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现代汉语现有课程评价机制的分析,发现其问题所在,要求在评价目的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在评价主体上,以多元评价为主;在评价内容上,实现知识评价与专业技能评价的有机融合;在评价机制上,以运用全方位、开放性评价机制为主,对高职现代汉语课程评价机制给予重新建构。
关键词:现代汉语;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0-00-02
高职现代汉语既是一门基础理论课,也是一门基本技能训练课,其教学目的是系统掌握现代汉语基本理论知识和分析运用现代汉语基本理论知识。现代汉语课程评价机制是对高职现代汉语教学成果的检验,但是现行的评价机制只是通过期末的一份试卷来进行评定,这与现代汉语的实用型教学目的是完全相悖的。本文从分析课程评价机制的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四个方面入手,拟构建全新的科学的评价机制,以期对现代汉语教学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现有的评价机制把量化和客观化作为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但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人类社会活动,是不可能准确定量的。量化评价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化为简单的数据,不仅不能保证对客观性的承诺,反而丢失了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这样的评价不仅无法满足高职现代汉语教学目标的需要,更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其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评价目的单一
评价目的以结果评价为主,忽视学习过程评价,忽略了思维过程、体验过程、感悟过程等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缺少对思维过程的评价,易于形成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和习惯,不利于其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限制其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另外,结果评价还会导致学生根本不重视现代汉语的实用性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不能学以致用。
二是评价主体单一
高职现代汉语的课程评价机制与高中相差无几。在这种评价机制中,教师虽是评价的主体,但事实上既没有给自己留有评价学生、评价自我的时间和机会,也没有留给学生评价教师、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时间和机会。特别是在高职现代汉语学科地位边缘化、课时不断减少、内容不断增多,现代汉语教师大都就只仅仅满足于完成现代汉语教学任务,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忽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三是评价内容单一
当前高职现代汉语评价的内容过分依赖于教材,在评价内容方面对文字语言的理解与表达方面的评价过于重视,轻视实践运用能力考核,缺乏与岗位职业能力的有效对接。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评价。
四是评价方式单一
评价方式以书面标准化考试为主,忽视多种考核方式的综合运用。以量化的方式描述、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忽视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书面应用文写作能力等综合素养的考核,忽视了对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能力的考察。学生发展的生动活泼和丰富性、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都被局限在一组组抽象的数据中。从学生的反映来看,这种评价方式既没有趣味性,更没有开放性,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目前,高职现代汉语教学紧紧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这就要求课程评价要对应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就业岗位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新的课程评价机制,达到激励、调节教学过程的导向作用。
一、在评价目的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
现代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团队合作、适应社会、创新思维等综合素养。高职现代汉语作为一门语言训练和人文教育的重要课程,正是培养这些非技能素质的重要载体。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因为有了过程的评价,才能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有效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只有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最终形成客观的总体评价,评价机制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二、在评价主体上,以多元评价为主体。
在评价主体上,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现代汉语教学评价要求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努力实现单一评价主体向多元评价主体的转变。目前世界各国的教育评价逐步成为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甚至包括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这也是教育过程逐步民主化、人性化发展进程的体现。例如,美国马里兰州,对教师的评价是以学生多人组合的方式进行的。这样,传统的被评价者成为了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在评价主体扩展的同时,重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关注被评价者发展的需要,共同承担促进其发展的职责。这样既提高了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将评价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在相互沟通协商中,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这将有助于评价者在评价进程中有效地对被评价者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帮助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
三、在评价内容上,实现知识评价与专业技能评价的有机融合。
评价内容上打破对于教材的依附现状,增强评价内容的时效性和专业性。高职现代汉语的评价内容要与高中现代汉语教学的内容保持一致,但更要应与提高职业人文素养、增强就业能力有机融合、互相促进。不同专业有不同的专业的职业特点,在评价内容上也要有不同的专业性要求,这就要求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把现代汉语基本教学任务和专业教育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属性与学习需要,找准与专业知识学习相关联、与职业能力培养相沟通的现代汉语教学突破口,实现现代汉语知识评价与专业技能评价的有机融合。
四、在评价机制上,以运用全方位、开放性评价机制为主。
教师应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倡导多视角,多种方法评价学生,实行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型、个别化评价,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为着眼点,提高现代汉语评价的实效性。在评价机制上,改变期末终结性考核方法,注重阶段性考核,注重平时成绩与基本技能考核,分段进行过程控制考核,及时巩固、检查。分别采用平时的课堂行为记录、书面报告、作业、卷面理论考核、实践运用考核、情景考核、参加证书考级等多种形式,以强化学生的运用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各项考核结果按比例计入学生的最后成绩,达到客观、公正化。
总而言之,课程评价机制在现代汉语的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是高职现代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功能是诊断与定位学生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果,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并服务于课程目标。因此,对现代汉语课程评价机制中的问题进行充分认识,对机制本身依据时代性进行建构,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具有特殊的意义。基于此,我们应努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现代汉语教学评价机制,最大限度地适应和满足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现实需要。
参考文献:
[1]徐礼节,余文英,施晓琼.应用型本科“大学现代汉语” 学习评价机制改革研究[J],教育与考试,2011
[2]舒丽辉.试论高职院校“大学现代汉语”学生学习评价机制[J],山东文学(学术版)2010(05)
[3]许倩,.改革现代汉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提高学生素质[J],江苏教育1999 (02)
[4]于唯.浅谈新课改视角下小学现代汉语评价机制的构建[J],吉林教育,2008 (08 )
本文是山東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2011GG207)的成果之一
关键词:现代汉语;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0-00-02
高职现代汉语既是一门基础理论课,也是一门基本技能训练课,其教学目的是系统掌握现代汉语基本理论知识和分析运用现代汉语基本理论知识。现代汉语课程评价机制是对高职现代汉语教学成果的检验,但是现行的评价机制只是通过期末的一份试卷来进行评定,这与现代汉语的实用型教学目的是完全相悖的。本文从分析课程评价机制的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四个方面入手,拟构建全新的科学的评价机制,以期对现代汉语教学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现有的评价机制把量化和客观化作为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但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人类社会活动,是不可能准确定量的。量化评价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化为简单的数据,不仅不能保证对客观性的承诺,反而丢失了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这样的评价不仅无法满足高职现代汉语教学目标的需要,更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其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评价目的单一
评价目的以结果评价为主,忽视学习过程评价,忽略了思维过程、体验过程、感悟过程等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缺少对思维过程的评价,易于形成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和习惯,不利于其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限制其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另外,结果评价还会导致学生根本不重视现代汉语的实用性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不能学以致用。
二是评价主体单一
高职现代汉语的课程评价机制与高中相差无几。在这种评价机制中,教师虽是评价的主体,但事实上既没有给自己留有评价学生、评价自我的时间和机会,也没有留给学生评价教师、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时间和机会。特别是在高职现代汉语学科地位边缘化、课时不断减少、内容不断增多,现代汉语教师大都就只仅仅满足于完成现代汉语教学任务,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忽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三是评价内容单一
当前高职现代汉语评价的内容过分依赖于教材,在评价内容方面对文字语言的理解与表达方面的评价过于重视,轻视实践运用能力考核,缺乏与岗位职业能力的有效对接。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评价。
四是评价方式单一
评价方式以书面标准化考试为主,忽视多种考核方式的综合运用。以量化的方式描述、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忽视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书面应用文写作能力等综合素养的考核,忽视了对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能力的考察。学生发展的生动活泼和丰富性、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都被局限在一组组抽象的数据中。从学生的反映来看,这种评价方式既没有趣味性,更没有开放性,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目前,高职现代汉语教学紧紧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这就要求课程评价要对应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就业岗位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新的课程评价机制,达到激励、调节教学过程的导向作用。
一、在评价目的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
现代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团队合作、适应社会、创新思维等综合素养。高职现代汉语作为一门语言训练和人文教育的重要课程,正是培养这些非技能素质的重要载体。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因为有了过程的评价,才能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有效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只有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最终形成客观的总体评价,评价机制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二、在评价主体上,以多元评价为主体。
在评价主体上,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现代汉语教学评价要求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努力实现单一评价主体向多元评价主体的转变。目前世界各国的教育评价逐步成为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甚至包括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这也是教育过程逐步民主化、人性化发展进程的体现。例如,美国马里兰州,对教师的评价是以学生多人组合的方式进行的。这样,传统的被评价者成为了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在评价主体扩展的同时,重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关注被评价者发展的需要,共同承担促进其发展的职责。这样既提高了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将评价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在相互沟通协商中,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这将有助于评价者在评价进程中有效地对被评价者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帮助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
三、在评价内容上,实现知识评价与专业技能评价的有机融合。
评价内容上打破对于教材的依附现状,增强评价内容的时效性和专业性。高职现代汉语的评价内容要与高中现代汉语教学的内容保持一致,但更要应与提高职业人文素养、增强就业能力有机融合、互相促进。不同专业有不同的专业的职业特点,在评价内容上也要有不同的专业性要求,这就要求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把现代汉语基本教学任务和专业教育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属性与学习需要,找准与专业知识学习相关联、与职业能力培养相沟通的现代汉语教学突破口,实现现代汉语知识评价与专业技能评价的有机融合。
四、在评价机制上,以运用全方位、开放性评价机制为主。
教师应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倡导多视角,多种方法评价学生,实行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型、个别化评价,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为着眼点,提高现代汉语评价的实效性。在评价机制上,改变期末终结性考核方法,注重阶段性考核,注重平时成绩与基本技能考核,分段进行过程控制考核,及时巩固、检查。分别采用平时的课堂行为记录、书面报告、作业、卷面理论考核、实践运用考核、情景考核、参加证书考级等多种形式,以强化学生的运用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各项考核结果按比例计入学生的最后成绩,达到客观、公正化。
总而言之,课程评价机制在现代汉语的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是高职现代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功能是诊断与定位学生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果,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并服务于课程目标。因此,对现代汉语课程评价机制中的问题进行充分认识,对机制本身依据时代性进行建构,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具有特殊的意义。基于此,我们应努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现代汉语教学评价机制,最大限度地适应和满足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现实需要。
参考文献:
[1]徐礼节,余文英,施晓琼.应用型本科“大学现代汉语” 学习评价机制改革研究[J],教育与考试,2011
[2]舒丽辉.试论高职院校“大学现代汉语”学生学习评价机制[J],山东文学(学术版)2010(05)
[3]许倩,.改革现代汉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提高学生素质[J],江苏教育1999 (02)
[4]于唯.浅谈新课改视角下小学现代汉语评价机制的构建[J],吉林教育,2008 (08 )
本文是山東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2011GG207)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