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来源 :美与时代·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ENGWU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建筑小品是城市空间与城市文化的重要标签,折射出城市环境的社会形态、历史人文、风俗习惯和美学现象等方面的内容,对城市的品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借助明末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一书中提到的“巧于因借,精在体宜”造园理念,进行创新理解和创造性转化,深入探讨泰州城市建筑小品再生设计。作为新兴城市的泰州,建筑小品的再生设计才刚刚起步,亟须对城市建筑小品的发展和创新研究展开理论上的研讨。
  关键词:泰州;巧于宜境;精在体宜;建筑小品;再生设计
  在“城市特色”“特色城市”成为国内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背景下,依据人们对现代城市空间情感文化的需要以及城市内容建设的要求,建筑小品因其灵活、多样和可塑等特点,作为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内容之一。当下,建筑小品不断推陈出新如雨后春笋般展现于人们的视野中,成为构建现代城市空间形态与人文环境的重要桥梁,一些作品的形式、内涵和作用与城市文脉的延续息息相关,成为现代人们寄托城市“乡情”的重要载体。然而,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一味追求“新”“异”“亮”和“洋”,对于城市建筑小品的设计和塑造背离“乡音”,忽视了对地方传统文化的继承,造成艺术实践与地域文化脱节,暴露出很多问题。在现代设计中应用地域传统文化符号对其造型、内涵“为所欲为”,做毫无底线的乱改[1]。针对这一现状,亟待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来助推城市建筑小品再生设计良性发展。
  一、城市建筑小品再生的必要性
  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建筑小品为日益现代化的城市增光添彩,成为营造环境、凝聚文化和展现时代特征的重要载体。然而,多年以来,中国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大多借鉴西方文化进化的果实,在获取建设性成就时,也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因素。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态错乱、文化混乱及信仰缺失的困境。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受到了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源于中国近代历史被侵略被奴役而产生的文化不自信。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上提出“实现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目标,华夏子孙的民族自信意识开始重新觉醒,新时代中国人民不仅感觉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博大精深和优秀价值,还认识到西方文化的弊端以及所造成的危害。21世纪的中国城市化,在经历过高速发展之后逐步进入“理智回归”的环节,开始思考城市历史文化、品牌形象及区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内容之一,建筑小品在国内虽然已有了初步的发展,但是一部分建筑小品缺乏文化情感的表达力,没有融入当地文化,很难凸显其特色,公众参与度不高,甚至有些设计纯粹就是为了填补场地空缺。鉴于此,回归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坚定不移、独立自主地探索与开辟富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建设,有必要对地方城市建筑小品进行再思考、再探讨和再设计。
  二、“再生”让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回归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稳定群落,集娱乐、休闲、生活和工作等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每一个历史性城市都有其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形成过程和人文历史发展历程。”[2]中国作为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国度,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大都囊括历史、人文、风俗和环境等一系列因素,逐步融合成城市化的“基体”。在岁月的更替中,“基体”不断演进和变化,孕育出自身独特的社会文化体系,形成城市自身的基因,实现生态的有序运作。
  然而,现今国内城市化的进程模式和特点大都借鉴西方现代城市发展的理念。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偏重于西方现代文化理念的运用,忽视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理论的研究,造成所建城市与地方环境各成一体,孤立成“山体城堡”的景象。为什么会滋生出这样的现象?这便是我国城市源起具有西方现代理念不具备的特征,又被动地套用西方现代理念、营建方式和设计思维,在实践中造成城市形象的错位以及文化底蕴的缺失。鉴于此,2018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积极响应“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国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内城市纷纷开展了关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与可持續发展的深层次思考,开始“借古启今”“古为今用”等一系列策略,对国内传统文化思想进行探讨,希望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研究,融会贯通地运用于现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明末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一书中提到的造园观念。在众多对其的诠释中,相较而言,笔者更偏向于将其理解为“因,依据,根据,这里指园林的艺术形象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借,引进、纳入、接纳、借用之义,这里指借景。体,指园林体制、规划得体。宜,合宜、适宜,此指合乎材料、地形等的特性与主人的要求。”本文通过借“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观念,进行理念转化,给于新时代的理解,实现传统文化再生,启发当今中国城市建筑小品的再生设计。
  三、“巧于因借”下的泰州城市建筑小品策略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城市的形成大都有其“地利”的考量,常常借助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来建造城市,营建出不同布局、不同规模、不同形式和不同文化的城市内容,逐步孕育出城市独有的“基体”,形成可识别的城市“身份”。泰州城市历史悠久,有其自身独特的地理环境。建筑小品作为城市空间具体外化的样式之一,在建筑小品设计之初,需要围绕地域环境的肌理展开,体现该城市基于地理环境下的特有印象。借助“巧于因借”的理念,构建基于“地利”环境下具有城市特征的建筑小品生成体系。“巧于因借”理念下的建筑小品塑造表现为:(一)因时:结合时代的审美特征,以物化的视觉形态呈现不同时代背景下城市建设的审美意识,使城市建筑小品成为公众视觉审美体验的对象,成为公众感受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媒介。(二)因地:因地制宜,在对应的城市环境中巧妙而合理地植入建筑小品,寓情于景。(三)因人:人居住在错综复杂的城市环境中,一方面依据“天人合一”思想再生设计建筑小品,为公众提供优质而生态的生活情境;另一方面对于建筑小品所呈现的形态、元素和装潢得到人们发自内心的认可和赞同。(四)因文:建筑小品所承担的宣扬区域文化信仰、精神意志和情感愿景得到合理的传达。这就需要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既要基于城市的大环境,又要顾及区域的小场面,不仅要基于“宜境”下整合城市空间布局及各类可视化的要素,还要“巧于”植入建筑小品、融入文化氛围、修正实体场景和构筑圆梦情感环境,合理塑造环境,优化视觉品质,实现周边人们对建筑小品在此场景中的认同感。   作为一个开放、文明和充满活力的新兴城市,泰州城市化的进程还在继续,对于建筑小品的植入需要深化梳理,进行“巧于宜境”的创作,不仅要使建筑小品塑造成为公共环境服务体系中的一部分,还要成为体现当地民众意识的重要场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建筑小品是在人和城市和谐相处的环境里“锦上添花”,不仅能够营造一种人与城市和谐的空间环境,还起到平衡城市生态系统的作用。
  四、“精在体宜”的泰州城市建筑小品表达
  人作为自然界具有最高智慧的生物体,生活的世界里需要激活两个基本维度即物质存在和精神世界。新兴城市作为物质存在进行高速的横向发展之后,诞生的建筑群体高大、单一而过于冷漠,这就需要进行城市纵向深度的开发,实现整个城市在纵横方向上的综合化营建,这就给予了建筑小品在城市环境中的生成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建筑小品作为城市环境中存在的实体内容之一,在设计创作之初就需要使其在提供人们生活的物质存在时,还需融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赋予它更多特殊的意义,满足人们情感愉悦、精神信仰,以及对城市传统文化的思考。所以,对于建筑小品的再生设计不仅需要从物质实体来满足人们在视觉上的审美需求,还需要赋予其健全的性格给于周边民众在文化上的认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现阶段“精在体宜”的目标偏重于捍卫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内现代城市中的传承与发展的“精神”,恢复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力,构造出与之相适应的城市文化生态系统,唤醒已被现代城市人所遗忘的过往记忆,为当地人找回失落的精神家园。由此可见,“精在体宜”理念下的泰州城市建筑小品需要基于其“文化基因”的凝练,更多地倾向于强化城市的“性格”,再生城市的灵魂,焕发城市中人性内在的情感和活力。所以,在面对城市建筑群落无法实现“精在体宜”的情况下,建筑小品因其体小、灵活和多样,成为再塑城市历史记忆、再生文化信仰和构建精神家园的重要选择。而“精在体宜”理念的植入,主要体现在:(一)功能“体宜”:建筑小品不仅是城市环境中的点睛之笔,还能营造更加生态的城市宜居环境,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和幸福。(二)艺术“体宜”:建筑小品作为一种特殊的表象性艺术,既营造了富具特色的地方城市艺术氛围,又能传递人文情怀,这是艺术对城市文化环境的回应和呈现,能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与城市艺术产生交流与互动,借此传递城市印象。(三)精神“体宜”:在建筑小品创作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小品在人文精神方面输入和输出的准确性,实现与地方传统文化有效融合,达到提升城市形象和扮靓城市环境的作用。建筑小品的塑造最终目标是贯通人、城市和文化,营造可持续的有机环境。
  在中国传统城市的诞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会不自觉地孕育出富于地方文化特色的思想观念和审美习惯,衍生出人文存在的基本方式。这就需要在建筑小品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基于城市特色,“精准”挖掘城市根脉,优化城市文化,树立城市形象;另一方面以“体宜”地方城市文化复兴为目标,整合城市资源,协调城市环境。最终实现改善民生福祉,增强人们对该城市的归属感、幸福感和自豪感。
  五、“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的泰州城市与建筑小品的互生
  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就与空间环境产生了联系,通过改造自然环境营建适合人的生活空间,将其中的各个元素塑造成彼此相应的存在形式,融入到城市的人文系统里,建立彼此认可的情感呼应,以此完善城市空间的契合度。所以,在中国现代城市中,对于建筑小品的塑造,一方面要注重城市“地利”形象的营造;另一方面要“精准”城市文化的身份和审美价值,只有这样才能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
  现今,建筑小品已然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众产生多样性交流,转化为公众记录该城市的深刻印象,不仅是融入社会生活的一种实体存在,还成为一种明确的地域文化印象。“巧于宜境,精在体宜”在泰州城市建筑小品塑造中的运用体现,关键在于泰州地域传统文化的再生性设计探索,这既符合了当前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国情,又从地域城市实际发展需求出发,“因地制宜”为建筑小品塑造的出发点,一方面解决“巧于宜境”的环境审美问题,另一方面“精在体宜”地解决“多环境”因素下的社会问题。最终,实现人类与城市之间长久而稳定的生存关系,主要表现为:一反映了人对城市传统文化的寄托;二反映了城市展现人创造文化的风貌;三反映了文化构建了人们营造城市、发展城市与延续城市的精神纽带。尤其在中国,人们对自己所处的城市的文化具有浓烈的精神认同,这是历来国内城市营建和拓展自身空间的重要资源,这也构成了城市建筑小品“特色”再生的重要基因。
  六、结语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设计理念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上的再发展,“巧用”于当代城市建筑小品的创新设计,“精准”定位其再生设计理念,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通过将“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理念导入城市建筑小品的创作中,力求给国内城市建筑小品的再生设计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不仅提高再生设计的品质和效率,还使其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传承民族文化,营造出符合地域特色的城市形象。
  参考文献:
  [1]张杰.论标志设计中具象与抽象图形的对比与融合[J].装饰,2014(3):82-85.
  [2]陈相.江苏省泰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再生设计的探索研究[J].设计,2019(2):96-98.
  作者简介:陈相,硕士,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新时期”以来,对文艺“形式”的探索再一次引起广泛讨论,不同于50年代,它以不可遏制之势创造了系列理论与大量作品,“意识流”、“怪诞变形”等手法普遍运用于小说创作中。对“现代派”创作资源的征用究竟在哪些方面影响了中国现代主义写作?中国的文艺、政治和社会在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下发生了什么改变?重新进入中国现代主义创作,将有助于找到进入上述问题的切入口。  关键词:现代小说;“现代派”;现代化;形
期刊
摘要:不论是区域城市规划设计还是餐盘花纹的图案设计都应该少不了设计、少不了创意。没有变化就谈不上新奇,没有新奇也就不具备创意的概念,没有创意也就不成为正真的设计。由此可见,创意是设计的灵魂所在。从小概念的图案设计入手,借花卉为基分析图案设计中的创意的构思以及方式方法,力图达到创意设计的新精神。  关键词:图案设计;花卉变形;创意;设计灵魂  图案是具有装饰性以及实用性的一种艺术样式,在19世纪初英
期刊
摘要:通过课程环节的设计,重视学生在音乐鉴赏课程的学习中审美观念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外延概念;帮助学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构建与之相应的时空,并在这一时空里填充音乐实物(包括代表人物、代表乐器、音乐思想等)。  关键词:教学理念;课程设计;教学实践  大学公共艺术课程中的《音乐鉴赏》课程的开设,旨在让学生通过公共艺术课程,学习艺术理论,鉴赏艺术作品,参与艺术实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理解
期刊
在紫砂之都宜兴丁蜀古镇的青山田园环绕间,王亚平的工作室坐落于一湾小桥流水的静僻之处,这里明朗朴素, 路径通坦,自然雅致, 风格独具,别有韵味。周边栉比鳞差的陶瓷堆垛和比肩接踵的紫砂工坊,无不透露出浓烈的陶瓷艺术氛围,烘托出一幅纯朴、恬静、惬意的世外桃源景象。  王亚平作为一名大学教师,艺术的导化者在传承发扬紫砂陶艺的事业中不断开拓,自度度人,自觉觉他。他以对传统紫砂制作的虔诚态度和现代陶艺创作的开
期刊
摘 要:上海绒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中西融合的文化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国家和地方在推动上海绒绣的保护和传承上取得了成效,但随着时代与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有必要以设计思维提出设计发展思路,利用过去的历史经验和当前的实践探索,思考并解决绒绣持续发展的问题,为探索非遗设计创新和发展新路径积累经验。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绒绣;设计;发展  基金项目:本
期刊
摘 要:福建土楼萌芽于唐末宋初,成熟于明清,历经千年,于200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福建土楼”成为建筑界专有名词,不仅是福建地区特有的建筑形态,更是一种建筑艺术与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悠久历史里辉煌的一章。探析福建土楼建筑的平面形态、立体空间形态、材料与技术阐释福建土楼建筑空间蕴含的艺术与文化,为当代人居环境视角下建筑公共空间营造提供相应的启示。  关键词:福建土楼;建筑空间;文化  基金
期刊
摘 要:千金药业拥有专有技术制作而成女性专属的“小解巾”,具有柔润、丝滑、亲肤的特点,具有独一无二的抑菌品质。但千金净雅“小解巾”的宣传推广却面临着一些困境,导致产品辨识度不高、品牌形象知名度不高、目标消费群体不大等问题。千金净雅“小解巾”只有在包装设计创新、巧用体验设计、优化营销战略等方面下功夫,才能塑造全新的品牌形象,带动品牌整体升级。  关键词:千金净雅小解巾;宣传推广;困境;策略  基金项
期刊
摘 要:整体性保护既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衡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重要标准。邢窑陶瓷烧制技艺于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本文以邢窑陶瓷烧制技艺为研究对象,从整体性保护原则出发,对邢窑陶瓷烧制技艺的已有保护实践做出评价和分析,总结其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并为接下来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整体性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邢窑陶瓷烧制技艺;保护实
期刊
摘 要:芥菜是湖南省华容县特有产品,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其做法多样、口感独特,广受全国人民的喜爱。但市面上现有的华容芥菜包装却极其简陋,缺乏设计感和市场竞争力,无法满足当今社会人们对食品包装实用与审美兼具的需求。本文主要分析华容芥菜的历史沿革和包装设计现状,从而归纳华容芥菜包装设计的视觉表达和设计原则。  关键词:包装设计;华容芥菜;地域文化  纵观历史发展,不同时期的产品包装特点体现了
期刊
摘 要:民国时期是中国漫画创作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涌现出众多优秀的漫画家,也诞生了诸多经典的漫画形象。其中黄尧创作的“牛鼻子”漫画形象深入人心,享誉中外,其独特的艺术性、极强的可塑性与鲜明的民族性仍值得当今中国漫画家们借鉴与发扬。  关键词:黄尧;牛鼻子;漫画;民族特色  漫画自清末民初流行于中国画坛,是一种用夸张、象征等手法进行艺术表现的独立画种,具有幽默性与讽刺性等特点,一出现便成为民众喜闻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