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境下EFL学习者文化身份焦虑及其对策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deyangl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EFL学习中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对于系统的掌握外语知识,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但其过多的输入和本土文化的缺失,导致了学习者本民族文化的迷失,本土文化身份的淡化,從而产生了文化身份焦虑。对此,教育主管部门、教师和学生等相关主体应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提高EFL学习者的文化身份认同。
  【关键词】文化认同 文化身份焦虑 EFL 学习者
  “文化认同 ”即 “文化身份认同 ”(cultural identi-ty),是指某个文化群体成员对自己的成员身份(文化归属)的认同感。
  从宏观上讲,文化身份是指国家身份、民族身份;从微观上讲,文化身份代表着同一主流文化群体中因个体的职业、地域、受教育情况、经济收入等的不同,所形成的不同的文化身份。文化身份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稳定性,同一文化群体使用同一文化符号,具有相同的信仰、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但同时文化身份又具有动态性,即随着环境的改变和个人的成长,文化身份可能会随之改变,得以重新建构。
  “文化身份焦虑” 是由文化问题而产生的身份焦虑情绪,即对文化身份的不确定性所产生的焦虑,是跨文化交际中的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心理问题。
  这种焦虑情绪在跨文化交际中会造成文化信息的缺失、不对称,甚至情感的挫伤,弱化文化身份的归属感,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有效进行。EFL(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学习者的文化身份焦虑指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的民族文化,认同了外来文化,由此产生的心理上的身份焦虑。主要表现为对西方文化过度欣赏和向往,对中国文化缺少认同和自信,产生迷茫、怀疑、排斥、甚至否定等心理。它反映了 EFL 学习者对中国文化身份的迷失、模糊和不确定性。
  如何保障 EFL 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对等,使他们不仅掌握目的语文化,还能学会如何使用目的语来表达中国文化,继承和传播中国文化,达到对中国文化的认同,这需要在英语课堂上进行双重文化的教学。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教育管理部门的配合。
  一、教育管理部门
  1.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纲中中国文化目标的缺失,是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失语的根本原因。建议教育部之后出台的《教学指南》,明确提出中国文化教育的目标,规定中国文化教育的内容,将表达中国文化特点的“中国英语”词汇列入大纲词汇表。
  2.学校层面。调整课程设置,增加中国文化类英语课程。增设《英语话中华》、《中国文化概况》、《中国文化掠影》 等关于中国文化类的英语课程,给学生系统学习中国文化的机会,让他们更深刻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掌握更多中国特色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师
  1.优化英语教学内容,增加中国文化元素。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中,往往是西方文化占主导地位,有关中国文化、中国经济以及中国社会发展的介绍少之又少。对此,教师在选用或编写教材时,要注意增加中国文化内容,补充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语表达方式,使学生能用英语恰当地表示中国文化的内涵,增强他们跨文化交际的信心。
  2.课堂教学多渠道互动,增加中国文化体验。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更加自然、真实、有趣、轻松的语言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充分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可要求学生在给定的具体场景和大量语料中进行短剧表演、角色扮演、情景对话和演讲等,激发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翻译、写作等形式来培养他们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元素的能力。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可在自觉和不自觉的状态中感受文化氛围,体会中西方文化差异,消除文化身份焦虑,增强中国文化的身份认同。
  3.发挥测试的指挥棒作用,增加中国文化的测试内容。
  三、学生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增强他们的自我文化意识,中国文化的输入才有保障。因此,教师要引导他们多途径、积极主动地学习“中国英语”,鼓励他们阅读英文原版或英汉对照的中国优秀文学作品及中国文化读物,通过报纸(如《中国日报》、《21 世纪英文报》)、电视(CCTV 英语新闻频道)、互联网等渠道学习中国文化元素的英语表达方法,增大中国文化输入。同时利用各种与外国友人相处的机会,积极主动地沟通交流,以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之,全球一体化衍生了跨文化交际,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英语,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它的重要性也被过分强调。研究发现,EFL学习者接触了大量的目的语文化,增强了目的语文化身份的认同,同时削弱了母语文化身份的认同度,迷失了自己的文化身份,从而产生了文化身份焦虑。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努力,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输入并行,接受目的语文化熏陶的同时,也要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吸取中国文化的精髓,学会用英语流畅地表达中国文化,真正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双.文化身份与跨文化传播[J].外语学刊,2000,(1).
  [2]韩海燕.中国语境下 EFL 学习者文化身份焦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12).
  【基金项目】本文为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外语学习者文化身份问题研究》(No.2015ZC050)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吴得禄(1974-),男,贵州六枝人,硕士,六盘水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文化与翻译。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信息化时代,广告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告语是运用各种形式与方法,说服广大消费者购买其宣传产品的交际行为,是一种广告宣传手段。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语言,广告语遵循一定的语言策略。酒是文化载体,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并已渗透到政治、经济、文教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酒类广告语也日益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语用预设是指“那些对语境敏感的,与说话人(有时还包
本文选取了《京华烟云》张振玉译本中的一个片段,以回译的方式,运用语用学的顺应理论,探讨了“说”的翻译策略.汉字“说”,意义广泛,在汉译英中,一味的把“说”译成“say”,
【摘要】卡森·麦卡勒斯的小说对于种族问题有着十分深刻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其三部小说《婚礼的成员》《没有指针的钟》《心是孤独的猎手》中黑人和白人的形象,从爱的寻求者,自我身份的界定者,和社会改革的鼓动者三个角度总结了三组黑人与白人的生存问题,进一步了解了其作品的深刻内涵,及隐含的种族观念。  【关键词】黑人形象 白人形象 二元对立 生存问题  作为划过美国文坛上一颗闪亮耀眼的流星,卡森·麦卡勒斯
【摘要】《柔蜜欧与幽丽叶》是我国著名戏剧大师曹禺的译作。曹禺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添加了一些“舞台说明”。本文对其译本进行细致的探讨和分析,从宏观上把握曹禺“舞台说明”分为三大类,同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曹译本中“舞台说明”呈现出的特点原因,也探讨了“舞台说明”产生的价值。  【关键词】曹禺 《柔蜜欧与幽丽叶》 “舞台说明”  一、舞台指示与曹禺译作《柔蜜欧与幽丽叶》中的“舞台说明”  众所周知,曹禺是
Issue of free translation and literal translation has long been focus of dispute among translators. In this paper, I want to study on how the translator can pro
期刊
In 2006, Professor Hu Gengsheng has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Eco-translatology, which is a new arena for scholars to explore and develop. According to Professor
期刊
【摘要】现阶段技术的发展使得中专英语教育教学的方式基本趋向于现代多媒体,而中专英语教师如何更理想的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育教学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关注焦点。  【关键词】现代多媒体 教育教学方式 中专英语 教育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进步,教育部门对教育的投资也越来越多。目前的经济发展使得社会性的英语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一所培养专业英语人才的技术学校对学生的日后生活以及工作有着十
【摘要】近年來,主旨口译广泛应用于听力摘要,公司事务口译,陪同口译,法庭口译,电话口译等当中,具有实际的应用作用,主旨口译的实施高效地节省了口译过程本身的时间,又传达了最主要的核心观点与主旨及说话人的发言意图,涵盖重要的关键信息点,使得说话者与听者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又不流失最核心的信息。同时,主旨口译、主旨视译、摘要写作、听力摘要等以主旨形式广泛地应用在会议口译专业的入门甄选、口笔译资格证书的考核
“开锁达人”护树罗锅rn如果你已经记不清第一部的剧情,那么这一部的开端很容易让你看得云里雾里,但相信当纽特和护树罗锅皮克一起出现时,定会唤醒你的记忆.作为一种守护树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