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隐喻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对外话语体系语言特色研究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l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对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我国对外话语体系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在概念隐喻理论框架下,以习近平主席有关“一带一路”系列重要讲话为语料,从中归纳出了友谊隐喻、植物隐喻、建筑隐喻、颜色隐喻、器物隐喻、音乐隐喻等六大类型,并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了其在“一带一路”对外话语体系中所表现出的语言特色及其重要作用。
  关键词:一带一路 概念隐喻 对外话语体系 语言特色
  一、引言
  近年来,为促进世界和平和推动世界各国经济稳定发展,我国积极倡导并实施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简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的提出已经得到了沿线许多国家的支持和响应,这也对我国对外话语体系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有助于提高对外交流的效率和价值。近年来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一带一路”战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有学者从政治外交关系的视角来研究“一带一路”战略中我国的对外关系(杨思灵,2015;李景治,2016等);一些学者从对外经济合作方面探讨了在“一带一路”政策下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交流合作的前景、路径等问题(孙靓莹、邱昌情,2016等);也有学者从文化视角来研究有关“一带一路”政策的文化开放等问题(双传学,2016;李康化,2016等);另外有一些学者从教育的视角来探讨研究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战略、政策等(王烈琴、于培文,2017;林健、胡德鑫,2016等)。然而从隐喻视角分析“一带一路”战略的论著屈指可数。鉴于此本文以习近平主席的“一带一路”对外系列重要讲话①为例,从认知语言学隐喻视角分析“一带一路”对外话语体系的语言特色。
  二、“一带一路”对外话语体系中的隐喻类型及其分析
  随着认知语言学隐喻研究的不断加深和相关理论的不断完善,众多学者基于认知语言学隐喻的理论探讨、研究诸多领域中的隐喻现象。
  根据概念隐喻理论,用一种事物(始源域)来理解或者体验另一种事物(目标域)不仅是用来提高口头或书面语篇文学价值的一种语言装饰,也是组织思考过程本身的一种重要的认知现象(Lakoff&Johnson,1980:5)。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它以具体的事物(始源域)通过隐喻映射来认知并理解抽象的事物(目标域),这两种事物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正是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因此隐喻现象才能得以产生,人们也容易理解。
  隐喻的研究范围已经从它本身特有的认知功能扩展到隐喻在社会语篇中所具有的重要交际功能。在政治语篇中,隐喻的使用非常普遍,它不仅能言简意赅地表达说话人的重要观点和思想,而且能够渲染现场气氛并为交际目标的实现提供帮助。Chilton和Schaffner(1997:221-222)非常关注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使用,指出:“隐喻不仅仅是修辞上的锦上添花,而且是形成和传递某些棘手问题的认知手段。就政治家的交流而言,隐喻能使他们避免直接提及而伤及脸面。”本文将在概念隐喻理论框架下,以习近平主席的有关“一带一路”系列重要讲话为语料,分析我国“一带一路”对外话语体系的语言特色。
  通过对习近平主席有关“一带一路”系列重要讲话的分析,其中的隐喻可以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一)友谊隐喻
  所谓友谊隐喻,主要是通过隐喻这一认知方式把抽象事物间的亲密关系喻指为朋友、伙伴间的友情这一亲密关系。在政治语篇中不乏这一隐喻的使用,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1)习近平指出,中乌虽然相距遥远,国情各异,但建交28年来,双方始终坚持平等相待,开展互利合作,成为好朋友、好伙伴。(习近平同乌拉圭总统巴斯克斯会谈节选)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旨在加强各国间的交往和合作,加深彼此间的友好关系。例(1)将中乌两国之间的互利合作所形成的关系喻指为“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使目标域——“国家”这一抽象概念通过始源域——“朋友”具象化之后,中乌两国之间的关系立即升级。“友谊”隐喻的使用不仅能够清晰地表达相关政治概念,而且可以使听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中国发展前景会愈发美好,“一带一路”朋友圈国家会愈发繁荣,百姓生活也将愈发安康。(习近平为“一带一路”划重点“朋友圈”国家共享繁荣惠利)
  众所周知,“一带一路”沿线涉及65个国家,由我国积极倡导的“一带一路”得到沿线众多国家的积极响应和参与。“朋友圈”作为一个网络新词已经家喻户晓,它主要是指微信好友之间的分享各种事物的圈子。例(2)中将“一带一路”沿线的“参与国家”通过隐喻喻指为“朋友圈”国家,表明参与到“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国家间的关系如同“朋友圈”中“好友”关系一样亲密。
  (二)植物隐喻
  在概念隐喻理论中,可以通过使用“植物”隐喻来认知和理解相对抽象的概念,主要是把相关概念通过“植物”本身所具有的特點表现出来。例如:
  (3)“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初步完成规划和布局,正在向落地生根、深耕细作、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习近平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的演讲)
  例(3)将“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实施、取得成就的过程通过隐喻表现为植物需要经历的播种、发芽以及要对土地进行耕作之后才能够茁壮成长这一过程。当前由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的规划和布局已经初步形成,就如同植物的种子已经播种完毕,即将进入到生根发芽的阶段,期间它需要人类的呵护和细心的照料,譬如,加强国家间合作、深化国家间交流、打破国家间贸易壁垒等。例(3)通过植物隐喻的方式阐述了我国“一带一路”目前建设的状态,也说明了“一带一路”的建设需要沿线国家的共同努力,最终向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
  (4)贫瘠的土地上长不成和平的大树,连天的烽火中结不出发展的硕果。对亚洲大多数国家来说,发展就是最大安全,也是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总钥匙”。(习近平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的讲话)   例(4)将人们对和平的“期望”用隐喻比作“大树”,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希望“和平”像“大树”一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将发展的“光明前景”用隐喻比作“硕果”,始源域(硕果)的具象化和生活化使抽象的目标域(发展的光明前景)更容易被人们感知和理解。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两大主题,发展是和平的重要保障,和平是发展的基本前提。就像例句中提到的一样,“和平的大树”与“发展的硕果”两者相辅相成。一方面,要想让经济的发展结出硕果就得让和平的大树茁壮成长;另一方面,和平大树的茁壮成长需要经济的发展提供养分。从整体来看,通过隐喻的使用将和平与发展这一复杂抽象的政治经济关系具象化、明朗化。这一植物隐喻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共同认知基础,这将对“一带一路”事业推进过程中我国发展理念在国际上的传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建筑隐喻
  在政治语篇中存在着大量的“建筑”隐喻,其主要是通过“桥梁”“台阶”等来表达相对抽象的概念。在习近平主席有关“一带一路”的重要讲话中不乏此类隐喻。例如:
  (5)我这次欧洲之行,就是希望同欧洲朋友一道,在亚欧大陆架起一座友谊和合作之桥。(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重要演讲)
  众所周知,“桥梁”本是沟通被河流隔开的两块区域间的渡河工具。如今,人们喜欢把朋友间的友情以及人们之间的交流合作用“桥梁”隐喻表达出来。中国和欧洲分别属于亚欧大陆东西两端,中国在古代通过“丝绸之路”早已和欧洲进行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当今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为中欧双方提供了共同发展合作的机会,中欧双方将通过“一带一路”平台的搭建加强交流、深化合作,收获友谊。“一带一路”就如同在亚欧大陆之间建起的“大桥”,为中欧之间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
  (6)要建造经得起风雨考验的亚洲安全大厦,就应该聚焦发展主题,积极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不断夯实安全的根基。(习近平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的讲话)
  “大厦”是给人们提供遮风避雨并且能够保障人身安全的重要建筑物。“安全的环境”可以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稳定社会秩序,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安全”这一重要保障。例(6)中目标域“安全环境”通过概念隐喻中的映射通过始源域“大厦”体现出来。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亚洲各国应该利用好“一带一路”这一平台提供的便利和保障全力以赴发展自身,为整个亚洲地区的“安全环境”建设提供支持,以此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7)去年9月,我同哈西娜总理在纽约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期间举行了友好会晤,双方一致同意全面拓展各领域合作,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推动两国关系早日迈上新台阶。(习近平在孟媒发表署名文章:让中孟合作收获金色果实)
  “台阶”本是属于建筑物中用砖、石、混凝土等筑成的一级一级供人上下的构筑物。例(7)通过隐喻的认知方式,用“新台阶”来表示中孟两国更加亲密的友好关系。中孟双方在利用“一带一路”这一平台之后,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交往日益加深,双边合作进一步加强,两国间的关系将进一步提升。
  (四)颜色隐喻
  颜色隐喻主要是指在相关语篇中,基于颜色在某种具体文化背景下所具有的特殊意义,通过使用“颜色”术语来表达相关的抽象概念。例如:
  (8)我们要着力深化环保合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习近平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的演讲)
  绿色主要是指大自然中花草树木本身所代表的颜色,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环境下都代表着积极、健康等正面含义。近年来,由于各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开始关注到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也提出了相关政策,如:“发展绿色经济、加强节能减排”等。“绿色”一词被广泛运用到有关经济发展的领域中,用“绿色”一词来体现“保护环境”的理念,这已被国际社会所接受。例(8)中“绿色发展理念”和“绿色丝绸之路”都通过隐喻的方式体现了我国着重强调“保护环境”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9)中方支持葡萄牙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鼓励双方加强海洋科研、港口物流建设等“蓝色经济”领域合作。(习近平会见葡萄牙总理科斯塔)
  例(9)中运用“蓝色经济”来表达海洋经济,目的域“海洋”通过始源域“蓝色”体现出来。“海洋”展现给人们的最大特点就是浩瀚无边和它本身的蔚蓝色,通过使用“蓝色”这一隐喻,再结合句中语境我们能够了解到句中的“蓝色经济”就是指海洋经济领域,“蓝色经济”这一政治概念可以生动、形象地呈现给人们。
  (10)我相信,只要中孟两国人民共同努力,中孟合作必将收获更加丰硕的金色果实!(习近平在孟媒发表署名文章:让中孟合作收获金色果实)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沿线国家的合作越来越深,中方也希望中孟两国人民在“一带一路”战略进程中不断努力,深化两国间的合作关系,也更加期待因为合作所取得的累累硕果。例(10)中提到的“金色果实”主要是指中孟合作后所取得的成就,使人不禁联想到秋天果树上挂满金色果实的丰收景象。“金色果实”这一词通过隐喻的方式,畅想了中孟合作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這为增强两国的合作树立了信心。
  (五)器物隐喻
  器物,严格来说应该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器物,正因为其常用性,人们对之非常熟悉,也常常作为隐喻的始源域,下面结合政治语篇中的实例进行分析。
  (11)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打破亚洲互联互通的瓶颈。(习近平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的讲话)
  “抓手”主要是指人手可以把持的部位,例如:公共汽车车厢里的“抓手”、包装礼品的“抓手”等。鉴于“抓手”在现实生活中的关键性和重要性,其语义可引申为“突破点”“切入口”。例(11)中把目标域“突破口”和“切入口”通过隐喻的方式具象化为“抓手”,即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该抓住“融资平台”这个重点,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将其比作“抓手”,非常形象且易被人理解。“瓶颈”即瓶口处狭窄的部分,生活中通常将“瓶颈”引申为“易生障碍的地方”或者“整体中关键性限制因素”。句中把目标域亚洲互联互通的“主要障碍”用始源域“瓶颈”一词体现出来,形象地阐述了相关的政治概念,人们也容易理解。   (12)亚洲各国多是发展中国家,普遍缺乏建设资金,关键是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将宝贵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习近平发表《联通引领发展伙伴聚焦合作》的重要讲话)
  所谓“刀刃”,就是刀具的“刀口”处,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部位,刀刃的好坏决定了其品质的优劣。“刀刃”作为“刀具”的重要部分通常用来指事物的关键部分或者重要方面。在“一带一路”圈子中的亚洲国家应加强交流、有机妥善地处理资金,用全面统筹资金的“利刃”为经济发展的披荆斩棘。例(12)中用“刀刃”这一“器物”隐喻形象地说明了资金优化配置的重要性。
  (六)音乐隐喻
  音乐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关于音乐方面的隐喻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涉及,下面结合习近平主席有关“一带一路”系列重要讲话对音乐隐喻进行解释说明。
  (13)绿色,可以说是21世纪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旋律。(习近平为“一带一路”划重点“朋友圈”国家共享繁荣惠利)
  “主旋律”是指一部音乐作品或乐章的旋律主题。改革开放之后其意义引申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基调和重要精神,被广泛地运用到政治语篇中。“绿色”作为我国经濟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例(13)通过使用隐喻,将“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地位用“主旋律”这一音乐概念表现出来。这是因为“绿色发展理念”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是极其重要的,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全局起着关键作用。
  (14)“一带一路”建设并非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独奏而是沿线国家合唱。(习近平发表《携手同心 共创未来》重要讲话)
  “独奏”主要是指一个人用一种乐器演奏。例(14)中通过概念隐喻映射关系用音乐中的“独奏”这一概念来传达“一带一路”建设的倡导者——中国不应该扮演的角色。“合唱”是指由指挥者、表演者等共同完成音乐表演。例句中的“合唱”作为始源域来表示“一带一路”沿线的“参与国家为‘一带一路’的建设共同发挥作用”这一目标域。整体来看,通过隐喻形象地表达了“一带一路”事业的推进需要沿线各国的通力合作和同舟共济,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沿线各国共享发展的硕果。
  三、结语
  本文主要以习近平主席有关“一带一路”系列重要讲话为语料,结合具体实例从隐喻的视角总结了“一带一路”对外话语体系中隐喻的六大类型,并分析了它们的语言特色。由我国积极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目前已经得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加强有关“一带一路”对外话语体系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沿线各国间的理解是合作的前提,这对于各国间合作的效率和质量有重要影响。希望本文隐喻视角下对相关话语体系语言特色的研究能对我国的对外交流合作贡献绵薄之力。鉴于相关实例的有限性,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展开更全面更深层的研究。
  注释:
  ①来自“中国一带一路网”中2013年到2016年习近平主席系列重要
  讲话。
  参考文献:
  [1]Charteris-Black J.Politicians and Rhetoric:The Persuasive Power of Metaphor[M].Basingstoke:Palgrave-Macmillan,2005.
  [2]Chilton P.Analysing Political Discourse[M].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04.
  [3]Chilton P,Schaffner C.Discourse and Politics[G]//Van Dijk T A,ed.Discourse as Social Interaction.London:Sage Publications,1997:221-222.
  [4]Lakoff,G.&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5]Lakoff,G.The Political Mind:Why You Can’t Understand 21st Century Politics with an 18th Century Brain[M].New York:Viking,2008.
  [6]Lakoff R.Talking Power:The Politics of Language in Our Lives[M].USA:Basic Books,1990.
  [7]陈亚仿,刘淑梅.概念隐喻在“一带一路”财经报道中的认知分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1):103-106.
  [8]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9]李景治.“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新型大国外交[J].新视野,2016,(3):104-109.
  [10]李康化.“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J].青海社会科学,2016,(5):38-45.
  [11]林健,胡德鑫.“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与中国工程教育新使命[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6):38-45.
  [12]双传学.“一带一路”视阂下的我国文化开放战略[J].东岳论丛,2016,(5):25-30.
  [13]孙靓莹,邱昌情.“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南南合作:路径与前景[J].广西社会科学,2016,(2):135-139.
  [14]王烈琴,于培文.“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的对接[J].河北学刊,2017,(1):185-189.
  [15]汪少华.美国政治语篇的隐喻学分析——以布什和奥巴马的演讲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4):53-56.
  [16]杨思灵.“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沿线国家关系治理及挑战[J].南亚研究,2015,(2):15-34.
  [17]朱炜,贺宁杉.隐喻与政治语篇的建构[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121-125.
  (龙祥 江苏徐州 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221000)
其他文献
摘 要:“意合”性是汉语的重要属性之一。从语言对比的角度,将汉语与英语、日语、法语、西语、德语、俄语这些“形合”型语言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有助于深入认识汉语的“意合”属性,有助于增进对汉语本质的认识,有助于汉语与外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意合 形合 汉语 语言比较 词类 句子成分  一、引言  (一)“意合”与“形合”的概念  通常认为,“形合”与“意合”的概念最早由王力在《中国语法理论》中
期刊
摘 要:傣语是一种跨境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为傣族所使用。本文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拉怀乡傣族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傣语使用情况和汉语使用情况的调查,通过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探究中国境内傣族的语言活力。  关键词:德宏 傣族 语言活力  一、傣族基本情况  傣族是一个跨境民族,全世界有傣族约6600万。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部、印度东北部、越南西北部、柬埔寨西北部、缅甸中北部、老挝、泰国等地
期刊
摘 要:本文在总结前人词汇教学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两个初级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个案,试图通过实录转写和归纳,对这两个案例的词语教学环节的总体教学过程和具体教学行为进行比较和分析,以较为客观地呈现目前初级汉语综合课词语教学的基本状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现目前课堂词汇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建议,为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级汉语综合课 词汇教学 基本状况 教学建议  一、引言  (一)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代词“人家”为个案进行研究,着重探讨其自称范畴下的主观化表现。汉语自称代词是一个原型范畴,其内部不同成员的地位不平等,有典型范畴和非典型范畴之分,但相互之间在意义方面存在着家族相似性。自称代词家族相似性的突出表现是:代词系统中的自称意义存在着复杂的交叉跨类现象,基本语义类不同的自称代词存在着“大异小同”,基本语义类相同的自称成员之间存在着“大同小异”。不同成员在意义上相互关联,从而形
期刊
摘 要:礼貌原则是人们社会交往中的一条基本准则,它对会话交谈的顺利进行以及维护交际双方平等友好的关系至关重要。然而,不礼貌现象也时有发生,这对话语的交流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本文以吴敬梓的讽刺小说《范进中举》中胡屠户的话语为语料,具体阐释里奇的礼貌原则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建构以及主题思想的表达所发挥的作用,以期对其他语境中的话语分析有所启示。  关键词:礼貌原则 胡屠户话语 人物形象  一、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外国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的分析,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分析错误原因,根据汉字的特点、汉字与语言单位的关系以及传统的教学经验,提出了汉字书写的教学方法。在随文识字课型中,我们提出了提示法、部件拆分或组合法;在集中识字课型中,我们提出了对比法、结构层次分析法、部件组合法、常用部件及基础字书写等方法。此外,我们也可以借助书法课、运用网络资源等提高汉字书写的效果。  关键词:汉字书写 提示 对比
期刊
摘 要:湖南凤凰方言中最常用的口语词有5个,即“渠[kei51]、个[kuo51]、冇[ma?51]、喫[??ia55]、乔[??iu35]”,老百姓俗称“五字诀”。这5个方言口语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笔者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这5个常用词存在的语言环境、音义来源及其语法特征和功能、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和描写,旨在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凤凰这一独特的方言特征。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湖北西北部方言中“子”尾的读音,探讨汉语官话方言Z变韵圆唇特征形成的一种可能途径。“子”尾元音弱化并脱落,声母成为自成音节的边音,并进一步演变为圆唇元音,与前行音节结合,最终导致Z变韵圆唇特征的形成。文章从分布条件和普遍音理两个角度论证了这个观点。从分布条件来说,边音“子”尾的两种分布条件和Z变韵圆唇特征的两种分布条件基本一致,说明Z变韵的圆唇特征有可能是从边音“子”尾而来。从普遍
期刊
摘 要:本文欲运用Leech(1983)的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s)和Brown & Levinson(1987)的面子理论(face and politeness strategies),采用现象描写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立足近年来热播的央视一套晚间访谈类节目《首席夜话》第20130331期“我是演员·吴秀波”,探讨这两个语用理论在主持人、嘉宾及现场观众的对话中如何
期刊
摘 要:“阅读”作为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目标,其形成和发展与汉语言的文化和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对“阅读”这一概念从词源学角度进行初始含义的梳理,并以语文“阅读”教学内涵为核心,结合传统典籍中的相关文献进行探究,以深刻了解“阅读”这一范畴的概念内涵。  关键词:阅读 词源分析 语文教学  “阅读”古已有之,它是人类最重要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过程,是读者获取知识信息、提取意义和审美体验的生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