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育与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课堂是教学的阵地,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做好美育这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让美育教育成为语文课堂的习惯。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语文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要让语文课堂回归到“以人为本”的理念上来,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学中需要美育,首先体现在语文教材本身就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语文课本所选范文,涉及古今中外,体裁广泛,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这些文粹精华如颗颗珍珠,闪耀着美的光华,包含着美的因素。其优美的语言、精彩的文辞,括辩的思维,或庄或谐的风格,或悲或喜的情感,无不作为一种精神的享受,震撼人的心灵,影响人的整个精神世界,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教学中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知道《春》是一种自然美,《散步》是一种亲情美,《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一种正直美等。另外,要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如音乐美、结构美,内容美、情感美、艺术美等。可结合教师讲评提高鉴赏美的能力,进而来创造美,用语言文字来描绘生活,发现美,提高美的创造力。
在语文教学中,那些优秀的文章就是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典范。只有使学生整个的身心都在美的世界中徜徉、熔炼和陶冶,才能把美的尺度真正烙印在他的身心结构中去。因此,在通过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时,我们要给予学生指引。引导学生去发现文章的文字美、语言美、抑扬顿挫的乐律美、栩栩如生的形象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教会学生能够借助其语言文字的功能去感受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培养他们美好的思想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把知识教学与能力教学结合起来,又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里,渗透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的教学。那么在语文课中怎样实施“美育”是我们语文老师不断探讨的问题。我通过实践以及学习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1. 在诵读中感受美
语文课堂是一个开放式的,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学到字、词、句等基础知识,还要学会感受“美”的存在,带领学生美读,在诵读中感受美、体验美。只有反复诵读,才能让学生体味到抑扬顿挫的节律美与起伏曲折的情感美,才能与作者心灵相通,才能随着文章的感情起伏跌宕,增进理解,也自然会领受文章的美感。在这里,教师引导学生从情感的体验中有意识的读出词语重复的逻辑重音,从用激动的语气,语调形成的情境中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使学生的情感受到强烈的感染,进入审美享受的更高层次。如《与朱元思书》一文,长短句式错落有致,骈句和散句交错出现,不管是默读,还是朗读,都能使人感受到一种和谐流畅,高低变化,无比优美的音乐美感。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乐律美,从而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感情。还有《安塞腰鼓》等文章语言的雄壮美,激动人心,直捣心田。《你一定会听见的》一文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细腻的心灵,大自然的美妙。
2. 引导学生“入境” ,让情感美渗入到课堂
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时,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文中小孩的诚实才是美的,官员的阿腴奉迎和虚伪以及自欺欺人是极丑的,这就要求教师有诚实的品质,憎恶谎言;教学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时,要引导学生认识白求恩高尚的国际主义精神、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等共产主义精神,意识到他的精神和人格值得今天所有的人学习。引导学生感受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无言美,曹操“东临碣石”的博大美,北方地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苍劲美,杜甫登高的凄怆美,陈子昂登台的孤独美。
3. 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美
在教朱自青的《春》这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语言文字的排列形成的语势节奏及语言重复强化中表达的鲜明感情色彩,从中进行品读指导。
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麻麻地斜织着。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教学郦道元《三峡》引导学生领悟整体布局的结构美,音韵的和谐美,正面、侧面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美,更从中感受到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那隐天蔽日的群峰,乘奔御风的江流,雪白的浪花,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奇松怪柏,林寒涧肃,一幅幅画面摇曳多姿,清新俊雅,让人着实感受到大自然的纯净美好,为现代自然环境所不及。
4. 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想象中领会美
审美活动的本质就是想象,记得一位名人说过,想象比起模仿是一种更聪明的伶巧的艺术家。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肤浅,对美的鉴赏力不高。因此,教师要借助学生大胆合理的想象来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如在教授《江城子》、《沁园春·雪》时就让学生展开想象,感受作者展现的雄浑美、气势美。把“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左牵黄,右擎苍”等诗句扩大化,发挥学生想象,在想象中领会作品的美。
当然,实施美育的方法还很多,我只是粗浅的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在语文教学中结合语文素材对学生进行美学修养的培养,这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不仅自己要能真切深入地感受到美,而且要把自已的感受用生动形象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传达出来,以启发学生产生美的感受,还要用语言对这些感受进行阐释,引导学生认识美,赏鉴美。我深深体会到,要实施美育就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敏锐地感受力,还要有鲜明生动的表达能力,深谙审美的规律,明察美学的奥秘,要对美有充沛的热情,这样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才能更符合审美的规律,取得应有的效果。
收稿日期:2013-05-10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语文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要让语文课堂回归到“以人为本”的理念上来,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学中需要美育,首先体现在语文教材本身就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语文课本所选范文,涉及古今中外,体裁广泛,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这些文粹精华如颗颗珍珠,闪耀着美的光华,包含着美的因素。其优美的语言、精彩的文辞,括辩的思维,或庄或谐的风格,或悲或喜的情感,无不作为一种精神的享受,震撼人的心灵,影响人的整个精神世界,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教学中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知道《春》是一种自然美,《散步》是一种亲情美,《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一种正直美等。另外,要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如音乐美、结构美,内容美、情感美、艺术美等。可结合教师讲评提高鉴赏美的能力,进而来创造美,用语言文字来描绘生活,发现美,提高美的创造力。
在语文教学中,那些优秀的文章就是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典范。只有使学生整个的身心都在美的世界中徜徉、熔炼和陶冶,才能把美的尺度真正烙印在他的身心结构中去。因此,在通过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时,我们要给予学生指引。引导学生去发现文章的文字美、语言美、抑扬顿挫的乐律美、栩栩如生的形象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教会学生能够借助其语言文字的功能去感受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培养他们美好的思想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把知识教学与能力教学结合起来,又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里,渗透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的教学。那么在语文课中怎样实施“美育”是我们语文老师不断探讨的问题。我通过实践以及学习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1. 在诵读中感受美
语文课堂是一个开放式的,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学到字、词、句等基础知识,还要学会感受“美”的存在,带领学生美读,在诵读中感受美、体验美。只有反复诵读,才能让学生体味到抑扬顿挫的节律美与起伏曲折的情感美,才能与作者心灵相通,才能随着文章的感情起伏跌宕,增进理解,也自然会领受文章的美感。在这里,教师引导学生从情感的体验中有意识的读出词语重复的逻辑重音,从用激动的语气,语调形成的情境中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使学生的情感受到强烈的感染,进入审美享受的更高层次。如《与朱元思书》一文,长短句式错落有致,骈句和散句交错出现,不管是默读,还是朗读,都能使人感受到一种和谐流畅,高低变化,无比优美的音乐美感。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乐律美,从而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感情。还有《安塞腰鼓》等文章语言的雄壮美,激动人心,直捣心田。《你一定会听见的》一文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细腻的心灵,大自然的美妙。
2. 引导学生“入境” ,让情感美渗入到课堂
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时,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文中小孩的诚实才是美的,官员的阿腴奉迎和虚伪以及自欺欺人是极丑的,这就要求教师有诚实的品质,憎恶谎言;教学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时,要引导学生认识白求恩高尚的国际主义精神、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等共产主义精神,意识到他的精神和人格值得今天所有的人学习。引导学生感受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无言美,曹操“东临碣石”的博大美,北方地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苍劲美,杜甫登高的凄怆美,陈子昂登台的孤独美。
3. 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美
在教朱自青的《春》这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语言文字的排列形成的语势节奏及语言重复强化中表达的鲜明感情色彩,从中进行品读指导。
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麻麻地斜织着。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教学郦道元《三峡》引导学生领悟整体布局的结构美,音韵的和谐美,正面、侧面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美,更从中感受到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那隐天蔽日的群峰,乘奔御风的江流,雪白的浪花,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奇松怪柏,林寒涧肃,一幅幅画面摇曳多姿,清新俊雅,让人着实感受到大自然的纯净美好,为现代自然环境所不及。
4. 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想象中领会美
审美活动的本质就是想象,记得一位名人说过,想象比起模仿是一种更聪明的伶巧的艺术家。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肤浅,对美的鉴赏力不高。因此,教师要借助学生大胆合理的想象来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如在教授《江城子》、《沁园春·雪》时就让学生展开想象,感受作者展现的雄浑美、气势美。把“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左牵黄,右擎苍”等诗句扩大化,发挥学生想象,在想象中领会作品的美。
当然,实施美育的方法还很多,我只是粗浅的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在语文教学中结合语文素材对学生进行美学修养的培养,这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不仅自己要能真切深入地感受到美,而且要把自已的感受用生动形象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传达出来,以启发学生产生美的感受,还要用语言对这些感受进行阐释,引导学生认识美,赏鉴美。我深深体会到,要实施美育就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敏锐地感受力,还要有鲜明生动的表达能力,深谙审美的规律,明察美学的奥秘,要对美有充沛的热情,这样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才能更符合审美的规律,取得应有的效果。
收稿日期: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