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阅读教学具有多元价值。文言文学习的基本价值是学会解读古代典籍,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此外,扎实的文言功底对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词汇有重要意义;学习文言文还能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从写作素材的角度看,学习文言文更能为学生提供相当丰富的写作材料。再者,从功利的角度看,当然也是为了考试拿高分。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果我们只是按照教材的安排,向学生讲授二十几篇文言文,学生不能经常性地接触文言文,学习的效率必然大打折扣。因此,课外文言文拓展是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必由之路。况且,从2007年起,广东省中考课外文言文从原来6分增加到10分。很自然地,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视,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学研究也自然成为初中语文教师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
一.立足课内,向外延伸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课文,只能把它作为例子与出发点。”他把阅读教学视为学生课外学习的基础。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利用好课堂这个阵地,并注重文言文教学的课内外结合,以便于学生开展真正的课外文言文阅读。在课内文言文教学中,笔者注重如下几点:
1、指点学习方法,培养良好习惯
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方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学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才能顺风顺水。比如,告诉学生理解实词可以根据语境推测,可以回忆联系比较等。比如,告诉学生多读诵,把握节奏、句读、语调,就能达到释疑、会意、入情和培养语感的目的。再比如,要有圈注的习惯,遇到疑难看注解、问老师以及查工具书和参考资料的习惯,与同学切磋交流的习惯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就为阅读课外文言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建立课内文言文“仓库”,夯实文言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首先就是从文字层面去阅读,即在疏通字、词、句的基础上,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理解文章内容,正确掌握文章传递的各种信息。所以,在课内文言文阅读中,要让学生把文言文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以便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积累了课内文言词汇和文言文特殊句式,就能“功在课内,利在课外”。
首先,积累文言词汇。文言词汇是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最大的拦路虎。为了让学生尽量多的积累文言词汇,夯实文言基础,笔者指导学生建立文言词汇“仓库”,并经常读一读。
具体做法是:第一步,要求学生每学完一篇课内文言文后,把文中的重点词(如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及其他重点词)分类整理在笔记本上;第二步,中考复习时,再将其中的多义词按音序全面归纳整理(因为多义词的多个义项分散在不同年级、不同篇目中,比较散乱,再次整理能使多义词的义项全面、完整)。例如:安①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哪里);②衣食所安,弗敢加也(养);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安逸)。
其次,积累文言文特殊句式。要求学生每学完一篇课内文言文后,把文中出现的文言文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分类整理在笔记上,并经常读一读,感悟句式特征,培养文言语感,从而提高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例如《出师表》的笔记整理如下:1、判断句: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②此皆良实;③此悉贞良死节之臣;④此先汉所以兴隆也;⑤此后汉所以倾颓也;⑥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2、省略句:今天下三分(今天下分三(国),省略宾语)。3、倒装句:①躬耕于南阳;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③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在初中三年的积累中,学生不但提高了课内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还为阅读课外文言文做了丰富的知识储备,课外文言文的阅读水平自然而然得以提高。
最后,积累文言语感。一方面通过文言知识来培养语感,即通过文言知识的学习来获得文言语感。学生只要能够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用法及一些常见文言句式,并且熟练地运用它们,熟能生巧,就能转化成一种能力,文言知识也就能向潜意识转化,形成无意识的文言语感。另一方面通过背诵文言文来培养语感。不仅要学生背诵课本上要求背诵的文言文,而且要学生背诵课本中没有要求背诵的篇目。
二.切实可行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文言文阅读
要提高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仅靠二十几篇课内文言文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切实可行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文言文阅读。所谓“切实可行”,就是要做到有序、有趣、有效,最后使学生渐入自主阅读的佳境。下面具体谈谈如何做到“有序”、“有趣”、“有效”。
1、有序
所谓有序,就是有先后顺序,有计划、有步骤。有一句谚语说:不算帐不明,不计划不行。课外文言文阅读也不例外。笔者首先对学生初中三年阅读课外文言文进行总体规划,做到内容适宜、次序合理,结合课内教学,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原则。每个学年达到什么阅读目标、推荐哪些必读选读书目、制定什么措施、如何安排时间、如何评价,这些问题都要明确。
相关研究表明,语言的学习需要“浸染”,学习者只有长期持续地接触相关的语言材料,才能获得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文言阅读理论也告诉我们,阅读过程大致需要经过感知、理解和运用三个阶段。据此,笔者将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初一上学期:初一学生在小学只学习了一些简易的古诗词,这是他们在校内正式学习文言文的起步阶段。结合课文内容,推荐他们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笔者的具体做法是:挑选一些学生熟悉的、容易感兴趣的、短小的寓言和神话故事的原文,并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如《郑人买履》《守株待兔》《日攘一鸡》《鲁人徙越》等,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利用早读、课余时间大声朗读。每周一篇,每天反复读几遍。待下周,利用一个早读课,让同学们上台讲该寓言故事,评一评谁讲得好,给予表扬,能背诵者大力表扬。此阶段重在感知,增强文言文语感。
(2)初一下学期至初二上学期:在初一上学期推荐篇目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难度稍大些的篇目,如从《吕氏春秋》《山海经》《世说新语》等古籍中挑选一些浅易、有趣的寓言和神话故事,先感知后理解,重点在理解,做到能翻译、理解文言文的思想内容。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增大难度,选择部分篇目配上与中考接轨的阅读题,通过练习,提高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
(3)初二下学期至初三:一方面推荐阅读一些古代白话小说,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阅读这类作品,有助于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另一方面加强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①要精心筛选字数在100至200左右、故事性较强、大部分知识点与课内所学的知识有关的浅易文言文,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②按照中考要求设题。题型为词语解释题、断句题、内容理解题(分析文章、概括文意)。③题量、难度分层安排,因人而异。中等学生为每周一篇,每学期20篇左右(节假日可适当增加题量),尖子生和学困生在题量和难易度上要酌情处理。
2、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文言文学习向来都是令学生头疼的事情,故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中得到快乐,变被动为主动,乐于走近课外文言文,直至爱上课外文言文。要想达到如此目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选文要有趣
选文要有趣,就是教师在编选课外文言文阅读材料时,要选择一些学生熟悉、故事性强、内容有趣、适合初中生心理特征的文言文,如寓言和神话故事、古代笑话等。
(2)形式要有趣
形式要有趣,就是要采用一些初中生感兴趣、能激发参与欲望的形式。例如适时举行古诗文朗诵会、文言故事比赛、读书心得交流会、文言词汇积累大比拼、读书讲座等。
3、有效
要让学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有效,教师不仅要给于学生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的指导,还要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督促和评价工作。关于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的指导,可以在初二时进行。至于解题方法的具体方法,很多资料都有阐述,在此不做赘述。下面主要谈谈如何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督促和评价工作。
笔者要求每位学生为自己设立一个课外文言文阅读“账本”,登记课外文言文阅读的书目、时间、考核成绩,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来评价学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情况,每学期作一次总评。又如,要求学生适当写一些读书随笔,用现代文改写一些文言篇章,以促使他们认真阅读,积极思考,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另外,笔者还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查,考查内容就出自之前印发的自编课外文言文,以此来使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此外,要让学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有效,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材料,指点迷津,其中体现的指引、促进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也要提倡学生的自主阅读。教师要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可能学生一开始阅读课外文言文会感到“云里雾里”,甚至产生畏难退缩的念头,但教师绝不可放弃,也不可拔苗助长,而应该热情鼓励,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他们在文言文的天空中翱翔。
总之,要提高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教师不仅要抓好课内文言文阅读教学,注重积累,更要切实可行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文言文阅读,使学生渐入文言文阅读的佳境。
王恒,教师,现居广东东莞。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果我们只是按照教材的安排,向学生讲授二十几篇文言文,学生不能经常性地接触文言文,学习的效率必然大打折扣。因此,课外文言文拓展是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必由之路。况且,从2007年起,广东省中考课外文言文从原来6分增加到10分。很自然地,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视,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学研究也自然成为初中语文教师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
一.立足课内,向外延伸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课文,只能把它作为例子与出发点。”他把阅读教学视为学生课外学习的基础。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利用好课堂这个阵地,并注重文言文教学的课内外结合,以便于学生开展真正的课外文言文阅读。在课内文言文教学中,笔者注重如下几点:
1、指点学习方法,培养良好习惯
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方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学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才能顺风顺水。比如,告诉学生理解实词可以根据语境推测,可以回忆联系比较等。比如,告诉学生多读诵,把握节奏、句读、语调,就能达到释疑、会意、入情和培养语感的目的。再比如,要有圈注的习惯,遇到疑难看注解、问老师以及查工具书和参考资料的习惯,与同学切磋交流的习惯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就为阅读课外文言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建立课内文言文“仓库”,夯实文言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首先就是从文字层面去阅读,即在疏通字、词、句的基础上,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理解文章内容,正确掌握文章传递的各种信息。所以,在课内文言文阅读中,要让学生把文言文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以便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积累了课内文言词汇和文言文特殊句式,就能“功在课内,利在课外”。
首先,积累文言词汇。文言词汇是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最大的拦路虎。为了让学生尽量多的积累文言词汇,夯实文言基础,笔者指导学生建立文言词汇“仓库”,并经常读一读。
具体做法是:第一步,要求学生每学完一篇课内文言文后,把文中的重点词(如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及其他重点词)分类整理在笔记本上;第二步,中考复习时,再将其中的多义词按音序全面归纳整理(因为多义词的多个义项分散在不同年级、不同篇目中,比较散乱,再次整理能使多义词的义项全面、完整)。例如:安①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哪里);②衣食所安,弗敢加也(养);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安逸)。
其次,积累文言文特殊句式。要求学生每学完一篇课内文言文后,把文中出现的文言文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分类整理在笔记上,并经常读一读,感悟句式特征,培养文言语感,从而提高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例如《出师表》的笔记整理如下:1、判断句: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②此皆良实;③此悉贞良死节之臣;④此先汉所以兴隆也;⑤此后汉所以倾颓也;⑥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2、省略句:今天下三分(今天下分三(国),省略宾语)。3、倒装句:①躬耕于南阳;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③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在初中三年的积累中,学生不但提高了课内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还为阅读课外文言文做了丰富的知识储备,课外文言文的阅读水平自然而然得以提高。
最后,积累文言语感。一方面通过文言知识来培养语感,即通过文言知识的学习来获得文言语感。学生只要能够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用法及一些常见文言句式,并且熟练地运用它们,熟能生巧,就能转化成一种能力,文言知识也就能向潜意识转化,形成无意识的文言语感。另一方面通过背诵文言文来培养语感。不仅要学生背诵课本上要求背诵的文言文,而且要学生背诵课本中没有要求背诵的篇目。
二.切实可行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文言文阅读
要提高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仅靠二十几篇课内文言文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切实可行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文言文阅读。所谓“切实可行”,就是要做到有序、有趣、有效,最后使学生渐入自主阅读的佳境。下面具体谈谈如何做到“有序”、“有趣”、“有效”。
1、有序
所谓有序,就是有先后顺序,有计划、有步骤。有一句谚语说:不算帐不明,不计划不行。课外文言文阅读也不例外。笔者首先对学生初中三年阅读课外文言文进行总体规划,做到内容适宜、次序合理,结合课内教学,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原则。每个学年达到什么阅读目标、推荐哪些必读选读书目、制定什么措施、如何安排时间、如何评价,这些问题都要明确。
相关研究表明,语言的学习需要“浸染”,学习者只有长期持续地接触相关的语言材料,才能获得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文言阅读理论也告诉我们,阅读过程大致需要经过感知、理解和运用三个阶段。据此,笔者将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初一上学期:初一学生在小学只学习了一些简易的古诗词,这是他们在校内正式学习文言文的起步阶段。结合课文内容,推荐他们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笔者的具体做法是:挑选一些学生熟悉的、容易感兴趣的、短小的寓言和神话故事的原文,并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如《郑人买履》《守株待兔》《日攘一鸡》《鲁人徙越》等,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利用早读、课余时间大声朗读。每周一篇,每天反复读几遍。待下周,利用一个早读课,让同学们上台讲该寓言故事,评一评谁讲得好,给予表扬,能背诵者大力表扬。此阶段重在感知,增强文言文语感。
(2)初一下学期至初二上学期:在初一上学期推荐篇目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难度稍大些的篇目,如从《吕氏春秋》《山海经》《世说新语》等古籍中挑选一些浅易、有趣的寓言和神话故事,先感知后理解,重点在理解,做到能翻译、理解文言文的思想内容。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增大难度,选择部分篇目配上与中考接轨的阅读题,通过练习,提高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
(3)初二下学期至初三:一方面推荐阅读一些古代白话小说,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阅读这类作品,有助于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另一方面加强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①要精心筛选字数在100至200左右、故事性较强、大部分知识点与课内所学的知识有关的浅易文言文,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②按照中考要求设题。题型为词语解释题、断句题、内容理解题(分析文章、概括文意)。③题量、难度分层安排,因人而异。中等学生为每周一篇,每学期20篇左右(节假日可适当增加题量),尖子生和学困生在题量和难易度上要酌情处理。
2、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文言文学习向来都是令学生头疼的事情,故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中得到快乐,变被动为主动,乐于走近课外文言文,直至爱上课外文言文。要想达到如此目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选文要有趣
选文要有趣,就是教师在编选课外文言文阅读材料时,要选择一些学生熟悉、故事性强、内容有趣、适合初中生心理特征的文言文,如寓言和神话故事、古代笑话等。
(2)形式要有趣
形式要有趣,就是要采用一些初中生感兴趣、能激发参与欲望的形式。例如适时举行古诗文朗诵会、文言故事比赛、读书心得交流会、文言词汇积累大比拼、读书讲座等。
3、有效
要让学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有效,教师不仅要给于学生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的指导,还要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督促和评价工作。关于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的指导,可以在初二时进行。至于解题方法的具体方法,很多资料都有阐述,在此不做赘述。下面主要谈谈如何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督促和评价工作。
笔者要求每位学生为自己设立一个课外文言文阅读“账本”,登记课外文言文阅读的书目、时间、考核成绩,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来评价学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情况,每学期作一次总评。又如,要求学生适当写一些读书随笔,用现代文改写一些文言篇章,以促使他们认真阅读,积极思考,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另外,笔者还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查,考查内容就出自之前印发的自编课外文言文,以此来使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此外,要让学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有效,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材料,指点迷津,其中体现的指引、促进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也要提倡学生的自主阅读。教师要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可能学生一开始阅读课外文言文会感到“云里雾里”,甚至产生畏难退缩的念头,但教师绝不可放弃,也不可拔苗助长,而应该热情鼓励,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他们在文言文的天空中翱翔。
总之,要提高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教师不仅要抓好课内文言文阅读教学,注重积累,更要切实可行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文言文阅读,使学生渐入文言文阅读的佳境。
王恒,教师,现居广东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