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波束角与姿态耦合效应的河道水深测量改正方法

来源 :现代测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l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河道水深测量作业中,测船姿态的变化将引起水深测量的测深误差和回波水深点的位置误差,在水深变化较大的复杂水域,这种误差将较大地影响测量精度。为提高使用河道水深测量的精度与可靠性,需在采用合适的模型进行测深改正和回波水深点的位置改正。考虑到河道水域水下水深变化的特点和水深测线布置的特性,提出了"相对纵摇"和"相对横摇"的概念,采用简单的计算模型即可以有效地减弱波束角效应与测船姿态耦合效应在河道陡坡水域测量中的影响。实例表明,基于波束角和姿态耦合效应计算出的测量成果比不考虑姿态和波束角改正或仅考虑姿态改
其他文献
以庆阳北石窟寺为研究对象,基于对窟区降水量、窟前泉/井水位及流量监测,结合地下水水质检测,系统分析了北石窟寺区内水环境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北石窟寺窟区降水量主要集中于夏季,全年降水量呈现明显的不均匀性;降雨导致夏季水位波动频繁,但经崖体裂隙的径流运移过程,导致补给存在明显的滞后性;低温降低了岩土体的渗透能力,是引起冬季泉/井高水位的主要原因;北石窟水体易溶盐总含量为0.05%~0.06%,腐蚀性较低,但雨水冲刷和地下水毛细上升均对其风化产生促进作用。研究结果科学评价了北石窟寺水环境特征,进而为北石窟寺的
采用相转化方法,以质子导体BaZr0.1Ce0.7Y0.1Yb0.1O3-δ(BZCYYb)材料为电解质,制备了阳极支撑微管Ni-BZCYYb|BZCYYb|La0.6Sr0.4Co0.2Fe0.8O3-δ-Sm0.2Ce0.8O2-δ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电解质和阴极的厚度分别为200μm、12μm和10μm。以加湿(3 vol.%H2O,30 sccm)氢气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进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电池在750℃、700℃、650℃和600℃的峰值功率密度分别为1.070 W/cm2、0.97
针对现有城市可视域分析方法大多基于建筑物简化模型实现,忽视城市细节要素导致分析结果偏差的问题,为此综合考虑复杂场景全要素提出基于三维草图-对象匹配模型。首先研究运用层次匹配三维对象提取方法,计算视域包含待分析对象,贴合应用场景;然后基于视线实现三维对象顶点映射,通过对象匹配实现可视域分析。以监控摄像头选址为应用实例,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是一种快速、稳健的可视域分析方法,能够较充分地考虑复杂城市三维
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中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建设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是实现"地理信息+"的重要战略。针对街道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系统建设、数据收集、数据管理、数据交换、数据更新等方面存在的信息孤岛、缺乏统一的标准等问题,充分考虑了街道现有平台及政务数据的特点,采用了地理信息大数据技术,研究了街道级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建设方法,制定了政务大数据的维护更新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苏州市姑苏区双塔街道社会综
能源危机的威胁在过去二十年里引起了全球性广泛关注.由于地球上具有丰富的太阳能和水资源,光催化分解水制氢被认为是获取绿色能源的一种有效途径.迄今为止,许多光催化剂已经
针对城市建筑物变化检测的高时间和高空间分辨率需求,研究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无人机影像建筑物变化检测方法。以大疆精灵4无人机正射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变化矢量分析与人工判别生成变化标签数据,并通过数据增强生成数据集。基于DeepLab V3+深度网络,利用生成的数据集进行无人机影像建筑物变化迁移学习,最终实现建筑物变化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深度学习可有效用于无人机影像的建筑物变化检测,对本实验所用数据总精度达
基层国土所在开展自然资源外业巡查过程中,对于无法到达区域难以进行巡查。近年来,无人机在自然资源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无人机优点是机动、灵活,一次性能够覆盖较大的面积,且影像分辨率高。基层国土所现有执法巡查系统当前不支持与无人机设备衔接,对于难以到达区域,无法支持采用无人机设备进行巡查,研发一套能将无人机与基层自然资源巡查相衔接系统能够极大方便国土所工作人员。在实际生产实践过程中,研发一套软硬件设备实
针对传统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无法高效进行建筑物室内建模的问题,选择苏州工业园区测绘地理信息大楼为试验对象,利用徕卡Pegasus Backpack获取点云数据,运用Revit快速创建大楼BIM,并运用3DMax和Photoshop为模型赋予纹理,最后通过Unity3D实现大楼室内场景的漫游设计。结果表明,背包式激光扫描技术能够很好地构造建筑物室内三维模型,同时以此精细化模型制作的室内场景漫游可以更加真
黄土-泥岩滑坡广泛发育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造成的灾害损失十分严重。黄土-泥岩滑坡因其孕灾体岩性的多样性使得其研究方法不完全相同于单纯的黄土滑坡,针对黄土-泥岩滑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从滑坡特征、黄土蠕变力学性质、滑坡滑带土强度与理论、诱发因素、形成机理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前人研究的理论成果,分析了其局限性和差异性并提出今后研究的可能发展方向,以期为黄土高原地区此类滑坡的预警和防治提供理论支持。
基于2016~2018年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提取研究区土地覆被变化信息,对其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近3年来,研究区土地覆被类型以种植土地、林草覆盖和房屋建筑(区)为主,种植土地面积逐年减少,人工堆掘地扩张显著;(2)研究区的土地覆被动态变化2017~2018年较2016~2017年剧烈,其中以人工堆掘地的转入和转出最为频繁,其他类型结