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主题对话综述

来源 :新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0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3月1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在举办过十届论坛后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8月24—26日第十一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简称泛珠大会)在广州隆重举行。本届泛珠大会由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主办,广东、福建两省人民政府共同承办。本届泛珠大会邀请张晓强、侯永志、汪同三、王珺、董明珠、林仲洪六位全国著名学者和企业家在开幕当天主题对话环节做大会演讲。本文根据录音资料整理汇编专家们演讲的精彩内容(未经专家本人审阅)。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首先围绕“一带一路”发展,特别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发表意见。
  他说,“一带一路”是中国构建开放新时期的带有统领性作用的战略,到现在三年了。三年来“一带一路”开局良好,成效显著,与中国签署了有关“一带一路”规划相关协议的国家已有30多个,2015年带动沿线国家外贸将近1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到沿线国家投资,2015年一年接近150亿美元,同比增长18%。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到中国投资增长20%多,一批批基础设施、产业园区都建设起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局运作良好。在人文交流方面更加密切。应该说“一带一路”的建设正在为我们,不仅是沿线国家,而且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强大的动力。
  在“一带一路”中,粤港澳有它的特别作用。首先广东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地,香港作为经济贸易中心,澳门现在积极地发展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旅游、休闲中心。而且我们看到内地企业和港澳企业加强合作,共同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很多成效。广东省政府和两个特区政府也积极推动指导,对于加强三地合作,在政策交流,完善合作机制上有很多新的探索,一些重要的项目正在取得积极的进展,包括粤港澳优质生活圈,世界级难度的港珠澳大桥在明年就要建成。应该说通过粤港澳三地的紧密合作,对于二十一世纪丝绸之路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当然对自身的发展,也能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当然,中国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既提升粤港澳合作发展水平,也对构建大湾区为龙头,珠江、西江经济带为主,带动中南、西南统筹发展,和辐射东南亚、南亚这样的经济支撑带,发挥重要的作用。
  对于湾区经济,这几年很多专家都在研究,而且分析世界上比较成功的例如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日本的东京湾区集中了先进制造业、金融业和现代服务业,东京湾这个湾区占了日本经济GDP将近30%,它在亚洲乃至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力。现在国务院出台了指导文件,为泛珠合作明确携手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作为促进整个泛珠区域合作的重要举措。
  第二,中国改革开放极大发展了生产力。2015年珠三角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9个市的GDP将近1万亿,加上港澳1万3千亿,跟东京湾的规模已经相差无几,而且在这个区域上它有很多自己的特点,比如说货运量,光是广州、深圳和香港这三个在2015年就是6300万箱,占了世界总量的1/3,这个量是大大超过旧金山湾、纽约湾和东京湾。那么在产业体系,经济规模方面看,应该说它具有打造世界级湾区的条件。
  第三,这几年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在积极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提升创新发展,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果,像世界级的优秀企业,华为、中兴、腾讯、TCL、格力,他们在市场化经济、国际化经营、技术水平提升、经营管理、创新方面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基础。像深圳市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市,有非常丰硕的成果。
  第四,香港澳门现在遇到发展中的一些困境,但是它的国际影响力和优势还是可以发挥,可以通过包括经贸湾(音),包括双向开放,包括像港珠澳大桥这些重大基础设施的发展,使得港澳和内陆发展形成紧密的联系。
  张晓强认为,打造大湾区,至少四个方面可以研究:
  第一,把基础设施对接好,特别是完善连接粤港澳之间的交接市场,我们今天也有相关方面的专家。
  第二,层面要加强,包括信息制造、现代物流、科技创新、金融、旅游,很多方面都有潜力。
  第三,这个大湾区应该在社会事务、生态方面加大力度,内容很丰富,比如三地再教育,人才培训方面可以加强合作,发展影视、娱乐、文化等方面的业务。
  第四,不断创新和完善机制,包括现在自贸试验区很多体制机制的创新实验,要继续推动投资、贸易、金融、综合监管,有很多要推进创新。怎么能够在珠三角广东打造共同的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的良好营商环境?三地无论是在发展政策规范上需要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因为香港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随着国人民币国际化,它将来作为人民币国际体验中心的枢纽,和深圳前海的金融创新,这些有很多的政策要突破、创新、完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就泛珠三角合作谈六点看法。
  第一,在技术不断进步和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开放型日益凸现,区域合作必要性日益增强,区域合作可能性日益加大。我们知道在交通和通用技术快速进步冲击下,地区之间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人员往来更加频繁,一个地区的发展越来越难以在固定的状态下实现。有关合作的必要性谈了很多,区域合作这一点成为广泛的共识。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下区域合作的可能性问题。区域合作的可能性取决于制度和政策,还取决交通是否便利、通讯是否方便。属于这两个条件达不到的话,就不具备区域合作条件。我们知道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覆盖9个省份,区域广阔,覆盖陆上国土将近200万平方公里。有人曾经认为这个合作构想可能是难以操作的。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特别是随着中国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的建设,现在几乎没有人怀疑这一构想的可能性。粤港澳高速的正式通车,使得泛珠三角地区的空间距离、时间距离大大压缩,这是我们泛珠合作成为可能的重要条件。   第二,泛珠区域合作覆盖面积广阔,在广泛的领域存在多层次的差异性,因为它的合作内容必然表现多样性。泛珠三角地区有经济发达,也有欠发达地区,有地处开放前沿地区,也有深处内陆地区,有能矿资源丰富的地区,也有能矿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有开放繁荣的世界大都市,也有那些静谧的,被绿水青山怡人的小城市,总之无论在哪个领域,我们都能看到各种层次的差异性,这决定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必然不是一种,而是多种,不是简单,而是复杂。
  第三,在这些多样性合作中,技术创新合作应该是重点中的重点,关键中的关键。这是因为如何从全球范围还是从区域经济层面,我们建立新的发展方式,是实现发展新突破的一个根本途径。而建立新的发展模式必须以技术创新为基础。从目前来看,经济停滞,贫富差距扩大,环境污染加重成为普遍的现象。从当今中国的经济来看,我们面临着经济增长下滑,社会矛盾增加,资源环境发展不协调。在区域经济层面来看,发达地区国际竞争力下降,新的产业增长缓慢。怎么办?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进行结构性改革。我们要进行什么样的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什么地方?我觉得只有出发点和落脚点找对了,结构性改革才是正确的。我认为结构性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通过改革,构建新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促进形成新的发展方式。而这种发展方式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新的发展方式根本支撑是什么?我认为根本支撑还是技术进步问题。有了技术进步,效率才能提高,更快增长。有了技术进步就能实现更多的增长,有了技术进步就能减少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消耗,就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第四,从技术进步的分类来看,现在的技术创新显然不同于爱迪生时代,现在技术的复杂性日益提高,而且不断变化,没有大规模的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很难有大的创新。
  第五,泛珠江三角地区创新资源总量不少,但是使用比较分散,影响创新资源的有效利用。为了准备这个演讲,我看了一下,2014年泛珠地区内地9个省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2500亿人民币,但是研发投入总额平均不到300万人民币。这300万能做什么?不难想象。因此创新资源需要统筹使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怎么做到这一点?要发挥企业配置创新资源的作用,这都是好的建议。但是没有政府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企业创新很难真正建立起来。
  第六,泛珠三角地区,各相关地区重点都开展区域创新资源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对创新资源的创新需要,制订尽可能详尽而且能够落实的资源创新规划。我认为问题不在于规划改不改,而在于我们能否做一个科学的,能够落实的创新规划改革。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汪同三重点就 “十三五”规划与泛珠合作与发展发表演讲。
  “十三五”里面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我想泛珠它首先是一个区域协调发展的地区,很多理念的协调是密切相关的。在“十三五”规划里面提出要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关于“协调”提到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增强发展的协同性,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所以我想泛珠合作的目的,按照“十三五”规划要求应该是两个,拓宽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如果我们实现了这两个要求,那么泛珠的成绩就非常明显了。
  第二,对于泛珠机制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到要培育若干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增长极。现在大家提到有三个方面,一个是“一带一路”,第二个是京津冀协同,第三个是长江经济带。这么大的一块地方,确实是需要一个综合性的、战略性的、可持续性的发展。除了现在这三个,“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长江以南有1/3的人口,1/3的经济,确实需要综合性、战略性、可持续性的发展。我们看一看在“十三五”里对这三个顶级增长极是怎么提的。对于“一带一路”,我们讲的是要推进同有关国家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比如把“一带一路”拿一个简单的词来概括的话,它的核心是“开放”。再看京津冀,在“十三五”规划里对京津冀是这样描述的,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促进交通一体化,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放新模式。所以京津冀要用一个词来说的话是“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十三五”是这样描述的,改善流域生态环境高起点建设,综合立体交通各环,引导产业优化和分工结合。“一带一路”的主线是对外开放,京津冀的主线是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的主线就是优化,把长江流域优化起来,都讲得比较明确,而且主线分明,人们容易理解。
  在“十三五”中,泛珠是怎么提的?有这样一些话,加大内地对港澳开放力度,加快前海、南沙、横琴等粤港澳合作平台建设,加深内地同港澳在社会、民生、科技、文化、环保等领域交流合作,深化泛珠三角等区域合作。在“十三五”中,泛珠更多的还是和港澳的发展相结合,这是泛珠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十八届五中全会之后,人大通过了“十三五”规划之后,很快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这是很重要的,是一个新的起点。那么这个新的起点要朝哪个方向走?我认为它应该能够成为我们国家总体顶级区域发展战略,跟现在的“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站在同一个层次上。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从现在的国务院文件到编制 “十四五”规划的时候,可能会把它写在“十四五”规划里面。这需要我们对泛珠体制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到目前为止,仅有辐射能力、珠三角概念等等还是不够的。我们怎么抓住泛珠的特点,给它找到一条主线?泛珠的经济形态多样,它的发展水平高度不平衡,它在省区间差异那么大,特别是它缺乏一个连接,不能够像京津冀那样一体化,长江经济带那样优化,我们看怎么样总结出这样一个词来。“合作”,看怎么样抓好这样一个线索,除了合作之外,还有其他的含义在里面。我们要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国务院文件提出的关的要求,深化对泛珠的定位、机制的认识,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中国发展要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部率先发展的总体战略。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加快构建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发展。对于泛珠如何合作发展,就要高度重视智库,发挥智库的作用,可以考虑成立泛珠区域合作发展研究院,深入研究探讨泛珠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
  泛珠在“十三五”期间在区域合作形式上要实现创新。在9省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合作发展中实现协调,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在融入“一带一路”上培育新优势,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实现统一市场,基础设施一体和社会事业发展共同体。
  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围绕“创造能够成就未来”发表充满激情的演讲。
  她说,对如何创造问题,总书记有三个重要指示。第一,我们要把制造向创造走。第二,把数量向质量走。第三,把产品向品牌走。在这三个转变当中,我们首先看到制造向创造转变。制造过去让中国大而不强,为什么?因为我们大量的产品是在中国制造,但因为你没有核心技术,你是依附于别人,所以你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制造强国。所以在这个时间段,在这个新的经济形式下,我们从制造向创造转变的过程中,企业该做什么?这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第二是数量向质量转变。我们的产能,有人曾经有过一句话,说我们的产能过剩,我们现在走“一带一路”是把我们的产能走出去。我认为这句话总的来说是不对的,如果在中国打造的产品就是世界一流的产品,何说产能过剩?而恰恰我们因为大量生产出来的东西是低值的东西,所以就会感觉是一种产能过剩。所以总书记提出来说数量向质量走。
  第三是产品向品牌走。我在中东,五年前我们的经销商说格力给他卖了八年,给他们的配件可以重新组装,但是他仍然建议到泰国生产。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在我们这里老百姓的心目当中,中国制造这四个字是贴上标签的。所以你这个品牌做得再好,在国际上也难以扭转对中国制造的印象。所以我们的产品要向品牌走,这是我们每一个企业家都应该去思考的问题。当然,我不反对,我们和别人合资,我们不反对引进别人的技术,但是最终一个企业能够站起来,一定是有领先的技术,否则你不可能从大转为强。
  总书记这三个转变的指示,我们的企业该做什么?我想讲的第一个就是创新。什么叫创新?我认为创新就是不要把一般的国家标准或者国际标准作为你企业行业的标准,说我的产品符合要求就是好产品。你的好产品是因为你只是把你的国家标准、国际标准作为你的企业产品的门槛,而你这个的标准是消费者的感受,或者是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我认为那是创新。所以我们对标准的设定是不同的。那么企业不同的设定标准,不同的战略就决定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能否生存下去。以空调为例,我们在十多年前曾经有很多荒谬的广告,叫做我的空调好,送风十五米。十五米什么概念?一个家庭的房间大一点就七米,十五米,意味着打到墙上还能回来,就是我们讲的空调病,我们享受温度的时候,身体在受到伤害。什么样的空调才是好空调呢?消费者不知道。企业家应该想到无风,无声。我们在酒店经常很讨厌的就是空调的声音,为什么你不能做到无声呢?因为你没有技术。所以我们在最早开放的十五年到二十年之间,在家电行业没有这样的技术,我们唯一的就是依赖于别人,别人把垃圾给你,你也得接受,因为你没有能力改变。我们可以想象到创新多么重要。
  但是发展到今天,作为格力来讲,我认为它已经能在这个领域中站到了世界顶尖的位置。那它是不是能永远保持下去?唯一能让它保持下去的就是创新。所以现在格力空调能做到无风无声,但我认为还不够。我们在做产品的过程中,我和我们技术人员讲,什么叫创新?我们围绕的是老百姓的生活健康,我们是以不破坏环境,节约型的,这样的技术开发,你就有竞争力。所以格力电器现在拥有的专利,在中国的专利局里面,我们排在第9位。我们现在有8000多个技术开发人员,有7个研究院。你们可能认为格力就是一个做空调的,我今天正式跟你们说,格力不只是一个做空调的,但是空调做到世界最好的,我还要卖手机。今天看到很多人想跟我照相,拿的都是苹果手机。但是我觉得不要紧,我不强迫你买,但是有一天你买了格力手机,你就不会放手。
  我们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就应该理直气壮去说。所以格力的发展,我们第一个讲的是创新。要创新,你要在这个领域成为领导者。成为领导者能增强我们的竞争力,你做得比我好,我要做得比你好,这叫良性竞争。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愿望,没有这样的梦想,你不可能做出好产品,因为你不想当领导者,只想赚钱,就可能永远依附于别人。所以格力认为坚持不做依附型的,不做跟别人这种技术合作型的。当然很多人合作来得快。我们现在还有一句流行语言叫做“弯道超车”,什么叫弯道超车呢?就是抢了一个机会跑了一下,这叫投机行为。作为制造业来讲,我应该有战略,要直线超车,而不是弯道超车。
  当然我们在基层会面临很多问题。那怎么让我们成为领导型企业呢?我觉得政府应该走进我们的企业,你可以做深入的调查,哪个企业最有自主创新的能力,哪个企业创造了无数个别人没有的技术,你就应该大胆地支持它,给它最好的支持。我想告诉大家,将来有一天或者是很快你们拿着格力的手机,开着格力的汽车,然后回家享受格力的饭煲给你带来的美味佳肴。同时格力有完整的储能设备,让你随时随地享受安全的供电。
  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林仲洪就铁路规划建设如何支持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做了六个方面的阐述。
  一方面是要持续扩大铁路的有效供给,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首先就是加快在建项目的建设,初步的计划是到2020年区域铁路网里程要达到4.1万公里。到2030年要达到6万公里左右。到那个时候整个泛珠三角互联互通是一个什么态势?可以用几句话来说,就是基本实现对外互联互通,区径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联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由于提高了整个有效供给,为区域和省区比较优势的发挥坚定坚实的基础,使省区合作在更广泛、更深层次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更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增强区域的整体竞争力。   第二方面是要加快铁路通道建设,促进生产要素的快速流通和产业的转移承接。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拥有资本和技术向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的,资源相对丰富的欠发达地区输出,可有效解决地区区域间发展的问题,促进区域内的协同发展。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资本转移过程中,铁路通道将成为重要的桥梁纽带。未来在我们泛珠三角区中,纵横10条大通道形成以后,能够促进物资、人员、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区域内顺畅、高效流动,引导产业有序地转移承接,加强区域内省之间经济和技术人才的合作,形成了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达的局面。
  第三方面是要发挥高速铁路的支撑引领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和形成新的产业经济带。区域合作需要消除各种障碍,依靠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合理分工合作,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节省运输时间是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重要途径。到2020年泛珠三角区域中,高速铁路将达到1万公里,2030年再翻一番,达到1.9万公里左右,基本建成以特大城市为中心,覆盖整个区域,以省会城市为支点,连接区域内主要的城市区,省会城市和其他50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的现代高速铁路网,形成相邻大中城市间1—4个小时的交通圈。城市群内半个小时到两个小时左右。将大大缩短区域内和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有效提高区域之间的合作效率、质量,提高社会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要依托高速铁路通道,引领支撑沿线城镇产业、人口等合理布局,形成高铁经济深度融合的经济发展带,从而使通道沿线经济活动具有一定的辐射宽度和深度,促进经济合作。
  第四方面是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通道,扩大区域对外开放的合作。这个区域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区域,可以推进区域里南亚、东南亚地区铁路互联互通和国际大通道建设,完善口岸配套措施,强化沿海港口交通,这也是我们在加快“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内容。通过这一些工作,为区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产业合作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促进区域与相关国家之间产业,产能互补。铁路网络的连接还有利于区域与相关国家之间实现市场一体化,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有利于港澳参与国家双向开放,“一带一路”建设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加强区域与有关国家、地区的商贸往来、人员交流,拓展区域发展的新空间,提高区域参与国际合作的深度。
  第五方面是要发展城际铁路,推进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我们区域内分布有珠三角、长株潭、海峡西岸、北部湾等众多城市群。区域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城镇交通的便利、效率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泛珠三角区域在优先利用城际铁路的时候,还要肩负覆盖城市群为主要城镇的城际科研系统,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一种速度高,能力大,能耗低,土地利用率高的交通工具,满足城镇化大运量、高效率、节能环保的要求,形成同城化效能,增强大中城市要素聚集和辐射能力,拓展大中城市的发展空间。
  第六方面,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建设一批国土开发经济的铁路,帮助贫困地区加快投融资。因为在整个区域里头,还分布大概有7个贫困区。这些贫困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交通不便,缺乏与外部经济的联系。按照国家的总体要求,铁路也要在这方面加快建设,统筹区域内贫困地区的铁路建设,提高铁路设施均等化水平,促进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迅速提升,实现区域全面发展。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本届论坛主题对话主持人王珺最后做了简要小结。
  他首先表示,听了五位专家的精彩演讲,确实感受到泛珠区域合作已进入到一个非常有利的战略契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技术创新怎样引领整个区域的发展,包括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产业的区域合作,泛珠三角这样一个地区怎样和长三角、长江经济带一样形成并突出它的主线,这些都是需要加快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
  第二,机遇终究还是要靠努力才能把握住。机遇有时候是稍纵即逝的,所以怎么样才能把握住这样一些机遇?还是要靠努力!我们现在搭这样的交流平台,就是把握住机遇的最基本的要求。我想将来在这个平台上还能做很多的事情。
  第三,我们想将来在这样一个泛珠区域合作当中,可能这样的主题对话还会更多地进行,或者是分专题、分专业、分地区举办,使更多的专家和更多的产学研能够形成更有效的互动。使我们的政策,使我们的实践,使我们的理论能在这个领域能更加积聚,这样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会更有效。
其他文献
广东智库论坛(2016)--中国开放战略下的广东发展,于11月7日在新落成启用的广东社会科学中心2楼会议厅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广东智库联盟、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本刊讯】第十一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今年8月下旬在广州成功举办。两个多月来,进一步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
无论是在阴冷的南方还是干燥的北方,属于冬天的味道,永远不会缺少麻辣二字。也正因如此,以麻辣为代表的湘菜和川菜才得以在中国大行其道,就算在淮扬菜和粤菜这种以精致与细腻
安徽兄弟磨料磨具有限公司系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涂附磨具分会会员单位,是从事涂附磨具转换加工和抛光磨具制造的专业公司,现经营的产品有:
2017年12月13日,由亚太物流名刊《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主办的“2017中国物流装备产业发展大会暨中国物流装备企业家年会”在昆山维景国际大酒店盛大召开。
2015年1月5日北京时间下午3时,中国沪深股市新年第一个交易日收市。集中反映中国大型骨干企业的沪市上证指数收报3350.52点,上涨3.58%;集中反映中国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深市创业
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市贸促委与市金融办等单位承办的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金融博览会(以下简称“金博会”)于11月57日在深圳会展中心1号馆举行。本届展会以“跨界融百业,互通赢
检测19例ALL和7例AML外周血白血病细胞TfR位点数(TfR)、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Tf)和细胞内铁蛋白(CF),发现急性白血病病例SI变化不大,SF、CF增加,Tf下降,TfR与SF、CF呈正相关,与Tf呈负相关。
2017年12月15日,宁波市邮政管理局与中国电信宁波分公司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利用各自在邮政领域和通信领域链条上的优势。共建“互联网+”智慧化邮政快递发展新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