二,教学内容要紧跟当前世界发展新形势。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上,美国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持续低迷不振,其引以为傲的政治理念及其运行体制遭遇困境,面临社会治理危机等难题,对外却仍奉行“唯我独尊”霸权主义逻辑,并试图挑起新的意识形态冲突。我国周边部分邻国当政者为了维护其自身及其政党的执政稳定性与合法性,往往将国内焦点转移到与我国的边界分歧(包括陆地和海洋)上来,故意制造邊境紧张局势。同时,由于美国的实力衰微,其在世界所扮演的“领导者”角色的开始黯淡褪色,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坚定推动者,不少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所扮演角色充满了期待,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00后”大学生对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关注度非常高。基于此,为了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思政课教师要紧跟世界形势发展节奏,及时巧妙地把国际上的热点新闻融入教学,以满足当下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际形势的需要。实践证明,利用相关课程的有关理论,恰当地对国际时政热点新闻进行深度分析,会显著提升受课学生对思政课的好评率,这是增强高校思政课吸引力的一个有效方法。
  第三,教学内容要紧跟当前中国发展新阶段。经过7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内地经济、社会、国防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政治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社会治理方式转变、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养老亟需统筹解决、思想文化领域多元与一元矛盾尖锐等突出问题。广大人民群众开始更加关注生态以及教育、就业、养老等社会问题,对党和政府充满了更多的期待和期许,使各级政府面临提高治理能力和完善治理体系的现实问题[7]。课题组的调查数据显示,“00后”大学生对国内时政的关注度非常高,尤其是对国内反腐、拆迁、城管执法、平反冤假错案、扶贫脱贫、生态保护等热点问题更是给予持续性关注。所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应该直面现实中的这些问题,并运用相关的学科理论进行阐释,不仅可以正确引导大学生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取得的成就和当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
  第四,教学内容要采用富有时代感的鲜活案例。“单纯的理论呈现,往往显得抽象。……缺乏实践例证而讲理论,就会使理论死板、僵硬、没有线条、色彩和画面,因此课程也必然缺乏吸引力”[8]。为了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应该选取具有形象性和现实亲近感的案例来进行教学。要有效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选取案例时应该选取具有“时代感强”的“鲜活”案例。以原理课第五章中“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的知识点为例,在2019年下半年时,课题组中任课教师统一采用了“法国巴黎‘黄背心’运动”作为导入案例来分析阐释该知识点,而在2020年上半年的教学中,课题组任课教师及时更新,采用了“2020年5月28日美国白人警察暴力执法致黑人死亡而引发美国民众持续抗议”这一最新新闻事件作为导入的案例。由于最新案例的新颖性,对之进行恰当而深入地理论分析,不仅及时回应了当代大学生的疑问与困惑,更能有效激发他们关心现实生活、深入理论探讨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了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   总之,面对中国进入新时代所面临的复杂国内外形势,面对互联网到来对人们生活所造成的重塑、重构的趋势,面对“00后”已经成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对象主体的现实,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富有时代感是增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吸引力的重要途径,这是互联网时代增强高校思政课吸引力,必须把握的基本点。
  二、找准着力点: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
  教育是时代的传承,也是时代的体现,不同时代的教育,有不同的时代烙印。“纵观教育发展史,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都会给教育带来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新技术与手段的运用上,更表现在教育的理念、内容、方法和模式的深刻变革上。”[9]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让“互联网+教育”成了这个时代教育的重要特质。在这个时代,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中介(含载体)和客体都不可避免地打上了互联网的“色彩”,散发着互联网的“气息”。因此,我们增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就必须认识并借助互联网,实现教学手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的创新。这是增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吸引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是互联网时代增强高校思政课吸引力的着力点所在。
  (一)采用“互联网+”的教学手段
  作为当代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00后”大学生与其他年代的大学生一样充满着对新奇事物的强烈偏好,其成长过程中互联网到来又强化了这一偏好。为此,要增强高校思政治课吸引力,必须将现代化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实现教学手段的“互联网化”。
  第一,借助互联网,实现教学课件的美化升级。教学过程是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好的教学内容需要恰当的教学形式来呈现。在当前,呈现教学内容的主要形式是课件。实践证明,形式精美、内容充实的教学课件是吸引学生的重要手段。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互联网不仅提供了主题多样、制作精美的PPT模板,而且丰富的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源,为美化升级教学课件提供了素材。
  第二,借助互联网,实现教学活动的“平台化”。互联网时代,伴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技术领域的深度运用,诞生了像“教学课立方”“学习通”等集课堂点名、PPT播放、师生互动、课前预习、课后作业监督、在线答疑,以及考试考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教学平台。由于这些教学平台契合了“00后”大学生的互联网思维,深受学生喜爱。根据“教学课立方”统计数据显示,课题组中任课教师在采用“教学课立方”这一平台后,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及对教师的好评率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
  (二)探索“互联网+”的教学新模式
  长期以来,“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理念一直被奉为现行教育实践的圭臬,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异化”“固化”为“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其最大特点是“教师主导”地位异常突出,而“学生主体”地位则被严重遮蔽,有名无实。由于缺少学生的参与,特别是满足不了互联网时代下成长起来的“00后”大学生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的需求,这一传统教学模式日益被拒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加剧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崩塌,而且催生了像慕课、微课、网络直播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新样态,出现了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精讲、学生发言”的“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下文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和“翻转课堂”为例。
  课前教师确定主题,学生提前有针对性准备。任课教师根据即将讲授的内容,确定个主题,提前将该主题及相关资料(包括文字、视频、音频等资料)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发布和推送,要求学生阅读或观看所发放的资料,并围绕主题写一份不低于500字的感想,或列出个人阅读或观看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课上教师精讲、学生发言,师生互动、有针对性答疑。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实施专题化教学,做到“精讲”“深讲”。在任课教师讲授完毕后,学生就课前阅读和听课过程中的存在疑难问题进行发言,任课教师回答学生的疑问。
  实践证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和“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新样态,是对“教师是教学主导、学生是教学主体”这一科学教学理念的真正回归和坚持。教师通过学生就疑难和感想所作的发言,能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及其困惑,使讲授内容更具针对性,教师更有成就感。教师讲授的内容恰恰是学生的困惑之处,又因设置有学生发言环节,使其有了展示自我、表达内心的机会,这既让学生产生了被尊重的感觉,又激发了其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如此一来,高校思政课教学就实现了师生均有获得感、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三)实施“互联网+”的考核方式
  教学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考核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以考促学”目的能否顺利的达成。内地多数高校思政课的期末考核大多采用结构化的考核方法,即根据“期末试卷成绩”“平时出勤成绩”“课堂表现成绩”和“社会实践成绩”等指标来综合评定思政课的学习效果。但是,这一考核方法中的“平时出勤成绩”和“课堂表现成绩”难以准确测量。以“平时出勤成绩”为例,在前互联网时代,“平时出勤成绩”主要靠“课前点名”,最后在学期末通过汇总来计算学生本学期的该项得分。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班级人数较多(注:多数驻宁高校的思政课的教学班级人数多在150人左右),每次“课前点名”会花费不少时间,实际上大部分思政课任课教师不能做到每次都点名,而是通过“随机点名”来抽查学生出勤情况,这样并不能准确对学生出勤情况进行有效的测度。“课堂表现成绩”则往往沦为任课教师的“主观印象分”。高校思政课考核方法不够客观公正,受到了大学生的批评,这不仅降低了高校思政课的公信力,也极大影响了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客观公正地考核大学生的思政课“平时出勤成绩”和“课堂表现成绩”提供了技术支撑。以“平时出勤成绩”为例,借助互联网及相应的教学平台,对学生的出勤情况可以瞬间完成,并做到了客观公正。以课题组所使用的“教学课立方”为例,任课教师在上课前5分钟公布“教学课立方”上的“签到码”,学生用手机在“教学课立方”的“登录页面”输入该签到码,平台会瞬间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而旷课学生即使知道了签到码也进行了签到,但只要不在此教室,該旷课学生的名字会显示“位置异常”。“教学课立方”这一功能不仅大大节约了时间,降低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也做到了准确、客观公正地考核学生的日常出勤情况。同样,“课堂表现成绩”也可以通过“教学课立方”平台实现客观化考核,减少了人为的主观性和随机性因素,做到了对学生平时课堂表现的客观公正考核。   互聯网时代,大数据、区块链得到了广泛发展与应用。借助教学网络技术平台,思政课任课教师可以动态适时监督大学生课前课后对“思政课”学习情况。仍以“教学课立方”为例,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后台”实时掌握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完成作业”情况。如在线时长、是否有效阅读或观看、作业完成情况及所用时长等等,实现了对学生课前、课后学习情况的掌握和了解。由于实现对学生思政课学习情况科学、公正的全过程考核,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平时课外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也极大增强了高校思政的吸引力。
  互联网时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更加客观公正。过去,学生对教师评价都是在学期末进行一次性纸面上的评价,由于仅凭个人印象和主观感受,又缺乏客观的评价指标,难以做到客观公正,因而也不能真正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而进入互联网时代,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平台,如特定的网站、特定的教学平台等,实现对教师及其授课情况的匿名评价,比如“教学课立方”,学生每次下课后都可以对教师当堂课的授课情况进行评价。由于对任课教师的评价比较客观、公正,因此,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评价情况及时地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真正实现“以评促教”。任课教师不断根据学生的评价进行改进,其授课必然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欢迎,进而有效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
  三、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我们生活更加方便快捷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带来新的冲击,尤其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体、客体、中介、载体等诸要素产生了深远影响。要增强高校思政课吸引力,应该因势而新、因时而进、顺势而为,顺应互联网发展的趋势,把握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00后”大学生的特点,努力实现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且富有时代感,努力更新教学手段;探索全新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增强“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中国高等教育,2016(24):6.
  [2]徐兴华.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0(02):121-127.
  [3]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4]韩美兰,韩小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视野的一种拓展——以生命教育为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06):42.
  [5]马进甫.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的策略分析[J].北京教育(高教),2011(11):52-53.
  [6]徐兴华,新时代增强高校思政课吸引力的根本立足点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9):42-46.
  [7]徐兴华.以习近平总书记“3.18讲话”为根本遵循,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9-13.
  [8]贺佃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提升策略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0):64-65.
  [9]艾四林.慕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机遇与挑战[J].北京教育:德育.2014(10):6-9.
  (责任编辑:刘增石)
  Research on Basic Point and Key Point of Enhancing the Attra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Internet Era
  XU  Xinghua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Jiangsu 210023,China)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era,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colog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has been reshaped, and new challeng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to the original measures and methods of the attra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Internet era, how to enhance the attra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ractical problem to be solved urgently. In the Internet age, the basic point to enhance the attra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o make the teaching content targeted and full of the sense of The Times, and the focus is to update teaching means and explore new teaching mode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Key words:  internet er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ttraction;basic point;   focal point
其他文献
[摘要]从对康奈尔大学治理历程的详细探究,总结出其内部治理的几大特点:优化大学治理环境、实施多元主体共同治理、赋予学院较大自主权、实行校董事会全面监督。基于康奈尔大学的内部治理经验,文章提出了针对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的可行性建议,包括优化大学自主办学环境、落实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实现内部治理权力下移、平衡大学内部权力。  [关键词]康奈尔大学;内部治理;管理;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
1.停课不停学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然爆发,并迅速在全球蔓延。学校不得不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确保"停课不停学"。2.在线教育新冠肺炎疫情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重
冲脉有“经络之海”“血海”之称,胃及足阳明经有“水谷气血之海”之称,二者皆与气血运行相关。在中医学领域特有的“气理论”中,动气既可为“宗气”之异名,也可指“脐下肾间
省部级教育理论期刊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现代教育科学》双月刊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吉林省教育科学院主办,《现代教育科学》期刊社编辑出版。省部级教育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
为满足国内各类工程爆破的需求,工业炸药品种多样化,但乳化炸药已经成为我国工业炸药的主导产品,传统的乳化炸药都是使用瓦楞纸箱包装,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对安全高
为有效防治煤矿爆破网路发生拒爆现象,分析了串联爆破网路起爆原理,结合起爆原理,从多方面着手分析了拒爆现象原因,并针对拒爆原因提出了一系列预防措施,以期通过综合应用这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领域,作为人力资本这个社会生产与再生产中最重要
特岗教师是乡村教学质量提升的中坚力量。随着新时代乡村教育的深入发展,特岗教师学术自由权益保护不到位的问题日益突出。切实维护特岗教师作为公民的基本人权和作为教师的
广大读者、作者:《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已于2021年3月迁至安徽中医药大学少荃湖校区。地址:合肥市龙子湖路350号。邮编:230012。联系电话:0551-68129318。
本文主要分析了煤矿爆炸事故的性质和特点,提出了相关的救援技术。通过对煤矿爆炸事故产生原因进行论述,探究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技术,制定科学的方案和处理方法,能够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