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旁逸斜出”r——我和上海电影译制厂

来源 :上海采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sh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无常,既无法定制,也不能复制,没辙没辕,东拐西弯.尤其在社会嬗变的时代,不啻一道沟坎断了你的前程;同样一个机遇,也能成全你一生都难以忘却的经历.细想想,我能与上海电影译制厂结缘,当了近五年的厂长,不说阴差阳错,也属人生之路的“旁逸斜出”.rn这种“旁逸斜出”源自上海影视行业的改革.
其他文献
任广智老师是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我是滑稽剧团普通伴奏者,我俩怎么会有合作呢?  那是20世纪70年代末,我在《故事会》期刊上发表了处女作故事《敲一记》。承蒙我团编剧张双勤(姚周学生)看中,要把它改编成大型滑稽戏,两人合作,白天议大纲,夜里我演出,张双勤回家编台词。这样,轻轻松松剧本出来了。剧本一出来,可就不轻松了。老滑稽家底厚,《七十二家房客》《糊涂爷娘》《苏州两公差》不仅老戏多,笑嘻嘻还在编《孝
期刊
《51号兵站》是1960年下半年开始拍摄,1961年作为建国12周年献礼片上映的。我是1959年在上海戏剧学院的表演系毕业以后,分配到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工作。当时上海有三个电影制片厂:海燕、江南,还有天马。我被分到电影厂以后,到演员组报到时一看,赵丹、孙道临、秦怡、白杨……不得了!  我暗忖,在这个豪华又庞大的卡司阵容下,我这样的后生不知道要等到哪一年,才会有创作机会降临到我的头上呢!要知道当时的
北外滩,上海新地标.新外滩花苑高层陈贤德的寓所,面朝黄浦江开阔的大阳台,站着就像登上万吨海轮的驾驶台,江水滔滔,浦江两岸外滩和陆家嘴壮丽风景一览无余.二十年前陈贤德乔
期刊
薛老今年九十,挥墨自如,看他作画的过程简直是另一种艺术:一双苍老的手,握住毛笔的手指却灵活流畅、翻转自如,柔软的笔尖仿佛有灵魂一般,落在纸上时粗时细,或虚或实,线条宛若天生天长。聊天中,薛老更显耳聪目明,对自己过去的作品如数家珍、“指挥”女儿翻找画作时精准无比,对自己在绘画上的体会与追求既清晰又清醒。看到这样的薛老,就仿佛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和从心所欲不逾矩都集于一身,运筹帷幄而又烂漫不羁,让
我的父亲rn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一股机油味儿袭来,我就几乎被拽回到童年.rn我的父亲是上海解放后的第一代工人,在一个规模不算小的老国营工厂工作,是个先进工作者,经常加班,
期刊
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有16位东华非遗学员,布依族居多.我们回访小组抵达州府兴义市时,市非遗科的两位女领导很激动也很惊喜,说是第一次看到研培高校老师千里迢迢专门赶
期刊
那一晚,我们这些小师弟们相约去观摩焦晃老师主演的话剧《钦差大臣》.因为印象深刻,所以虽已过去了八九年,夸张一点说,依然觉得事情似乎就发生在昨天.rn焦晃大师哥演话剧,演
期刊
兰亭奖评选结果公布后,手机一阵子少有的热闹。许多朋友发来微信、短信还有电话,表示祝贺,不少称许、过誉还有早了迟了之类的话让我汗颜。我感谢师长、同道和朋友们的真诚关心和长期以来的扶助,也感谢上海书协的竭诚鼓励并帮助整理资料,这些都比获奖让我更为感动。没有后者,几十年来乐于待在书房里总有做不完事的我,一直觉得没有参与工作以外任何“附加题”的余勇,何况这样一个书法圈内众人瞩目的奖项。咱年将古稀的一位中国
“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老底子常常要进行回忆对比.爹爹讲起自己的家史来,开头几乎千篇一律:“我8岁死娘, 10岁死爷,13岁从宁波到上海来学生意……”rn下面我就来讲讲“
期刊
读白字这桩事体其实是蛮扎劲的。  先说著名的读白字事件:2018年北京大学120年校庆,林校长上台发表演讲,当他训导学生一定要“立鸿鹄志”时,读成“立鸿浩志”,台下立刻有学生掩鼻而笑,中学老师就教过这个字的读音了。  倘若你是一个导游,你把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说成“张赛”,赛就赛吧,游客不会跟你计较,或许这个张謇真当过运动员。倘若你是刘晓庆,把栩栩如生读成“羽羽如生”,也不搭界,她小辰光就当红卫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